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丁草
菊科大丁草屬植物
大丁草(學名:(L.) Sch.-Bip.)是菊科大丁草屬植物,春型者根狀莖短,根頸多少為枯殘的葉柄所圍裹,花葶單生或數個叢生,直立或彎垂,纖細,棒狀,花托平,無毛,頭狀花序外層雌花管狀二唇形,無舌片,生長於海拔650-2580米的山頂、山谷叢林、荒坡、溝邊或風化的岩石上,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
大丁草圖冊
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葶之頂,倒錐形,直徑10-15毫米;總苞略短於冠毛;總苞片約3層,外層線形,長約4毫米,內層長,線狀披針形,長達8毫米,二者頂端均鈍,且帶紫紅色,背部被綿毛;花托平,無毛,直徑3-4毫米;雌花花冠舌狀,長10-12毫米,舌片長圓形,長6-8毫米,頂端具不整齊的3齒或有時鈍圓,帶紫紅色,內2裂絲狀,長1.5-2毫米,花冠管纖細,長3-4毫米,無退化雄蕊。兩性花花冠管狀二唇形,長6-8厘米,外唇闊,長約3毫米,頂端具3齒,內唇2裂絲狀,長2.5-3毫米;花藥頂端圓,基部具尖的尾部;花柱分枝長約I毫米,內側扁,頂端鈍圓。瘦果紡錘形,具縱棱,被白色粗毛,長5-6毫米;冠毛粗糙,污白色,長5-7毫米。秋型者植株較高,花葶長可達30厘米,葉片大,長8-15厘米,寬4-6.5厘米,頭狀花序外層雌花管狀二唇形,無舌片。花期春、秋二季。
生長於海拔650-2580米的山頂、山谷叢林、荒坡、溝邊或風化的岩石上。
中國東起台灣,北達黑龍江經內蒙古至寧夏,南抵廣東、廣西,西南至雲南、貴州等省區廣布。俄羅斯(亞洲部分)、日本、朝鮮也有。
①治風濕麻木:豹子葯一兩。泡酒服。
②治咳喘:豹子葯二錢。煎水服,紅糖作引。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浸泡過夜,過濾,濾液於白瓷皿中揮干,滴加5%香莢西酣濃酸溶液,放置呈紫紅色。
(2)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5ml,溫浸10min,濾過,濾液1ml,加3%碳酸溶液1ml,在沸水浴中加熱3min,冰浴冷卻,加新配製的重氮試劑2滴,顯紅色。
性狀鑒別
本品捲縮成團,枯綠色。根莖短,下生多數細鬚根,植株有大小之分,基生葉叢生,蓮座狀;葉片橢圓狀寬卵形,長2-5.5cm,先端鈍圓,基部心形,邊緣淺齒狀。花葶長8-19cm,有的具白色蛛絲毛,有條形苞葉。頭狀花序單生,直徑2cm,小植株花序邊緣為舌狀花,淡紫紅色,中央花管狀,黃色,植株僅有管狀花。瘦果紡錘形,兩端收縮。氣微,味辛辣、苦。
顯微鑒別
大丁草
表皮細胞1列,常顯淡棕色或棕色,可見多數根毛或其殘基,赤為淡棕色或棕色。皮層薄壁組織寬厚,有時可見裂隙(根的較粗部分);內皮層細胞1列,凱氏點明顯。中柱鞘細胞1列。外韌型維管束,韌皮束常為4-5;初生木質部常為4-5原型,次生木質部少量(根的較粗部分)。中心為較小的髓。
【葉橫切面】
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角質層較厚;氣孔多見於下表皮;可見多細胞非腺毛或基殘基(下表皮龍多),非腺毛頂細胞甚狹長,盤繞扭曲。葉肉葉未見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的分化,唯上表皮下的細胞排列更緊湊、規整;兩側葉肉組織常相連於主脈處上表皮下。主脈處下表皮下可見約1列細胞組成的厚角組織(或不明顯)。主脈維管束圓形,木質部上方及韌皮部下方可見厚角組織。
大丁草
多裂大丁草(Gerbera anandria (Linn.) Sch. -Bip. var.densiloba Mattf.)的葉較大,倒卵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多裂,裂片4-8對,整齊,近對生,頂裂大,卵形或闊心形,長5-8厘米,寬3-6.5厘米,花葶上的苞葉大,線形,長4.5-8厘米,寬2-3毫米而與原變種有別。分佈於中國四川(南川)和貴州(遵義金頂山)。生於疏林下或荒坡上。
組培材料滅菌:將大丁草的花柄,放到200毫升磨口錐形瓶中,再倒入100-150毫升的蒸餾水,振搖洗滌5分鐘,連續振搖洗滌3次后移到超凈工作台上,在無菌的條件下用無菌水振搖洗滌5分鐘后,用濃度75%的乙醇滅菌約15秒,再用飽和的次氯酸鈉溶液滅菌10分鐘,最後用無菌水洗滌6次,即獲得無菌花柄。
培養條件:以MS和1/2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濃度的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培養基加蔗糖20克/升、瓊脂5克/升,pH值為5.8-6.0,培養溫度25℃,光照強度2500-3000勒克斯,光照時間12小時/天。
愈傷組織的誘導培養:在超凈工作台上,將無菌花柄剪成長約為0.3厘米的花柄段后,接種到以MS+0.5毫克/升6-BA為基本培養基,附加濃度分別為1.0、1.5、2.0、2.5、3.0和3.5毫克/升的NAA和2,4-D的培養基上,進行花柄段的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在無光照條件下培養20天後,再轉移到光照條件下培養。
愈傷組織的分化培養:將以上培養的淺綠色顆粒狀愈傷組織,分散成由4-8個顆粒組成的愈傷組織塊,接種到以MS+0.8毫克/升硝酸銀+0.1毫克/升NAA的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濃度激素6-BA的KT的分化培養基上,再進行愈傷組織的分化培養。
不定芽繼代分化增殖培養:將由愈傷組織分化培養的不定芽叢在無菌培養皿中切成獨立的不定芽后,接種到與以上愈傷組織分化培養相同的培養基上,進行不定芽的分化繼代培養。
不定芽的生根培養:
● ● 向每個培養瓶中加入5毫升濃度為1.2毫克/升IAA無菌溶液,處理24小時后從培養瓶中取出,切成獨立的不定芽,再接種到1/2MS+0.1毫克/升NAA的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
● ● 將繼代分化增殖培養的不定芽從培養瓶中取出並分割成獨立的不定芽后,把下部切口在濃度為20毫克/升IAA處理5分鐘后,再接種到1/2MS+0.1毫克/升NAA的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
● ● 將繼代分化增殖培養的不定芽從培養瓶中取出並分割成獨立的不定芽后,直接接種到1/2MS+0.1毫克/升NAA+0.5毫克/升IAA的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不定芽的生根培養試驗每種處理接種200個不定芽,重複3次。
試管苗的移栽與定植:將處理生根培養試管苗的培養瓶的瓶塞打開,放到溫室光照下煉苗2天後,用鑷子將試管苗取出,洗凈根部的培養基,移栽到上面鋪著一層厚度約為7厘米河沙的溫室苗床上。把移栽成活的試管苗於5月上旬一次性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