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

刊刻於東漢永興元年(153年)的一方碑刻

《《乙瑛碑》是刊刻於東漢永興元年(153年)的一方碑刻,又稱“百石卒史碑”“孔龢碑”“孔和碑”等,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存於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

《乙瑛碑》為方首碑,高198厘米,寬91.5厘米,厚22厘米,無額,碑文18行,每行40字,記錄了魯相乙瑛上書請求為孔廟設置百石卒史一人來執掌禮器廟祀之事,屬於紀事性的祠廟碑,與《禮器碑》《史晨碑》合稱“孔廟三碑”。書法上,其書體方整,結構嚴謹,筆勢剛健,書法雄勁,字取橫勢,粗細相間,起筆藏鋒,收筆回鋒,長筆畫呈彎弧,波尾大挑,折角圓和,波勢蘊柔,中斂旁肆,瀟灑飛逸,氣韻盎然,被近人推為東漢綺麗書派的代表,是漢隸成熟的標誌碑之一。

碑石介紹


乙瑛碑
乙瑛碑
《乙瑛碑》,全稱《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無額。隸書,18行,行40字。桓帝永興元年(153年)立,碑在山東曲阜孔廟。此拓本為故宮博物院藏明拓本,用墨沉細,字形豐厚清明,為"辟"字尚存本。每頁,縱28.2cm,橫14.6cm。有汪大燮觀款一段及"趙氏書村珍藏金石"、"蕭山朱氏所藏善本"等藏印多方。此碑記司徒吳雄、司空趙戒以前魯相乙瑛之言,乙瑛上書請於孔廟置百石卒史一人,執掌禮器廟祀之事。此碑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是漢隸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屬方整平正一路。歷代書家對此碑讚譽甚多。清方朔云:"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何紹基稱此碑:"橫翔捷出,開後來雋利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 宋趙明誠金石錄》、明郭宗昌《金石史》、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等書著錄。

創作背景


據碑文記載,魯相乙瑛上書請為魯城孔廟置守廟者及祭祀孔子費用應由王家承出等,經司徒吳雄、司空趙戒轉呈皇帝,得以批准。后乙瑛離任,而由繼任魯相平選孔和(孔龢)為守廟百石卒史,由魯令鮑疊造作百石吏舍等。 《乙瑛碑》即是為紀念中央批准設置孔廟百石卒史一事而立,立於東漢永興元年(153年)。

藝術特點


乙瑛碑
乙瑛碑
《乙瑛碑》,全稱《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廟置守廟百石孔龢碑》,東漢永興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現存山東曲阜孔廟。與《禮器》、《史晨》並稱“孔廟三碑”,歷為書家所重。
楊守敬評:“是碑隸法實佳,翁覃溪(翁方綱)云:‘骨肉勻適,情文流暢。’誠非溢美,但其波磔已開唐人庸俗一路。”這正講出了該碑的微妙處。臨寫此碑要特別注意波畫的“逆入平出”,尤其是起筆處的逆勢不能形跡外露。如“蠶頭”的逆勢形跡向上作側鋒外露,就流於了唐隸“蠶頭”起筆側露的庸俗風氣。
《乙瑛碑》是漢隸中有數的逸品,字勢開展,古樸渾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別是後半段,採取筆桿倒向左側的逆向行筆,使每一點畫入木三分,扣的很緊,尤為高妙。《乙瑛碑》的結字看似規正,實則巧麗,字勢向左右拓展。書風謹嚴素樸,為學漢隸的範本之一。----《古代碑帖鑒賞》費聲騫

