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茫父
姚茫父
姚茫父(1876——1930年),字重光,別署蓮花龕主,貴州貴築人,是清末書畫家、詩人、詞曲家、經史學家。
姚茫父(1876——1930年),與張樾臣是同時代人,又是好友。姚茫父,字重光,別署蓮花龕主,貴州貴築人,光緒進士,後來留學日本,民國后曾出任北平女師、美專校長,其多才多藝,一生作品甚豐,有《弗堂類稿》31卷行世。早年,姚經常在琉璃廠出入,與張樾臣結為至交,並開始合作,由茫父作畫,樾臣鐫刻,后兩人常合作刻銅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則落款姚華,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氣韻婉麗。
於詩文詞曲,碑版古器及考據音韻等,無不精通。書、畫則山水、花卉,篆、隸、真、行,亦有高深造詣。好許慎所著之《說文解字》、收集金石文字,傳世作品頗多,馳譽中外。
清末民初,有一位享譽中國文壇畫苑的貴州人——姚華。
他是著名的書畫家、詩人、詞曲家、經史學家、文學家及藝術教育家。他在詩、文、詞、曲、碑、版、古器及考據、音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與陳衡恪(字師曾)兩人的人品學問及詩、書、畫、印“四全”而被時人並稱“姚陳”,為民國初年北京公認的“畫壇領袖”。魯迅評說“北京書畫箋大盛則在民國四、五年後之師曾、茫父……時代”。姚華曾與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交往,並翻譯過泰戈爾的《飛鳥集》……
他所首創的穎拓,介乎書與畫之間,以規摩古代金石碑刻為主,精妙絕倫,玄奇空靈,令人嘆為觀止。郭沫若曾盛讚:“茫父穎拓實古今來別開生面之奇畫也。”
茫父書法根底紮實,青少年時代,受貴州書法家莫友芝影響,上溯金石,熔合篆隸。他從漢《石門頌》、《西狹頌》領會到今隸的真諦,又汲取金文筆法清剛之長,並用倒法入書,形成獨具特色的頓而後曳的風貌。他的書法茂盛恣肆,內斂外侈,主硬毫濃墨作書,以毫肖鐵,圓渾中顯清健,豐腴中透骨力。他認為清末書家大力倡導尊碑卑帖之風,於漢魏碑刻,不明筆史,多有偏頗流弊;他以篆作隸,以隸作楷,方圓並濟,自樹新風。“予豈能畫?詩而已,書而已。”他運用書法筆墨,直寫胸臆,每當下筆,故鄉的山巒疊翠,北方煙雲,江南秀色,澹然郁集,不時併發。陳師曾題其畫:“好山到眼散千憂,草稿真能盡意搜。此境旁人不投足,荒灣野水似同游。”他所繪花卉雜物,寥寥數筆,勾勒出無限生機;他的人物畫,體現研究漢唐磚甓成果,創造出“勾乙”法繪人面部,塑造出方頤、端莊、典雅的人物形象。嘗言:“必欲胸無古人目無今人,去藩籬,不瞻循,有情趣,寫胸臆,始有佳遇。”鄭振鐸曾專輯其人物畫列入《北平箋譜》。
1926年患腦溢血,愈后左臂已殘,猶事揮毫。
姚華(1876~1930),字重光,號茫父,貴州貴築(今貴陽)人。姚華是科舉制度下最後一代文人。
他在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舉,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應聘於興義筆山書院主講《佩文韻注》等。
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甲辰科進士,任工部虞衡司主事。次年姚華獲清政府保送遊學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速成科。
1907年10月期滿畢業歸國,任郵船部船政司主事、郵政司檢核科科長等職,1912年2月,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議院議員,不久,即徹底退出政界,投身著述、美術及教育事業。
他1913年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校長,1925年出任京華美術專科學校校長,同時任教於北京多所大專學堂,桃李滿京華。
因軍閥混戰、政局混亂,姚華曾卜居北京城南蓮花寺中逾十載,以出售自己創作的詩詞、書畫和穎拓為生。姚華學問淵博,精文字學、音韻學、戲曲理論,尤其是詩文詞曲,在當時畫壇無出其右者。姚華在戲曲方面的學識,更使他在梨園界廣受尊敬,結交了不少名人,如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等,都是到蓮花庵習畫論藝的常客,都尊他為老師。姚華為人爽直,講名節,重情義,平等待人,因此慕名從學的各階層人士很多,在藝術界頗有號召力。1924年,姚華在北京櫻桃斜街貴州會館舉辦畫會時,與會者達數百人之多,包括當時正在北京訪問的印度詩人泰戈爾,也出席並發表演說。1926年,姚華患腦溢血,愈后左臂致殘,仍堅持作書繪畫,著書立說,為藝術事業終其一生。1930年6月病故,葬於北京西直門外灶君廟姚山,享年55歲。
姚華一生著述頗豐。他自訂文稿《弗堂類稿》31卷,其中詩11卷,詞3卷,曲1序、序跋5卷,碑誌、書牘、傳、祭文、贊、銘各1卷。還有《姚茫父書畫集》、《弗堂詩》、《小學問答》、《書運》、《說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語》、《古盲詞》等。他的戲曲理論代表作《曲海一勺》、《菉猗室曲話》、《論文後編》及《毛刻簽目》、《元刊雜劇三十種校正》、《說戲劇》等,是對中國近代戲劇理論的重要貢獻,至今仍有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