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小團圓的結果 展開

小團圓

張愛玲創作小說

《小團圓》是作家張愛玲(1920―1995)遺作,創作於20世紀70年代,二十年間幾易其稿,2009年2月在港台被皇冠出版社首次出版,當時頗受爭議,同年4月十月文藝出版社出大陸簡體版,2012年又出修訂版本。

它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九莉與有婦之夫邵之雍的一段愛情故事,可看作是張愛玲的自述性小說。《小團圓》力圖將小說中有關女性情慾書寫、墮胎敘事並主題意旨等問題,與相關的傳記資料聯繫起來“重組表述”。

內容簡介


小團圓》描寫了女主人公九莉與有婦之夫邵之雍的一段愛情故事,九莉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與驚人的記憶,從幼年傳統家族在新舊時代衝擊中的爭鬥、觀念對立的父母籠罩的陰影,到讀書時女中千面百樣的同學、戰時人與人劍拔弩張的緊繃感,點點滴滴的細碎片段,無一不在她生命刻下印記,並開出繁盛的文字。而就是這種特殊的文采,吸引了邵之雍天天來拜訪九莉。他說就算這文章是男人寫的,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係都要發生。22歲還沒談過戀愛的九莉,覺得這一段時間與生命里無論什麼事都不一樣,讓她不顧一切,即使他是有婦之夫。

創作背景


1975年,張愛玲在給好朋友、翻譯家宋淇的信中表示,因為中國台灣一個叫朱西寧的作家想以胡蘭成的《今生今世》來寫她的自傳,讓她隔了20多年,又動了寫自傳小說的念頭,這就是《小團圓》。
張愛玲曾抱怨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寫他們之間的事“夾纏不清”。《小團圓》中,展現的是張愛玲版本的“張胡之戀”。這部自傳式小說講述的是女主角作家九莉的經歷,從幼年時新舊世代交替身處的傳統家族到在修道院女子中學遇到各式同學,以至九莉遇上被說成為漢奸、有婦之夫的邵之雍,這些情節都與張愛玲的傳奇人生相似。

人物介紹


人物身份疑似原型
盛九莉出身滬上大家庭的女作家張愛玲
邵之雍風流文人,盛九莉前夫胡蘭成
蕊秋九莉生母,因九莉被過繼給大伯,故稱母親為“二嬸”張愛玲之母黃素瓊,后改名黃逸梵
楚娣九莉的三姑張愛玲姑姑張茂淵
荀樺上海某雜誌男編輯,改編過叫座的話劇,熟稔文壇掌故柯靈
文姬上海某雜誌女編輯蘇青
九林九莉弟弟張愛玲弟弟張子靜
燕山九莉情人,電影演員上海導演桑弧
汝狄九莉的第二任丈夫,美國作家張愛玲第二任丈夫賴雅
比比九莉好友炎櫻
乃德九莉父親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
雲志蕊秋弟弟,九莉的舅舅張愛玲的舅舅黃定柱
緒哥哥楚娣侄子,也是她初戀情人
韓媽九莉家用人張愛玲用人何干
小康邵之雍情婦胡蘭成情婦小周
辛巧玉邵之雍情婦胡蘭成情婦范秀美
荒木日軍顧問胡蘭成朋友池田
虞克潛名作家的大弟子沈啟無
向璟文人邵洵美
湯孤鶩上世紀20年代走紅的鴛鴦蝴蝶派文人周瘦鵑

