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盞

宋代最佳“鬥茶”用具之一

天目盞,產自建窯,建窯遺址是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建窯以黑釉瓷器為主,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盞為主,是宋代最佳“鬥茶”用具之一。此外,還有油滴、鷓鴣斑、曜變等釉,均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建窯黑釉瓷蓋一度曾是貢品,受到宮廷青睞,並在宋代流傳到日本,被稱為天目釉瓷、天目盞。

簡介


天目盞
天目盞
兔毫天目
兔毫天目
鷓鴣斑盞天目
鷓鴣斑盞天目
曜變天目
曜變天目
曜變珠滴天目
曜變珠滴天目
玳瑁天目
玳瑁天目
“天目盞”其特色是,在盞之外部臨近盞底處與盞裡面臨近盞口邊緣處,均有兩個白毫般的亮點,猶如雙目炯炯閃光,故稱兔毫天目盞。兔毫盞的出土數量占黑釉盞之首。

來源


(一) 中國茶文化------天目茶盞
商周時古越已燒原始黑瓷及青瓷,是瓷的發源地。漢代時已能燒製成熟青瓷,是為“母親瓷”。至唐宋茶文化盛行於文人雅士、貴族之中,健身養心,鬥茶雅舉,佛教盛行時期,優質瓷茶盞是鬥茶主要器皿,而在唐宋時期古越有窯數千座,僅在浙江臨安西天目寺周邊有古瓷窯二十四座,其中有燒黑釉瓷“天目盞”、青白瓷盞等。古時日本高僧學經,空閑時也在學燒瓷工藝技術,從傳入天目盞等記載來看,其中就包括了中國茶文化傳承發展“茶道”中所使用的茶具天目盞,即天目山各寺院中招待貴賓的茶具。日本鎌倉時代(我國南宋時期)來中國取經的留學僧,從西天目帶回去天目盞。黑釉盞在百越都有燒制。此外如:東越建陽、吉州等地有燒制天目盞名瓷。北方黑釉盞在河南,河北定州、當陽峪、霍州、淄博等地亦曾燒制。后凡黑釉盞都叫“天目盞”,乃與佛有緣
日本所收藏“天目盞”品種繁多、造型別緻、風格古雅且傳神,故與中峰明本大和尚的絹本彩色繪像一起,被日本政府列為一級國寶而珍藏。其中珍品有:木葉紋天目盞,金、銀兔毫天目盞,金、銀油滳天目盞,曜目天目盞、油滴七彩天目盞等,都為極品。
(二) 中國佛禪文化------天目古剎禪源寺
中國佛教早在三國吳赤烏時,約公元251年,由浙東“瓷綢之路”從南印度傳入古越,並在慈溪建造有五磊寺古廟、赤烏二年慈城普濟寺、西晉梁武帝賜名的阿肓王寺、天童寺、奉化雪竇寺、餘姚龍泉寺、上林湖普濟寺、唐咸通普陀山寺、唐開元天寧寺等,使得古越地區佛教事業有很大發展。
在浙西《西天目山志》第210至211頁“古代與鄰國交往”中有記載:“宋末元初為西天目佛教活動鼎盛時期,此後更多日本高僧來古越參禪問法頻繁交往。自從西天目帶回去天目盞、銀杏種子和高峰、中峰、斷崖畫像及手書……”。
日本僧人視西天目為臨濟宗發祥之地,1326年,日高僧元光寂室於西天目參禪回國,仿西天目禪院規制開創永源寺,建立永源寺派,視西天目為祖山。
禪源寺:禪源寺位於西天目山南麓昭明、旭日兩峰之下,掩映在青山綠林之中,古木蒼龍,清溪環繞。寺始建於明代(1425年),開創者為玉林國師,傳法系屬臨濟宗,是韋馱菩薩應跡道場,浙江名剎之一。雍正十一年,帝御書“禪源寺”額以賜寺。乾隆皇帝兩次南巡臨寺賜經。禪源寺在中國佛教史和浙江佛教史上均有特定地位,日本佛教臨濟宗視其為祖庭之一。
據史料記載,日本佛教界,弘傳甚廣的臨濟宗演化為十四派,其中的“方廣寺派”和“永源寺派”直接傳承自天目山,特別是由寂室元光開創的“永源寺派”,近七百年來一直信奉天目山獅子正宗禪寺為其祖庭。來天目寺尋根訪祖、朝覲參拜者絡繹不絕。
在日本至今冠以“天目”之名的著名禪寺有:復庵禪師將開創於常陸的法雲寺,命名為“東天目法雲寺”;遠溪禪師把建構於但馬的高原寺,稱作“西天目高原寺”;業海禪師給創立於甲斐的棲雲寺,取名為“中天目山永源寺”。由此看來,日本禪宗視天目山為祖山有其歷史源頭。
前來天目山的僧人得法回日本后,仿照天目山禪寺的建築風格和寺院規制,以紀念天目山恩師教悔創建禪寺。大批日本和尚來古越餘杭香林寺、臨安西天目山的禪源寺和天台山的國清寺拜師學佛,在潛心學習佛經的同時,也學習中國的其它各種傳統文化手工藝和科學工藝技術,例如茶文化中器具之天目盞的燒制工藝技術,以及聲樂、種植等文化。史學界以欽明天皇十三年(552)時期百濟國王聖明王贈送一尊釋迦牟尼的鎏金佛像和若干經卷為佛教傳日之始的見解居多。往後數百年間,禪源寺歷代高僧輩出,其中日本普遍視高峰、中峰兩位禪師為臨濟正脈,鎌倉時代的日本佛教界盛行“不上西天(即西天目山),不見兩峰,不成正宗”之說,尊稱兩位為“江南活佛”。
日本入侵時禪源寺被炸毀,2001年重建。

分類


天目瓷是日本陶瓷愛好者或者說藏友對於我國黑釉瓷器的一個統稱。如我國的宋建窯兔毫盞在日本非常受歡迎。天目瓷是日本人起的名字。
兔毫盞,玳瑁斑,鷓鴣斑這類瓷器被日本藏家統稱為天目瓷。主要紋路類別有唐人祥曜變大師斑天目、唐人祥曜變黑油滴天目、唐人祥曜變藍油滴天目、唐人祥黃金金珠天目等。
天目盞
天目盞
天目盞
天目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