譯文


乙瑛碑
乙瑛碑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魯前相瑛書言,詔書崇聖道,勉□〔藝〕,孔子作春秋,制孝經,□□五經,演易〔系〕辭,經緯天地,幽贊神明,故特立 廟,?襃成侯四時來祠,事已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石□□一人,典主守廟,春秋饗禮,財出王家錢,給犬酒直,須報,謹問大常,祠曹掾馮牟,史郭玄辭對,〔故事辟〕□〔禮〕未行,祠先聖師,侍祠者,孔子子孫,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備爵,大常丞監祠,河南尹〔給〕牛〔羊〕彖□□□各一,大 司農給米祠,臣愚以為,如瑛言,孔子大聖,則象乾坤,為漢製作,先世所尊,祠用眾牲,長□〔備〕□,今欲加寵子孫,敬恭明祀,傳於罔極,可許,臣請魯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領禮器,出□□□,□〔 犬〕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聞。制曰可,司徒公河南□□□□〔字〕季高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陽宮,司空公蜀郡成都□〔戒〕字意伯 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魯相,承書〔從〕事,下當用者,〔選其年〕?〔以〕□,經通一藝,雜試通利,能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 歸〕者,如詔書,書到言: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魯相平,行長史事,卞守長〔擅〕,叩〔頭〕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壬寅詔書,為孔子廟 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禮器,選年(卌)以上,〔經〕通〔一〕藝,〔雜試能〕奉弘 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平叩頭叩頭,死罪死罪,謹案文書,守文學掾魯孔龢,師〔孔〕憲,戶〔曹史孔寬等〕雜試,龢修春秋嚴氏,經通高第,事親至孝,能 奉先聖〔之〕禮,為宗所歸,除龢,〔補〕名狀如〔牒〕,平惶恐叩頭,死 罪死罪,上司空府。贊曰:巍巍大聖,赫赫彌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鮑疊字文公,上黨〔屯〕留人,政教稽古,若重規〔矩〕,乙君察舉,守宅除 吏,孔子十九世孫麟,廉請置百石卒史一人,鮑君造作百石吏舍,功垂無窮,於是始□。
全稱《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又稱《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孔龢碑》。漢桓帝永興元年(153年)立,隸書。18行,行40字。現存山東曲阜孔廟內。碑高260厘米,寬128厘米。碑后附“後漢鐘太尉書,(宋)嘉祐七年張稚圭按圖題記”正書一行。
此碑記司徒吳雄、司空趙戒以前魯相乙瑛之言,上書請於孔廟置百石卒史一人,執掌禮器廟祀之事。桓帝准可,時乙瑛已離任,遂以孔龢補之。此碑結體方整,骨肉亭勻,波磔分明,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是漢隸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屬方整平正一路,與《史晨》、《華岳廟》、《熹平石經》同趣。自歐陽修《集古錄》以降,迭經著錄,對後世影響很大。宋張稚圭以為鍾繇所書。宋洪适《隸釋》云:“……繇以魏太和四年(230)卒,距永興蓋七十八年,圖經所云非也。”明趙崡《石墨鐫華》也說:“元常,獻帝初始為黃門侍郎,距永興且四十年,此非元常書明甚。未知張稚圭所按何圖。其敘事簡古,隸法遒勁,令人想見漢人風采,正不必附會元常也。”明郭宗昌《金石史》謂此碑“爾雅簡質可讀,書益高古超逸。”清方朔《枕經金石跋》云:“《乙瑛》立於永興元年,在三碑《禮器》、《史晨》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百宮之富。王篛林(澍)太史謂雄古,翁潭溪(方綱)閣學謂骨肉勻適,情文流暢,漢隸之最可師法者,不虛也。”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云:“朴翔捷出,開後來雋利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

