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孩兒·借馬

耍孩兒·借馬

《耍孩兒·借馬》是元曲作家馬致遠的散套作品。這套曲子以詼諧風趣的語言,以生動傳神的細節,以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深刻地刻畫了主人公在借馬這一過程中的行為、思想、語言,塑造了一個愛馬如命、既慳吝又憨厚的人物形象。全曲語言詼諧滑稽,極為個性化,充滿喜劇色彩。

作品原文


【般涉調】耍孩兒·借馬
近來時買得匹蒲梢騎,氣命兒般看承愛惜。逐霄上草料數十番,喂飼得膘息胖肥。但有些污穢卻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騎。有那等無知輩,出言要借,對面難推。
〔七煞〕懶設設牽下槽,意遲遲背後隨,氣忿忿懶把鞍來鞴。我沉吟了半晌語不語,不曉事頹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細,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馬休騎”。
〔六煞〕不騎呵西棚下涼處栓。騎時節揀地皮平處騎。將青青嫩草頻頻的喂。歇時節肚帶鬆鬆放,怕坐的困尻包兒款款移,勤覷著鞍和轡,牢踏著寶鐙,前口兒休提。
〔五煞〕飢時節喂些草,渴時節飲些水,著皮膚休使麄氈屈。三山骨休使鞭來打,磚瓦上休教穩著蹄。有口話你明明記:飽時休走,飲時休馳。
〔四煞〕拋糞時教干處拋,尿綽時教凈處尿,栓時節揀個牢固樁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磚塊,過水處不要踐起泥。這馬知人義,似雲長赤兔,如益德烏騅
〔三煞〕有汗時休去檐下栓,渲時節休教浸著頹,軟煮料草鍘底細。上坡時款把身來聳,下坡時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颩著馬眼,休教鞭擦損毛衣。
〔二煞〕不借時惡了弟兄,不借時反了麵皮。馬兒行囑咐叮嚀記:鞍心馬戶將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則嘆的一聲長吁氣。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一煞〕早晨間借與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門專等來家內,柔腸寸寸因他斷,側耳頻頻聽你嘶。道一聲好去,早兩淚雙垂。
〔尾〕沒道理,沒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纔說來的話君專記:一口氣不違借與了你。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般涉調:宮調名,元曲中常用的十二宮調之一。耍孩兒:般涉調的一個曲牌名,也在正宮、中呂、雙調的套數里運用,但沒有單獨作小令用的。
⑵蒲梢騎:古代良馬的名字。《史記·樂書》:“后伐大宛,得千里馬,馬名蒲梢。”
⑶氣命兒般:性命兒似的。
⑷逐宵:每夜,夜夜。
⑸膘息:馬肥叫膘息,是說皮里肥肉相接。
⑹設設:形容懶洋洋的樣子。
⑺鞴(bèi):套上馬鞍叫鞴。
⑻頹人:罵人語,猶言“鳥人”“鳥漢”。
⑼尻(kāo)包兒:指馬背上的鞍。款款:慢慢地。
⑽轡(pèi):馬勒頭和馬韁繩合起來叫轡。
⑾寶鐙(dèng):馬鞍兩旁足所踩者。
⑿麄(cū)氈:粗毛,指馬脖上的鬣毛。麄,同“粗”。
⒀三山骨:指馬身上突出的骨骼。
⒁“似雲長”二句:雲長是三國關羽的字;益德,應為翼德,是張飛的字。關羽的坐騎叫赤兔追風馬,張飛所乘之馬叫烏騅。
⒂“渲時”句:替馬洗刷時不要讓冷木浸著它的生殖器。渲,洗刷:頹,雄性生殖器。
⒃忒(tuī)寒碎:過分地寒酸和瑣碎。忒,方言,太,過於。
⒄颩(diāo)著:戳擊著。
⒅“鞍心”二句:“馬戶”乃“驢”的拆字,“刷子去刀”乃“屌”字。“驢屌”是罵人的話。
⒆好去:猶今言“好走”。
⒇忒(tuī)下的:太下作。下,南方方言,元雜劇里常見。此處作“下作”解。

