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學純的結果 展開

李學純

阜豐集團公司董事長

李學純,男,山東臨沂人,1955年5月出生,1975年參加工作,1982年畢業於山東輕工業學院。198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現任阜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2年,畢業於山東省輕工業學院;1982年,李學純在原莒南縣酒廠參加工作,任技術員;1999年6月,李學純帶領44名幹部出資195萬元成立山東阜豐發酵有限公司,正式進入味精行業。在他的帶領下,企業發展迅速;2002年,公司上馬了以生產黃原膠等高科技生物發酵製品為主的阜豐生物工程園,多元化發展邁出可喜一步;2003年,公司上馬治污再提高工程,形成6萬噸復混肥生產能力;進行1.5萬噸麩酸擴建和熱電三期擴建,初步形成了以生物發酵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模式。

2006年,內蒙古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2月,一期工程順利投產運行;2007年,阜豐集團成立,李學純任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人物經歷


1982年李學純大學畢業到山東莒南縣一家白酒廠參加工作,併當上了廠長。但當時白酒行業競爭激烈,李學純不得不思考,究竟做什麼才有前途。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波及到了莒南縣酒廠,全廠負債1.4個億。已在酒廠工作了近20年的李學純從危機中看到了機會。他聯合其他人以26萬元資金買下了酒廠內味精、飼料等五個分廠的產權,組建了山東阜豐發酵有限公司。從此,這成了他施展才華的舞台。
時值上世紀90年代初,政府提出要加快經濟改革,部分國企破產重組。李學純瞄上了與酒廠一牆之隔的山東莒南味精廠:“一方面情況熟悉,另一方面是聽說,這家廠資源不錯,就是管理不行,如果管理搞好了,肯定能賺錢。”
1999年,李學純帶領原酒廠的40多名“兄弟”集資195萬元,買下了這家凈負債2000萬元左右瀕臨破產的味精廠。在當時的沂蒙山區,195萬元不是小數目。“這個廠搞不好,很多人就要傾家蕩產,所以他們沒有退路。”李學純說。
但是,要發展就必須買設備,買設備卻沒有錢。李學純說道,資金嚴重缺乏,是當時制約味精廠發展的最突出矛盾。於是,李學純想出了一條另類的低成本擴張之路:用最便宜的價格,接手其他廠家的閑置設備。
1998年,李學純開始了他全國範圍的“撿破爛”運動:當時,國內味精企業有200多家,但整個行業處於低潮期,有2/3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大量生產設備閑置。“人家一個車間的機器設備,價值1000多萬元,他們花10萬元收購回來;3台鍋爐新的要1000多萬元,他們買別人處理的二手鍋爐,只花了30多萬元。”李學純靠二手設備支撐起了企業發展。
“這就像吃臭豆腐,聽起來不雅,吃起來不錯。”李學純說道,曾有來訪的領導認為滿廠的二手設備“丟面子”,但他覺得,“你們有你們的看法,民企有民企的做法。”
2003年,味精廠從“全國規模最小”發展到全國前十名。正當阜豐發展初上軌道之時,整個味精行業再一次陷入結構調整
“味精成本的70%是玉米和煤炭。”當時的生產基地逐漸喪失成本優勢,於是阜豐開始在中西部尋找新基地。但這一次,阜豐的擴張不再“丟面子”,而是打出了“阜豐速度”的旗號。
2004年,阜豐陝西寶雞設立年產6萬噸的谷氨酸(味精主要原料)工廠;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新廠區的建設速度也讓同行豎起大拇指。
有了原材料支持,掌握了成本利器,2007年,阜豐利用內蒙古煤炭和玉米的成本優勢,發起價格戰
“2007年開始,玉米價格大幅上漲30%,其他味精生產企業成本上升很快,此時他們主動降價。到2008年下半年,全國的味精生產企業還剩下20家。”李學純表示,通過行業整合,有實力的企業獲得了更大的盈利空間,阜豐集團的營業額也從2007年的24.5億元躍升至2008年的35.9億元。
儘管在價格戰中嘗到了甜頭,但阜豐的未來並不全然依仗價格戰。從2003年開始,阜豐開始了黃原膠項目的4年研發歷程。據了解,黃原膠主要功能是增稠,用於食品行業和石油開採。目前生產黃原膠的企業全球只有幾家,雖然生產技術難度較高,但利潤也大。目前,阜豐的黃原膠項目年產能近4萬噸,毛利率達到35%。
“味精屬於傳統產品,雖然每年消費還在以5%左右的速度增長,但一個行業終究有限度。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需要開發新的產品,黃原膠就具有很高的增長潛力。”李學純說
2022年1月20日,阜豐集團董事長李學純出資為家鄉李家扁山村父老發放春節福利。

獲得榮譽


時間簡稱全稱結果
2020年10月20日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2020年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以30億元人民幣排行第1739位
2019年2019年胡潤百富榜排名第1130位
李學純[阜豐集團公司董事長]
李學純[阜豐集團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