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文化
三國文化
徠狹義上指人們對三國時期的基本情況、歷史文化進行研究所得到的知識與經驗。廣義上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三國為原本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三國時代”有兩個定義,狹義的三國時代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但狹義的三國時期用於排三國大事年表,或考試。曹操、關羽、龐統、周瑜、呂蒙徠等不在狹義的三國時代之列。而《三國演義》《三國志》中的三國時代是廣義上的。廣義上的三國時代可以理解為從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后軍閥割據劉氏集團、曹氏集團、孫氏集團及與其相關的漢末軍閥的集團鬥爭到司馬炎建立晉朝統一天下的時代。廣義上的三國才是三國文化的研究主體。
1. 魏吳兩國政府設置太史這一官職,記載了魏吳兩國的歷史。蜀國可能未設置史官。
2. 在晉朝統一后,史學家陳壽根據魏吳兩國史書的記載,根據自己收集的大量資料把這段歷史編成《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合稱《三國志》,這是“三國”第一次作為專有名詞出現。陳壽是晉臣,晉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國志》便尊魏為正統。陳壽敘事精練,十分嚴謹,《三國志》是一部珍貴的信史。
3. 南朝宋文帝以陳壽所著《三國志》記事過簡,命裴松之為之作補註。這時有關三國的資料已經很多了。為了註釋《三國志》,他收集了三國時期的原始材料達一百五十多種,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數約超過《三國志》的三倍。裴松之把認為不可靠的材料只列出來而不評說,認為可靠說明道理。所以後人讀《三國志》必讀裴注。
5.隋煬帝時已有曹瞞譙水擊蛟、劉備檀溪躍馬等水上雜戲。
6. 唐朝李商隱的《驕兒詩》“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可以看到,當時已用三國人物作為笑謔的材料。
7. 評書的前身叫做說話,在宋朝出現,當時說三分是比較流行的。說三分的藝人掙得應該比別的說話藝人掙得多。
8 元朝時出現了一些著名的三國的話本《三國志平話》《三分事略》,同時出現了很多很多有關三國的劇本。
9. 元末明初中國非常偉大的文學家羅貫中在上述史書、雜記和平話、戲曲的基礎上寫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受百姓歡迎的著作——《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出現以來人們對三國文化的研究不斷重視,深入。
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發生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諸葛亮27歲的這年。求賢若渴的劉備經過再三的求訪,耐心的等待,這一次終於在南陽草廬見到了仰慕已久的諸葛亮。當劉備向諸葛亮討教統一天下的大計時,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建立根據地,改革政治,聯合東吳,等待時機,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構想。這次談話就是著名的《草廬對》,在這篇不足300字的策論中,充分體現了諸葛亮軍事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謀略大師的思想智慧。《草廬對》確定了三足鼎立的時代基調,也拉開了風雲變幻英雄輩出的歷史帷幕。
隨著日月變遷,星移斗轉,面對21世紀飛速的發展,人們已經很難平靜下心態去靜靜地品嘗文化所帶給大家的精神寄託,對三國文化的發展和推動已經有8個年頭了,在這不經意的歲月流逝中,默默無聞的一批網站卻用他們鋼鐵一般的毅力書寫著人們對三國文化,三國知識的渴求所給予的希望,為此作者向默默為三國文化做出貢獻的網站表示由衷的感激和無限的謝意。他們有:三國文化、三國論壇、天涯三國專欄,柔居,三國琅琊、三國英雄論壇、軒轅春秋、三國藝苑論壇etc。
三國文化藝術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