白話譯文

近來買到一匹好馬,對它像性命一樣看待愛惜。每天晚上都要數十次喂草料,餵養得膘肥馬壯。只要有一點臟污就趕忙刷洗,它稍微有點勞累就下來不騎。卻有那種無知無趣之人,出言要借我的馬,當面不好推卻。
懶洋洋地把馬牽下馬槽,慢騰騰地在馬背後跟隨,氣忿忿地拿起馬鞍作準備。我沉吟了半晌愛說不說,不曉得這鳥人知道不知道。他又不是不精細的人,不會不知道“他人弓莫挽,他人馬休騎”吧。
不騎的時候你栓在西棚下涼爽的地方,騎坐的時候挑選地皮平坦的地方。要用青青的嫩草頻繁地餵養。休息的時候肚帶放鬆放鬆,怕坐得累了馬鞍要慢慢地移動,要時常注意鞍和轡,要牢牢地踏著寶鐙,不要用力拉住韁繩把馬口往上提。
馬飢餓的時候要喂些草,口渴的時候讓它飲些水,擦皮膚不要讓馬脖子上的鬣毛彎曲。三山骨不要用鞭子來打,不要讓馬蹄中墊入了磚瓦。有句話你須明確地記住:吃飽時不要跑路,喝水時不要賓士。
馬拉屎讓它去乾燥的地方拉,撒尿時讓它去乾淨的地方撒,栓系的時候挑選個牢固的柱子栓系。走在路途上不要踏著磚塊,過水的時候不要踐踏起泥土。這馬知道人的情義,就好像關雲長的赤兔馬,張翼德烏騅馬
有汗的時候不要在屋檐下栓系,洗刷的時候不要浸著生殖器,草料要煮軟鍘得精細。上坡時慢慢地把身子聳起,下坡時不要讓它走得快疾。不要說人家太瑣碎,不要讓鞭子甩著馬眼,不要讓鞭子擦損毛皮。
不借給你壞了兄弟人情,不借給你傷了朋友面子。馬兒啊囑咐你叮嚀你,你要記住:他不會打你的,如果打你,那他無疑就是個“驢屌”。哀怨悲切地長嘆一聲,真是哀哀怨怨,悲悲切切。
想想早晨間把你借給他,太陽落西山就盼望你歸,靠著門專門等你回到家裡,柔腸寸寸因為馬而斷,側耳頻頻地傾聽馬嘶鳴。說一聲你好好地去吧,早已經兩眼淚垂。
真是沒道理啊,沒道理;真是太下作了,太下作。剛才說的話你一定要用心記住:一口氣全部依從才借給你。

