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中學

1942年創辦的公立中學

陝西省鎮安中學創建於1942年,書法家于右任先生為之題寫校名。2015年起,鎮安縣開始建設新鎮安中學項目。新校址位於鎮安縣永樂街道太平村,距縣城約14公里。校方介紹,學校佔地272畝,總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計劃容納6000名學生。鎮安中學新址共有教學樓、宿舍樓、餐飲樓、體育館、教師公寓等主體建築24棟,設置120個教學班。

2020年8月,媒體報道鎮安中學項目總投資達7.1億元,鎮安縣需連續12年、每年至少償還5000餘萬元貸款

歷史沿革


校址

縣中建校校址,依縣政府決定,襲用民國29年(1940)師資訓練所所址,即縣域西北角的域隍廟。從那時以來,學校基址未變,現門牌為永樂鎮後街40號。
民國時期,縣中西靠現成西城牆,東臨文廟,北座北城坡下的亂墳崗,南朝西北街(通稱後街),佔地18畝。
新中國成立后,西城牆牆體無存、基址尚在,東邊文廟改為城關糧食管理所,南北前後坐落依舊。
1953年農曆月2日(公曆8越1日),學校購得與西北角連界的一戶群眾地基一厘。
1955年10月31日,學校又購買西北和北處周圍8戶群眾坪地與沙地13.576畝。11月,經縣人委批准,一次徵用操練場用地5畝。
1957年農曆0月9日(公曆12月10日),學校幽購買西南角2戶群眾坪地1.13畝。
1958年6月18日,學校購買坐落在校園後院內的一戶群眾用地0.2畝。
至此,學校東西和南邊界址未變,北邊已達縣副食品公司生豬飼養場地邊,佔地37.916畝。
2000年8月,經縣政府同意、縣教育局決定,將其局及局屬教研室等單位辦公樓基地2.72畝,划給學校;10月,經縣長辦公會議決定,將縣機械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縣機械公司”)福利區7.08畝劃歸學校使用。
2015年起,鎮安縣開始建設新鎮安中學項目。新校址位於鎮安縣永樂街道太平村,距縣城約14公里。校方介紹,學校佔地272畝,總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計劃容納6000名學生。鎮安中學項目總投資達7.1億元,鎮安縣需連續12年、每年至少償還5000餘萬元貸款。

校名

學校操場
學校操場
上個世紀40年代前,鎮安無一所中學。民國31年(1942)7月,縣政府奉令籌辦中學,以推動全縣教育事業的發展。時據民國18年(1929)7月省教育廳頒布的《學年、學期及休假日規程》,於9月10日正式宣布“鎮安縣立初級中學校”成立,並開學授業。由此,校名沿用7年之久。
新中國成立,縣人民政府接管學校。1950年5月,商洛區專員公署令學校更名為“鎮安縣立初級中學”,發“__記”一枚此校名沿用2年有餘。
1952年9月日,學校奉命更改校名為“鎮安縣初級中學”。此校名沿用6年又兩月。
1958年12月,鎮安、柞水兩縣遵國務院令合併為鎮安縣。此前,經省教育廳批准,開設了高中班,學校成為全日制完全中學。11月8日,縣人民委員會為使原鎮、柞兩縣中學能以順序統一稱謂,即定校名為“鎮安縣第一中學”。此校名沿用3年。
1961年11月,隨著鎮安、柞水兩縣於9月奉國務院令而分置,鎮安縣人委更定校名為“鎮安縣城關中學”。此校名沿用7年又八個月。
1969年7月,縣革命委員會將學校下放給城關公社辦,“鎮安縣城關中學”不復存在。
1972年7月,縣革命委員會決定將城關公社辦的城關中學收歸縣辦,定校名為“鎮安縣中學”。次名沿用年有餘。
1977年1月,學校奉命更定校名為“陝西省鎮安縣中學”。由此,校名沿用至今,一直未變。
民國35年(1946),任縣立初級中學校校長的瑚陽,通過西安好友周伯俊,敬請周的老師於佑任為學校題寫了標準草書校牌,並拓懸於高一米、寬2.5米、形如扇狀的大門門頭。

辦學規模


學校佔地面積為42822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4960平方米,運動場地為17905平方米,綠化面積為3988平方米。學校現有61個教學班,教職工242人,擁有碩士學位和同等學力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5%,在校學生4160人。
自1998年以來,在縣委、政府及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新一屆領導班子以“三個面向”為指針,以創建省級一流重點中學和國家級文明校園為目標,堅持“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全程發展”的辦學思想和“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教育理念,抓住機遇,擴大規模,爭創名校,現已基本實現“基礎建設標準化,校園布局園林化,教學設施現代化,後勤服務社會化”的校園建設“四化”方略,打造了一所全新的現代化、數字化校園
新校址
鎮安中學新校址位於鎮安縣永樂街道太平村,距縣城約14公里,已於近期交付使用。校方介紹,學校佔地272畝,總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計劃容納6000名學生。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鎮安中學新址共有教學樓、宿舍樓、餐飲樓、體育館、教師公寓等主體建築24棟,設置120個教學班。