創作出版


創作歷程

張愛玲從1970年代開始創作《小團圓》,期間反覆修改,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臨終前只有手稿遺世。
張愛玲一九七五年七月十八日
這兩個月我一直在忙著寫長篇小說《小團圓》,從前的稿子完全不能用。現在寫了一半。這篇沒有礙語。“……”我在《小團圓》里講到自己也很不客氣,這種地方總是自己來揭發的好。當然也並不是否定自己。
張愛玲一九七五年八月八日
《小團圓》越寫越長,所以又沒有一半了。
張愛玲一九七五年九月十八日
《小團圓》因為醞釀得實在太久了.寫得非常快,倒已經寫完了。當然要多擱些天,預備改,不然又遺患無窮。“……”這篇小說有些地方會使你與Mae替我窘笑。但還是預備寄來給你看看有沒有機會港台同時連載。
張愛玲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小團圓》擱了些天,今天已經動手抄了。我小說幾乎從來不改,不像論文會出紕漏。
張愛玲一九七五年十月十六日
《小團圓》好幾處需要補寫——小說下改,顯然是從前的事了——我乘著寫不出,懶散了好幾天.馬上不頭昏了。看來完稿還有些時,最好還是能港台同時連載。“……”趕寫《小團圓》的動機之一是朱西南來信說我近年來盡量de-personalize讀者對我的印象,希望他不要寫。當然不會生效,但是這篇小說的內容有一半以上也都不相干。
張愛玲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六日
《小團圓》是寫過去的事,雖然是我一直要寫的,胡蘭成現在在台灣,讓他更得了意,實在不犯著,所以矛盾得厲害,一面補寫,別的事上還是心神不屬。
張愛玲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小團圓》還在補寫,當然又是發現需要修補的地方越來越多。
張愛玲一九七六年一月三日
《小團圓》因為情節上的需要,無法改頭換面。看過《流言》的人,一望而知裡面有《私語》、《燼餘錄》(港戰)的內容,儘管是《羅生門》那樣的角度不同。
張愛玲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小團圓》情節複雜,很有戲劇性,fullofshocks,是個愛情故事,不是打筆墨官司的白皮書,裡面對胡蘭成的憎笑也沒像後來那樣。
張愛玲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四日
《小團圓》剛填了頁數,一算約有十八萬字(!),真是《大團圓》了。是採用那篇奇長的《易經》一小部份!——《私語張愛玲》中也提到,沒舉出書名——加上愛情故事——本來沒有。下星期大概可以寄來,副本作為印刷品,恐怕要晚一兩天到,不然你們可以同時看。
張愛玲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八日
昨天剛寄出《小團圓》,當晚就想起來兩處需要添改,沒辦法,只好又在這裡附寄來兩頁——每頁兩份——請代抽換原有的這兩頁。

出版波折

1993年7月30日,張愛玲致信平鑫濤,“《對照記》加《小團圓》書太厚,書價太高,《小團圓》恐怕年內也還沒寫完。還是先出《對照記》吧。”張愛玲本人一度同意將《小團圓》在1994年2月的“皇冠四十周年慶”時刊出,與《對照記》合集出單行本。但隨著張愛玲本人身體不佳,其寫作進度非常緩慢。1993年10月8日,張愛玲在給平鑫濤的信里說:“欣聞《對照記》將在11月後發表,《小團圓》一定要儘早寫完,不再會對讀者食言。”同年,12月10日,張愛玲在給平鑫濤的信里說,“《小團圓》明年初絕對沒有,等寫得有點眉目了會提早來信告知。不過您不能拿它當回事,內容同《金鎖記》與《私語》而較深入,有些讀者會視為炒冷飯……”《對照記》單行本於1994年6月出版,成為張愛玲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作品。

成功出版

《小團圓》據張愛玲手稿整理出版。原稿共六二八頁,一九七六年完成後,張愛玲寄給香港的好友宋淇鄺文美夫婦,后因各方原因未能發表;2009年2月,經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授權,皇冠出版社首次出版單行本。2009年4月,張愛玲的長篇遺作《小團圓》中文簡體版在北大百年講堂首發。
此外,大陸版和台版均有宋以朗所寫前言,細述出幕後故事。

