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澤區
迎澤區
迎澤區是山西省太原市市轄區,國務院1997年批准成立的城鄉一體化城區,是太原市的中心城區及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傳媒、通信和金融中心,宋建太原古城的主要所在地,名稱源於明朝擴建后古城城門之一的迎澤門,俗稱大南門。
迎澤區地處太原市汾河之東、城區中部,南連小店區,北接杏花嶺區,東與晉中市榆次區、壽陽縣相鄰,西隔汾河與萬柏林區相望。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65萬餘人,轄六街一鎮、10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010年迎澤區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3226253萬元,第一產業完成3983萬元,第二產業完成496789萬元,第三產業完成2725481萬元。
迎澤區
明洪武九年(1376年)太原城擴建時所建。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太原以城池為界,劃為內八區、外八區,區境為內一、二、三、八區及外一區、外二區管轄地。
1949年5月27日,將原16個區(內、外八區)合併為8個區,南城區境屬第一、二、五、六區。
1954年6月4日,太原市各城區以地區方位命名,遂將第一區命名為太原市南城區,轄13個行政街,區政府駐活牛市12號(今解放路中段東側23號樓址處)。
1956年,區政府改稱區人民委員會。
1958年,將郊區的狄村街道轄地劃歸南城區管轄。同年11月12日區機關遷至柳巷南路19號。
1961年5月18日,撤銷城市人民公社,恢復南城區人民委員會建置。
1969年9月7日,成立南城區革命委員會,同時南城區人民委員會停止行使職權。
1980年9月1日,經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南城區人民政府,終止南城區革命委員會職權。
1994年12月,區政府遷至棉花巷15號。
1996年,轄柳巷、文廟、廟前、迎澤、橋東、雙塔、塢城、北營、老軍營9個街道,334個社區。
1997年5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太原市南城區、北城區、河西區、南郊區、北郊區,設立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迎澤區轄原南城區的迎澤、橋東、文廟、柳巷、老軍營、廟前6個街道,原南郊區的孟家井、郝庄(不含狄村)2個鄉。區人民政府駐棉花巷。
2007年,撤銷柳北、雙塔寺街四、桃園路南路第三、濱河東路第二、雙塔西街四、水西關南街、新城南街7個社區居委會,設立勁松社區居委會(迎政發〔2007〕14號)。
2008年,撤銷郝庄、東太堡、馬庄、店坡、王家峰5個村委會,成立郝庄、東太堡、馬庄、店坡、王家峰5個社區居委會。
1998年底,迎澤區轄6個街道、2個鄉,下設240個社區、29個行政村。
2001年,孟家井鄉併入郝庄鄉。
2002年4月,郝庄鄉撤鄉設鎮。
截至截至2017年底,迎澤區轄6個街道、1個鎮,共計95個社區、19個行政村。
【柳巷街道】 | |
起鳳街社區┃鐵匠巷社區┃校尉營社區┃海子邊東街社區┃海子邊西街社區┃開化寺南街社區┃察院后社區┃寧化府社區┃柴市巷社區 | |
【文廟街道】 | |
文廟社區┃五一東街社區┃上馬街一社區┃上馬街二社區┃山佑巷社區┃建設北路社區┃新城北街社區┃幸福社區┃五龍口一社區┃五龍口二社區┃五龍口三社區┃雙塔寺一社區┃雙塔寺二社區 | |
【廟前街道】 | |
新建路一社區┃新建路二社區┃南海街一社區┃南海街二社區┃廟前社區┃海邊街社區┃桃園一社區┃桃園二社區┃桃園三社區┃桃園四社區┃水西關一社區┃水西關二社區┃水西關三社區┃水西關四社區 | |
【迎澤街道】 | |
并州路一社區┃并州路二社區┃并州路三社區┃青年路一社區┃青年路二社區┃青年路三社區┃雙塔西街一社區┃雙塔西街二社區┃雙塔西街三社區┃解放南路一社區┃解放南路二社區┃南內環街一社區┃南內環街二社區┃南內環街三社區┃南內環街四社區 | |
【橋東街道】 | |
并州東街一社區┃并州東街二社區┃并州東街三社區┃并州東街四社區┃橋東北社區┃橋東南社區┃雙塔寺街一社區┃雙塔寺街二社區┃雙塔寺街三社區┃南官坊社區┃雙塔北路社區┃南巷社區┃南內環街社區┃橋東新街社區┃營盤社區┃建鐵社區┃太堡社區┃東崗社區┃迎賓社區 | |
【老軍營街道】 | |
老軍營小區第一社區┃老軍營小區第二社區┃老軍營小區第三社區┃桃園南路一社區┃桃園南路二社區┃濱河東路一社區┃新建南路一社區┃新建南路二社區┃新建南路三社區┃勁松社區 | |
【郝庄鎮】 | |
朝陽一社區┃朝陽二社區┃朝陽三社區┃郝庄社區┃東太堡社區┃馬庄社區┃店坡社區┃王家峰社區┃棗園社區┃朝陽四社區┃南巷二社區┃太堡二社區┃趙北峰社區┃新溝社區┃雙塔社區┃郝家溝村┃松庄村┃港道村┃水峪村┃觀家峪村┃小山岩村┃小山溝村┃董家莊村┃里麻地溝村┃外麻地溝村┃大窯堖村┃孟家井村┃柳溝村┃捐子村┃溝北村┃東祁家山村┃西祁家山村┃佔道村┃張家河村 | |
備註:表格信息整理自太原市民政局網站 |
迎澤區地處太原市汾河之東、城區中部,南連小店區,北接杏花嶺區,東與榆次區、壽陽縣相鄰,西隔汾河與萬柏林區相望。地理位置坐標為東經112°41′,北緯37°51′。
迎澤區深處大陸內部,屬四季分明的大陸性氣候中的季風暖溫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9.5℃~10.3℃,極端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6月上旬至7月底,為36.10℃~39.4℃之間。
截至2010年,迎澤區常住人口達到588533人,其中農村人口3萬。
2021年5月31日,太原市統計局、太原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太原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迎澤區594238人。
