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龍新區

貴州省轄區

義龍新區,即義龍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根據中共黔西南州委關於義龍新區更名的通知,新區正式更名為貴州省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義龍試驗區,簡稱"義龍試驗區"。

義龍試驗區(義龍新區)分為3個片區:興義市義龍片區(頂效鎮萬屯鎮、魯屯鎮、鄭屯鎮),興仁片區(雨樟鎮),安龍片區(貴州安龍經濟開發區、龍廣鎮德卧鎮新橋鎮木咱鎮)。試驗區交通便利,南昆鐵路,晴隆-興義高速公路、關嶺-興義高等級公路、汕昆高速公路324國道穿境而過。

根據貴州省人民政府批複,興義市城市總體規劃正式實施。興義市確定的發展目標、職能結構、城鎮空間結構等方案獲省政府同意,市區範圍包括鄭屯、魯屯、萬屯、頂效等片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全省城市工作大會等會議精神,加快提高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質量,加快城鄉統籌規劃和同城化建設。義龍試驗區涉及區域包括頂效街道、木隴街道2街道和魯屯、萬屯、鄭屯、龍廣、德卧、新橋、木咱、雨樟8鎮,規劃控制區面積236平方公里,規劃人口約100萬人。

基本概況


義龍試驗區(義龍新區)位於興義市東北部、北緯25度,平均海拔1200米,屬中海拔低緯度地區,常年雨量豐沛,日照充足,平均氣溫16.2°,絕對最高溫度34.5°,絕對最低溫低-1.5°。年均降雨量為1382毫米,無霜期300天以上。
魯屯古鎮
魯屯古鎮
義龍試驗區交通運輸方便,西南部地區重要的交通運輸路線南昆鐵路、汕昆高速、324國道、晴興高速、309省道、關興公路從此穿過。現已開工建設的義龍大道、關興大道、東峰林大道,魯萬公路將使整個新區形成網格化交通,一號大橋、三號橋、四號橋的建設投用使得新區交通不斷完善,興義火車站至興義機場路程時間縮短為10分鐘。新區境內有歷史悠久的魯屯古鎮、幽靜神秘的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布依民族風情的樓納少數民族村寨、天印山、間歇泉、太陽泉等美麗豐富的旅遊資源,更有備受世界地質學界和古生物學界關注的貴州龍化石。在新區周邊有國家AAAA級景區馬嶺河大峽谷、萬峰林萬峰湖等景點。

政治


規劃方案

根據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貴州省人民政府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呈送的《關於審批〈興義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0年)〉的請示》作出批複、指示:
相關文件
相關文件
同意興義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確定的市域發展目標、城鎮等級規模結構、職能結構、城鎮空間結構、綜合交通規劃、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綜合防災規劃和空間管制規劃。在實施規劃時,一要進一步強化興義市中心城區作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發展捧乍和泥凼兩個重點鎮,構建“一城二鎮、三軸三區”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增強中心城區和重點鎮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小城鎮建設發展中,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實效,著重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小城鎮建設質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小城鎮綜合功能。二要按照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統籌安排市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市域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及供水、供電、通訊、防災等基礎設施體系,儘快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完善、功能明確、發展協調的市域城鎮體系。三是市域城鎮化水平情況為:2020年為70%,城鎮常住人口70萬人;2030年為88%,城鎮常住人口110萬人。
同意《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規劃區、規劃年限、城市性質、規模、布局、發展方向和各項專業規劃、技術經濟指標。在城市性質方面:黔西南州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黔桂滇三省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珠江—西江經濟帶上的新興工貿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國際化旅遊目的地。

建設制度

原則同意《總體規劃》確定的規劃實施意見和建議,有計劃、分步驟地組織實施。
(一)要在興義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的指導下,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抓好市域各級城鎮總體規劃編製工作,加強對市域重大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引導全市城鎮合理布局,優化城鎮結構,增強城鎮功能。
義龍大數據基地
義龍大數據基地
(二)要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抓緊編製城市詳細規劃和新一輪近期建設規劃,進一步明確規劃強制性內容。同時,要認真推行規劃公開公示制度,依法及時向社會公布經法定程序批准的城鄉規劃。
(三)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隨意改變和調整。興義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要嚴格依法行政,採取有力措施,對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管理,切實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四)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修改的監督檢查,並將監督情況和處理結果依法公開,供公眾查閱和監督。每年應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規劃實施情況。同時,定期對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將評估情況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備案。