幕後故事


《小團圓》被認為是張愛玲最神秘的小說遺作,書中名為“九莉”的女主角與張愛玲身世相仿,而九莉與有婦之夫邵之雍之間的情感糾葛更因宛若張愛玲與胡蘭成而引人注目。這本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得以出版與宋淇之子宋以朗密不可分,有人開玩笑說,正是因為有了宋以朗,才有了張愛玲作品和大家的又一次“團圓”。
張愛玲與宋淇夫婦
香港,加多利山,一片鬧中取靜的豪宅區,一幢宋以朗父母留下的諾大公寓里,就有張愛玲曾在這裡住過的印記。
宋以朗的父母宋淇夫婦在張愛玲生前一直與她保持聯繫,幫她打理出版等事務,可說是她的文學顧問、經紀人。作為翻譯家和著名紅學評論家,宋淇常常會對張愛玲的作品給出中肯的意見。
傳聞1961年夏天,張愛玲為了給自己的美國丈夫賴雅籌集醫藥費,回香港趕寫了兩個劇本。那次她就住在好友宋淇與鄺文美夫婦家中,終日足不出房,只顧埋頭寫作。那幾個月她住的是宋以朗的卧室,當時宋以朗才11歲,只好睡客廳“喂蚊子”。“傳言有誤啊。”話到這裡,宋以朗溫和地笑了,“那是1961年到1962年,她來香港,在我家附近租了個屋子居住。因為離得近,常常來我家中。後來,她已計劃回美國,就退租了,卻不料手頭的工作一時完成不了,又不方便再另行租賃,就搬到我家中小住。”
張愛玲當年借住的那間卧室非常簡單,“房間里只有一間房,一張床、一張書桌、一把椅子。”宋以朗回憶著。他去美國讀書後,父母把這個房間改成了衛生間。有的張愛玲粉絲慕名而來,他們說想看看張愛玲居住過的地方,結果宋以朗只能帶他們看一個衛生間。“他們會瞪大了眼睛,說:‘什麼?’”宋以朗哈哈地笑了。
宋以朗與《小團圓》手稿
1995年時,張愛玲在洛杉磯過世。臨終前,她交代遺囑執行人林式同把所有的遺物都寄給好友宋淇夫婦,並交代他們銷毀《小團圓》手稿。而這一切,當時身在美國的宋以朗並不知情。
1996年,宋以朗父親去世,張愛玲所有的東西又轉交給其母親鄺文美。
2003年,鄺文美不幸中風,宋以朗離美國回鄉照顧家母,第一次得知《小團圓》手稿存在。但因母病重,更多書稿背後通過查詢相關資料才了解。
2008年,宋以朗讓皇冠把手稿寄給他,才第一次看到《小團圓》手稿。並有了如下評論:
“看到整部手稿共有628頁,我是一口氣給讀完了。”
“說實話,我很興奮……很難評說自己剛剛看到這部手稿時的心情。”
“當你看到一部這樣的手稿,它是一個女作家一個字一個字清清楚楚地謄寫出來,而且字跡一筆一劃寫得極為工整時,我就告訴自己:不管怎樣,我都不會毀掉這樣一部作品。這是一個人用全部的心去寫就的作品。”
“當然,在張愛玲的其他著作中,你也能看到香港,看到日軍入侵香港后的那段歷史,譬如《流言》。但在其他著作中,她從未提及胡蘭成。這是第一次,你可以從張愛玲的角度去了解胡蘭成。”
宋以朗:雪藏和銷毀
2007年11月,母親鄺文美去世,宋以朗成為張愛玲遺物的正式所有人。宋以朗花了幾個月時間整理和仔細研究查閱張愛玲和父母之間在四十年間六百多書信,約四十萬字,提出了幾點:
父親宋琪的阻止和張愛玲的固執
1976年,張愛玲完成了整部小說的寫作,把副本郵寄到香港的宋淇那裡,委託他交由香港和台灣的報社出版。當時,她希望每天在報紙上刊登一部分,分幾個月連載完,這樣可以吸引讀者往下讀。