2010年迎澤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3226253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8.3%,比2009年同期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3983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5.0%;第二產業完成496789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10.0%;第三產業完成2725481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8.0%。迎澤區經濟總量佔到太原市的18.1%,第三產業經濟總量佔到太原市的29%。
2010年,迎澤區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7724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1.9%,其中:農業產值228萬元,較2009年增長25.8%;林業產值6606萬元,較2009年增長1.1%;畜牧業產值846萬元,較2009年增長2.7%;漁業產值43萬元,較2009年增長10.3%。
2010年迎澤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72.8公頃,較2009年同比增加0.9公頃,其中:穀物播種面積為278.3公頃,比2009年減少21.1公頃,較2009年同比下降7.6%,其中玉米播種面積為130.6公頃,較2009年同比下降22.3%;豆類播種面積為39.3公頃,較2009年同比下降22.5%;薯類播種面積為55.2公頃,較2009年同比增長153.2%。迎澤區的糧食產量為365.7噸,較2009年同比增長0.5%。其中穀物的產量為280.4噸,較2009年同比下降7.8%;豆類的產量為17.2噸,同比下降43.6%;薯類的產量為68.1噸,較2009年同比增長131.6%。
2010年,迎澤區的蔬菜產量236噸,比2009年增加了151噸,較2009年同比增長177.6%;水果產量為152.5噸,比2009年減少了22.5噸,較2009年同比下降12.9%。
2010年,迎澤區造林面積159公頃,育苗13.3公頃,綠化苗木3300萬株,幼林撫育667公頃,四旁植樹121.26萬株。退耕還林工程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2010年迎澤區肉類總產量為405噸,較2009年同比增長0.5%。其中豬肉產量為351噸,較2009年同比增長2.5%;羊肉產量為33噸,較2009年同比下降19.5%;禽肉產量為21噸,較2009年同比增長5%;禽蛋產量為105噸。
2010年迎澤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959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15.9%。
柳巷
2010年迎澤區第二產業完成投資44426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24.1%,其中工業投資29264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12.7%。國有企業投資完成247796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81.4%,佔到城鎮建設項目的65.2%,比2009年同期提高了5.2個百分點。房地產完成投資335210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33.2%,增速較2009年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
2010年迎澤區新開工住房面積1048759平方米,較2009年同比增長61.1%。商品房銷售面積454981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了16436平方米,較2009年同比增長3.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22129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了34269平方米,較2009年同比增長8.8%;商品房銷售額237385萬元,比2009增加16507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7.5%,其中住宅銷售定額212448萬元,比2009年增加37722萬元,較2009年同比上升21.5%。
2010年迎澤區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72718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39.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3183萬元,完成年計劃的100%,較2009年同比增長16.6%,比2009年同期增加4.5個百分點,占太原市零售總額的23.2 %。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51511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13.5%。
2011年,迎澤區區財政在城鄉建設方面累計投入4.1億元,先後對迎澤區9個片區,75條街巷,420個居民小區(院落)進行了環境綜合整治,整治面積達680餘萬平方米,轄區1006個無物業院落實現了清掃保潔全覆蓋。新建、改造縣鄉道路、街巷100.8公里,解決了農村1.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提前一年實現了農村五個全覆蓋。兩年來,迎澤區累計造林4.08萬畝,實施村莊綠化60畝,街道綠化9353平方米,新建提升花卉街15條、小遊園4個,迎澤區新增綠化面積4.055萬平方米。
