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深城際鐵路

城際鐵路線路

穗深城際鐵路(Guangzhou-Shenzhen Intercity Railway),簡稱穗深線,是中國廣東省境內一條連接廣州市、東莞市和深圳市的城際鐵路,呈南北走向,為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的主幹線路之一,也是珠江三角洲東岸城市群的市郊鐵路。

穗深城際鐵路於2008年12月21日動工建設;新塘南站至深圳機場段於2019年12月15日開通運營,其餘支線路段正在建設。

穗深城際鐵路主線北起新塘南站、南至深圳機場站,全長76千米,共有15座客運站;設計速度140千米/小時。

2019年12月15日,穗深城際鐵路廣州東站至深圳機場站段正式開通運營。

2021年4月10日,全國鐵路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穗深城際鐵路石牌站正式開辦客運業務,開通首日先行安排2趟城際列車停靠辦理客運業務

建設歷程


2001年,《珠三角經濟區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預審稿出台,擬建廣州—南崗—東莞—虎門—深圳的城際鐵路,為當時近期規劃的鐵路工程項目,設計速度擬定120千米/小時。同年6月6日至7日,廣州市召開《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評審會,原則上同意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擬建區域性軌道交通網路系統;一條從廣州市東部引出、沿珠江獅子洋東岸由北向南依次連接東莞市和深圳市的城際鐵路概念開始初步確定。
2002年9月12日,時任廣東省建設廳副廳長房慶方首次提出在珠三角各城市(含香港、澳門)構建一小時生活圈概念,建設以廣州為中心,以廣深、廣珠經濟帶為主軸,聯接珠三角各城市的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同年11月25日,廣東省政府批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擬先行建設廣州至深圳城際軌道主軸線路,並規劃設計順德—番禺—東莞的聯絡線路,增加琶洲至東莞接入廣深城際軌道的線路規劃。
2003年3月13日,時任東莞市長表示,爭取儘快興建東莞至廣州、深圳輕軌,連通穗深兩市;9月8日,廣州至深圳城際軌道交通項目進入啟動階段,線路設計起於廣州地鐵5號線蟹山站,經東莞至深圳皇崗,全長132.5千米,計劃2010年前建成使用。
2004年,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十五”建設規劃包括廣州~深圳城際客運系統。截至同年12月底,廣深城際軌道交通項目處於線路方案論證等前期工作階段。
2005年3月,中國國務院審議並原則通過《環渤海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規劃在2005至2020年期間建設廣州~東莞~深圳城際軌道交通線,設計線路總里程131千米;城際客運鐵路採用公交化設計方案。
2006年至2007年期間,廣州、東莞、深圳之間除既有改造提速的廣深鐵路外,還規劃有廣深港客運專線。為區分不同方位的城際線路,廣州至深圳沿珠江東岸鐵路又名穗莞深城際鐵路,簡稱穗莞深城際線。2007年11月13日,根據泛珠三角區域發展與合作的做法與體會報道,穗莞深城際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展開。
2008年2月4日,廣東省十一屆省政府第一次常務會議原則同意批准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建議書。同年7月,《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同城化規劃初步方案構想》出台,穗莞深城際鐵路採用經東莞市區線路設計方案。同年9月,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線由原“經麻涌、望牛墩、道滘、東莞市汽車總站、會展中心、厚街、虎門、長安進入深圳”調整為“經麻涌、洪梅、沙田、厚街、虎門、長安進入深圳”。同年12月21日,穗莞深城際鐵路項目在深圳開工建設,線路起於廣州地鐵5號線魚珠站向南延伸,經廟頭、開發區、麻涌、洪梅、沙田、厚街、虎門、長安、松崗、沙井和福永等市鎮到達深圳機場,預留從深圳機場到福田站的條件,全長86.62千米。
2009年,廣州(東莞)至惠州城際軌道交通項目開工建設,擬從穗莞深城際鐵路洪梅站分離出莞惠線路。
2010年,穗莞深城際鐵路洪梅站取消樞紐設計,改為在麻涌站接軌互通佛莞城際鐵路和莞惠城際鐵路。
2011年,為避免鐵路過度切分城鎮、以及為東莞地鐵1號線高架段預留空間,東莞市政府提議取消廣莞惠城際鐵路併入穗莞深城際鐵路的聯絡線工程。
2012年6月6日,穗莞深城際鐵路取消麻涌站,站點改為新塘、中堂、望牛墩、望洪、洪梅、沙田、厚街、虎門火車站、虎門商貿城、長安廈邊、長安金沙、海上田園、和平、機場北、機場東;同時,拆分廣莞惠城際鐵路莞惠段,莞惠城際鐵路與穗莞深城際鐵路在望洪樞紐站呈十字形立交叉上下換乘;8月7日,東莞市政府同意在望洪站設佛莞城際鐵路與穗莞深城際鐵路接軌的西南聯絡線;10月17日,穗莞深城際鐵路規劃起始站西移至廣州東站,增設廣州東、石牌、吉山三站。
穗深城際鐵路
穗深城際鐵路
2013年,穗莞深城際鐵路廣州市區聯絡線(廣州東站至新塘站段)完成初步設計。
2014年12月30日,廣惠城際鐵路佛莞段(佛莞城際線)開工建設,與穗莞深城際鐵路設3.7千米聯絡線。
2015年12月26日,穗莞深城際鐵路北延段(又稱新白廣城際鐵路)開工建設。
2016年9月7日,穗莞深城際鐵路廣州東站線路引入工程在石牌站啟動;10月15日,深圳段線路開建。
2017年,穗莞深城際鐵路廣州東站線路進入施工階段。
2018年12月26日,穗莞深城際鐵路琶洲支線開工建設。
2019年5月14日,穗莞深城際鐵路新塘站至深圳機場站區間進入靜態驗收階段;9月17日起聯調聯試;12月15日,穗莞深城際鐵路廣州東站至深圳機場站段開通運營,並改名為穗深城際鐵路。
2021年2月2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批複新白廣城際鐵路新塘至機場T2段車站站名命名方案。