辦學理念


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素質教育為方向,以隊伍建設為保障,以全程目標管理為主線,實行“四級兩線管理”,構建起“以全面強化學科課程為主體,以課外活動課、開拓情境課為兩翼”的教育教學模式。在德育工作中,確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指導思想;在建設發展方面採取“超前規劃、多種模式、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思路;確立了“嚴格、勤奮、求實、創新”的八字校訓,形成了“以人為本,文明修德,求實創新”的教風,“樂學、會學、博學、自信”的學風和“以人為本,著眼發展,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的校風。
陝西省鎮安中學校園風光
陝西省鎮安中學校園風光
鎮安中學校園風光
鎮安中學校園風光
鎮安中學校園風光
鎮安中學校園風光

辦學成績


教育質量穩步上升,先後被評為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單位,2004年二本以上上線451人,陳玥同學榮獲陝西省文科狀元。2005年二本以上上線587人,上線率居全市第一,全市文史類考生前10名我校佔6人,2006年二本以上上線632人,升學率居全市第一。2007年一本上線230人,二本上線327人,三本上線821人,術科雙上線64人,本科以上上線1442人,上線率達83.87%,專科以上上線1658人,上線率為96.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5個百分點。文科應屆生費娜數學得滿分。2009年本科上線1153人,純二本上線725人,比2008年上升了2.7%.學校承擔的中央電教館教育科研課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與研究》完成國、省、市三級結題,取得國家級教育科研成果11項,省級61項,市級109次。
學校制訂了《“十一五”教學改革和發展規劃》,培植隊伍,優化環境,推行課改,再謀發展,努力把學校辦成省級一流示範高中和國家級文明校園。
自1998年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德育窗口學校”、“綠色文明學校”、“依法治校先進集體”、“國防教育先進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研究性學習先進學校”。教育質量穩步的上升,先後被評為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單位,1998年高考上省線首次突破100名大關,1999年達160人,2000年達252人,2001年達232人(二本線),2002年591參加考試,上本科線279人,專科以上上線550人,上線率94.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8個百分點。2003年高考,819人參考,上本科線320人,上線率為39.07%,專科以上上線750人,總上線率為91.6%。

領導簡介


校長 龍超奎
中共黨員,語文特級教師,商洛市基礎教育科研工作專家組成員,101遠程教育網“名師大講堂”主講教師,陝西中語會理事,“211”學術帶頭人,市“教學能手”、“高考有功學校領導”、“優秀教育工作者”、“紅星黨員”。1999年起任鎮安縣中副校長,分管教學教研工作。
副校長 馬彥勇
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數學系。1999年任陝西省鎮安中學副校長至今,校黨組成員,榮獲“陝西省先進教師”、“陝西省特級教師”、陝西省骨幹教師、“211人才”工程學術帶頭人稱號。1999至2007年分管教研及總務後勤、安全保衛基本建設工作,2007年至今分管總務後勤、基本建設及青少年校外活動工作。
副校長 丁仕林
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政治教師。2004年至今任鎮安中學黨組成員、副校長,分管學校德育、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群團建設及安全保衛工作。北京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時事政治報通訊員、陝西省政治學會會員、“陝西省青年突擊手”、“商洛市教學能手”、“商洛市跨世紀骨幹教師”、“211人才”學術帶頭人、“高考有功教師”。商洛市基礎教育科研工作專家組成員、商洛市督學。

獲得榮譽


學校1959年12月被省教育廳確定為“鎮安縣重點中學”,1977年11月被商洛地區行署確定為“商洛地區重點中學”,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陝西省文明校園”稱號,2001年被確定為“陝西省研究性學習試點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9月被批准為陝西省重點中學。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綠色文明示範校園”,2005年:《2005中國百強中學名單》。學校先後被評為地區“德育窗口學校”、“綠色文明學校”、“依法治校先進集體”、“國防教育先進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研究性學習先進學校”。
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陝西省文明校園”稱號;2001年,被確定為“陝西省研究性學習試點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9月,被批准為陝西省重點中學。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綠色文明示範校園”,2005年被中國首屆名校長論壇評為“全國百強高中”。

發展前景


鎮安中學校園風光
鎮安中學校園風光
晉陞省級重點中學以後,學校領導班子按照省、市、縣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認真回顧總結,尋找差距,制訂了新的五年規劃,培植隊伍,推動課改,再謀發展,進行新時期二次創業,努力把學校辦成省級一流重點學校和國家級文明校園。