賞析


漢隸經過秦時的濫觴、東漢章帝時的發展,至桓、靈帝時達到鼎盛。《乙瑛碑》就是漢隸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碑刻是東漢開始盛行的一種刻石類型。東漢時期,統治者崇尚儒學,提倡名節孝道,盛行私立授受經學,社會上厚葬、樹碑之風興盛。
《乙瑛碑》全名《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永興元年(公元153年)立,十八行,滿行四十字,無額。原存山東曲阜孔廟,現置曲阜碑苑。
碑文主要記載魯相乙瑛上書請於孔廟置百石卒史一人,執掌禮器廟祀之事,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請設置百石卒史的公牘和對乙瑛的讚辭。因遴選的百石卒史為孔和,所以此碑又稱《孔和碑》。碑末刻有“後漢鐘太尉書,宋嘉祐七年張稚圭按圖題記”。考鍾繇年代,乃後人偽托無疑,正如明代趙崡所言:“其敘事簡古,隸法遒勁,令人想見漢人風采,正不必附會元常也。”(《石墨鐫華》)
此碑歷來印本有:藝苑真賞社珂羅版二種、有正書局石印陶齋藏本、文明書局珂羅版印王孝禹題記本、日本二玄社所輯本、日本清雅堂珂羅版印本等,其中,古物同欣社委託中華書局代印、王懿榮舊藏明中葉拓本為最佳。
後人對此碑評價頗高。自歐陽修《集古錄》以降,迭經著錄,對後世影響很大。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云:“文既爾雅簡質,書復高古超逸,漢石中之最不易得者。”與《史晨碑》、《禮器碑》合稱“三碑”。此碑對唐代隸書(如史惟則、梁升卿等)、明清隸書(如鄭簠等)以及現代的馬公愚、來楚生等都有重要影響。何紹基稱其“開後來雋利一門”(《東洲草堂金石跋》)。
乙瑛碑是漢隸最興盛時期的典型作品,它除了具有漢隸在用筆結字等方面的共性外,還有自己的個性,即藝術特色。
首先,從風格形態來說,乙瑛碑具有宗廟之美。其風格,既不像《石門頌》那樣豪肆,也不像《曹全碑》那樣秀潤,而是介於二者之間。它又比《禮器碑》多一分沉厚,比《史晨碑》多一份雄強。其用筆沉著厚重,結字端莊雍容,體現了傳統文化追求的一個向度,深具宗廟之美。正如清代方朔所言:“(乙瑛)在三碑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王篛林太史謂雄古,翁覃溪閣學謂骨肉勻適,情文流暢,漢隸之最可師法者,不虛也。”(《枕經金石跋》)
其次,從技法角度看,用筆方圓兼備,結字勻適調和,章法規矩合度。
乙瑛碑是八分隸書完全規範化的極致,具備了漢隸的全副表現手法。其用筆不像《張遷碑》那樣多方筆,也不像《曹全碑》那樣多圓筆,而是多切鋒方筆入紙,頓筆圓轉出鋒,剛柔相濟。平畫表現最為明顯。作為漢隸最重要表現特徵的波碟畫顯明突出。
其結字,筆畫排列勻整,近小篆之排疊布白,沒有大的鬆緊變化,字內空間較平均,筆畫向四周均勻排布,不像《史晨碑》和《曹全碑》那樣刻意突出長大的主筆畫。
其章法如同許多漢碑一樣,橫成行豎成列,字距略大於行距。呈森然氣象。
清代梁巘說:學隸書宜從乙瑛碑入手(《評書帖》)。乙瑛碑在漢碑中屬平正規範一路,適合初學。自乙瑛入隸,左可通雄肆一路,右可通雅逸一路。

比較


和《禮器碑》相比,《乙瑛碑》更為秀美豐潤。
《乙瑛碑》的字體結構,可以說是所有漢碑中最美的,它不像《禮器碑》那樣典重,而是飄逸得多。如果把它們比作君子,那麼,《禮器碑》如袍服冠冕、峨冠博帶;《乙瑛碑》則如素服葛巾、青衣小帽、曳杖而行,但二者皆不失君子之溫潤。清方朔此碑說:“字之方正沉厚,亦足稱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並稱它為“漢隸之最可師者”,正是看到它飄逸秀美而不失端莊的特點。
和《禮器碑》相比,《乙瑛碑》的筆畫要粗一些,給人一種更為豐滿的感覺,它不像《禮器碑》多少還帶有一點金文的味道,而是完完全全的隸書筆法,方朔說它是“漢隸之最可師者”,可能也是看到了它的這一特點。它的橫畫起筆略向下壓,筆勢稍稍向下,使得字的體勢稍斜,更增靈秀之美。而捺畫沉重有力,燕尾呈方形挑出,遒勁有力。它和《禮器碑》一樣,是學習隸書最好的範本。

