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宮
三陽宮
三陽宮是武則天在嵩山余脈石淙山所修建的行宮,武則天先後數十次君臨嵩山,在鄭州登封石淙河畔修建的行宮——三陽宮。三陽宮是唐朝君主巡幸次數最多的行宮,可謂是唐代最重要的行宮。
石淙山美景
武則天為什麼把行宮取名“三陽”?此時武則天女皇已日暮西山,她很清楚,人總有大限到來的那一天,自己雖貴為帝王,終不能長生不死,身後是還政於李唐,抑或傳位於武氏後裔,她必須在生前作出抉擇。她的兒子李顯、李旦和她的侄兒武三思是她心目中的“三陽”,她希望他們三個人能和睦相處,經過三陽宮內一個多月的斡旋和多方的政治謀划,所謂的“三陽開泰”終於出台,她還政於李顯,李顯承諾讓武三思在李唐王朝中仍保有一定的地位,李武和諧共處以形成泰興之局。後來的事實是,由於狄仁傑的去世,政治變數激增,李武兩家互存交融——也就是說“三陽開泰”的局面未能形成。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複位,武后崩;次年武三思敗死,“三陽開泰”終成畫餅。“三陽開泰”雖然未能成為事實,但“三陽開泰”這個象徵著人們之間和平共處的詞語卻世代流傳了下來,古都洛陽、鄭州、開封貼春聯,門頭上就常常有“三陽開泰”的字樣出現。
女皇武則天在三陽宮石淙山舉辦了多次詩會,稱為“石淙山詩會”,詩會的參加者有許多朝廷重要人物,除武則天親臨外,還有她的三個子女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李顯、李旦後接帝位稱唐中宗、睿宗),以及武則天宮內外幾大顯親寵臣上官婉兒、武三思、張昌宗、張易之。更重要的是一群既是朝廷重臣,又在文界知名顯赫之人,史上明文指出的有狄仁傑、李嶠、蘇味道、姚崇、崔融、薛曜、楊敬述、沈佺期等。其中《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為《全唐詩》中唯一一首狄仁傑的詩作,也是狄仁傑唯一傳世的作品。石淙山詩會是一次促進我國傳統詩歌發展的盛會,也是一次促進人才發展的大會,同時更是一次使我國傳統的非物質文化流傳至今的盛會。石淙詩會留給後人最重要的歷史遺產,即它是初盛唐之間君臣、君士關係和諧的一個縮影。詩會體現了女皇的超凡文才,還可以看到在她統治下諸臣的和諧以及他們對我國政治和文化史的貢獻。詩會共有16位大臣獻詩,賽詩會評委上官婉兒一一作了恰如其分的點評,對奪魁者給予了賞賜。武則天又作序《夏日游石淙詩並序》,文中說:“無煩昆閬之游,自然形勝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各題四韻,咸賦七言。”並命當時著名書法家,后稱“瘦金體之祖”的薛曜書丹,鐫刻在坐北向南的天然劈立大崖石上,後來張易之又寫下《秋日宴石淙序》薛曜也鐫刻在這塊大崖石上,人稱此岩為“摩崖碑”。
武則天詩《游九龍潭》:山窗游玉女,澗戶對瓊峰。岩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故驗家山賞,惟有風入松。
武則天詩《石淙》:三山十洞光玄篆,玉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戰。萬仞高崖藏日色,千尋幽潤浴雲衣。且駐歡筵賞仁智,稠鞍薄晚雜塵飛。
李顯詩《石淙》: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懸石鏡厭山精。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
李旦詩《石淙》:奇峰嶙峋箕山北,秀峨岩蟯嵩鎮南。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台倍離慚。樹影蒙籠障疊岫,波聲洶湧落懸潭。但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依御通三。
武三思詩《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此地岩壑數千重,吾君駕鶴口乘龍。掩映葉光含翡翠,參差石影帶芙蓉。白日將移沖疊巘,玄雲欲度礙高峰。對酒鳴琴追野趣,時聞清吹入長松。
狄仁傑詩《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宸暉降望金輿轉,仙路崢嶸碧洞幽。羽枝遙迎鸞鶴駕,惟宮直坐夙麟洲。飛泉灑液恆疑雨,密樹含涼鎮似秋。老臣予陪元圃宴,余年方供赤松游。
張易之詩《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六龍驤首曉駸駸,七聖陪軒集潁陰。千丈松羅交翠幕,一山秀水當鳴琴。青鳥白雲王母使,垂斷藤葛野人心。山中日幕幽岩下,冷然香吹花落深。