相關事件


貧困縣豪華中學
2020年8月13日,新華社刊發了一則報道《學校建漂亮點本無錯,為何這所“豪華中學”讓人困惑?》,該報道提到,2019年,位於陝西西南部的深度貧困縣——鎮安縣剛剛脫貧摘帽,全縣年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卻花了7.1億元修建了一所“豪華中學”,導致縣城債台高築。據記者調查,鎮安中學項目總投資達7.1億元,鎮安縣需連續12年、每年至少償還5000餘萬元貸款。
上述報道提到,學校校園內有多處與教學無關的設施:氣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門,4層噴泉水景,16尊石刻鯉魚,學校西南角一處長約50米、落差15米左右的多級瀑布群上建有涼亭,四周有假山、水車、棧道、水景、石拱橋等。鎮安中學籌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假山瀑布水景花費200餘萬元,並為此削平部分山體,建設防滑坡擋牆。全校附屬工程綠化帶、管網共計花費8000餘萬元。
2015年,新校區開始規劃設計,2017年6月動工建設。今年7月31日,鎮安中學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高二、高三的學生搬入新校區,開始暑期補課。但是引發輿論關注和爭議后,學校將補課暫停,學生全部離校,不允許外人進出。
學校的仿唐風格,從外表看上去像是“度假村”,7.1億到底花在哪裡,引發公眾質疑。
中紀委介入
該事件引發了中紀委關注,中紀委相關領導已在當地展開調查。
據了解,鎮安中學新校區的仿唐風格設計,與當地發展鎮雲新區有關。距離該校區不到5公里,是鎮安的主打旅遊景點——雲蓋寺古鎮。近些年,鎮安啟動古鎮保護性開發規劃,從古鎮沿山路到縣城,都可以看到多處仿唐風格的建築。鎮安縣委一位幹部曾告訴新華社,將校園建設為仿唐式建築風格,是由於當地要打造唐文化,以“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
官方介紹,鎮安縣原計劃投資5.136億元,致力於打造一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標準化、現代化、山水園林式完全中學(指既有初中學段,又有高中學段的學校)。學校將佔地272畝,可容納120多個教學班,6000餘名學生,包含餐廳、超市、浴室、醫務室、辦公樓、教學樓、公寓樓、圖書館、校史館、實驗室、體育場、籃球場、排球場、游泳館、停車場、招待所、鍋爐房、乒乓球場、風雨操場、地下車庫、污水處理站等主體建築。
但是新華社報道,實際建設中,學校造價有所增加。學校負責人透露,目前投資已達7.1億元,除了按概算需連續12年每年向銀行還款5337萬元以外,還有2億元左右欠款。“將來縣上拿錢還一部分,再想辦法爭取上級資金解決一部分。”
據介紹,鎮安中學新校區的建設,是借鎮雲新區建設之機,鎮安縣採用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進行的投融資項目。
在獨立第三方的PPP服務平台上關於“鎮安縣第三中學建設項目”(鎮安縣第三中學后改名為鎮安中學)中提到,鎮安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為第一組長、縣長為組長,分管縣級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該平台顯示,經財政局組織專家組對項目的審核意見是,加權平均得分為82.37分,評價結論為“通過”。建設期2年共支出1.136億元,經營期12年內,PPP項目需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每年5337.75萬元,未超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財政承受能力論證予以“通過論證”。
對於媒體的質疑,鎮安縣縣長賈建剛曾公開回應,新建鎮安中學項目是為了徹底解決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項目的立項和籌資方式均符合政策規定,所有的手續都是齊全的。
學校的噴泉、涼亭被火速拆除,與調查力度有關。《中國新聞周刊》從鎮安縣教育脫貧辦公室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該事件引發了中紀委關注,中紀委相關領導已在當地展開調查。
主管鎮安中學項目的局長連續多日未曾在局裡露面,近期都在縣裡開會。縣科技和教育體育局多位工作人員非常謹慎,都表示對此事一無所知。學校所在的永樂街道辦黨委書記、主任,連日來也都為此在縣政府開會。
問題整改
針對報道反映的問題,鎮安縣按照工作專班要求,本著“整體保留、充分利用、節儉適用、確保安全”的原則,對與教學無關的設施進行整改。
學校前廣場鯉魚雕塑、德潤湖木亭、水車等景觀,已遷移至鎮安縣木王山景區、雲蓋寺古鎮遊客服務中心前廣場等公共活動場所。學校體育場電子屏、高桿燈分別拆移至鎮安縣城綉屏公園廣場和商洛市體育場。
學校負責人及教職員工辦公室已嚴格按標準進行了調整配備。綜合樓的教育教學用房使用面積由調整前的3120平方米增加到4521平方米。圖書館內一樓大廳改造為借閱服務台和圓形書架,一、二樓閱覽座位由350個增加到526個。調整專用教室超標配置,完成6個部室功能、設備調整,並完善管理制度。嚴格按國家標準安排學生起居,900間學生宿舍使用817間,剩餘房間作為宿舍管理員、生活教師用房和防疫隔離室、觀察室。
針對學生家長關心的飯菜價格問題,學校決定食堂每餐至少提供3種低價菜,實行校領導陪餐制度。同時,完善教師周轉房分配方案和教師用房管理制度,438套周轉房已分配使用355套,其餘作為引進人才、新增教師預留房。
據介紹,對社會關注的其他問題,工作專班正在抓緊深入調查核查,如果發現問題將依紀依法依規作出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