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式彬

暴式彬

暴式彬(1883~1923年),字質夫,1883年出生於河南滑縣,原兩湖宣撫使,1923年病故。

個人簡介


暴式彬(1883~1923年),字質夫,中國河南滑縣人。

個人生活


16歲入縣學。讀書重明大義,不拘泥於章句。科舉停后,考入懷慶府中學,旋又考入開封省立優級師範。因品學兼優,未畢業即被委任為武陟縣覃懷中學學監。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暴式彬於覃懷中學積極聯合革命同仁,密印反清文件,宣傳革命。不久,改任衛輝中學學監。又成立學生觀摩會,指導學生寫日記,組織學生練習步伐隊列和攻守戰術。嗣後,復返開封,任中州公學學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同盟會員杜潛奉命赴汴,組織同盟會河南支部,暴式彬和該校監督楊勉齋等人加入同盟會,使中州公學成為革命活動基地。
宣統二年(1910年),在廣州新軍起義的推動下,暴式彬返滑縣調查情況,與紳士毛念棣、尚榮光、薛弼士、尚保澍、盧以洽、何岫齋、可毅齋等創辦“守望社”,以維持地方秩序為名,準備武裝起義。辛亥起義時,暴式彬被密任為革命軍河朔軍務。他先後到懷慶、開封、新鄉衛輝等地組織武裝力量,約期舉事,控制鐵路,阻止清軍南下。正在積極準備而尚未集合之時,清帝宣布退位,戰事遂停,因而中止計劃,暴乃赴汴,以支援南方革命軍。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暴式彬被選為河南省臨時議會議員。其後,出知孟縣,大力提倡革新,任職2年,政績卓著。離任之際,民眾夾道歡送,或贈萬名旗,或送萬名傘。1920年,孟縣民眾在縣城內又為他樹立一座“去思碑”,以頌其功德。
1915年,袁世凱竊國稱帝。暴式彬身帶孫中山授予的密件,在鎮平內鄉西峽一帶偏僻地區與郭燕生、王化甫等組織武裝力量,開展討袁活動。其間,雖曾遭警察搜捕,但始終不渝,堅持鬥爭。1917年,南方護法軍起,暴式彬派人到南陽運動軍隊起義,不料事泄。遂入陝西“與革命同志發難藍田,破潼關,占商南,猝被敵圍,困守五十日,乘夜間出走,為秦軍所獲。”秦軍北洋軍閥派系)司令許蘭洲“親解其縛,待以上賓,堅請佐幕”,被其拒絕。月余后,被送至三原。 “遂任陝西靖國軍秘書長,兼軍法處長,助於公佑任、胡公景翼,分任軍務”。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暴式彬返回故里。及至馮玉祥督豫時,受命“督辦河南善後事宜”。時,河南省長張鳳台又委任暴為省長公署秘書長。暴預定以開封、商丘沁陽等縣為模範縣,親往規劃,然而“卒以多方掣肘,事不可為而辭職”。1923年,孫中山在上海召集重要會議,特請暴式彬參加,並委任暴為兩湖宣撫使,策動北伐。暴式彬因奔走國事,於當年9月8日病故於上海寶豐醫院。孫中山於痛惜之下,親筆為之書寫了“又弱一個”的橫挽,並撥專款,派員護送其遺體至滑縣安葬。1924年,由於佑任、胡景翼、楊虎城、郭燕生、王化甫等數十人發動,在新鄉市衛河之曲,修建了暴(式彬)張(宗周)公園,且立碑建亭,以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