張昌宗詩《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雲車遙裔三株樹,帳殿交陰八桂叢。澗鹼泉聲疑度雨,川平橋勢若晴虹。叔夜彈琴歌白雪,孫登長嘯韻清風。即此陪歡游閬苑,無勞辛苦向崆峒。
姚元崇詩《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二室三塗光地險,均霜揆日處天中。石泉石鏡恆留月,山鳥山花競逐風。周王久謝瑤池賞,漢主懸慚玉樹宮。別有祥煙伴佳氣,能隨輕輦共蔥蔥。
李嶠詩《石淙》:羽蓋龍旗下絕冥,蘭除薛幄坐雲扃。鳥合百籟疑凋管,花發千岩似畫屏。金灶浮煙朝漠漠,石床寒水夜冷冷。自然碧洞窺仙境,何必丹邱是福庭。
蘇味道詩《嵩山石淙侍宴應制》:雕輿藻衛擁千官,仙洞靈溪訪九丹。隱暖源花迷近路,參差嶺竹掃危壇。重崖對䇯霞文駁,瀑水交飛雨氣寒。日落宸襟有餘興,徘徊周驪駐歸鑾。
崔融詩《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洞口仙岩類削成,泉香石冷晝含清。龍旂畫月中天下,鳳管披雲此地迎。樹作帷屏陽景翳,芝如宮闕夏涼生。今朝出豫臨元圃,明日陪游向赤城。
閻朝隱詩《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金台隱隱陵黃道,玉輦亭亭下絳氛。千種崗巒千種樹,一重岩壑一重雲。花落風吹紅的歷,藤垂日晃綠氛氳。五百里內賢人聚,願陪閶闔侍天文。
徐彥伯詩《石淙》:碧淀紅涔峨嶂間,淙嵌浮蛆薦成灣。琪樹旋娟花未落,銀芝窟吒露初還。八風行殿開仙榜,七景飛輿下石關。張薦席雲平圃宴,炮煌金記蘊名山。
薛曜詩《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玉洞幽尋更是天,朱霞綠影鎮韶年。飛花藉藉迷行路,囀鳥遙遙作管弦,霧隱長林成翠幄,風吹細雨即虹泉。此中碧酒恆參聖,浪道崑山別有仙。
楊敬述詩《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山中別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澗垂。岩前暫駐黃金輦,席上還飛白玉厄。遠近風泉俱合雜,高低雲石共參差。林壑偏能留睿賞,長天莫遽下丹曦。
沈佺期詩《嵩山石淙侍宴應制》:金輿旦下綠雲衢,彩殿晴臨碧澗隅。溪水冷冷雜行漏,岩煙片片繞香爐。仙人六膳調神鼎,玉女三漿捧帝壺。自昔汾陽紆道駕,何如太室覽真圖。
於季子詩《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九旗雲布臨嵩室,萬騎星陳集潁川。瑞液含滋登禹膳,飛流薦響人虞弦。山扉野徑朝花積,帳殿帷宮夏葉連。微臣獻壽迎千壽,願奉堯年億萬年。
宋之問詩《三陽宮侍宴應製得幽字》:離宮秘苑勝嬴洲,別有仙人洞壑幽。岩邊樹色含風冷,石上泉聲帶雨秋。鳥向歌筵來度曲,雲依帳殿結為樓。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還陪八駿游。
唐史記載,武後於久視元年建三陽宮於登封,後來武后及太子、相王旦、太平公主以及群臣等屢次如宮避暑,有時數月始還京洛,這加大了關隴李唐集團對武則天的不滿。長安元年,武後患疾於三陽宮,給事閻朝隱,往禱於少室,沐浴伏身俎盤為牲,受到武后褒彰。后內供奉張說屢次上疏:“御苑東西二十里,榛叢溪谷,池亭奇巧,削巒起觀……然而崿坂之峻,過夏涉秋,道環山險,扈從兵馬,日費巨資……”,以及狄仁傑諫於馬前,武后終於接受建議,命武三思毀三陽宮,以其材移往孟州作興泰宮,今俱廢。
遺址
武則天從洛陽宮到三陽宮時在三門峽陝州建立行宮。《陝縣文化志》載:“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巡幸東都,途經陝州,作詩《游九龍潭》,並在縣境東南朱家原(現宮前村)建避暑行宮”。行宮西側設有擂鼓山和點將台,宮后棗園村對門的教場地(50畝)是御林軍訓練兵馬的地方。宮前中學西邊有條直通宮上的路叫跑馬道。《陝縣誌》引舊志云:“避暑宮在朱家原社,其山高聳,林木陰鬱,武后營以避暑。”即指此。這裡草木蒼翠,環境幽邃,盛夏宜人,確是消暑勝地。此處為南崤道所經之地,宮前以東的永昌河流域,隋唐時期的遺跡遺物甚多,東邊宜陽境內有連昌宮、西邊菜園境內有綉嶺宮與此相呼應。此行宮坐北向南,地勢平坦,佔地約70畝,北依萬歲山,南隔永昌河與猛石山、南唐山相對。東西兩側不遠處均有南北走向溝壑所斷。該遺址宮室廢棄已久,但所遺留磚瓦殘片隨地可見,群眾在耕作時曾多次挖出圓形或方形石柱礎、鋪地大磚、邊長50厘米,厚20厘米的正方形青石料等遺物。后又出土一對石猴,花色斑斕,形象逼真。在出土這些遺物的地方多為紅色焦土,可見宮室毀於大火。詳見詞條:武則天行宮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