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劉大中的結果 展開
- 著名計量經濟學家
- 港口及海岸工程教授
- 北京房山規劃分局規劃設計所所長
劉大中
著名計量經濟學家
劉大中(1914—1975),著名計量經濟學家,是《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收錄傳記的唯一一位華裔學者。
原籍江蘇武進(今常州),生於北平,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在學期間涉獵廣泛,尤善音樂,1936年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40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後任教於清華大學。1946年,第一個做出中國的National Accounts,1948年再赴美任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954年與蔣碩傑一起提出外匯貿易改革建議,推動單一匯率。1958年在康乃爾大學任教授直至逝世。1960年膺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8年擔任台灣當局“台灣地區行政機構”賦稅改革委員會主任委員,創設“財稅資料處理及考核中心”,並修訂《所得稅法》和《獎勵投資條例》,積極從事賦稅革新工作。在台灣的土地改革和稅制改革中,都發揮出了相當大的作用。1970年,獲頒二等大綬景星勳章。在台灣退出聯合國后,劉氏建議台灣當局仿照聯合國統計年報方式編印《英文版中華民國統計提要》。1975年因腸癌逝世於美國,其妻戢亞昭服藥身殉於側。其學術著作由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編成《劉大中院士經濟論文集》一書。
1932年—1936年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本科
1936年—1940年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博士
1940年—1948年清華大學教授
1946年,第一個做出中國的National Accounts
1948年—1954年國際貨幣基金會
1958年—1960年康奈爾大學教授
1960年—1968年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描述:1964年返回台灣協助經濟合作委員會建立總體經濟模型及產業關聯表,次年當選美國計量經濟學會榮譽會員。
1968年—1975年台灣地區行政機構賦稅改革委員會主任委員
描述:創設「財稅資料處理及考核中心」,並修訂「所得稅法」和「獎勵投資條例」。積極從事賦稅革新工作,因功於1970年獲頒二等大綬景星勳章。在台灣退出聯合國后,劉氏建議政府仿照聯合國統計年報方式編印《英文版中華民國統計提要》。1975年因腸癌逝世於美國。
1965年,他和葉孔嘉博士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合著了《中國大陸的經濟:1933-1959》,在普林斯頓出版社出版,頓時在西方學界引起轟動。這本書成為了研究中國現代經濟史的經典。弗里德曼等大經濟學家在討論中國問題時,也總以這本書作為主要依據。
50年代,台灣大學聘劉大中為教授,“中央研究院”聘他為院士,多次請他回來幫助台灣制訂經濟政策。於是,他在台灣培養了很多學生,指導編製台灣的統計年鑒,親自參與設計了台灣的稅制改革。劉大中要挽回大陸經濟的夢想沒有實現,轉而在台灣這樣的彈丸之地小試牛刀,取得極大成效
1975年,他檢查出了腸癌,於是攜妻返回美國,回到他心中的學術聖地康奈爾大學。流連於湖光山色之際,劉大中仰藥自殺,其妻戢亞昭亦服藥身殉於側。
劉曾參與眾多重要計量經濟模型的創建。《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收錄傳記的唯一一位華裔學者。
在他去世之後,庫茲涅茲(197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曾專門撰寫一篇長達16頁的文章,以紀念他。
“現實目標決不能僅僅是穩定貨幣”劉大中雖然身在海外,但最拿手的研究就是統計分析現實經濟狀況,再加上他對中國國民性深刻地了解,所以準確地把黑市上的供需關係分解成十二種類型,分析它們對中美實際匯率的影響。戰時的經濟是特殊的經濟,幾乎完全不能用教科書上主流的均衡分析方法來討論。劉大中的手法讓人耳目一新。而且,劉大中還試圖為解決中國現實的經濟混亂出謀劃策,或者為戰時經濟提供一個大致穩定可靠的替代方案。他提出,現實目標就決不能僅僅是穩定貨幣,而必須做出更大的全盤考慮。劉大中這篇文章在世界經濟學界引起很大反響。從一開始,劉大中的學術命運就已註定,是要在一片混亂乃至廢墟上繪製新的經濟藍圖。
台灣在戰後能開出傲人經濟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它在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初期曾放寬外匯管制、採行出口擴張的經濟發展路線。在這背後,包含了蔣碩傑、顧應昌、劉大中、邢慕寰、費景漢、鄒至庄等幾位自由經濟學者的遠見和堅持。(蔣碩傑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