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舌
詞語
拼音:chún shé
注音:ㄔㄨㄣˊ ㄕㄜˊ
1. 比喻言辭、議論。
①唐 元稹 《酬樂天見寄》詩:“前日詩中高蓋字,至今唇舌遍長安。”
③清孫枝蔚《自憐》詩:“向人唇舌雖然好,在世頭顱已可知。”
2. 猶口舌。指勸說、爭辯、交涉時的言語。
②《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宣王怒猶未息,曰:‘朕殺杜伯,如去藁草,何須多費唇舌?’喝教快斬。”
③《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這番話,姑娘在屋裡聽了個逼清,算省了安老爺的脣舌了。”
3. 指毀謗、挑撥的言詞。
①《漢書·陳湯傳》:“雖復破絕筋骨,暴露形骸,猶複製於脣舌,為嫉妒之臣所系虜耳。”
②唐韓愈《祭郴州李使君文》:“遭脣舌之紛羅,獨陵晨而孤雊。”
4. 比喻口才或議論。
②南朝 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杜欽文辨,樓護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