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

柏科刺柏屬植物

杜松(學名:JuniperusrigidaS.etZ.)是柏科、刺柏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樹冠圓柱形,老時圓頭形。大枝直立,小枝下垂。其葉為刺形條狀、質堅硬、端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內有一條窄白粉帶,背面有明顯的縱脊。球果,熟時呈淡褐黃色或藍黑色,被白粉。種子近卵形,頂端尖,有四條不顯著的棱。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陝西、甘肅及寧夏等省區。生於比較乾燥的山地;在東北常分佈在500米以下,在華北、西北地區則分佈於1400-2200米地帶。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木材堅硬,邊材黃白色,心材淡褐色,紋理緻密,耐腐力強。可作工藝品、雕刻品、傢具、器具及農具等用材。可栽培作庭園樹。果實入葯,有利尿,發汗、驅風的效用。

分佈範圍


產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陝西、甘肅及寧夏等省區的乾燥山地;海拔自東北500m以下低山區至西北2200m高山地帶。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形態特徵


杜松
杜松
常綠喬木,高12m。樹冠圓柱形,老時圓頭形。大枝直立,小枝下垂。刺形葉條狀、質堅硬、端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內有一條窄白粉帶,背面有明顯的縱脊。球果熟時呈淡褐黃色或藍黑色,被白粉。種子近卵形頂端尖,有四條不顯著的棱。花期5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
一種常綠灌木,一般可長到1.8公尺高,有一種斯堪地那維亞的野生杜松可以長到9公尺高。杜松在北極區生長茂盛,但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發現杜松的蹤影。它有紅色的樹榦、針狀葉,開小小的黃花,結藍黑色的漿果。

生長習性


喜光樹種,耐蔭。喜冷涼氣候,耐寒。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喜石灰岩形成的栗鈣土或黃土形成的灰鈣土,可以在海邊乾燥的岩縫間或沙礫地生長。深根性樹種,主根長,側根發達。抗潮風能力強。是梨鏽病的中間寄主。

植物文化


在接觸性傳染的疾病如霍亂、傷寒熱的治療上,杜松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西藏,它被用以防瘟疫。希臘,羅馬與阿拉伯的醫者都很看重它的抗菌功效。在蒙古,婦女臨盆時會以杜松來助產。15、l6世紀的藥草學者極為讚賞杜松,不僅是由於它能防瘟疫,也因為它是咬傷的特效藥。有趣的是,古凱爾特語的“杜松”意思是“咬傷”。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法國醫院都拿杜松和迷迭香的枝條焚燒,以清潔空氣。在南斯拉夫,它則被尊為萬靈丹,一度還被認為可改善糖尿病。
聖經中曾提及杜松補給疲憊心靈的效果,在列王紀19章第4節及第5節中,記載了精疲力竭的伊萊賈倒卧在一棵羅騰(即杜松)樹下。另外,杜松還以琴酒的成分之一而聞名。

栽培技術


杜松栽植一般帶土移栽,先要挖坑整地。土層厚度不低於50厘米,規格為苗高的1/2,栽后回填土澆足水,施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4月、10月為最適合栽植時期,選擇樹形良好的健壯苗木,帶完整土球,土球大小為苗木冠徑的2/3。運輸時應在樹冠上噴霧保濕,用萜布蓋好。從起苗到運輸存放時間不宜過長。
杜松
杜松
栽植深度比原樹深10厘米左右,土要踩實,但不能破壞土球。栽后應產立即澆水,澆第一次水時要澆透,且要防止苗木側斜,等水滲完在坑表面撒一層干土,防坑裂漏風。之後每隔10天澆水一次,連續澆水3次,栽植成活后一般不需要再澆水。
移栽杜松大苗時還需要搭支撐架,以固定大苗,防止傾斜,歪倒,抗風吹倒伏。帶土移栽成活率高,但需要精心管護,撫育,修坑,除草,按時施肥,注意病蟲害防治,按所需造型及時修剪。

