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骨
骨骼
長骨為骨的形態的一種,呈長柱狀者,如股骨、脛骨等,在運動中起槓桿作用。
長骨
骨松質
長骨
眼可見的腔隙,腔內充滿骨髓。骨小梁由成層排列的骨板和骨細胞構成,骨小管開口於骨髓腔,骨細胞從中獲得營養和排出代謝產物。
骨密質多分佈在長骨骨幹和骨骺表面。由不同排列方式的骨板組成。骨板排列方式有外環骨板、內環骨板、骨單位骨板和間骨板幾種類型。
(1)外環骨板:環繞骨幹表面且呈平行排列,約十數層或數十層,比較整齊。外環骨板的外面與骨膜緊密相接,其中可見橫向穿行的管道,稱穿通管,又稱福克曼(Volkmann)管,故外膜的小血管由此進入骨內。
(2)內環骨板:居於骨幹的骨髓腔面,僅由數層骨板組成,不如外環骨板平整。內環骨板表面襯以骨內膜,後者與被複於骨松質表面的骨內膜相接續。內環骨板中也有穿通管穿行,管中的小血管與骨髓血管相通連。
(3)骨單位骨板:又稱哈福斯骨板(Haversian lamella),位於內、外環骨板之間,是骨幹骨密質的主要組成部分。骨單位骨板呈同心圓排列,中央的管道為中央管,又稱哈福斯系統。
長骨磨片示骨單位的光鏡結構
哈弗斯系統水平面
排出廢物。相鄰骨單位之間可見粘合線,它是一層含鹽多、含纖維少的骨基質,構成骨單位的邊界,相鄰骨單位的骨小管在粘合線處互不通連。相鄰骨單位的中央管相互間以橫行的穿通管相通連。
(4)間骨板:為填充在骨單位之間的一些半月形或不規則的平行骨板,它是在骨生長改建中原有的骨單位或外環骨板未吸收的殘留部分,其中除骨陷窩及骨小管外,無其他管道。
骨膜
長骨磨片示骨單位的光鏡結構
長骨的發生以軟骨內成骨為主,同時也有膜內成骨方式。在長骨發生的部位,由間充質先形成透明軟骨,其外形與將形成的長骨外形近似,稱軟骨雛形,隨胚胎的生長外語,軟骨逐漸長大增粗,並出現軟骨退化,逐漸被骨質取代。
長骨的形成
膜內成骨 圖示細胞為①成骨細胞 ②骨陷窩及骨細胞 ③骨原細胞
在骨領形成的同時,軟骨雛形中段的軟骨組織一時缺乏營養而發生退化。此處的軟骨細胞肥大變性,細胞質呈空泡狀,軟骨基質鈣化;繼而軟骨細胞退化死亡,殘留互相通連的軟骨陷窩。此處為最先成骨的部位,稱初級骨化中心。胎兒四肢軟骨雛形內出現的初級骨化中心的時間先後不一。初級骨化中心出現之初,外周的骨膜組織包括血管及骨原細胞和破骨細胞等,穿越骨領進入退化的軟骨區。破骨細胞溶解鈣化的軟骨基質,形成一些較大的不規則腔隙,內含血管、骨膜組織和早期形成的骨髓,這些腔隙即初級骨髓腔。不久,腔隙內估摸組織中的骨原細胞增殖分化為成骨細胞,細胞分佈在殘留的鈣化軟骨基質的表面進行造骨,形成初級骨小梁。
軟骨鈣化區
膜內成骨
軟骨細胞較小,散在分佈,軟骨基質呈弱嗜鹼性。
軟骨細胞較大,分裂增殖的同源細胞群呈縱行排列的細胞柱。
軟骨增殖區
(4)成骨區:成骨細胞在殘存的鈣化軟骨基質表面建造初級骨小梁,骨小梁表面附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表明此時骨組織的生成和骨組織的溶解吸收是同時進行的。
破骨細胞
骨基質上形成骨松質的過程。
長骨呈長管狀,分佈於四肢,在運動中起槓桿作用。長骨有一體和兩端。體又名骨幹,骨質緻密,骨幹內的空腔稱骨髓腔,內含骨髓;在體的一定部位有血管出入的滋養孔。端又名骺,較膨大並具有光滑的關節面,由關節軟骨覆蓋。
小兒長骨的骨幹與骺之間夾有一層軟骨,稱骺軟骨。骺軟骨能不斷增生,又不斷骨化,使骨的長度增長。成年後骺軟骨骨化,原骺軟骨處留有一線狀痕迹,稱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