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狄

南朝時期的歷史人物

申屠狄,系申屠蟠九世孫,譜載生於永平戊寅六月廿二,永平年號無戊寅年,按《申屠狄行傳》,當為永明丙寅(486);卒於西魏恭帝甲戌(554,該年為梁元帝承聖三年,此處為何用北朝紀年,令人費解)七月十五日午時。申屠狄“力舉千鈞,諳於韜略,名播朝野”。梁大同八年,交州(其時轄廣西南部、越南北部)李賁叛亂,侵擾今廣西沿海地區,百姓死者十之六七,邊將告急。

梁武帝征申屠狄為征南將軍,授御史大夫,命其率部跨海征討,直搗李賁老巢。適逢海上風起,巨浪滔天,軍士驚怖,申屠狄遂對天禱告:“奉詔討賊,以靖邊難,祈幸息風濤,願舍宅為院。”事有湊巧,祝畢即風息浪止。后班師回朝,榮歸故里,不忘誓言,將禹山宅居建為寺院,以田地山場數百畝為寺產,另割田80畝附寺作祀田。

基本介紹


《禹山申屠氏宗譜》所載誥敕雲,大同十年七月十五,梁武帝對“進秩食邑於東陽,致仕歸休於泉石”的申屠狄舍宅所建之寺,“承先聖行水無事之意”,敕名“大智”。而時隔一個月後,晉申屠狄為大將軍、統制兵馬,“務要依公執法,正色立朝”,則申屠狄歸隱林泉為時甚短,舍宅建院,當在其時。因舍宅為院,所處之八面山,遂稱“舍山”。大智寺建成不久,改名“大明院”,北宋治平二年(1065)複名“大智院”。
查《梁書》及南朝各史,均不見申屠狄之名。反倒是李賁,屢屢出現。在《南史》、《梁書》、《陳書》、《隋書》、《新唐書》五部正史上共出現27次。
李賁(503~548),又稱李南帝,是公元6世紀中期越南北部地區領袖,萬春國的開國君主。出身俚族(或即現代之黎族)世家。本中國人,其七世祖因東漢末年戰亂,自中原到交州之龍興太平(今越南太平省)避難定居。李賁曾出仕南梁,因戰亂回到龍興。541年起兵反梁。544年正月自稱越帝,改元天德,建國號為“萬春”,定都龍編,是為越南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政權(即越南前李朝)。次年五月,以新任交州刺史楊瞟、交州司馬陳霸先定州刺史蕭勃為首的梁朝軍隊先後在朱鳶縣和蘇歷河口擊敗李賁,包圍了李賁退守的嘉寧城。546年正月,梁軍攻陷嘉寧城,李賁逃奔屈獠洞蠻族,后被獠人所殺。
按大智寺賜名於544年前推,申屠狄參與征討或在李賁叛亂之次年,即大同八年(542),《梁書·本紀第三》載:“遣越州刺史陳侯、羅州刺史甯巨、安州刺史李智、愛州刺史阮漢,同征李賁於交州。”身為征南將軍的申屠狄若參與此戰,為何沒有提及,頗費猜詳。難怪著名文學家、浦江柳貫感慨:“終梁之世,史為李賁屢書蠻事。狄果以征蠻之節越海討賁,則史當備書。當書不書,史亦安得而獨遺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