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韭
百合科蔥屬植物
天藍韭(學名:Allium cyaneum),多年生草本。莖:鱗莖數枚聚生,圓柱狀,外皮暗褐色,老時破裂成纖維狀,常為不明顯網狀。葉:葉半圓柱狀,寬1.5-2.5毫米,上面具槽。花梗近等長,與花被片等長或為其2倍,無小苞片;花天藍色;花被片6,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6.5毫米,稀更大,內輪稍長;花絲等長,比花被片長1/3或為其2倍,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內輪基部擴大,其擴大部分有時兩側具齒,外輪錐形;子房近球形,腹縫基部具有簾的蜜穴,花柱伸出花被。
鱗莖數枚聚生,圓柱狀,細長,粗2-4(-6)毫米;鱗莖外皮暗褐色,老時破裂成纖維狀,常呈不明顯的網狀。葉半圓柱狀,上面具溝槽,比花葶短或超過花葶,寬1.5-2.5(-4)毫米。花葶圓柱狀,高10-30(-45)厘米,常在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或2裂,比花序短;傘形花序近掃帚狀,有時半球狀,少花或多花,常疏散;小花梗與花被片等長或長為其2倍,稀更長,基部無小苞片;花天藍色;花被片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4-6.5毫米,寬2-3毫米,稀更長或更寬,內輪的稍長;花絲等長,從比花被片長1/3直到比其長1倍,常為花被片長度的1.5倍,僅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內輪的基部擴大,無齒或每側各具1齒,外輪的錐形;子房近球狀,腹縫線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8-10月。
生於海拔2100-50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或林緣。
產陝西、寧夏、甘肅、青海、西藏、四川和湖北(西部)。
【葯 名】:天藍韭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葯百合科植物天藍韭的全草。
【功 效】:散寒解表,溫中益胃,散瘀止痛。
【採收和儲藏】:秋季可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
【功效主治】:用於風寒感冒,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口渴,苔薄白,脈浮緊。用於脾胃虛寒,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神疲乏力,甚則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脈虛弱。用於瘀血腫脹,跌打損傷,扭傷腫痛,閃挫傷等症。
【性味歸經】:辛,溫。肺、胃、肝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克。或研末沖水服,也可適量外用搗敷患處。
【別 名】:野蔥(青海)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