注意事項


注意把握此碑的整體風格
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王澍《虛舟題跋》)。要注意尋找規律,抓住此碑不同於其他漢碑的用筆結字特點。我們在臨習時,最好與其他漢碑對照臨習,互參互證,這樣才能更清楚地把握其風格特點。
可與簡牘書法結合臨習
碑刻書跡畢竟與墨跡不同,行筆法較隱晦。簡牘書法墨跡的清晰用筆可給有“血緣關係”的碑隸以筆法的提示。正如鄭孝胥《海藏書法抉微》所說,“上虞羅氏叔蘊輯為《流沙墜簡》,由是漢人隸法之秘盡瀉於世,不復受拓本之蔽,昔窮畢生之力於隸書而無所獲者,至是則洞若觀火。”而且簡牘的生動活潑與漢碑的端嚴典重形成顯明對照,對自己日後風格的形成大有裨益。
要注意“碑法”用筆的把握。
碑的筆法是與帖的筆法完全不同的另一系統。後人無視這一區別,挪用帖法寫碑,只重筆畫兩端形態,中段一滑而過,致使隸書走向鄙俗一路。唐以後隸書家多難逃此弊。我們臨習時要注意用筆節奏,中段行筆不可過速,而且筆要鱗勒,逆鋒澀進,加大筆毫與紙面的摩擦,使筆畫沉實殺紙,形成高古渾厚之氣。這才是所謂“金石氣”,而不是用筆模擬其筆畫的剝蝕。
注意用筆和結字方面的辨證處理
,如方與圓,曲與直,長與短,輕與重,大與小,剛與柔,斂與放,肥與瘦、向與背,動與靜等。注意點畫和結體之間的關係——二者相輔相成,許多時候用筆造成結字。
由於此碑法度謹嚴
臨寫時要注意避免過於工整,以至走向拘謹和俗氣。楊守敬稱其“波磔已開唐人庸俗一路”(《評碑記》)。我們不可不查。
臨帖時還要注意仔細分辨字跡,勿將石碑的風化破殘誤作點畫臨寫。
總之,我們要對一個碑帖辨證認識和對待,有效把握其技法和氣質之精髓,同時又不為其所蔽,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用於自己的創作。

教程系列


基本信息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
叢書名:經典碑帖水寫教程系列
平裝:26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8
ISBN:9787535636027
條形碼:9787535636027
商品尺寸: 36.4 x 25.4 x 0.8 cm
商品重量: 621 g
品牌:湖南美術出版社
ASIN:B003X4L33I

內容簡介

《乙瑛碑》是對隸書的碑帖,隸書比篆書省易,且書寫快速使用方便,富於旺盛的生命力,促使上層統治者在詔書、金石刻辭及官方文件中使用,推動了文字的發展,致使隸書成為漢代的主要書體。