行政區劃


頂效街道

興義市頂效街道總面積104.66平方公里,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屬岩溶丘陵盆壩地形,海拔1270米—1480米,距興義市區僅僅11公里,距興義萬峰林機場16公里。"頂效"是以布依語命名的地名,布依語把有水的地方,例如水塘、水窪、水凼等稱為“定”,把綠色、藍色稱為“夭”,時間一長,這裡便被民間稱為“頂效了”。1914年,頂效、坡崗划入興義縣,“頂效”正式成為興義縣的行政區劃名詞。位於興義市頂效鎮的“貓貓洞文化遺址”,是古人類——“興義人”的古文化遺址,考古工作者將貓貓洞出土的化石定名為“興義人”化石,“貓貓洞文化遺址”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興義頂效經濟開發區,設在區內的火車站——興義站,使頂效成為南下兩廣、東出閩浙、西進昆明及東南亞便捷的交通要道。
義龍新區
義龍新區
經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向貴州省人民政府報請《關於調整興義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請示》(黔西南府呈〔2019〕34號)文件,在2019年7月11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複了報請文書。後於2019年8月17日,撤銷頂效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興義市人民政府頂效街道辦事處,現應稱為“興義市頂效街道”。
木隴街道
義龍新區
義龍新區
興義市木隴街道是全州跨區域搬遷人口最多的街道,含四個社區和馬嶺託管的大蚌、團結、互助三個村,其中,三個社區都是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居住社區。木隴街道轄木隴社區、馬別社區、麻山社區、王母社區,代管團結村、互助村和大蚌村。

頂效鎮

頂效鎮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東北部,地處東經105°36’、北緯25°12’(東經105'36",北緯25'12"),總面積104.66平方公里。
興義市頂效鎮東北高,西南低,屬岩溶丘陵盆壩地形,海拔1270米—1480米,距興義市區僅僅11公里,距興義萬峰林機場16公里。
1995年,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興義市頂效經濟開發區,設在區內的火車站——興義站,使頂效成為南下兩廣、東出閩浙、西進昆明及東南亞便捷的交通要道。"頂效"是以布依語命名的地名,布依語把有水的地方,例如水塘、水窪、水凼等稱為“定”,把綠色、藍色稱為“夭”,時間一長,這裡便被民間稱為“頂效了”,直到1914年,頂效、坡崗等地被划入興義縣后,“頂效”這個名詞有了正式身份,成為興義縣的行政區劃名詞,一直沿用。位於興義市頂效鎮的“貓貓洞文化遺址”,是古人類——“興義人”的古文化遺址,考古工作者將貓貓洞出土的化石定名為“興義人”化石,“貓貓洞文化遺址”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人類——“興義人”文化遺址
古人類——“興義人”文化遺址

鄭屯鎮

位於貴州省興義市東北方向,國土面積146.7平方千米,地處東徑104°59′-105°06′,北緯24°59′-25°11′之間。東西最寬約2.1公里。
興義市鄭屯鎮根據地形地貌劃分為:以壩子和丘陵地為主的工業區和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坡崗自然生態保護區。
興義市鄭屯鎮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岩、白雲石石英石等,有著名的坡崗自然生態保護區,生物資源品類繁多,尤以石斛、蘭草聞名。動物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蟒蛇、金雕、獼猴、穿山甲、小靈貓、白腹錦雞等。植物資源有刺樟木、紅椿、紅豆、清香木川桂等珍貴樹種。

