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又稱左前半阻滯。左前分支是左束支較細長的分支,在室間隔的位置表淺,易發生缺血性損傷。

病因


左前分支是左束支較細長的分支,在室間隔的位置表淺,易發生缺血性損傷,最常見於冠心病,約佔75%。另外還可見於高血壓病,心肌病,心肌炎,主動脈瓣病變(主動脈瓣狹窄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澱粉樣變性,心臟手術,硬皮病,甲狀腺功能亢進,一氧化碳中毒高鉀血症低鉀血症,大劑量應用利多卡因等,據報告35歲以上人群中的左前分支阻滯隨年齡增加而增加,66%~78%的左前分支患者有器質性心臟病;35歲以下的男性左前分支阻滯者中86%無心臟病

臨床表現


左前分支阻滯男,女發病比約為4:1,男性較多見,發病年齡為15~88歲,男性發病年齡平均為61.41歲,女性為59.83歲,左前分支阻滯本身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如有則多為原發病的癥狀及體征。

檢查


心電圖特點:
1.QRS電軸左偏達-45°~-90°。
2.ⅠavL導聯呈qR型,但q波不超過0.02s,R波較高,RaVL>RⅠ、aVR通常Ⅰ導聯無S波Ⅱ、Ⅲ、aVF導聯呈rS型,S波較深,SⅢ>SⅡ。
3.QRS時間正常或稍延長,多在0.10~0.11s。
4.aVL導聯的室壁激動時間(R波峰時間)≥45ms。
5.胸前導聯QRS波群無明顯改變。
基本符合以上標準,但電軸左偏僅-30°~-44°,則診斷為可能是左前分支阻滯或不完全性左前分支阻滯。

診斷


主要依靠心電圖診斷。

鑒別診斷


1.與前間壁、前壁心肌梗死的鑒別
由於左前分支阻滯時在右胸導聯(V、V導聯)甚至胸前導聯中部(V、V導聯)均可出現q波,故易與前間壁、前壁心肌梗死混淆。兩者的區別是:①下一肋間描記心電圖V、V導聯如q波消失,則提示為左前分支阻滯;②如有ST-T動態變化則提示為急性心肌梗死;③原有陳舊性前間壁心肌梗死而現又發生左前分支阻滯時,右胸V1V2導聯原有的QS型圖形可轉變為rS型圖形。此系左前分支阻滯掩蓋前間壁心肌梗死所致。
2.與下壁心肌梗死的鑒別
當左前分支阻滯Ⅱ、Ⅲ、aVF導聯的r波很小時,易誤為QS型,從而誤診為下壁心肌梗死。兩者的區別是:①心電圖三導聯同步記錄時,若RⅡ出現在RⅢ之前,RaVL出現在RaVR之前提示為左前分支阻滯;如與此相反則提示為下壁心肌梗死;②心電向量的額面QRS環呈逆鐘向轉位,提示為左前分支阻滯;如呈順鐘向轉位,則提示為下壁心肌梗死。
3.與側壁心肌梗死的鑒別
左前分支阻滯時,Ⅰ、aVL導聯可呈現q波但q波<40ms;而高側壁心肌梗死時,Ⅰ、aVL導聯的q波≥40ms4.與肺氣腫肺心病患者的假性電軸左偏的鑒別肺氣腫、肺心病可致電軸左偏,並伴低電壓SⅡ>SⅢⅡ、Ⅲ、aVF導聯P波高尖,Ⅰ導聯無S波,這些特點可排除左前分支阻滯。肺氣腫、肺心病導致電軸左偏的機制是:①極度電軸右偏所致;②肺氣腫時肺組織電傳導性能減弱,右肺組織比左肺組織更明顯心電從胸腔內向右側胸廓傳導比向左側胸廓傳導更弱,心臟周圍電場發生變形,導致QRS電軸左偏。

併發症


單純左前分支阻滯常無嚴重併發症,如合併雙支或三支阻滯時可出現暈厥、抽搐、阿-斯綜合征等。

治療


主要是治療基礎病。左前分支阻滯本身無需治療但應定期追蹤,尤其是在原發病進展時更應注意左前分支阻滯的程序以及有無進展為雙束支阻滯或三分支阻滯。單純的左前分支阻滯,特別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前已有者應嚴密觀察,一般不需預防性安置臨時心臟起搏器。但當左前分支阻滯進展為雙支或三支阻滯時,或同時伴有明顯癥狀如暈厥抽搐等,應考慮安裝心臟起搏器

預后


通常認為左前分支阻滯時電軸左偏的程度愈大,則阻滯愈深。但是,兩者並不是成正相關關係。對於電軸左偏在-30°~-44°時應結合臨床注意電軸的動態變化,持慎重態度。急性心肌梗死併發的單純左前分支阻滯患者,其臨床經過平穩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發生率並不比無左前分支阻滯者多。對近期預后無重要影響。左前分支阻滯伴下壁心肌梗死者,提示存在多支血管病變的可能,除右冠狀動脈有病變外,左前降支也存在病理改變或狹窄。心絞痛患者出現左前分支阻滯時提示三支血管病變的可能性明顯增大。無心血管併發症的單純性左前分支阻滯不影響預后,是一種良性室內傳導阻滯。

預防


積極治療病因,如針對冠狀動脈疾患、高血壓、肺心病、心肌炎等進行治療,可防止室內阻滯的發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