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伯郊
徐伯郊
徐伯郊 (1913-2002),是香港著名的鑒藏家之一,也是建國之初我國文化部為搶救流失海外文物而成立的「香港秘密收購小組」的負責人,為國家收回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著名的國寶「二希帖」及張大千大風堂鎮山之寶──五代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及董源《瀟湘圖》。
目錄
徐伯郊(1913-2002),字文轎,浙江吳興人。他的父親徐森玉是著名的文物鑒定大家和。徐伯郊自幼秉承家學,文物素養極為深厚,精於古代書畫、古籍善本鑒收藏家定。1932年赴日本留學,先入東京帝國大學語言系學習日語,後來考入東京慶應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1937年回國度假。七七事變發生后,憤然留在國內,並在上海浙江興業銀行、上海市銀行任職。1946年任上海市銀行經理,1948年起任廣東銀行香港分行經理。徐伯郊酷愛文物,其收藏品之豐,成為當時香港十大收藏家之一。1951年受中央委派,任香港秘密收購小組負責人。經他手搶救回的國寶有“二希帖”、《韓熙載夜宴圖》等。年輕時的徐伯郊西裝革履,風流儒雅,出手闊綽,交遊甚廣,尤其和張大千惺惺相惜,情趣相投,結為莫逆之交。
中共建政之初,一批國寶級的文物流入香港,待價而沽。不少外國機構、收藏家和文物販子攜帶巨款,聚集香港,覬覦著這批國寶。眼看這批珍貴文物有可能流失國外。周恩來總理下令撥出專款,搶救國寶。1951年春,文化部成立了一個“香港秘密收購小組”。在國家文物局長、著名學者鄭振鐸推薦下,徐伯郊擔任小組負責人,獨挑大樑。另有沈鏞和溫康蘭兩人從旁協助,負責付款等事。
徐伯郊搶救回來的第一批國寶是“二希帖”,即乾隆皇帝所藏“三希帖”中的王珣《伯遠帖》和王獻之《中秋帖》。辛亥革命后,“二希帖”流出宮外,被郭昭俊帶到香港,抵押給某英國銀行。在此稀世之寶將被銀行拍賣前,徐伯郊得知消息,一面將郭氏穩住,一面利用在銀行界的人脈,疏通那家英國銀行,答應由他償還郭氏貸款。最後以35萬元港幣將“二希帖”購回,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徐伯郊立的第二功是促成潘氏寶禮堂珍藏古籍善本的回歸。其中有宋元版本111部共計1,088冊,許多是海內孤本。抗戰時,潘家深恐藏書落入日寇魔爪,遂藏入香港滙豐銀行的保險庫中。1951年5月,潘世茲表示願把寶禮堂藏書全部獻給國家。鄭振鐸當即委託徐伯郊在香港全權處理。從銀行取回這些國寶談何容易,徐伯郊想方設法,奔波聯絡,直到次年9月,才與潘世茲一起將藏書從滙豐銀行全部取出,然後又親自護送到上海。張大千大風堂的鎮山之寶也是靠徐伯郊重回祖國懷抱的。1945年,張大千以500兩黃金的巨款,收得五代巨作名跡《韓熙載夜宴圖》,又用黃金1,000多兩收得南唐大畫家董源的《江堤晚景圖》和《瀟湘圖》,以及清宮舊藏的黃庭堅《張大同手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