線路站點


技術標準

設計參數
線路全程76千米(新深主線)、77.573千米(新白廣線)、30千米(廣深共線)、17.621千米(琶洲支線)
設計速度140千米/小時(主線路段)、160千米/小時(支線路段)
軌道類型無砟軌道、無縫鋼軌
軌道標準1435毫米標準軌距、60千克/米重型鋼軌
正線間距4.2米
最小曲徑2000米(一般地段)、1300米(困難地段)
最大坡度30‰
閉塞類型自動閉塞
信號系統GSM-R(無線通信)、CTCS-2+ATO(調度指揮)
車輛基地中堂動車運用所
電力供應
動力方式接觸網供電:50赫茲、單相工頻交流27.5千伏

沿線車站

截至2019年12月,穗深城際鐵路已建客運站有:廣州東站、新塘南站、中堂站、望牛墩站、東莞西站洪梅站、東莞港站、厚街站虎門北站虎門東站長安西站、長安站、沙井西站、福海西站、深圳機場北站和深圳機場站。
● 已建車站
車站名稱車站地址國家幹線鐵路/珠三角城際鐵路轉乘
廣州東站——新塘南站——深圳機場站
廣州東站廣州市天河區林和街道東站路1號廣九鐵路、廣深鐵路、廣梅汕鐵路
石牌站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街道石牌村廣園快速路南面廣深鐵路
天河東站暫無啟用
新塘南站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港口大道336號西面穗深城際鐵路穗深主線、天河支線
中堂站東莞市中堂鎮永興路
望牛墩站東莞市望牛墩鎮大洲路西端
東莞西站東莞市洪梅鎮水鄉大道與望洪路交匯處東南側廣惠城際鐵路莞惠段
洪梅站東莞市洪梅鎮洪金路18號
東莞港站東莞市沙田鎮港口大道與沿河路交匯處西南側
厚街站東莞市厚街鎮東溪西路69號北面
虎門北站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社區站北路1號廣深港高速鐵路(虎門站)
虎門東站東莞市虎門鎮濱海大道與太寶路交匯處東北側
長安西站東莞市長安鎮振安西路106號
長安站東莞市長安鎮振安中路473號
沙井西站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松福大道與民主大道南面
福海西站深圳市寶安區福海街道松福大道與建欣路交匯處
深圳機場北站深圳市寶安區航城街道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西北部
深圳機場站深圳市寶安區航城街道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領航五路
花都站——白雲機場北(廣州東環城際鐵路)
花都站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站西路廣清城際鐵路;京廣鐵路和京廣高速鐵路(廣州北站)
花城街站廣州市花都區花城街道花都大道
花山鎮站廣州市花都區水巷南街與京廣線交叉路口往南約100米
白雲機場北站廣州市花都區機場大道東888號
● 在建車站
穗莞深城際鐵路站點列表
廣州市新白廣線白雲機場南站、白雲機場東站、竹料站、鍾落潭東站、九佛站、佛塱站、新龍站、鎮龍站、永寧北站、永寧南站
