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護,
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
東晉大臣、書法家,丞相
王導之孫、中領軍
王洽之子。
王珣出身琅邪王氏,初任
桓溫掾屬,與
謝玄俱為桓溫所敬重,累遷至中軍長史、給事黃門侍郎,於
謝安當政時為秘書監。后與
殷仲堪、
徐邈、
王恭、
郗恢等均以才學文章受知於晉孝武帝
司馬曜,被其倚為心腹,累官尚書左僕射,加征虜將軍,領太子詹事。
隆安元年(397年),遷尚書令。於
司馬道子征討王恭時為衛將軍、都督琅邪水陸軍事、
假節,平亂后加散騎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王珣病卒,年五十二。獲贈車騎將軍、
開府,謚號“獻穆”,后改贈司徒。有文集十一卷。
王珣工書法,
董其昌稱其“瀟灑古澹,東晉風流,
宛然在眼。”其代表作《
伯遠帖》是東晉時難得的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鑒賞家視為稀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