防治方法


赤枯病
癥狀:杜松的赤枯病主要危害杜松的幼株幼葉,但是老葉也會遭受一定的危害,在赤枯病的初期葉片會出現淡黃色的或者是黃褐色的斑點,也有一部分葉片呈現綠色或者是淺黃綠色,後期會變成棕紅色,這赤枯病總共有葉尖枯死型、葉基枯死型、段斑枯死型和全針枯死型四種癥狀。
防治方法:對杜松的病害進行防治主要就是進行噴灑農藥,噴灑農藥的適宜時間就是在每年的6到7月份上旬,最好是採用連續噴灑的方式進行防治,有助於病害的治理。

主要價值


園林
杜松可作為園林綠化樹種,其枝葉濃密下垂,樹姿優美,北方各地栽植為庭園樹、風景樹、行道樹和海崖綠化樹種。長春、哈爾濱栽植較多。適宜於公園、庭園、綠地、陵園墓地孤植、對植、叢植和列植,還可以栽植綠籬,盆栽或製作盆景,供室內裝飾。
建材
杜松的木質堅硬,邊材黃白色,心材淡褐色,紋理緻密,耐腐力強。可作工藝品、雕刻品、傢具、器具及農具等用材。
藥用
藥材基源:杜松的枝葉及球果。
主要化學成分:杜松球果含1%-2%揮髮油,其中由60多種化合物組成,包括月桂烯,香檜烯,α-和β-蒎烯以及桉油醇,亦含鞣質、二萜烯、糖類、樹脂和維生素C。
藥用成分:有效成分為松香酸(abieticacid)的異構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功效作用:杜松有祛風、鎮痛、除濕、利尿、補益、和對尿道的強抗菌作用等功效。主治風濕關節痛、痛風、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等疾病。杜松對霍亂、傷寒熱等接觸性傳染疾病的治療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西藏,它被用以防瘟疫;在蒙古,婦女臨盆時會以杜松來助產;它也是咬傷的特效藥。其次法國醫院曾拿杜松的枝條焚燒,以清潔空氣。杜松有益於治療膀胱炎,並有助於消除液體滯留,但在腎病的情況下,應避免使用。它對消化系統有溫煦、鎮靜的作用。可止腹絞痛和扶助胃功能。內服或外用,都有助於治療慢性關節炎,痛風和風濕疾病。稀釋的精華油外用,對皮膚有輕微的溫煦作用,它還刺激月經來潮、有增加經血的傾向。

