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克斯

義大利喬萬尼奧里所著長篇小說

《斯巴達克斯》是義大利19世紀作家拉法埃洛·喬萬尼奧里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講述發生在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時代的一場聲勢浩大的角鬥士起義。

斯巴達克為首的角鬥士們為爭取自由和尊嚴,奮起反抗羅馬人的暴政,他們英勇頑強地與強大的敵人進行鬥爭,一次又一次地出奇制勝,重創羅馬軍隊。角鬥士軍隊最終被強大的敵軍包圍並消滅,斯巴達克斯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小說真實地再現了兩千年多前那場被壓迫者爭取自由解放的鬥爭,塑造了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的不朽形象。

該書同時還虛構了主人公與蘇拉(古羅馬獨裁者)的遺孀范萊麗雅相愛的情節,反映了革命者在戰場上的悲歡離合,人情世態。《斯巴達克斯》問世以來,曾先後被譯成數10種語言;義大利共產黨創始人葛蘭西曾高度讚揚了《斯巴達克斯》的人民性,指出它是當時風行國外的為數極少的義大利小說之一。

內容簡介


公元前78年11月10日早晨,羅馬城居民紛紛往鬥技場涌去。這裡將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角斗表演。退休的羅馬執政官、大奴隸主蘇拉(古羅馬獨裁者)為了在歡樂中忘卻自己生花柳病的痛苦,他出錢讓羅馬市民狂歡三天。
封面
封面
大鬥技場矗立在帕拉丁山和阿文丁山之間的莫爾西亞山谷中,這是一座巨大的、驚人的建築物。它有2180羅馬尺長,998羅馬尺寬,場內可以容納12萬以上的觀眾。30個色雷斯人和30個沙姆尼特人今天要在這裡進行角斗表演。其中一個角鬥士叫斯巴達克斯。他是希臘北部的色雷斯人,在與入侵祖國的羅馬人作戰時做了俘虜,後來被賣給角斗場老闆,充當一名角鬥士。他威武有力,在角斗中,打敗了所有的對手,奪得了最後勝利。全場觀眾為斯巴達克斯歡呼,要求給這奴隸以自由。美麗的貴婦人范萊麗雅對斯巴達克斯產生了愛慕之情。她建議蘇拉解除他的奴隸地位。蘇拉同意了,范萊麗雅也答應了蘇拉的求婚要求。
羅馬的角鬥士們忍受不了奴隸主的壓迫,常到維納司酒店密謀聚會。剛獲得自由的斯巴達克斯成了他們心目中的首領。一次,斯巴達克斯拯救一個被妓院老闆打得鮮血淋漓的妓女。原來,她竟是斯巴達克斯多年未見的妹妹密爾查。斯巴達克斯通過鬥技場老闆的介紹,把密爾查送給范萊麗雅當女僕。
羅馬貴族卡提林納是個有野心的人物。在他豪華的客廳里常聚集一批對現狀不滿的貴族。他們想聯絡斯巴達克斯和角鬥士們一道向元老院進攻。但斯巴達克斯拒絕了。他認為角鬥士是一批被剝奪了自由的奴隸,而卡提林納只是一批被排斥的貴族。角鬥士要為獲得自由、奪回失去的祖國和家鄉而鬥爭,而貴族們則是為了由“自己來代替目前的執政者”。兩者是不能走到一塊的。
斯巴達克斯博得貴婦人范萊麗雅的青睞,要他到蘇拉的庫瑪別墅去管理一所角鬥士學校。他接受了。這位臉龐白皙,有著漆黑的頭髮和大眼睛的女人,給斯巴達克斯留下了極其強烈的印象。他認為她象智慧女神一般優雅、朱諾一般高貴、維納司一般具有誘惑力。
不久,蘇拉病死了。范萊麗雅要求斯巴達克斯和她住在一起,把整個身心獻給她。但他回答她說,他有更崇高的目標,他要把一生獻給奴隸的解放事業。
在羅馬奉祀牧神的節日,以斯巴達克斯為首的角鬥士在林中密謀起義。這事被戲子梅特羅比烏斯偷聽到了。他自以為拯救了羅馬,去向貴族愷撒告密。愷撒出於自己的野心,沒有把戲子的告密去報告政府,而是親自跑來找斯巴達克斯。他認為斯巴達克斯已組織了兩萬名角鬥士,如果這支隊伍由他來指揮,“不出幾年他就會征服全世界,變成羅馬的統治者。”他提出和斯巴達克斯合作,吸收他參加他的遠征隊。斯巴達克斯拒絕了。他說,他不能拋棄他的被奴役的弟兄們,“我要爭取自由,我要為每一個人,每一個不論大小強弱的民族爭取自由。”
奴隸起義的主力集中在加普亞城的角鬥士學校,那裡有一萬名的角鬥士。斯巴達克斯發現消息已走漏了,便和戰友埃諾瑪依跳上馬,急馳到加普亞去,想提前發動起義,但他的馬在路上出了問題,被羅馬執政官派出的使者搶先一步到達加普亞,城裡已經戒嚴了。
角鬥士學校受到羅馬官軍的包圍。斯巴達克斯領導角鬥士們奪取武器庫,未獲成功。他只好率領一批角鬥士衝出敵人的包圍,往維蘇威火山退卻。一路上,斯巴達克斯發動貴族莊園的奴隸暴動,充實了自己的隊伍。到達維蘇威山時,起義部隊已有600餘人了。
羅馬政府派來一千人的討伐隊。起義的奴隸把他們打垮了。接著,三千羅馬官軍在統領克羅提烏斯的率領下進行了第二次圍剿。官軍構築營壘把維蘇威山圍得水泄不通。山上缺糧,斯巴達克斯感到情況嚴重,便命令角鬥士砍伐柳條做成軟梯,巧妙地將戰士從懸崖上縋下去,奇襲敵人的後方營壘,把敵人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起義部隊離開維蘇威山,進攻瑙拉市。但攻入城后,發生了搶劫事件。斯巴達克斯立即把隊伍集合起來,嚴厲地譴責了這一行為,並進行了軍紀的整頓。他認為嚴明的軍紀是使軍隊能戰勝敵人的可靠保證。不久,從羅馬城逃出的奴隸克利克薩斯,帶領了兩千個奴隸來會合。至此,起義人數已由最初六百人增至萬人。
