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矯
三國時曹魏名臣
陳矯(?-237年7月11日),字季弼,廣陵郡東陽縣(今安徽天長西北)人。三國時曹魏名臣。
陳矯本姓劉,因過繼與母族而改姓陳。早年避亂江東,后廣陵太守陳登請為功曹。曹操闢為丞相掾屬,遷任相縣令,轉任征南長史。又為彭城、樂陵太守,遷任魏郡西部都尉。曹操西征馬超,拜丞相長史,轉西曹屬、尚書。曹丕稱帝,領吏部事,封高陵亭侯,遷尚書令。
明帝繼位后,進爵東鄉侯,後轉侍中,加光祿大夫,又拜司徒。景初元年(237年),陳矯去世,謚貞侯。
陳矯早年為避亂,曾在江東一帶居住,當時孫策和袁術都曾禮聘過陳矯,但陳矯都不應命,更決定回到故鄉廣陵郡居住。廣陵太守陳登邀請陳矯出任郡功曹,並吩咐陳矯到許昌去,他指出:“許都一帶的文士有一些議論,似乎對我的評價並不甚好,請你到許都走一趟,為我聽聽消息,再回來告訴我。”陳矯應命往複一遭后,回來跟陳登說:“聽到附近的言論,都認為您為人頗驕傲自大。”
陳登便說:“說到家門嚴謹,德行俱全者,我最敬重陳元方兩兄弟(陳群的父叔);說到德行清高,如玉般潔白者,我最敬重華子魚(華歆);說到正直有義,嫉惡如仇者,我最敬重趙元達(趙昱);說到博聞強記,才華橫逸者,我最敬重孔文舉(孔融);說到英雄傑出,有王霸之略者,我最敬重劉玄德(劉備)。我如此尊敬他人,又怎會是一個驕傲的人呢?只是其他人太過庸碌,不值一談而已。”可見陳登性格多麼高雅。而這個高雅的人,對於陳矯也是深深尊敬的。
後來廣陵郡受到孫權的圍攻,軍情告急,陳登便令陳矯前往曹操處求救,陳矯面見曹操時便說:“我們廣陵雖然只是一個小郡,但卻是一個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如果可以得到您的救援,敝郡將成為您的藩國,這足以令孫權束手無策,也可保徐州得以永安。如此一來,您的聲望從此遠震四方,您的仁愛也得以傳流,那些尚未服從您的國家,也將會望風來附。此舉既可推崇德行,又可培養威勢,實在是王者的所作所為!”曹操聽到陳矯的分析后,很佩服他的智策,便想把他留在身邊。可是陳矯卻說:“我的國土受到迫害,我只是奉命四齣奔走告急求援,就算我做不到像申包胥那樣求得援兵,也不能忘卻弘演的那份忠義啊!”曹操便派兵往援,成功擊退孫權軍,保存廣陵。當時陳登也在孫權退軍路上設伏,乘勢大敗孫權軍。
不久,陳矯受曹操徵辟任司空掾屬,除任相縣令。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出任征南將軍長史。陳矯任征南(曹仁)長史時,曾與曹仁屯軍於江陵,當時周瑜來犯,曹仁部曲將牛金引兵出戰被圍,曹仁見牛金勢危便要披甲出陣,陳矯勸曹仁說:“賊兵數量甚多,勢不可擋。即使放棄那數百人(指牛金及其手下兵)是很痛苦的決定,將軍您又何必要親身犯險呢!”結果曹仁堅持出軍救援,憑著武勇把牛金及其軍救回城中。陳矯見狀后,對曹仁嘆服不已,稱讚他說:“將軍真天人也!”
