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鄉

四川石棉縣豐樂鄉

豐樂鄉位於四川省石棉縣東部,橫跨國道 108線,南傍大渡河,北依黃草山,東與漢源縣接壤,西距石棉縣城28公里,是石棉縣的東大門,距成昆鐵路烏斯河火車站50公里,鄉政府駐地紅崗村,交通便利,鄉村公路33公里,礦山公路50公里。

全鄉轄紅崗、三星、田家、蠟樹、松樹、高橋、田灣、唐家8個自然村35個村民小組,2002年年未人口5774人,1769戶,耕地面積3547畝,人均0.62畝。

介紹


豐樂鄉境內的丘陵與河谷平壩集中在大渡河與大沖河兩岸,總面積不大,但是是村落集中、人口密集的農耕區。鄉境內丘陵、河谷平壩種類齊全,丘陵如蠟樹村獅子崗、田家村六組崗子上等;河谷平壩也可分為洪積扇河漫灘和階地,洪積扇有紅崗三組高河壩等,河漫灘以田家村沙壩最為典型,階地有三星一組山林坪等。
豐樂鄉面積23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耕地面積較少,僅有4024畝,其中田1604畝,地2420畝。

資源


土壤類型以紅壤和褐紅壤為主,兼有少量水稻土和新積土。豐樂鄉有林地面積為19.4萬畝,僅次於栗子坪鄉,列全縣第二位。木材蓄積量達147.8萬立方米,排列於栗子坪鄉、草科鄉和回隆鄉之後,列全縣第四位。由於海拔落差大,森林資源呈垂直狀分佈,分為河谷灌木、草叢帶,常綠闊葉林帶,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混交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帶,亞高山陰暗針葉林帶等。主要樹種有冷杉鐵杉香杉樺樹、松樹、青鋼樹、油樟水青樹連香樹香樟樹、苦鏈子樹、野柒樹等野生樹種,還有人工栽植的各種水果樹、乾果樹、杜仲、桉樹、花椒、銀杏樹等樹種,灌木有慈竹、箭竹、金竹、柃木、沙棘、香葉樹等。森林中苔蘚地衣極多,菌類資源豐富,主要有蘑菇、黑木耳、雞縱菌(俗稱三他菌)、縱貓菌、茶菌、谷樁菌、羊角菌、桐子菌等。
草地資源主要分為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木草地、山地草叢草地、乾旱河谷灌叢草地和農隙地草地,主要草種有白茅黃茅馬唐、狗尾草、蒿草、藎草、魚腥草、蕨類等,草地資源豐富。但由於原來人們的思想封閉,重視餵豬和小家禽,有條件的人家喂一頭耕牛,所以草地資源未加以充分利用,實際載畜量與理論載畜量相差甚遠。近十年來人們思想有所轉變,已有部份農戶開始放養牛、羊,但不成規模,還停留在粗放階段,對草場破壞大且效益不高。以後可合理利用草地資源,採取種草養畜、牲畜圈養等方式發展畜牧業。
豐樂鄉藥用資源極為豐富,其中較為名貴的有天麻川貝母、黨參、川烏草烏等,其他一般藥材有白芨、山藥、龍膽草、魚腥草、柴胡羌活、地龍、地榆、杜仲、獨活、黃精、苡仁、赤芍、白果、白芍續斷、當歸、黃姜、黃蓮、黃芩等幾十種。其中多為野生藥材,近幾年來天麻、杜仲、當歸、魚腥草、白果等也已開始人工種植。
豐樂鄉由於森林廣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其中哺乳綱主要有小熊貓羚牛、山羊、黑熊金錢豹大靈貓小靈貓、飛龍(俗稱春生)、獼猴短尾猴、青麂、黃麂、獐、松鼠、野豬、獾、豬獾、黃鼠狼、家鼠、田鼠等,鳥綱主要有血雉、紅腹角雉、斑鳩、翠鳥、麻雀、烏鴉、鷹、白鸛、貓頭鷹、啄木鳥、布穀鳥、鷂、燕等,冷血動物有菜花蛇、烏梢蛇、竹葉青、壁虎、蜥蜴(四腳蛇)等,兩棲綱中有青蛙、蟾蜍等。大渡河、大沖河中魚類資源豐富,主要有齊口裂腹魚、重口裂腹魚、鯉魚、鯽魚、鯰魚、鱔魚、泥鰍、石扒子等。

經濟


2003年實現鄉鎮企業產值1.82億元(其中鄉鎮工業產值1.75億元),可實現利潤250萬元;新增固定資產投入260萬元;村社集體經濟收入達11.3萬元,實現稅收84.54萬元(其中:增值稅62.52萬元,地稅22.02萬元。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較2002年增加130元,已達農民人均純收入2297元。

農業方面


2003年糧食總產量1878.4噸,與去年相比減少862.7噸。其中:大春糧食作物面積4146畝(比2002年6772畝減少2626畝),糧食產量1423.8噸,比2002年2001.1噸減少577.3噸,主要是受蟲災和水災等的影響;而小麥、紅苕和玉米受退耕還林、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乾旱等氣候的影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減產;而洋芋種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有所增加;雜豆同樣受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政策影響產量也有一定的減少。

畜牧方面


生豬飼養量8924頭,其中存欄4213頭(包括母豬250頭)出欄4711頭,牛的飼養量511頭,存欄302頭,出欄209頭,羊的飼養量3346隻,存欄1855隻,出欄1473隻,兔的飼養2513隻,存籠975隻,出籠1538隻,禽的飼養量93115隻,存籠22594隻,出籠70521隻,騾馬的飼養量達166匹,存欄119匹,出欄47匹,禽蛋5055千克,種草養畜開始起動,小家禽的發展效果明顯。

退耕還林


退耕還林(草)工程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保持生態平衡,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工程,2003年鄉政府加強了退耕還林工作的領導,通過全鄉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完成退耕還林3000畝(包括去年底追加的500畝),全年全鄉種植洋芋1586畝,豌豆550畝。完成荒山造林2000多畝,2003年新發展成片桑園1331.46畝,栽桑樹114.1萬株;結構調整在蠟樹進行高標準、上檔次種植枇杷、脆柿300餘畝,共栽枇杷10824株,桅柿650株,桃樹4500株,同時套種優質草,發展養殖業。同時加強了對2000年、2002年退耕還林2350畝的管護,使全鄉退耕還林面積達到5350畝,現經縣退耕辦檢查驗收,基本合格。嚴格執行退耕還林政策,分春秋兩次對補栽情況成活率分村進行檢查驗收,並按規定兌現政策,2003年兌現糧食補助598012.74公斤,其中大米436903.7公斤,玉米381.1公斤,小麥160722公斤和107112.6元的苗木醫療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