羅馬官軍的第三次討伐,是由普勃里烏斯將軍率領的。斯巴達克斯以分頭擊破的辦法,先在卡齊陵打了個殲滅戰,消滅了普勃里烏斯的副將傅利烏斯,又在考提峽谷解決了普勃里烏斯本人的隊伍。起義軍進攻和包圍了加普亞城,逼迫城裡的提督和元老院放出角鬥士學校五千名角鬥士,這樣起義部隊大大地擴充了。接著,斯巴達克斯又在阿昆納第二次挫敗了普勃里烏斯新徵集的兵士。
妓女愛芙姬琵達見斯巴達克斯節節勝利,帶了全部財產來投奔他。這是個希臘女人,有著修長而結實的美麗的身軀。那張令人吃驚的、象雪花石膏一般潔白的極美妙的臉,泛出可愛的紅暈。優雅的前額上面,罩著火紅色的極柔軟的頭髮。兩隻象海波一般蔚藍、杏子一般的大眼睛,燃燒著淫蕩的火焰,發出使人不可抗拒的魅力。她要求做斯巴達克斯的傳令官,斯巴達克斯同意了。
斯巴達克斯在阿昆納戰役勝利后,帶領了三百名騎兵去庫馬別墅會見情人范萊麗雅。在那兒,他和老管家進行了一席談話,表達了他要為奴隸解放事業而奮鬥的決心。范萊麗雅再次要他留下,不要去冒風險。他回答說:“我愛你,但我不能背叛我的不幸的同志們。”第二天,他回到了部隊。這時起義部隊已增至五萬人,斯巴達克斯把他們編成十個軍團,他被推舉為大元帥。
羅馬第四次討伐軍由貴族奧萊施杜斯率領。他組織了一支三萬人的隊伍。斯巴達克斯在芬提城附近,把他打垮了。這使羅馬元老院大為驚惶失措。羅馬人不得不紅著臉承認斯巴達克斯是“一個剛毅、勇敢而又相當老練的統帥。”執政官盧古魯斯親自找斯巴達克斯談判,他以功名利祿和允許他和心愛的女人范萊麗雅正式結婚為條件來收買他。但斯巴達克斯毫不動心。他提出羅馬必須以大量的武器來交換俘虜,否則他要下令吊死俘虜。
妓女愛芙姬琵達愛慕斯巴達克斯,而他則忠於自己的情人范萊麗雅,拒絕了愛芙姬琵達的愛。於是,這個“美女蛇”惱羞成怒,離開了斯巴達克斯,去當埃諾瑪依的傳令官,企圖挑唆起義部隊不和,對斯巴達克斯進行報復。
斯巴達克斯企圖把奴隸暴動轉為全面內戰。他派人去聯絡貴族卡提林納,但遭到卡提林納的拒絕。於是,斯巴達克斯便擬訂了一項向阿爾卑斯山進軍的計劃。斯巴達克斯打算把奴隸們分散到各自的故鄉去。他認為羅馬帝國還很強大,起義部隊在義大利境內作戰,羅馬人便是“安泰”(叛徒),想要徹底打垮羅馬,只有發動一切被壓迫民族同時起義。他這種計劃遭到起義軍中另一首領埃諾瑪依的反對,埃諾瑪依在妓女愛芙姬琵達的挑唆下,把一萬起義部隊撤離了大營。結果這支分裂的隊伍很快被羅馬軍消滅了。
斯巴達克斯接連打垮了兩個執政官海里烏斯和倫杜魯斯的軍隊。在摩季那之戰中,又擊潰了高盧總督的軍隊。角鬥士們被接連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以康尼克斯為首的七個軍團堅決要求向羅馬進軍,支持斯巴達克斯向阿爾卑斯進軍的意見處於劣勢。但他不願意拋棄戰友,遷就了多數人的意見。
羅馬元老院內吵吵嚷嚷。由於軍事上的失利,貴族們都害怕充當指揮官去和斯巴達克斯作戰。最後,才由一位野心勃勃的投機家克拉蘇出任指揮官。他動員了大批人力和物力來和起義部隊作戰。開初,他接連吃敗仗,後來隱藏在起義部隊中的內奸愛芙姬琵達,把斯巴達克斯的作戰方案泄露給他。從而使斯巴達克斯在迦爾岡山受到重挫,損失了三萬軍隊,並失去了他的親密的戰友克利克薩斯
為了對克拉蘇進行復仇,斯巴達克斯在魯比城以奇兵突襲的辦法,打敗了羅馬兵,俘虜了四百個貴族。在克利克薩斯的葬禮場上,他下令被俘的貴族互相角斗。貴族們被逼著動起武來,奴隸們開心地笑著,發出了轟雷一般的鼓掌聲。
接著,斯巴達克斯在葛魯門特和克拉蘇交戰中失利。他放棄了向羅馬軍進軍的計劃,把部隊調頭向南,準備進軍西西里島。同時,他和海盜們談判,要他們提供渡海的船隻。但海盜們欺騙了他,到時沒有把船開來。斯巴達克斯便發動戰士自己造船。渡船造好了,又遇到暴風,把上船的兵士刮回崖邊,有的船隻被海浪吞沒了。這時,克拉蘇為了切斷斯巴達克斯北上的道路,在魯丁半島上建築了一條橫越整個半島的長壘,並挖了壕溝,斯巴達克斯面臨斷糧的威脅,下令戰士伐木填溝,突破了克拉蘇苦心經營的防線。克拉蘇十分惶恐,感到勝利無把握。他寫信去聯絡從西班牙戰場上班師回來的龐培部隊,和從米特里達梯斯作戰勝利返回的盧古魯斯部隊,要他們共同圍剿斯巴達克斯。
起義部隊中,以康尼克斯和卡斯林斯為首的軍團又鬧分裂,結果他們被敵人殲滅了。這樣一來,起義部隊受到很大的削弱。斯巴達克斯只剩下五萬兵力了。他只好用旋磨打圈的辦法來消耗克拉蘇的力量。正在這時,他接到范萊麗雅來信,告訴他龐培和盧古魯斯的大軍已起程前來包圍他了,要他和克拉蘇談判,結束這場戰爭。於是,斯巴達克斯私下找克拉蘇商談,由於對方提出苛刻的條件,談判破裂。
斯巴達克斯想在龐培等人的大軍尚未趕到之前,打垮克拉蘇的軍隊。他把起義軍布置在布拉達納斯河畔與克拉蘇展開了大決戰。他向士兵們提出了“不是勝利就是死亡”的號召。但在這場惡戰中,佔優勢的克拉蘇九萬大軍打垮了五萬起義部隊。斯巴達克斯和戰士們共同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奴隸起義失敗了。被羅馬俘虜的六千名起義戰士,全部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作品目錄