魯屯鎮

位於貴州省興義市東北部,距市區32公里,擁有600多年的歷史。距南昆鐵路鄭屯火車站6.5公里,與安龍縣龍廣鎮、海子鄉毗鄰,國土面積64.45平方公里。現轄9個村,82個村民小組,4786戶20318人,居住有漢、布依、回、苗等多個民族。
據考古出土文物和《興義府志》、《興義縣誌》記載,早在殷商時期魯屯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明朝初年形成集鎮,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了厚重的古文化。
1997年貴州省考古隊就在此發現了殷代出土的玦片(玉石的一種),認定是春秋時期的陪葬品。說明早在三千年前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秦以前屬夜郎國。明洪武二十二年(1439年)各族人民起義,普安揚屯(今樓下鎮)之千戶所遂移至此,洪武二十三年(1440年)置安南守御所於此,築城於揚拉山(今東北境的七孔塘)。並命名為“魯屯”,“魯屯”這一名就一直沿用。

萬屯鎮

位於貴州省興義市北部方向,該鎮是興義市北大門,距興義市區24公里,距興義火車站僅7公里,轄10個行政村148個村民小組,鎮內居住著漢、苗、布依等多個民族,民風淳樸,民族文化氣息濃郁。
興義市萬屯鎮國土面積177.98平方公里,距興義市區24公里,興義飛機場28公里,興義火車站8公里,鄭屯火車站10公里,清水河火車站13公里省。省道309線、關興公路、汕昆高速、晴興高速和待建的威魯公路在萬屯縱橫交錯。
興義市萬屯鎮春秋時屬牂牁國,戰國、秦、漢時屬夜郎國,元朝時屬普安路總管府。明永樂元年(1404年)屬普安安撫司,隸四川布政司;嘉慶三年(1798年)屬興義府轄;建國后一直屬興義專區管轄。
1988年,國務院批准興義縣升格為市,萬屯鎮自此由興義市管轄。

新橋鎮

新橋鎮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所轄的一個鎮,位於安龍縣西部,處於“興安興(即興義-安龍-興仁)經濟圈”內,距安龍縣城22公里,國土面積113.4平方公里,人口22017人。
全鎮有16個村,96個村民組,5098戶,21258人,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53%,居住著漢、布依、苗、彝、回等民族。

龍廣鎮

龍廣鎮位於安龍縣西部,距縣城33公里,距黔西南州首府興義市32公里,位於“興安興(即興義-安龍-興仁)經濟圈”內。全鎮國土面積167平方公里,轄18個村,總人口約5.2萬人,龍廣鎮轄18個村,178個村民組,15813戶,總人口53654人,其中鎮區人口24000人,城鎮化率45%。有漢族、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佔全鎮總人口的33.5%,分佈有漢、布依、苗、彝等民族,境內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雨1300毫米,地表地下徑流豐富,蓄水工程較多,全鎮有水庫3個、山塘60個。
龍廣歷史悠久,2億年前生物就在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上棲息繁衍,2000年前先人們在這裡開創著古老的人類文明,歷史文物古迹有:觀音洞古人類遺址、戰國秦漢時期遺址、袁祖銘故居等。
龍廣鎮歷史名人眾多,有五省聯軍總司令、北閥聯軍左翼總指揮袁祖銘,策反長春國民黨第五十軍起義解放長春的楊濱將軍,盤江風雲人物王秉鋆等,全鎮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觀音洞古人類遺址、五省會館,州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處-龍廣武裝革命暴動紀念碑。

木咱鎮

位於安龍縣西南部,處於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上,屬亞熱帶喀斯特岩溶山區。東北與新安鎮交界,東南與坡腳鄉接壤,西北與新橋鎮連接,西南與德卧鎮毗鄰。
全鎮共14個村,101個村民小組,4766戶19000餘人,居住著漢、布依、苗、壯等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63%,全鎮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等農作物。

德卧鎮

德卧鎮位於安龍縣西南部,同廣西隆林縣隔江相望,東距安龍縣城23公里、西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興義市37公里,同時與貴陽市、昆明市和廣西百色市各相距300公里左右。全鎮國土面積207.15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34個村民組,總人口3.4萬餘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佔27%、鎮區人口1.1萬人),人均耕地0.76畝,居住著布依、苗等8個民族。