綜述
迎澤區第一實驗小學
截至2009年,迎澤區財政對科技、教育、衛生的投入分別達892萬元、2.2億元和5933萬元,同比增長了15.3%、20.6%和7%。
教育
2009年,迎澤區投入3900萬元,對學區進行了科學劃分,實行了學籍電子化管理,新增了三晉小學等3所學校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指定學校。拆除違章建築1.4萬餘平方米,新建校舍2萬餘平方米,增加綠化面積2萬餘平方米。
醫療
2009年,迎澤區在3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推行了網上預約掛號、雙向轉診和健康檔案管理,37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被評為省、市示範和星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建了4個村衛生室。
文化
2009年,迎澤區圍繞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太原解放60周年,舉辦了系列群眾性文體活動。新建了一批文化活動廣場、便民超市、農家書屋等,創建了寧化府等9個清潔宜居社區。
2011年,迎澤區財政累計投入民生保障資金5.1億元。截至2012年,迎澤區新增城鎮就業36736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7313人,創業帶動就業8657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151人,迎澤區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由“十一五”末的4%下降到3%。職工養老、居民養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參保人數由“十一五”末的39718人增加到64624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由236元提高到269元,參合人數達22708人,參合率達98.38%,較“十一五”末提高了2.29%。2011年至2012年期間,迎澤區累計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4346套,年底前可再開工建設1000套。
2011年,迎澤區新改建城市道路13.6公里,投資1100餘萬元,完成了10公里縣鄉公路建設。
添倉節又稱“天倉節”,其時在農曆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農曆正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日。
寒食節的時間在冬至后百五日(亦有百六日之說),即清明前兩天。至今,太原南郊區群眾仍有稱寒食為“一百五”者。民間傳說,這一天為“龍忌”之日,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這一天焚燒綿山,燒死功臣介子推,追悔莫迭才下令禁火的。“焚火綿山”的故事在太原地區流傳很廣。其實,寒食的起源並非始於介子推,而是始於周代的禁火制度。
寒衣節
寒衣節為農曆十月初一,亦稱“送寒衣”,意謂為死去的親屬亡靈送冬天衣物的日子。至時家人用五色紙(常用黃、藍、綠、白、青)剪成象徵性的衣服,中間夾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季穿用。
武社火
武社火的表演者,身著緊身的民族武裝,或黑,或青,或藍。頭上有的戴傳統英雄帽,有的以青、紅、白、黑等色布緞罩頭,伴隨著鼓點,手持刀、槍、劍、棍等十八般兵器,或個人獻藝,或二人對打,或三者打一,或若干人圍打一人。
鐵棍背棍
高蹺
高蹺俗稱“拐子”,由結實木棍上安裝踏板,表演時腳踩踏板,用布帶綁在小腿上,,故也稱“踩高蹺”。高蹺高度不一,小高蹺4尺~5尺,大高蹺7尺~8尺。
文廟
文廟位於上官巷東端,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由當時的山西巡撫張之洞倡議,在原崇善寺廢墟上重建,整座建築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1919年(民國8年)闢為省圖書博物館,后改稱民眾教育館。新中國建立后,1953年改為省博物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善寺
崇善寺位於上馬街中部南側。初名白馬寺,創建於唐,后改稱延壽寺、宗善寺,明朝時定名崇善寺。現存寺宇為明洪武十六年(1383)晉恭王所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純陽宮
純陽宮位於五一廣場西北隅。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1619),清乾隆年間(1736~1795)增築巍閣。新中國成立后,又增建關公亭及碑廊20楹。純陽宮為省博物館二部,辟有大小21個陳列室,陳列著兩千多件文物珍品,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古寺
清真古寺位於解放路南端東側,駐解放路31號。始建於唐貞元年(785),宋代重修,現存建築為明代遺構,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雲寺
南十方院又稱白雲寺,位於城南紅土溝,舊名凈業庵,又名清涼寺。觀音堂始建於唐,明時增修,清康熙2年(1663)天澤和尚擴建遂更名為白雲寺。雍正9年(1731)僧瞭然重修建毗盧閣,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祚寺雙塔
永祚寺,民間俗稱雙塔寺,位於太原市區東南約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崗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狀元橋
