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石刻很少見,據宋尤袤《硯北雜記》說:“聞自新莽惡稱漢德,凡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嚴其禁。大多採用陰線刻和陽線刻兩種雕刻方式。
漢代刻石
”
趙明誠《
金石錄》僅著錄《居攝兩墳壇》、 《
五鳳刻石》兩種。其他西漢石刻是清以後才陸續發現的,所以偽刻較多。近人
徐森玉《西漢石刻文字初探》所收集計有十種,有《霍去病墓石刻字》、《
萊子侯刻石》等十種。以上石刻僅僅是作為墳壇、宮殿的計時標誌,屬於“小品”性質。從以上西漢的時刻來看,隸書的波磔還不明顯,嚴格的講,都非正規的
漢隸碑刻,其實,西漢的隸書已經成熟,具有波磔挑筆。可以從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兵法簡》、《
孫臏兵法簡》中看到,筆畫都帶有燕尾波挑。
漢代刻石
漢代刻石
東漢“碑碣雲起”。
刻碑之風盛行的原因之一是,當時的門生故吏很多,為府主歌功頌德,或封山祭祀之用。自
酈道元《
水經注》便見諸於著錄,有三百多件,碑刻、拓片流傳至今者(包括近所發現)的約有二百餘種。清代
朱彝尊在《跋漢華山碑》中把漢隸分成三種類型風格:方正、
流麗、
奇古。其實從形制上可以分為碑刻和摩崖兩大類。從藝術特點上可以把其分為:典雅、
秀逸、
拙樸、雄渾、縱肆、平整、
古峭、奇譎。它們的代表作品分別為:《
史晨碑》、《
乙瑛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張遷碑》,《西狹碑》,《
石門頌》,《
熹平石經》,《裴岑碑》,《
夏承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