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孤菌腸炎
副溶血孤菌腸炎
徠副溶血弧菌又稱腸炎弧菌,屬於弧菌屬,是一種常見的病原菌。腸炎弧菌是一種嗜鹽性的革蘭氏陰性菌,主要的棲息地在海水中。如果食用了遭此菌污染的海鮮,會引發食物中毒。在台灣、日本及東南亞,每年都有相當多的病患因食用被腸炎弧菌污染的海鮮而發生食物中毒,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所以副溶血孤菌腸炎的主要表現就是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食用被腸炎弧菌污染的海鮮而發生食物中毒。
本病病程自1~6日不等,可自限,一般恢復較快。
潛伏期一般為6~20h,最短1~3h,最長可達96h。起病急驟,先以畏寒、發熱、全身不適、腹部不適開始,隨之出現上腹部、臍周陣發性絞痛,並伴有噁心、嘔吐和腹瀉。大便每天數次至20餘次不等,大便以黃色水樣便較多,少數為血水樣便,極少數呈現膿血便,但很少有里急后重感。嚴重腹瀉可導致脫水,循環衰竭,伴聲音嘶啞和肌肉痙攣,甚至出現神志意識障礙。兒童患者多以高熱起病,體溫多在38~40℃,中毒癥狀顯著,腸道癥狀較成人輕。本病病程3~5天,除個別老弱患者可引起死亡外,一般預后良好。國外報道,本病臨床表現除典型胃腸炎型外,尚有痢疾型、中毒性休克型,慢性腸炎型。
根據發病季節、食海製品史、集體發病,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腹部壓痛、血壓下降以及水樣或血水樣便、膿血黏液便等,可作出初步診斷,如從可疑食品、糞便中檢出副溶血性弧菌即可確診。
1、血象:發病初期,白細胞總數增高,多在(10~20)×109/L,分類中性粒細胞80%以上。
2、糞便鏡檢:可見白細胞或膿細胞,常伴有紅細胞,易被誤診為菌痢。糞便培養可檢出副溶血弧菌,絕大多數迅速轉陰,僅少數持續陽性2~4天。
3、細菌培養:發病1~2天,糞便培養陽性率高,2天後陽性率減低。可疑食物,如海產品、腌漬品等細菌培養,有時亦能分離出細菌。目前用VITEK-AMS微生物自動分析系統進行腹瀉患者糞便細菌分析鑒定,可準確迅速診斷。
4、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檢測副溶血性弧菌DNA該技術簡便、快速、特異、靈敏度高。
5、血清凝集試驗:患病初期血清凝集效價較高,此後大多很快轉為陰性。如效價達到1∶80~1∶160,可診斷本病。在恢復期,檢測耐熱溶血素抗體,滴度常明顯升高到1∶80~1∶160。
副溶血孤菌腸炎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即可初步診斷,結合細菌學檢驗可確診。
副溶血孤菌腸炎
夏秋季節,有進食海產品、鹹菜或被海產品污染的熟食品史。
2、臨床表現
病急,潛伏期短,上腹部陣發性絞痛,並班噁心、嘔吐。
3、實驗室診斷:細菌學、血清學檢驗。
1徠、可併發中毒性休克:患者可表現為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心慌、心悸等不是癥狀。
2、嚴重腹瀉可導致脫水,電解質失衡,循環衰竭:由於大量液體通過消化道丟失,如果不能及時補充充分的液體,容易引起水、電解質失衡,從而導致循環衰竭。
3、神志意識障礙:如果毒性的食物長期存在於體內,可以會通過循環進入大腦的血供,引起意識障礙,甚至出現腦死亡。
預防措施與其他細菌所致者似。關鍵在於加強衛生宣傳,提高人們的衛生素質。
1、加強海產品衛生處理。對海產品清洗、鹽漬、冷藏、運輸應嚴格按衛生規定管理。
2、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不生吃海產品。做到生菜和熟菜分開,防止交叉感染。對海產品要煮熟炒透。貯存的食品在進食前要重新煮透。不吃生成蟛蜞、生梭子蟹、咸烤蝦等,如生吃,一定要用醋泡5min,殺死病原菌。
3、控制食品中細菌生長。通常食品應放在涼爽通風處,或保存在冰箱內。隔餐的剩菜,食前應充分加熱。不宜在室溫下放置過久。
1、支持及對症治療
2、藥物治療
輕者患者可不用抗菌藥物,較重者可給復方新諾明或慶大黴素、阿米卡星和諾氟沙星等喹諾酮類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