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戰爭
軍閥之間為爭奪政權進行的戰爭
直皖戰爭,發生於1920年7月14日,是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和以吳佩孚、曹錕徠為首的直系軍閥,為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在京津地區進行的戰爭。當時曹錕為地方軍區負責人,段祺瑞為民國政府“邊防督辦”,從法律上來說,直皖戰爭是一場地方軍人抗拒中央政府的軍事政變。戰爭結果直系和奉系軍閥合作擊敗皖系軍閥,共同取得北京政權,段祺瑞下台。
段祺瑞
1920年4月,直、奉兩繫結成反段聯盟。5月,吳佩孚自衡陽率直軍北上至保定,準備討段。段祺瑞召開秘密軍事會議,調徐樹錚的西北邊防軍在北京附近布防。6月成立定國軍,段自任司令。7月14日,直皖兩軍在北京東西兩面的京津鐵路和京漢鐵路線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帶開戰。西線直軍遭邊防軍進攻受挫,退出高碑店。東路邊防軍由徐樹錚坐鎮,進攻直軍所據楊村,未決勝負。16日,日本開出一支護路隊助西北邊防軍佔領楊村。17日,吳佩孚率兵突襲邊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系部分高級將領被迫投降。接著,直軍佔領涿州並向長辛店追擊。奉軍也大軍壓境,作為直軍的後盾。
連日來,皖軍東、西兩路全線潰敗,段祺瑞已如喪家之犬。1919年7月18日,靳雲鵬向他進最後忠告說:“戰爭已完全失敗,邊防軍戰鬥力已失,若不從速設法,恐三數日內,京中糧食問題將令全軍不戰自潰,至兵臨城下,為時已晚,追悔莫及矣。”段表示同意,便向徐世昌請求下令停戰。當天,徐世昌頒布停戰令,責成各路將領迅飭前方各守防線,停止進攻,聽候命令解決。
直皖戰爭相關報道
吳佩孚
徐樹錚
當時親歷其事的人物的筆記。一是張一麐的直皖《秘史》:
“直皖兩軍之戰區,分東西兩路,東路在京奉鐵路沿線;西路在京漢鐵路沿線。皖軍東路的指揮為徐樹錚,西路指揮為段芝貴。直軍則派吳佩孚為西路總指揮。曹鍈為東路總指揮。茲將兩路戰況分列如下:
東路戰爭狀況:七月十五日夜九時卅分,西北軍第二混成旅馬、步、炮、工、輜各隊,及邊防軍第三師步兵二團,共約一萬五千人,分三路由張庄、蔡庄、皇后店進攻楊村之直軍防線。直軍在楊村者,為第四混成旅,分步、馬、炮、工、輜及機關槍隊若干,又直隸警備軍步隊廿營,共約二萬人。在楊村北部十里正式開戰,槍炮齊鳴,血戰至烈。段兵多不願戰。惟被上官逼迫,乃不問方向,任意放槍,炮隊亦分三隊轟擊,每隊約有野戰炮六尊。直軍士氣甚壯,極為鎮靜,亦列陣還擊,戰至午夜二時半,各換生力軍,再接再厲,重複大戰,聲震山嶽,死傷盈野。至十六晨,兩軍血戰更加激烈,直軍已佔優勝。直軍在楊村站弔橋之兩旁排列大炮多尊以資禦敵,而此地適與該處之日本防軍駐紮所為比鄰。當邊軍失利時,忽有日本軍官多人出面抗議,非 將該處所有大炮即時移走不可,並聲言不準在鐵路附近兩英里以內作戰。直軍不得已,只得後退。時邊軍由直軍防線之裂口蜂擁而至,勢極凶涌。直軍因左右翼不能聯合,頗為棘手,專以機關槍隊押后,順序而退,隊伍極整,致將前追之邊軍轟殺無數,直軍退至北倉及李家嘴之中間,陣勢始定。時有奉軍一營馳至相助,聲威大振。嗣又陸續而至,遂於十七日上午與直軍聯合進攻,由廊房向前猛擊,段軍紛紛潰敗,死傷不下千餘人。從此段軍一蹶不振,連日與奉直軍交綏,著著退後。至廿日後,京奉線一帶段軍已逃走一空,繼欲向蒙邊逃竄,又為察哈爾都統王廷禎,綏遠都統蔡成勛,分飭軍隊攔阻,大有窮無所歸之勢。徐樹錚當戰爭失利時,即逃回北京,或居六國飯店,或往某國人家,行蹤詭秘,令人無從捉摸雲。