加里波第給喬萬尼奧里的信11、從加普亞誠到維蘇威火山
獻辭12、斯巴達克斯的遠見卓識使隊伍從六百人擴大到一萬人
1、蘇拉的慨舉13、從卡其陵之戰到阿昆納之戰
2、角斗場上的斯巴達克斯14、儀仗官辛普烈齊奧顯示了他最高貴的品質
3、維納斯酒店15、期巴達克思打敗另一個將軍並摒絕了一個女人的極大誘惑
4、斯巴達克斯獲得自由后的活動16、姑娘腳下的雄獅,慘遭暗殺的使者
5、卡提林納的三榻餐廳和范萊麗雅的密室17、流浪藝人阿爾托利克斯
6、威脅、陰謀和危險18、執政官出征 卡梅陵之戰 埃諾瑪依之死
7、死神怎樣比狄摩菲爾和梅特羅比烏斯搶先了一步19、摩季那之戰·叛亂·克拉蘇的陰謀活動
8、蘇拉逝世的後果20、迦爾岡山死戰 火葬克利克薩斯
9、一個醉漢怎樣把自己想象為共和國的救星21、在魯康尼亞山民中活動的斯巴達克斯 自投羅網的捕鳥人
10、起義22、最後幾次戰鬥 布拉達納斯河畔大血戰 斯巴達克斯之死