目錄

基本筆畫練習
筆畫綜合練習
部首及機構練習

作品評價


明代金石學家趙崡:此碑永興元年造。元常,獻帝初始為黃門侍郎,距永興且四十年,此非元常書明甚。未知張稚圭所按何圖。其敘事簡古,隸法遒勁,令人想見漢人風采,政(正)不必附會元常也。(《石墨鐫華·卷一·漢魯相置孔廟卒史碑》)
明末清初金石書法家郭宗昌:碑即今公移,復爾雅簡質可讀,書益高古超逸。(《金石史·卷上·漢魯相乙瑛置孔廟卒史碑》)
明末清初收藏家孫承澤:孔廟《卒史碑》,文既爾雅簡質,書復高古超逸,漢石中之最不易得者。都玄敬謂此碑殘闕,予所收本則完善,當在都所見本以前。后雲“後漢鐘太尉書”,則後人附會之耳。(《庚子銷夏記·卷五·魯相乙瑛請置百石卒史孔龢碑》)
清代書法家萬經:字特雄偉,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近人鄭簠每喜臨之。(《分隸偶存·卷上·漢魏碑考·漢置孔廟卒史孔龢碑》)
清代書法家王澍:①《乙瑛》雄古,《韓敕》變化,《史晨》嚴謹,皆漢隸極則。(《虛舟題跋·原卷一·漢魯相為孔廟置百石卒史碑》) ②吾以《孔和》《韓敕》《史晨》三碑舉似學者,以為遒古莫如《孔和》,清超莫如《韓敕》,肅括莫如《史晨》,三碑足概漢隸。(《虛舟題跋·原卷二·漢魯相韓敕孔廟碑》)
清代書法家翁方綱:是碑骨肉勻適而情文流暢,漢隸之最可師法者,不必其定出鍾傅也。(《兩漢金石記·卷六·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
清代佛教居士彭紹升:此碑在孔廟中最為雄傑,然風神故自駘宕。至魏代諸碑,雄傑有餘,而駘宕不足。譬之《車鄰》《駟鐵》,伯者之風;視雅、頌之音,亦已遠矣。此碑或標鐘太尉書。無論時分相縣(懸),即以氣體論,與《受禪》《勸進》諸碑,豈有相似處耶?(《雪堂所藏金石文字薄錄·漢·孔廟置百石卒史碑(潘秋谷藏本)》)
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橫翔捷出,開後來雋利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雪堂所藏金石文字薄錄·漢·孔廟置百石卒史碑(潘秋谷藏本)》)
清代書法家方朔:《乙瑛》立於永興元年,在三碑(《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王蒻林(王澍)太史謂為雄古,翁覃溪(翁方綱)閣學謂為骨肉勻適,情文流暢,漢隸之最可師法者,不虛也。(《枕經堂金石跋·卷二·舊拓漢魯相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跋》)
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或稱《孔和》,或稱《乙瑛》,皆即此碑。有宋張稚圭按圖題記,指為鐘太尉書。《隸釋》謂鍾繇卒於魏太和四年,去永興七十八年,圖經之誤,不待辨矣。然是碑隸法實佳,翁覃溪(翁方綱)云:“骨肉勻適,情文流暢。”誠非溢美。但其波磔已開唐人庸熟一路。史惟則、梁升卿諸人,未必不從此出。或以比《禮器》,則過譽矣。(《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一·漢·孔廟置百石卒史碑》)
近代書法家康有為:①於是《衡方》《乙瑛》《華山》《石經》《曹全》等碑,體扁已極,波磔分背,隸體成矣。(《廣藝舟雙楫·卷二·體變第四》) ②《王稚子闕》《嵩高銘》《封龍山》《乙瑛》等碑已有挑法。(《廣藝舟雙楫·卷二·分變第五》) ③虛和則有《乙瑛》《史晨》。(《廣藝舟雙楫·卷二·本漢第七》)
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鍾明善:左規右矩,法度森嚴,立漢碑風範的。這類碑刻在漢隸碑刻中為最多。其代表作有《熹平石經》《禮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華山碑》《孔宙碑》《朝侯小子殘石》《韓仁銘》《楊叔恭殘碑》《白石神君碑》《劉熊碑》等。歷來人們認為這類碑刻是漢隸碑刻的典範。這一派在當時是開風習、樹“八分”法則的革新派,後世則視之為漢隸中之“館閣”。(《中國書法簡史》)