創作背景


元代人按照不同民族和地區被嚴格地劃分了等級,所謂“人分四等”。廣大的漢族人民忍受著前所未有的非人待遇和沉重壓迫,完全沉淪到社會底層,在民族歧視政策下喪失了起碼的人格尊嚴和社會地位。他們的生命財產毫無安全保障,蒙古統治者採用血腥的暴力統治手段和政治高壓政策,將他們變為奴隸,肆意侵佔他們的財產,剝奪他們的生命,摧殘他們的精神。在快馬彎弓的武力脅迫下,弱肉強食的悲劇不斷上演。蒙古民族“游牧狩獵的生活方式,仍具有明顯的人類原始性,吃、穿、用皆取之於動物。因此,殺伐乃是其獲得生存資料的唯一手段。游牧民的這種生存方式決定了他們人生價值的取向:崇尚強力。他們視人命”如草芥,兇悍橫暴,貪財重利,形成了強力、享樂的文化傳統。元朝統治之初,統治者就帶著對漢人的極度不信任,極其野蠻地踐踏了漢族古老的農業文明,使許多漢族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家園,居無定所,成為漂泊流浪的天涯淪落人,一無所有,過著人不如馬,生不如死的悲慘生活。元朝還有許多限令和刑法,制定了一些加大加深民族歧視的條款,如漢人不能擁有馬等,違者處死。因此擁有馬就成為人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品質的標誌,成為被他人欣羨敬仰的理由。這就是此曲中表現的愛馬心理的社會根源。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此曲可以說是一顆風姿獨特的奇葩,它以代言體的形式,細緻入微,活靈活現地塑造了一個愛馬如命的吝嗇人的形象。
這支套曲描寫的是一個借馬的過程,也可以看作是借馬的場面。套曲通過這一場面的描述,刻畫了一個愛馬如命的人,以及他不忍割愛的心理狀態。這人買了匹好馬,便惜馬如命,百般愛護。偏有那“不曉事”的人來借馬,這便如同要掏他的心窩一般。他實不願把馬借給他人,但又怕傷了朋友臉面,於是他內心產生了劇烈的矛盾和鑽心的刺痛。這些都通過他長篇大論、沒完沒了地向借馬人叮囑關於養馬、騎馬的注意事項表現了出來。馬還在身邊,卻預想到馬被人借走後,他倚門等待馬歸來的情景,以至於“柔腸寸斷”,“兩淚雙垂”。這個細節十分誇張,也極具幽默效果,把人物心態展示得淋漓盡致。最後反覆用“沒道理”“忒下的”,進一步刻劃馬主人吝嗇的心態。此曲詼諧滑稽,充滿喜劇色彩。作者刻畫人物用的是漫畫筆法,但同時又是精雕細刻,曲中的喜劇形象刻畫得十分成功,產生很好的喜劇效果。
喜劇效果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故意誇大、強化所表現對象的某些特徵,使它與人們通常模式、生活情理構成鮮明的反差。如寫馬主人愛馬如痴,突出他對馬的超乎常情的愛憐。馬的職能本來就是代人助步的,但主人卻要“微有些辛勤便下騎”,寧願自己走路絕不加重馬的負擔。朋友間借馬一用,本屬生活中正常現象,可主人卻視為大逆不道,不僅給人當面難看,而且指桑罵槐,出言不遜。馬要被人借走,卻像生離死別一樣,反反覆復的絮道,不厭其煩的叮嚀囑告,那份哀傷、悲痛、珠淚雙垂的樣子,真像死了親朋故友一般。這些過分、誇張的描寫,無疑是超越常規、不合理的。當人們用通常的行為規範、生活情理來衡量時,都會察覺出這位馬主人的迂腐。他的痴獃,他的反常滑稽、詼諧、可笑,構成了這套曲子的喜劇風格。
對於借馬者,除了馬主人在心裡罵他之外,別無描寫。但馬主人與馬難捨難分的矛盾是他引起的,馬主人的那麼多囑咐是對他說的,馬主人與馬難捨難分的種種表情,他是親眼看見的。因而越到後來,讀者越關心這個人物。他最後是否牽走了馬,作者沒有寫,這就更激起了讀者的無窮想象。
這首套曲是馬致遠散曲中的傑作。它不僅在題材方面突破了散曲言情寫景的局限,具有開拓之功,更主要的是在創作藝術方面作出了貢獻。這就是用第一人稱代言體,細緻入微的刻畫以及細節描寫,有旁白、背唱,通過馬主人的語言、心理活動和神態、行動等等。從多方面去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詼諧幽默。既入情入理,又風趣而真實可信。

名家點評

現代文學評論家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這是馬致遠的真正的崇高的成就。詼諧之極的局面,而出之以嚴肅不拘的筆墨,這乃是最高的喜劇;正和最偉大的哲人以詼諧的口吻在講學似的;他的態度足夠嚴肅的,但聽的人怡然地笑了。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榮譽委員曾永義《黑暗時代的自由頌——元人散曲》:這套曲子寫愛馬的心情淋漓盡致,可謂無微不至,而遣詞造句,真教人忍俊不禁。

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代雜劇家、散曲家。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作江浙省務提舉)。晚年隱退。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存七種。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有“馬神仙”之稱。曲詞豪放灑脫。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為世所稱,有輯本《東籬樂府》,存小令百餘首,套數二十三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