琶洲支線琶洲站、大學城東站、化龍站、蓮花站(本段站名待定)、麻涌站(東莞市)
備註:表格僅列已建或在建站點
深圳市在建車站
車站名換乘地鐵車站地址敷設方式
西鄉站-寶安大道與銀田路、金海路交匯處地下四線島式站台
寶安站
深圳地鐵5號線
深圳地鐵9號線(在建)
寶安大道與裕安一路、創業一路交匯處地下兩線島式站台
前海站
深圳地鐵1號線
深圳地鐵5號線
深圳地鐵11號線
前海綜合交通樞紐內地下兩線可折返島式站台
超級總部站-超級總部南部邊緣、濱海大道北側地下兩線島式站台
皇崗口岸站
深圳地鐵7號線
深圳地鐵20號線(規劃)
規劃口岸改造區東側地下四線可折返雙島式站台
● 城市軌道交通換乘樞紐
城鐵站名地鐵站名換乘線路
廣州東站廣州東站廣州地鐵1號線、廣州地鐵3號線
新塘南站新塘站廣州地鐵13號線
厚街站展覽中心站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
虎門北站虎門火車站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
深圳機場北站機場東站深圳地鐵1號線
機場北站深圳地鐵11號線
深圳機場站機場東站深圳地鐵1號線
機場北站深圳地鐵11號線

線路走向

● 莞深主線
穗深城際鐵路莞深主線位於獅子東岸城鎮地帶,為穗深城際鐵路市郊段。線路北起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新塘南站,向北分岔出新白廣線和廣深鐵路聯絡線,向南上跨廣深鐵路通道主路段;向南進入東莞市境內,跨過東江下游末端河網,沿獅子洋東岸南行依次經中堂鎮、望牛墩鎮、洪梅鎮和沙田鎮;折向東進入地下至厚街鎮,向南下穿虎門鎮;向南至長安鎮出地面,然後以高架橋形式至深圳市寶安區境內;向南經沙井街道和福海街道,以地下隧道形式進入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遠期延長至南山區和福田區。
● 廣深共線
穗深城際鐵路廣深共線位於廣州市主城區東部,為穗深城際鐵路進城段。線路從新塘南站引出,向北直角上跨新白廣線折向西后併入廣深鐵路Ⅲ、Ⅳ線;奧體中心和石牌村設站,最後接入廣州東站;由西向東依次串聯天河區、黃埔區和增城區;該路段與廣九鐵路、廣深鐵路、廣梅汕鐵路和廣汕高速鐵路并行。
● 新白廣線
穗深城際鐵路新白廣線位於廣州市東北部縣區,為穗深城際鐵路北延段。線路從新塘南站引出,向北經過增城開發區、鎮龍鎮中新鎮、知識城、竹料鎮、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廣州北站;由北向南依次串聯增城區、黃埔區、白雲區花都區,在竹料站與廣佛環線城際鐵路東環段同時向北接軌併線;接廣佛環線城際鐵路北環段。
● 琶洲支線
穗深城際鐵路琶洲支線位於廣州市主城區東南部,從深圳、東莞和惠州三市的部分城際列車可開進廣州市番禺區和海珠區。線路從廣佛環線城際鐵路東環段琶洲站引出,向東南方向經廣州大學城、化龍鎮后,接入廣惠城際鐵路佛莞段蓮花站;向東與廣惠城際鐵路共線下穿獅子洋,至東岸后出隧道接麻涌站;向東至東莞西站月台西側之前,與廣惠城際鐵路分離,在東莞西站西南側以聯絡線形式向南拐彎接入穗深城際鐵路主線。