歷史傳承


流傳情況
《乙瑛碑》刊刻后收存在山東曲阜孔廟同文門下,1978年移入孔廟東廡,1998年移存漢魏碑刻陳列館。 2020年10月30日,上海圖書館所藏的《乙瑛碑》明末清初拓本(有周大烈題籤)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編號:12888)。
著錄情況
著作著錄名稱
名稱作者
集古錄跋尾歐陽修後漢魯相置孔子廟卒史碑
集古錄目歐陽棐孔子廟置卒史碑
金石錄趙明誠漢孔子廟置卒史碑
隸釋洪适孔廟置守廟百石孔龢碑
寶刻叢編陳思漢吳雄孔子廟置卒史碑
金薤琳琅都穆漢魯相置孔子廟卒史碑
金石古文楊慎漢魯相置孔子廟卒史碑
蒼潤軒元牘記盛時泰漢孔廟置卒史碑
石墨鐫華趙崡漢魯相置孔子廟卒史碑
金石史郭宗昌漢魯相乙瑛置孔子廟卒史碑
庚子銷夏記孫承澤魯相乙瑛請置百石卒史孔龢碑
金石文字記顧炎武魯相乙瑛置孔子廟百石卒史碑
來齋金石刻考略林侗魯相置孔子廟卒史碑
金石錄補續跋;金石小箋葉奕苞漢置孔子廟卒史碑
曝書亭金石文字跋尾朱彝尊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跋
金石經眼錄褚峻孔子百石卒史碑
分隸偶存萬經漢置孔廟卒史孔龢碑
隸辨顧藹吉孔龢碑
觀妙齋金石文考略李光暎魯相請置孔廟卒史碑
虛舟題跋王澍漢魯相為孔廟置百石卒史碑
金石存吳玉搢漢魯相置孔廟卒史碑
鮚埼亭集全祖望漢孔廟置百石卒史孔龢碑
金石圖說牛運震置孔廟百石卒史碑
孟亭居士文稿馮浩孔廟置守廟百石孔龢碑
金石萃編王昶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
潛研堂金石文跋尾錢大昕孔廟置百石卒史碑
南澗文集李文藻魯相乙瑛置孔子廟百石卒史碑
山左金石志畢沅等孔廟置百石卒史碑
兩漢金石記翁方綱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
札朴桂馥孔龢碑;乙瑛碑
授堂金石文字跋武億漢魯相乙瑛置孔子廟百石卒史碑
授堂金石文字續跋武億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
紅藕齋漢碑匯鈔集跋孟慶雲魯相置孔廟卒史碑
話雨樓碑帖目錄王鯤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
竹崦庵金石目錄趙魏魯相乙瑛置孔子廟百石卒史碑
古墨齋金石跋趙紹祖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子廟卒史碑
汪本隸釋刊誤黃丕烈孔廟置守廟百石孔和碑
平津讀碑記洪頤煊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
佛金山館秦漢碑跋牟房魯相乙瑛置孔廟百石卒史碑
漢碑錄文馮邦玉孔廟置百石卒史碑
書畫所見錄謝堃孔子廟卒史碑
宜祿堂收藏金石記朱士端漢魯相置孔廟卒史碑
枕經堂金石題跋方朔漢魯相請置百石卒史碑
俞樓雜纂俞樾孔廟置百石卒史碑
漢石經室金石跋尾沈樹鏞魯相置孔子廟百石卒史碑
集古求真;集古求真補正歐陽輔乙瑛碑
金石續錄劉青藜漢魯相置孔子廟卒史碑
激素飛清閣評碑記楊守敬孔廟置百石卒史碑
山東金石志孫葆田後漢魯相置孔廟卒史碑
獨笑齋金石文考鄭業敩魯相置孔廟百石卒史碑
漢石存目王懿榮孔廟置百石卒史碑
漢碑引經考皮錫瑞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
曲阜碑碣考孔祥霖魯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
三邕翠墨簃題跋李葆恂孔廟置百石卒史碑;乙瑛碑
金石鏡李宗顥魯相乙瑛置孔廟百石卒史碑
雪堂金石文字簿錄羅振玉孔廟置百石卒史碑
九鍾精舍金石跋尾吳士鑒漢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
校碑隨筆方若乙瑛請置百石卒史碑
碑帖跋梁啟超漢乙瑛碑
弗堂類稿姚華乙瑛碑
(表格參考資料:《山東漢代碑刻研究》 及《〈乙瑛碑〉著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