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屬於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古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古詩詞。

作品賞析


關內昔分袂①,天邊今轉蓬②。
驅馳不可說③,談笑偶然同④。
(首敘聚散交情。關內,指長安。天邊,指成都。)
道術曾留意①,先生早擊蒙②。
家家迎薊子③,處處識壺公。
長嘯峨嵋北④,潛行玉壘東⑤。
有時騎猛虎⑥,虛室使仙童⑦。
(此敘山人行跡。上四憶在京時,下四記在蜀時。留意,公自謂。擊蒙,欲受教也。薊子二句,比山人道高。騎虎二句,稱山人法大。)
發少何勞白,顏衰肯更紅①。
望雲悲轗軻②,畢景羨沖融③。
喪亂形仍役④,凄涼信不通。
懸旌要路口⑤,倚劍短亭中⑥。
(此自敘情事。上四衰老之嘆,下四飄流之感。望雲霄,則悲已淪落。當暮景,則羨彼沖和。杜修可曰:懸旌倚劍,屯戍之兵尚在也,此承喪亂言。)
永作殊方客,殘生一老翁。
相哀骨可換①,亦遣馭清風②。
(此望山人指授也。上文賓主分列,此處主賓合收,章法秩然。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創作背景


【鶴注】此當是廣德二年歸成都時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