狀元橋位於兒童公園南北兩湖之間,早年是石板橋,傳說唐朝的狄人傑過此橋后高中了狀元。實因此橋距明清兩代貢院頗近,故名狀元橋。
風華樓
藏經樓又名風華樓,位於迎澤公園中心廣場。原是太谷縣資福寺的建築之一,稱藏經閣,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為仿明建築,資福寺早毀,唯藏經閣獨存。
大鐘寺
大鐘寺位於鐘樓街西段,原為壽寧寺,始建於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金大定十六年(1176)重建。明永樂八年(1410)寺內建起一座鐘樓,故名打鐘寺。
開化寺
開化寺創建年代不詳,宋紹聖年間重修,名為漢封寺。元大德年間改稱延壽寺。1913年(民國2年)開化市的北部被闢為市場,叫做共和市場。1920年(民國9年)拆毀佛像,開化寺全部改為市場,定名為開化市。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年代不詳,清代重修,位於新南四條迎澤小學東南隅。
大關帝廟
大關帝廟位於廟前街北段(現廟前小學),為太原現存關帝廟中最大的一座。該廟始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明清建築,總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關帝廟
太原的祠宇中,關帝廟居首位。志書所列達27處,在這27處關帝廟中,歷史最久的當數校尉營的古關帝廟(建於元代)。該廟位於西校尉營北端西側,布局為前後兩進院落,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宮
皇廟又稱萬壽宮,位於五一路南段東側皇廟巷內。建於明代,清代重修,佔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是明、清兩代帝王、皇族和文武官員祭祀先祖和慶典的場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山廟
泰山廟建造年代不詳。最早建於鐘樓街路南,后遷至路北。因年久失修,於1942年(民國31年)移至鐘樓街街公所(街公所建於1918年(民國7年),有碑記為證)。
奶奶廟
奶奶廟位於校尉營北口,始建於清代後期,是供奉關夫人的祠堂。
白衣庵
白衣庵在廟前街41號。始建年代不詳,現為清代建築。主建築為三開間觀音菩薩大殿,挑檐歇山頂,磚木混合結構。觀音塑像“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山門及其它建築已無存,現為民居。
《崇德廬帖》石刻
《傅山書法》碑刻
《傅山書法》碑刻立於勁松路南端碑林公園。在公園中軸位置主要建築內摹勒著傅山先生書法真跡碑石178塊,其中根據李宗仁先生歸國時帶回的傅山12張條幅製成的碑刻雕屏。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兒童公園內。1950年3月5日,山西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園內修建一座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3月25日,首任山西省政府主席程子華在北湖區陳列館前為其破土奠基。1951年3月7日舉行了落成典禮。
孫中山紀念館
孫中山紀念館坐落在兒童公園北端的二層樓閣,初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是文瀛公園的一個小建築。後為國貨陳列所,取名勸業樓。1912年(民國元年)9月18日,孫中山先生來到太原,19日下午,太原各界在勸業樓前召開盛大的歡迎會,孫中山先生在樓上憑欄發表了民主革命的講演。1986年5月17日太原市人民政府決定,該勸業樓為孫中山紀念館;同年11月,市政府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省立一中舊址
山西省立一中舊址位於兒童公園南側前清代貢院處,創辦於清光緒32年(1906),是山西最早的官辦中學,它造就了大批早期共產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其中高君宇、王振翼、賀昌、王瀛、張淑平、張友清、彭真等為傑出的代表。
山西大學堂
山西大學堂舊址,位於侯家巷太原師專內,是一座仿英中世紀教堂式磚木結構建築。創建於清光緒28年(1902)。山西大學堂是山西現代教育的發祥地,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槐公園
狄村北道西有一槐樹,相傳為唐代傑出政治家狄仁傑之母手植,樹前有清康熙年間太原知縣戴夢熊立的狄梁公故里碑。1985年,原南城區(現迎澤區)人民政府在此建唐槐公園,重立狄梁公故里碑、唐槐碑。
萬字樓
萬字樓位於兒童公園東北隅,始建於1937年(民國26年)。該建築原為閻錫山為紀念其父而建的子明圖書館。因其樓歌劇像佛教中的“卍”字,故俗稱萬字樓。
狄仁傑(公元630年—700年),唐代著名宰相,字懷英,太原狄村人,曾以明經舉,任并州都督府曹,轉大理丞,歷任寧州、豫州刺史。武則天執政時,任地方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常遇春(公元1330年—1369年),明代著名將領。字伯仁,回族,濠州懷遠(今屬安徽懷遠)人。世代務農,家境寒苦,自幼習武,二十歲左右已經“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天,追隨朱元璋征戰十四年,與朱元璋的開拓和統一事業相始終。後來朱元璋在總結開國之功時曾說:“計其開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
傅山(公元1607年—1684年),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書畫家、篆刻家、醫學家,被稱為“清初六大師”,同時代人評價他“學究天人,道兼仙釋”,“博極群書,時稱學海”。
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名單。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