中醫功效

抗菌、抗風濕、抗痙攣、催情、收斂、祛腸胃脹氣、促進結疤、凈化、排毒、消毒、利尿、通經、利神經、殺蟲、助產、使皮膚髮紅、激勵、利胃、催汗、補身、治創傷。肝排毒,強化肝功能,消化不良,反胃嘔吐,脹氣,尿酸過多,腎排毒,腎結石,利尿,尿道抗菌,痔瘡,攝護腺,關節炎,風濕痛,禿頭,油性皮膚,再生除皺,分解色素抗斑,抗蜂窩組織炎,粉刺,減肥,促進結疤,濕疹,癬,坐骨神經痛,月經不順,閉經,幫助生產,激勵情緒,凈化思緒,釋放心靈,身心舒松,催情,補身,能量,抗菌,殺菌,排毒。
功效
心靈療效:清凈,激勵並可強化神經。杜松能凈化氣氛,讓心靈在挑戰性的情況下獲得支持,對服務業、醫療、美容業人員而言是一個好幫手。
身體療效:非常有效的利尿劑,生殖泌尿道的抗菌劑,對膀胱炎、尿急痛(無力排尿)和腎結石是極佳的藥劑。攝護腺腫大時,杜松可幫助排尿,它還能使蜂窩性組織炎、水腫與體液滯留均回復正常。
杜松排毒的功能十分出名,特別是攝取過量的食物和酒精時,它能排出堆積的毒素,凈化腸道黏膜,有效對抗痔瘡。一般而言對消化系統有利,可調節胃口,幫助肥胖症。是肝的補藥,對肝硬化的幫助十分出名。
當身體感覺沉重、疲倦時可激勵精神,而上述的狀態可能肇因於身體囤積太多廢物。用杜松足浴可減輕某些充血的現象。它能以清血的方式排毒,在病媒昆蟲滋生的區域成為無價之寶。
能夠清除尿酸,所以對關節炎、風濕、痛風和坐骨神經痛十分有益。可能強化四肢,而身體僵硬、活動困難時,杜松可以減輕疼痛。
另外還可以規律經期、舒緩經痛。促進生產順利。
皮膚療效:油性、充血皮膚的幫手,還能改善頭皮的皮脂漏。它凈化的特性可改善粉刺、毛孔阻塞、皮膚炎、流湯的濕疹、乾癬和腫脹。
注意事項:使用過久可能會過度刺激腎臟,若有嚴重的腎病或其它的腎感染時,要避免使用杜松。又因為能通經,懷孕期間不可使用。
本質:花朵為黃色的常綠灌木,高度超過1公尺,葉子細長如針,主要產地為北美的加拿大,歐洲的法國,高度大約130公分,精油則來自蒸餾其藍色的漿果,因此有時也稱為JUNIPERBERRIES,顏色幾乎透明無色,味道和松針很像,但比較沒那麼刺鼻。
歷史使用記錄:防止惡性傳染病蔓延,清除不潔的空氣、蚊蟲虰咬、發炎消腫、利尿和減輕水腫。
適合的場所:
書房:木質與針葉林的味道,給人實在的感覺,可以激勵出內心的誠意與積極的態度。
工作區:同樣的氣質也適合在上班工作區域,這是一種很務實的氣味,相信也是您希望公司員工工作時的本質!

生長繁殖


用種子繁殖,前需在低溫下層積處理。也可行軟材(6月播)或硬材(10月插)扦插法繁殖。
用播種發,發芽率40%。當年採收之種子,次春播下后常發芽率極低或不發芽,故應在一月份將潔凈種子浸於5%福爾馬林液中消毒25分鐘后,用冷開水洗凈,然後層積於5℃左右環境中約經100天,則種皮開裂開始萌芽,即可播種,約2~3周后發芽。當年苗高數cm,次春移植,滿2年者高可達30cm,3年生者高約60cm;即可供作綠籬用。選種: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播種能否成功。
杜松
杜松
1、最好是選用當年採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
2、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的種子。
3、選用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消毒:消毒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指對種子進行消毒,另一個是指對播種用基質進行消毒。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然後再用溫熱水催芽12~24小時。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麼病蟲都能燙死。
催芽: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並膨脹起來。對於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對於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籤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復蓋基質1公分厚,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對於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后復蓋基質,復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衝起來;播種后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后,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
扦插
圓柏也可行軟材(6月播)或硬材(10月插)扦插法繁殖,河南鄢陵姚家花園於秋末用50cm長粗枝行泥漿扦插法,成活率頗高。一些栽培變種大都可用扦插法繁殖,但初期生長極慢;因此為提早成苗出圃,亦常用。各種品種常用扦插、嫁接繁殖。種子有隔年發芽的習性,播種前需沙藏。插條要用側枝上的正頭,長約15cm,常用泥漿法扦插成活好。要避免在蘋果、梨園等附近種植,以免發生梨鏽病。常於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於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扦插枝條的選擇: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於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製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壓條繁殖
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后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紮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紮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後生根。生根后,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移栽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復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復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濕度管理:喜歡略微濕潤至乾爽的氣候環境。
溫度管理:耐寒。夏季高溫期,不能忍受悶熱,否則會進入半休眠狀態,生長受到阻礙。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30℃。
光照管理:喜陽光充足,略耐半蔭。
肥水管理:對於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複合肥(化肥),然後澆上透水。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修剪
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后,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