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機構改革方案
南京市機構改革方案
《南京市機構改革方案》是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關於地方機構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中共江蘇省委關於市縣機構改革的總體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的。
結合南京實際,因地制宜,大膽探索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系,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為著力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提供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南京市機構改革方案》4日披露。機構改革后,我市共設置市級黨政機構54個,其中:黨委機構14個,政府工作部門40個。較改革前,凈減少局級機構11個。據悉,市、區兩級機構改革分別於今年1月底和2月底前基本完成。
貫徹中央改革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機構改革
堅持優化協同高效,新組建機構上下對應設置
在機構組建上嚴格按照中央和省要求對應設置,在市級組建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和旅遊局、衛生健康委員會、退役軍人事務局、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醫療保障局、科學技術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和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12個部門,重新組建市司法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等2個部門。另涉及職責調整的部門共19個。改革后不再保留的部門共25個。
服務創新名城建設,聚焦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
據介紹,按照中央關於“各地可以在一些領域因地制宜設置機構”的要求,此次改革保留了現有城市特色機構,在此基礎上增設市投資促進局、市大數據管理局,具有鮮明的南京特色。
市投資促進局將聚焦“創新名城”建設,聚焦主導產業布局,聚焦產業地標打造,承接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的系統謀划、統籌協調和督查督辦,進一步統籌產業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強化駐外招引,集聚科技優勢打造產業集群,促進校企融合實現成果轉化。
人大政協群團等改革同步推進
與以往機構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不同,這次機構改革是全面改革,除黨政機構外,還涉及人大、政協、群團、事業單位,以及綜合行政執法、審批服務便民化和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等,體現了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重構性。
市人大、政協機構改革,分別對市人大、政協專門委員會設置進行優化調整。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要求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整合組建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等5個領域綜合執法隊伍,市和主城區原則上只設一個執法層級。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強調以深化“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為抓手,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區機構改革將與市級機構改革同步部署,壓茬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