創作背景


歷史背景

斯巴達克斯起義發生於公元前73年至71年,是由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反對羅馬奴隸主統治的大規模奴隸起義,是古羅馬共和國時期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曾經席捲整個義大利半島,其人數之多,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在古代世界實屬罕見。公元前73年,被羅馬人淪為角斗奴隸的色雷斯人斯巴達克,在羅馬南部的加普亞城率70餘名角鬥士起義。後起義軍迅速擴大,轉戰義大利南北,屢次打敗羅馬軍。公元前71年春,起義軍在南方阿普里亞與羅馬軍進行決戰,斯巴達克斯壯烈犧牲,起義宣告失敗。
人物
人物
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沉重地打擊了羅馬奴隸主階級的統治,促使奴隸制剝削方式發生變化,起義后隸農制開始發展起來,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羅馬從共和向帝制的轉變過程。

時代背景

喬萬尼奧里對斯巴達克斯起義的史實發生強烈的興趣決不是偶然的。1848年革命運動失敗后,義大利繼續處於分裂狀態,奧地利、西班牙和法國的軍隊控制了義大利許多地區。封建勢力和外國勢力互相勾結,殘酷鎮壓革命運動。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從50年代末開始,義大利統一運動重新高漲。在統一運動中存在著資產階級民主派和資產階級—貴族自由派的對立。右翼的自由派主張通過資產階級和貴族的妥協來建立統一的君主立憲的政權;左翼的民主派則主張摧毀義大利各地的封建小王朝,驅逐外國勢力,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他們脫離農民,對農民的反封建鬥爭持戒備心理。右翼曾經長期支配了統一運動,而左翼的民主派雖然進行過英勇的鬥爭,在重要關頭卻又表現出和封建勢力妥協的傾向,不能把運動引向正確的方向。這樣,1870年統一后的義大利仍然保存了君主政體和大量封建殘餘。喬萬尼奧里是加里波第的戰友,在加里波第的軍隊中立過戰功。鬥爭的結果使他痛切地認識到:祖國雖然統一,人民付出了鮮血,但資產階級的民主派的理想卻並未實現,鬥爭遠沒有終結,還需要卓越的政治遠見,不屈不撓的犧牲精神,英武的氣概;要千百倍警惕混入內部的敵人的破壞。無疑,是這一切使喬萬尼奧里想到了斯巴達克斯,寫下了以他所領導的奴隸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創作歷程

在關於斯巴達克斯起義的歷史文獻中,記載較完整的是普魯塔克(46-124)的《希臘羅馬名人傳》中的《克拉蘇》傳和阿庇安(1世紀末到2世紀70年代)的《羅馬史》。但是這些文獻,包括《內戰記》在內,對起義的記載仍嫌粗略。在認真鑽研分析這些史料的基礎上,喬萬尼奧里充分發揮他的藝術想象力,藉助大量的合理的虛構鋪寫成一部規模宏大的長篇巨制,是難能可貴的。
喬萬尼奧里在寫作時,凡是他認為可以與史料相一致的地方,他都儘可能採取了史料,比如斯巴達克斯的身世,起義從爆發、發展以至失敗的全過程,包括斯巴達克斯的行軍路線,都與歷史記載大體相合。但喬萬尼奧里也揚棄了一些史料。例如,阿庇安曾記載,克拉蘇為了挽救羅馬軍隊的頹勢,恢復了殘酷的“十一法”,結果完全改變了軍隊的士氣,在這之後,在一次戰鬥中,上午和晚上共消滅了起義軍1.2萬人,而羅馬軍隊死者僅三人,另有七人受傷。顯而易見,這裡的最後的說法根本不可信,喬萬尼奧里未加採用,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小說里又加進了若干虛構的材料,就人物論,除斯巴達克斯外,埃諾瑪依、克利克薩斯、蘇拉、克拉蘇、愷撒等都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密爾查(斯巴達克斯妻子的原型)、愛芙姬琵達等卻是虛構的。