陳矯後來又歷任彭城、樂陵太守及魏郡西部都尉。一次,曲周縣有一位百姓因父親患病,未能治癒,於是獻牛為祭牲來作禱告,結果被縣令處以死刑(無故殺害耕牛,而且平民以牛為祭牲也有違禮法)。陳矯知情后,認為此人是一名孝子,便下表赦免其罪。
不久后,陳矯升任魏郡太守。當時郡中訟獄事案繁多,被囚禁的犯人數以千計,而且過了幾年仍保持著這種情況。陳矯認為周代有三典,漢初有三章之法,可見國家必須在刑典方面有所根據,才能作出妥善的裁判及執法。如今為了免卻判決罪名方面的繁務,竟將所有犯人一概囚禁起來,而從沒想過長期囚禁犯人所積累下來的其它問題,實在是很荒謬的事情。陳矯於是憑自己的力量,將郡中所有罪狀都逐一驗證,並即時作出了合理的裁決。
三國志12的陳矯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在鄴都的群臣都認為要讓太子曹丕襲曹操爵位的話,必須等待一份天子正式的詔命才可實行。陳矯卻提出異議:“大王在外逝世,天下都感到惶懼。太子(指曹丕)應該放下哀痛立刻繼位,來安定天下之心。而且大王的其它兒子亦在附近,如果不立即行動的話,可能有人萌生異心,讓彼此間的秩序出現混亂,如此那社稷將會面對重大危機。”於是陳矯設置應有的禮儀后,便假借卞夫人的命令讓曹丕襲爵,並大赦天下。曹丕事後便說:“陳季弼即使在面對如此重大事變當中,仍能表現其明略過人的一面,可以說是一時俊傑!”
同年,曹丕篡漢建立魏國,陳矯負責吏部的事務,封高陵亭侯,遷尚書令。
公元226年(太和元年),魏明帝曹叡繼位后,陳矯進爵為東鄉侯,食邑六百戶。一次,曹叡乘車到尚書台門前,陳矯見明帝親臨,便出門跪迎,並問曹叡有何見諭。曹叡說:“朕只是想查看一下文書而已。”陳矯聽罷便回應:“這些文書是臣的職分所在,而不是陛下您所應了解的事情。如果是臣做得不稱職的話,就請陛下罷免臣的職務。陛下最好回去吧。”曹叡聽到陳矯的話后,感到慚愧,便乘車回宮。可見陳矯為人非常耿直。他後來遷升任侍中、光祿大夫。
公元237年(景初元年),陳矯升任司徒。同年七月,陳矯逝世,謚號貞。
曹丕:陳季弼臨大節,明略過人,信一時之俊傑也。
陳壽:陳、徐、衛、盧,久居斯位,矯、宣剛斷骨鯁,臻、毓規鑒清理,咸不忝厥職雲。
杜黃裳:然事有綱領小大,當務知其遠者大者;至如簿書訟獄,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決事,見嗤前代;諸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罰以上皆自省之,亦為敵國所誚,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書擬事,陳矯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聽政,令衛士傳餐,文皇帝亦笑其煩察。為人主之體固不可代下司職,但擇人委任,責其成效,賞罰必信,誰不盡心。
胡三省:陳矯、賈逵皆忠於魏,而二人之子皆為晉初佐命,豈但利祿之移人哉?非故家喬木而教忠不先也。
王夫之:①青龍、景初之際,禍胎已伏,蓋岌岌焉,無有慮此為睿言者,豈魏之無直臣哉?睿之營土木、多內寵、求神仙、察細務、濫刑賞也,舊臣則有陳群、辛毗、蔣濟,大僚則有高堂隆、高柔、楊阜、杜恕、陳矯、衛覬、王肅、孫禮、衛臻,小臣則有董尋、張茂,極言無諱,不避喪亡之謗詛,至於叩棺待死以求伸;睿雖包容勿罪,而諸臣之觸威以抒忠也,果有身首不恤之忱。 ②曹孟德懲漢末之緩弛,而以申、韓為法,臣民皆重足以立;司馬氏乘之以寬惠收人心,君弒國亡,無有起衛之者。然而魏氏所任之人,自謀臣而外,如崔琰、毛玠、辛毗、陳群、陳矯、高堂隆之流,雖未聞君子之道,而鯁直清嚴,不屑為招權納賄、驕奢柔諂猥鄙之行,故綱紀粗立,垂及於篡,而女謁宵小不得流毒於朝廷,則其效也。