西路戰爭狀況:十四日晚八時,琉璃河之邊防軍第一師第一團馬隊,及第十三師第一營步軍,向直軍第十二團第二營開始總攻擊,雙方戰鬥至二小時之久。直軍初以來勢猛烈,略退避之。邊軍前進,甫欲奪取第一防線,直軍忽爾反攻,邊軍抗禦不及,退回原線。至十一時,邊軍又往攻直軍之右翼第三營,直軍第二營由邊軍右翼抄擊,兩路夾攻,邊軍大敗,退回琉璃河本陣。十五晚十時,段軍又向駐紮高碑店之直軍攻擊,當由吳佩孚率隊將段軍遮斷。段芝貴又下令逼迫前進,將士不應,兩翼先退,正面軍隊亦同退卻約卅余里。十六日兩軍相戰,段軍又敗,傷亡甚多。十七晨,直軍與邊防軍第一師大戰於涿州之北,邊軍相率潰逃。旅長范尚品陣亡,程旅長無力抵抗,亦即潛逃,其餘團營長及兵士傷亡者不計其數。師長曲同豐鑒於全軍之戰鬥力已失,即樹白旗,向吳佩孚求和。吳命先繳軍械,再行停戰。旋曲氏親自投降,吳拒而不見,命解往保定,請曹錕處分。曹受降后,仍優禮相待,勸其去逆效順,曲遂發電諄勸邊防軍全體與曹一致,共討小徐。曲為段氏最識拔之弟子,寵遇不亞小徐,今乃倒戈相向,宜段軍之全體潰敗,無可收拾也。同時劉詢之十五師亦全部投降,解除武裝。劉詢且乘隙潛逃,不知去向。定國軍總司令段芝貴在西路指揮戰事,無往而不敗,最後以身負巨創,逃回北京。自是西路統率無人,兵士益無鬥志,一遇直軍,非降即逃。二十日午後,直軍大隊抵長辛店,即將四圍潰散段軍一律掃清。”
直皖戰爭后直奉兩系將領在北京合影
1920年7月14日到19日發生的“直皖戰爭”中,直系軍閥只用了5天時間,就將皖系軍閥徹底打敗。不過,雙方的另一場戰鬥———互相中傷的口水戰卻遠比他們的地面戰要激烈,且持續的時間和波及的範圍更廣,讓皖系、奉系、直系、北洋政府首腦、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都捲入其中。直皖大戰前,皖系軍閥咄咄逼人的態勢讓其他軍閥感到不安,除了紛紛調兵遣將加緊布防外,還利用當時的社會傳言發動宣傳戰,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
戰鬥開始前,兩派軍閥為了標榜自己站在道義的一邊,均做了大量“揭露工作”來攻擊對方。1920年7月12日,在“直皖戰爭”開戰前夕,直系悍將吳佩孚發表了宣布段祺瑞罪狀通電,認定民國成立九年以來,“海內分崩,追原禍始,段為戎首”。段祺瑞是一個“秉性兇殘,專擅恣睢,陰賊險狠”的人。他搜刮民脂民膏,窮兵黷武,搞得民不聊生,且在巴黎和會上賣國,並私自大借外債,“不下六億萬元”;段祺瑞曾經參與推翻清朝,推翻了袁世凱,推翻了黎元洪,又推翻了馮國璋,現在又要推翻徐世昌,儼然是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段氏之肉,其足食乎?”
聽到直系軍閥的罵陣,段祺瑞當然不能示弱。他先讓總統徐世昌免去直系曹錕、吳佩孚的官職,然後於第二天發表討伐直系檄文。在文中,段祺瑞盡量宣傳自己“三造共和”(致電迫使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的政治資本,並指責曹錕、吳佩孚“私勾張勳出京,重謀復辟,悖逆尤不可赦”。
由於吳佩孚的奇襲作戰,致使皖系在5天內迅速敗北,7月19日,段祺瑞被迫辭職,直、奉兩系軍閥遂控制了北京政權。但段祺瑞揭發直系軍閥“企圖復辟”還是在社會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以致讓獲勝的直系軍閥花了“漫長”的時間和精力去消除其影響。
直皖戰爭是北洋軍閥內部首場大規模戰爭,是決定直系和皖系政治命運的關鍵之戰。段祺瑞及其將帥在軍事上的失誤是導致皖軍戰敗的一個直接原因,具體表現在:一、戰前謀局布勢嚴重失當;二、武力使用輕率,缺乏對行動的總體籌劃,隨意性大;三、將帥私心過重,盲目輕敵,缺乏作戰決心和吃苦、勇敢精神。這些表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皖系在作戰與建軍方面的基本水平和缺陷,以及當時軍閥在作戰中的一些基本手法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