人物介紹


斯巴達克斯
斯巴達克斯在小說中佔據著中心地位。在塑造這一形象時,喬萬尼奧里傾注了全部政治激情。小說把以斯巴達克斯為代表的革命力量和反動的奴隸主階級的你死我活的矛盾衝突作為情節發展的重要線索,把斯巴達克斯放在武裝鬥爭的疾風暴雨驚濤駭浪中,成功地塑造了這位奴隸起義領袖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性格,以及非凡的政治、軍事和組織才能,多方而地展現了他的高貴品質。在蘇拉舉辦的角斗比賽中獲勝以後,他被釋為自由人、但斯巴達克斯並沒有因為自己得到了自由而放棄反抗。凱撒企圖利用角鬥士這支可畏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野心,斯巴達克斯堅決拒絕。在起義軍勢如破竹的情況下,羅馬執政官化裝來到起義軍營地,企圖收買斯巴達克斯。這個愚蠢傲慢的傢伙胡說:“世界上應該有主人和奴隸;從前是這樣,今後也永遠是這樣。”斯巴達克斯針鋒相對,義正詞嚴地回答:“奴隸和奴主的區別“並不是一向有的”,“以凌辱對付凌辱,以殺戮對付殺戮—這就是對待你們這種人應當採取的行動。”執政官答應給斯巴達克斯高官厚祿,但斯巴達克斯絲毫不動搖。“我希望看到自由的太陽輝煌地照耀,可恥的奴隸制度在地面上消滅。”這是他始終堅持的理想。也正因為這樣,斯巴達克斯不同於資產階級文學巾經常可以看到的脫離群眾、蔑視群眾的個人主義的英雄,而是奴隸階級的戰士和領袖。他把廣大角鬥士團結在“被壓迫者同盟”周圍,在這個基礎上,把更廣泛的成千上萬的奴隸組織成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用火與劍去搗毀奴隸主們的宮殿。斯巴達克斯是個傑出的軍事統帥,他堅決果斷,足智多謀。
范萊麗雅
范萊麗雅出身名門貴族,後來又成了蘇拉的妻子,與此同時她又傾心於斯巴達克斯,以至不可收拾地向本階級的一切偏見挑戰,她蔑視自己的門第,承受了同胞們的輕視和親人們的憎恨,她在不可壓抑的愛情的衝動下,把她的心,她的名節以及她的一切都獻給了他。
愛芙姬琵達
愛芙姬琵達原是個混跡羅馬上層社會的希臘妓女。“對她來說,達到她的慾望就是美德。”還在角鬥士們醞釀起義的階段,她就暗中搗亂。在奴隸起義接連取得偉大勝利的時候,她又懷著個人目的,混入起義隊伍,取得了斯巴達克斯和其他起義領袖們的信任。但是,一當斯巴達克斯拒絕了她的愛情,這個象蛇蠍一樣狠毒的“非常的女人”,立刻“兩眼迸射著怒火”。她立誓復仇,陰檢地把心裡的反革命計劃付諸行動。最初,她假意勾引埃諾瑪依,利用埃諾瑪依的幼稚探聽到起義軍的重要機密,使起義軍的使者在途中慘遭殺害。接著她又挑撥埃諾瑪依和斯巴達克斯的關係,導致埃諾瑪依擅自帶領自己的日耳曼軍團脫離斯巴達克斯獨立行動,結果陷入重圍,被敵人全殲,埃諾瑪依也不幸犧牲。隨後她又將起義軍的重要機密泄露給克拉蘇,導致克利克薩斯及其3萬高盧軍團喪生;然而她仍然不肯善罷甘休,企圖繼續謀害斯巴達克斯的妹妹密爾查,但這一次她失敗了,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是她應有的懲罰。
克利克薩斯
克利克薩斯高盧人,是一位起義的英雄和卓越的將軍,也是斯巴達克斯最親密的戰友;曾被賣為角鬥士,斯巴達克斯的重要領導及忠實支持者,在起義中擔任第一軍團的軍團長(統領)。后又成為高盧軍團(3萬人)的總司令。與斯巴達克一道挫敗了許多的陰謀叛亂。但後來卻由於艾芙姬琵達出賣計劃,導致高盧軍團及克利克薩斯在迦爾岡山被羅馬軍隊包圍,最後全軍覆沒。等斯巴達克斯趕到,戰鬥已結束。叛徒后被斯巴達克捉住殺死。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這本書出版於義大利統一后的1874年,描寫的是古羅馬公元前73年至71年爆發的一場由角鬥士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起義。這是一部歷史小說,由於作者本人年輕時即投入義大利復興運動,參加義大利民族英維加里波第組織的志願軍,因此整部小說充滿了一種反抗強權、追求自由的英維氣概。
作者讓小說的主人公來說出自己的理想,起義者決定它奮鬥到底的神聖目標,為被壓迫的弟兄向壓迫者和暴君奪回自己的權利,消滅奴隸制度,解放全人類。這就是他們全體同意準備進行的偉大戰爭的崇高目標。
作為義大利反抗奧匈帝國統治的軍隊總參謀和小說家,作者在小說中復活了古羅馬時代的英雄,健壯的身體、高超的格鬥技巧、超人的智謀和頑強不屈的鬥爭精神,這些都在斯巴達克斯身上得到了強有力的表現。即使在作為起義軍敵對方的蘇拉、克拉蘇等人身上,作者也寫出了這些人作為古羅馬輝煌時期梟雄的那種強悍、精明和智謀過人等特點。因此,可以看出本書表達了作者生在末世對古羅馬光榮的緬懷和呼喚。