運營情況


運營歷程

2019年12月15日,穗深城際鐵路廣州東站至深圳機場站區間開通運營,石牌站、天河東站暫不啟用。運營初期,穗深城際鐵路每日最多開行37趟動車組列車,其中廣州東站往返深圳機場站33趟,新塘南站往返深圳機場站4趟。日常開行動車組33趟,其中廣州東站往返深圳機場站29趟,新塘南站往返深圳機場站4趟;廣州東站至深圳機場站全程最快行車時間71分鐘。

客運流量

2019年12月15日,穗深城際鐵路廣州東站至深圳機場站段全線發送旅客1.5萬人次。
2020年1月10日至16日,穗深城際鐵路運送旅客超過10萬人次。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截至2019年,穗深城際鐵路營運車輛為和諧號CRH6A型電力動車組,車身塗裝深藍色腰帶,構造速度200千米/小時,全列車廂定員530人,最大搭載量1427人。

運行系統

穗深城際鐵路搭配CTCS-2+ATO列控系統,可通過無線網路進行車地通信,實現列車自動駕駛、自動調整運行時分、自動控制車門以及站台屏蔽門等功能,既降低司機駕駛疲勞強度,又減少能耗、提高行車效率。
穗深城際鐵路
穗深城際鐵路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穗深城際鐵路雖然是一條普速鐵路,但建設過程仍面臨一系列工程難題。
●選線爭議
穗深城際鐵路大部分路段經過郊區,但同時也經過城鄉結合部等新片區,從規劃設計至最終定型,歷經多次線路更改,以“線路走市區還是郊區”“線路是否與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重合”兩大問題最為突出,致使工期延長。在建設初期,東莞路段途經區域人煙稀罕,讓當地民眾質疑選線能否服務客流。
●地質複雜
穗深城際鐵路途經東江入海口流域,處於東莞西部片區水網密閉、江心洲島嶼星羅棋布地帶,不僅不適合建設地下鐵道,而且高架鐵路及其多線交匯鐵路樞紐會將原本面積不大的島嶼城鎮進一步切割分裂,為此,穗深城際鐵路與廣惠城際鐵路樞紐選址需重設。同時,全線需要建設多座特大橋樑跨越東江多條航道。
●穿城難題
穗深城際鐵路途經城鎮化率極高的天河、新塘、虎門、長安、寶安等片區,環評要求高,沿途需要拆遷安置大量住宅建築,全段跨越多條交通線,以地下隧道形式避開商業樓、航空港等特殊建築設施。

重點工程

●橫涌海特大橋
橫涌海特大橋是穗深城際鐵路東莞市境內跨東江支流大橋,全長1175米,主橋跨徑“90米+180米+90米”,為當時中國城際鐵路跨度最大的鋼管混凝土拱橋。
●松福路1號特大橋
松福路1號特大橋是穗深城際鐵路深圳市境內穿城跨線橋,採用鋼箱梁系桿拱結構,主跨140米,高度60米,為中國全國跨度最大、高度最高城際鐵路鋼箱系桿拱橋。
●太平隧道
太平隧道是穗深城際鐵路下穿東莞市厚街鎮、虎門鎮的主體工程,全長5.8千米,施工上需對隧道進行擴挖施工、隧道基礎處理與沉降控制、軟弱地層加固處理、高風險段爆破控制和高層建築變形和開裂控制。
●寶安隧道
寶安隧道是穗深城際鐵路深圳市境內的主體工程,雙線全長7760米,海底隧道沉降控制要求高。

建設規劃


穗深城際鐵路二期工程線路將延長至深圳前海片區,時間將於年底開工 ,增設西鄉、寶安、前海三個站點 ;穗深城際鐵路新白廣段線路將接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廣州北站 ,預計2020年底建成通車 。
2020年3月20日上午,深圳地鐵簽署5條大灣區城際鐵路項目可研合同,在此次簽約的5條城際線路項目中,穗莞深城際機場至前海段已開展初步設計,進展最快。按照設計,穗莞深城際前海段設西鄉、寶安、前海站三個站點,計劃6月底前動工。
穗深城際鐵路
穗深城際鐵路

價值意義


穗深城際鐵路這條廣深客運大通道使廣州、東莞和深圳三地與珠江東岸的諸多地區進入“一小時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