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異庵
中國評彈藝術家
黃異庵(1913-1996),著名評彈藝術家,評彈才子。原名黃易安,名沅,字冠群,又字怡庵,祖籍安徽黃山,1913年出生於太倉。他父親黃理彬,在太倉西門下牽埠(西廂鎮)開爿黃理記醬油店。母親曾懷十五六胎,黃異庵行八。
黃異庵從小聰穎好學,四歲那年,跟著比他大八歲的二哥上私塾,竟比哥哥學得快。惹得先生喜歡,常常把他抱在膝上,抓住他小手,教他握筆描紅。七歲時,他能站在小凳上,也在醬油店的櫃檯前,和父親、哥哥一起替人寫春聯。觀賞的人,瞧他凝神揮毫的樣子,不由得嘖嘖有聲,喚他“小先生”。有一天,上海文化名人江錫舟來太倉旅遊,漫步“黃理記”前,發現了黃異庵人小字好有天才,就介紹黃異庵到上海師從劉介玉(藝名天台山農)。
黃異庵
藝術沒有界限,少年黃異庵,在習書法的空閑里,樂意鑽進書場聽書,迷上了說唱這一門別具風韻的藝術。他有時還撥弄絲竹,學唱開篇。江錫舟特意買了把三弦,對異庵和女兒說:“誰先學會彈弦子,誰先去學說書。”
書法
到了冬季,說《三笑》的王耕香來太倉。黃異庵拜他為師。他每天上台唱開篇,然後坐在台下聽先生的書。臨近春節,王耕香回蘇州過年,沒有再回太倉,口傳心授39天《三笑》便告結束。聰明好學的黃異庵,聽了短短的39回書,學到一些說書竅門,便致力撰寫《西廂》書目。他埋頭攻讀王實甫原著,追蹤唐人傳奇,旁涉崑曲等地方劇種,豐富自己的創作思路。他日以繼夜,寫出了十多回,準備上台演出,然而,沒有師承,不能上台。他只得再去拜朱蘭庵為師,但朱蘭庵以“朱家至今沒有傳下《西廂》”為由,拒絕收徒。黃異庵聽說謝鴻飛唱過幾回《西廂記》改拜他作先生,這才允許上書壇。他每說一回,必要認真回顧分析,反覆琢磨,日積月累,終於形成了有自己特色和風格的《西廂》。後來說評話的郭少梅介紹他加入了潤餘社。為有別於朱蘭庵說的〈西廂〉,這時他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易安”改成“異庵”。
1949年五月的一天,古城蘇州獲得新生還不滿月,黃異庵正在常熟花園飯店說《文徵明》,突然,場東要他編部新書《李闖王》。心中毫無準備的黃異庵聽了搖頭,場東卻說:“不要緊,我知道先生想得出來。”隔了幾天,書場居然掛出新牌,預告黃異庵彈唱新書《李闖王》。聽客聞訊,紛紛要求早點說,黃異庵難拂眾情,一股創作新書的熱情倒也增長起來。半個月中,他關緊房門,每天只吃一隻雞,吸一包煙,伏案查閱資料,奮筆疾書,把正史、野史里詆毀李自成的地方,統統反其道而行之,寫成一部與《明史》唱反調的反書。他天不亮就起身,寫篇子,寫說白,寫一回,背一回,一直到開書前才完成。於是,黃異庵日場說《李闖王》,夜場說《文徵明》。聽客都對《李闖王》這部書大感新穎,書場爆滿。黃異庵自己也深感得意,想不到場東的激勵,逼上梁山,使他成為解放初評彈界第一個自編自演新書的人。
狀元先生
黃異庵
建國后,全國戲曲工作者協會代表會議北京召開,華東地區僅有四名代表參加:京劇的李瑞來,滬劇的邵濱蓀,滑話的周柏春,評彈的黃異庵。會議期間,毛主席忙於政務,臨時由周總理代表毛主席看望大家。周總理與代表一一握手,每位代表都自報姓名和單位,當黃異庵自報時,周總理笑盈盈地說:“我知道”。接著,總理在話筒前講了一番話,說“新舊社會戲曲我都尊重,那麼為什麼會尊重戲曲呢?因為戲曲最容易感動人。”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最後周總理告訴大家:“現在蘇聯塔斯社要首歌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詩歌,代表中可能寫詩的人不多吧?”站在旁邊的田漢大聲問“有誰能做詩?”黃異庵當場說,“我已寫了一首,請審閱。”總理讓田漢閱,黃異庵立即送給田漢。田漢閱后說:“蠻好,蠻好!”隔天,田漢又回話“總理講這首詩寫得很好。黃異庵是個評彈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