藝術特色

小說情節豐富,既有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又有纏綿悱惻的戀愛故事;既有勝利的豪邁,也有失敗的悲壯;既有豪情壯志沖雲天,也有柔情蜜意深似海;既有刀光劍影的古戰場,又有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極具可讀性。
該書在描寫上具有類似電影般恢宏的效果,場面宏大、壯觀,情節扣人心弦、高潮迭起,讓讀者欲罷不能。比如斯巴達克斯出場時十萬羅馬市民狂歡一般地觀看角斗表演的場面,角鬥士拚死角斗的場面以及看台上最高統治者蘇拉、最美的貴族婦女,也是該書女主人公范萊麗雅及其周圍的貴族子弟的言談舉止等,都真實地還原了古羅馬輝煌時期大鬥技場的盛況。而在這個英雄環境中的人物,也都具有英雄的性格和精神狀態,比如斯巴達克斯作為角鬥士與最高統治者蘇拉追求的貴婦范萊麗雅之間的愛情,就是曠世絕俗的英雄與美人之間的愛情。而本書中反面人物蘇拉的強悍與狡詐、劊子手克拉蘇的梟雄氣質,都給人以深刻印象。

作品影響


小說取材於公元前1世紀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古羅馬奴隸起義的史實。喬萬尼奧里以同情奴隸起義的態度和親身參加民族復興運動的體驗,對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加以藝術上的再創造,寫出了義大利文學史上第一部反映人民武裝鬥爭,塑造奴隸起義英雄光輝形象的作品。
喬萬尼奧里是立足於他當時義大利的現實來寫這部歷史小說的。他懷著明確的政治傾向,借用斯巴達克斯起義的題材,抒發了19世紀70年代義大利資產階級民主派的社會政治理想。作者在書中明確表示,他寫斯巴達克斯這樣一位傑出的古代人物,是要“讓後世這些喪失了英武氣概而且日趨退化的子孫回憶一下他們祖先的事迹”,從而振作起來,為實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理想而鬥爭。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的英雄加里波第曾盛讚這部小說,認為它具有“偉大價值”。
義大利共產黨創始人葛蘭西,在法西斯牢獄中曾寫了一篇評論《斯巴達克斯》的文章,他讚揚《斯巴達克斯》的人民性,指出他是當時風行國外的為數極少的義大利小說之一。

作者簡介


拉法埃洛·喬萬尼奧里(1838年5月13日-1915年7月15日),生於羅馬,年輕時在撒丁王國的軍隊里任軍官,參加過反對奧地利佔領者的鬥爭。後來志願加入加里波第率領的遠征軍,在攻克羅馬的戰役中立下功績。退役后在師範學校教授文學、歷史,同時從事新聞和文學活動。他寫過現代題材的長篇小說、歷史小說、歷史劇、詩歌和研究1848年義大利革命的史學著作,其中以長篇歷史小說《斯巴達克斯》(1874年)最為出色。
人物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