雨樟鎮

位於黔西南州興仁縣西南部,距興仁縣縣城十五公里,是興仁、安龍、興義三縣市的交界,晴興高速(省級高速,雙向四車道,在雨樟鎮設有出入口,黔西南州境內晴隆縣至黔西南州興義市)、309省道和關興高等級公路(安順市關嶺縣至黔西南州興義市)穿境而過,距南昆鐵路興義火車站(頂效鎮境內)約30公里。
雨樟鎮國土面積145平方公里,轄11個村,146個村民小組,6740餘戶,2.9萬人,鎮內居住著漢、回、苗、布依、彝、黎等民族。

經濟


基礎設施建設

“三路”:即義龍大道、關興大道和東峰林大道,為試驗區連接周邊鄉鎮的主要交通樞紐,是串聯汕昆高速、關興公路,連接G324和S309的重要基礎工程。三條大道約50公里,規劃紅線寬均為80米,總投資約為29.9億元,三條大道的土地征拆工作已全部完成。
興義東峰林大道
興義東峰林大道
“三橋”:即G324國道跨馬嶺河大橋危橋改造工程(3號大橋)、興義至馬嶺線跨馬嶺河大橋(1號橋)、興義至頂效樓納生態風景區跨馬嶺河大橋(4號大橋)。
“三橋”是興義市跨越馬嶺河至頂效,寬泛連接的頂效鎮的戰略性重點工程;是河兩岸工業園區的重要交通“走廊”和城鎮群之間的交通主幹道。建成后將承擔起試驗區銜接汕昆高速、城市環線,並快速聯繫興義市桔山片區、豐都片區及鐵路興義站,有效網路並貫通G324國道和S309省道,形成試驗區快速交通體系。
三座大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1號橋已進入公開招標階段。三橋總投資約25億,其中G324國道跨馬嶺河大橋危橋改造工程(3號大橋)投資達15億元。

產業園建設

興義馬嶺河大橋
興義馬嶺河大橋
“三園”:即紅星產業園、鄭魯萬產業園和新德產業園。“三園”是充分考慮試驗區環境及區位等優勢,制定的產業上的空間格局。
興義市紅星工業園
興義市紅星工業園規劃總面積4300餘畝,已用地面積833畝,現有入住企業33家,其中建成投產16家,在建14家,入住企業預計總投資10餘億元,完成投資3億元。
試驗區根據全州和全省的醫藥製藥實際情況,在紅星工業園區規劃打造醫藥產業園,規劃佔地10平方公里,建成醫藥原材料交易中心、生產銷售集散中心。該醫藥產業園已經入住天地葯業、德良方葯業、華聖葯業等大型製藥企業。
興義市鄭魯萬產業園
興義市鄭魯萬產業園和新德產業園規劃建設已現雛形,且有如貴州榮盛集團建材產業園項目、貴州元豪有限公司、黔西南元豪投資有限公司、鵬升再生紙業、金宏化工、金石石材等企業入駐、建成並投產。

經濟開發

2015年,義龍試驗區按照州委、州政府“先行先試”“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的要求,堅守“兩條底線”,以國際化生態智慧城市為目標,加快推進以“三路、三橋”為中心的城市骨幹路網建設,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5個100工程”戰略部署和“招大商、大招商、招好商”總體思路來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啟動和實施了一大批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同步推進工業、農業現代化,“三園”建設日新月異,全區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等各項工作齊頭並進,財政總收入突破了25億元大關,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走上了一條符合義龍實際和時代要求的加速發展、后發趕超之路。新的一年開始之際,本報特別推出2015年義龍經濟社會發展回眸專題報道,以饗廣大讀者。2015年以來,義龍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和州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基調、主戰略,按照“三路、三橋、三園”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國際生態智慧城市”目標,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全區經濟社會呈現快速發展的一派大好形勢。2015年,全區上下進一步增強發展的自覺性,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堅定同步小康的自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協調謀划、紮實推進,以“五個起來”為指導,堅定不移走特色發展之路,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推進國際化生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建設熱浪迭起,基礎設施日新月異,工業建設快步推進,招商引資碩果滿枝,城鎮化蒸蒸日上,農業產業化花開大地,社會事業譜新篇,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同步小康取得新進展、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