當初,陳矯任廣陵郡功曹時,曾在出使途中路過泰山。泰山太守薛悌覺得他很奇特,就與他結為好友。薛悌曾和陳矯開玩笑說:“你這個小小郡吏竟和我這個二千石的大官交了朋友,就像鄰國的君主屈尊陪著臣下冶遊,不是也挺好嗎?”但薛悌後來也先後擔任過魏郡太守和尚書令,都是接替陳矯的職務。
陳矯任尚書令時,被當時得寵的侍中劉曄詆毀,說他專權。陳矯害怕,詢問長子陳本的意見,陳本想不出什麼主意,他的次子陳騫就對陳矯說:“主上是一位明聖的君主,而父親大人您則是一位顧命大臣。即使君臣間有什麼不如意,對您而言最大的損失也只不過是不能做到三公而已。”幾天後,明帝接見陳矯,陳矯又問二子,陳騫說:“陛下已經釋懷了,所以才見大人。”不久,明帝對陳矯說:“劉曄構陷您,朕已經知道了。”又賜陳矯金五鉼,陳矯辭謝。明帝說:“您認為這只是小惠嗎?您已經知到朕的意思,但朕顧念您的妻兒都還不知道啊!”
明帝常常擔憂江山社稷,曾經問陳矯:“司馬懿忠誠正直,是可以讓朕託付國家的重臣嗎?”陳矯回答:“是朝廷之望;但是否可以託付社稷,臣就不知道了。”
陳矯本姓劉,後來過繼給舅氏而又與本族人結姻。徐宣多次在公共場合議論陳矯的過失。曹操愛惜陳矯的才量,想要保全他,於是下令說:“喪亂已來,風教雕薄,謗議之言,難用褒貶。自建安五年已前,一切勿論。其以斷前誹議者,以其罪罪之。”
按《晉書·劉頌傳》說劉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陳矯,並因此被劉友譏諷。劉友還想條疏上陳,被陳騫制止才作罷。但劉頌卒於西晉永康元年(300年),陳矯卒於景初元年(237年),中間相差63年,所以劉頌不可能嫁女於陳矯。或許是劉頌的族人嫁女陳矯,而《晉書》記載錯誤。
陳矯有三子,《三國志》只記載二子,三子《晉書》有提及:
1.陳本,世襲東鄉侯爵位,有統御之才,精練於文理。官至鎮北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
2.陳騫,字休淵,西晉開國功臣,官至大司馬,封高平郡公,卒贈太傅,謚武公。
3.陳稚,因與陳輿不和,被陳騫上表外調。
陳粲,陳本之子,世襲東鄉侯爵位。
陳輿,字顯初,陳騫之子,世襲高平郡公爵位,歷任散騎侍郎、大司農、河內太守等職。
陳植,字弘先,陳輿之子,世襲高平郡公爵位,官至散騎常侍。
陳粹,陳植之子,世襲高平郡公爵位,於永嘉年間遇害。
陳道正,南北朝齊朝宣孝皇后。
《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二十二·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
《徠資治通鑒》、《世語》、《魏氏春秋》、《晉書》等也有記載。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陳矯於第五十一回登場,與曹仁一起守備南郡,對抗由周瑜率領的東吳軍隊。其間陳矯曾根據曹操所留下的計策,而令周瑜墮入陷阱,被箭射傷。可是當周瑜以詐死之計引曹仁劫寨時,陳矯未察真偽便支持曹仁劫寨,結果令曹軍大敗收場。負責守城的陳矯更被諸葛亮擒住,被迫交出兵符。
陳矯再出場時候已是第七十八回,當時曹操剛死,群臣商議若要讓曹丕繼位,必須要要天子詔命才可進行。時任兵部尚書的陳矯為了穩定眾心,讓曹丕順利繼承曹操之位,便說:“王薨於外,愛子私立,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更拔劍割下袍袖,作勢威脅百官說。令眾人悚懼不已,無人敢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