宋淇看了原稿后寫了6頁複信,提到:“停下來。別再想出版的事了,不要跟任何人提起這部書稿。”當時有太複雜的政治背景。張愛玲是個有名的作家,任何一個人只要了解張愛玲,就知道這是一本寫她自己人生經歷的作品。當時胡蘭成在台灣中央研究所教書。這遭到很多人的非議:怎能讓一個漢奸教書?在宋淇看來,如果在這時,張愛玲出版《小團圓》,胡蘭成很可能藉機在台灣舉行新聞發布會,以此挽救自己在台灣的聲譽和窘境。之後,宋淇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可以讓《小團圓》面世。他對張愛玲建議:“你為什麼不將書中男主人公的角色重新設定,比如把他寫成一個雙面間諜,最後還被人暗殺了。做了這樣的改動,胡蘭成就不能站出來說:我就是書中的那個人。因為世人都知道,你胡蘭成是個漢奸,為日偽政府工作。你怎敢說自己還是雙面間諜?而且在小說中,男主角都死了,你更不可能是那個男主角。”但這個建議沒被張愛玲採納,她說不希望做這樣的改動。“有時候,她很固執,做出的決定不容他人更改。《小團圓》與其他的小說不同,這是她自己的故事。在她心中,這段歷史深埋太久。一旦動筆,恰如洪水決堤,無法再停筆下來。所以,當我父親建議她作主角設定上的改動時,她寧可不出版,也堅決不改動。”在這之後,張愛玲也擔心人們對“張胡之戀”的興趣,會沖淡作品本身的文學價值,考慮要銷毀這部小說。但是遲遲不忍心自己動手。
張愛玲言語矛盾
雖然張愛玲說過要銷毀《小團圓》,但是宋以朗在查看歷史紀錄中發現,張的好幾次聲明,內容都是彼此矛盾的。“1992年時,她讓我父親銷毀《小團圓》,但她又說了句:‘有關具體細節,讓我們以後再討論’”宋以朗笑了:“以後再討論?也許一個月後,她會討論說,別銷毀了。要是我父親萬一已經燒了原稿,那將是一場災難。至少,我是這麼想的。兩年後,張愛玲給皇冠寫了封信說,我不能銷毀《小團圓》,我必須完成這部書稿,這樣我才對得起我的讀者。”“你看,事情是不是這樣的?有時候,她說要銷毀;有時候,她又說必須完成,否則對不起讀者。我要是真的銷毀手稿,或許又會有人質疑我,說張愛玲都說了要對得起讀者,你這麼做算對得起讀者嗎?這麼多說法彼此對立,我無法選擇其中任何一條來遵循。而現在我父親和張愛玲不出版《小團圓》的主要顧慮都早已不復存在了。”宋以朗說,他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1.父親宋琪的阻止和張愛玲的固執
1976年,張愛玲完成了整部小說的寫作,把副本郵寄到香港的宋淇那裡,委託他交由香港和台灣的報社出版。當時,她希望每天在報紙上刊登一部分,分幾個月連載完,這樣可以吸引讀者往下讀。
宋淇看了原稿后寫了6頁複信,提到:“停下來。別再想出版的事了,不要跟任何人提起這部書稿。”當時有太複雜的政治背景。張愛玲是個有名的作家,任何一個人只要了解張愛玲,就知道這是一本寫她自己人生經歷的作品。當時胡蘭成在台灣中央研究所教書。這遭到很多人的非議:怎能讓一個漢奸教書?在宋淇看來,如果在這時,張愛玲出版《小團圓》,胡蘭成很可能藉機在台灣舉行新聞發布會,以此挽救自己在台灣的聲譽和窘境。之後,宋淇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可以讓《小團圓》面世。他對張愛玲建議:“你為什麼不將書中男主人公的角色重新設定,比如把他寫成一個雙面間諜,最後還被人暗殺了。做了這樣的改動,胡蘭成就不能站出來說:我就是書中的那個人。因為世人都知道,你胡蘭成是個漢奸,為日偽政府工作。你怎敢說自己還是雙面間諜?而且在小說中,男主角都死了,你更不可能是那個男主角。”但這個建議沒被張愛玲採納,她說不希望做這樣的改動。“有時候,她很固執,做出的決定不容他人更改。《小團圓》與其他的小說不同,這是她自己的故事。在她心中,這段歷史深埋太久。一旦動筆,恰如洪水決堤,無法再停筆下來。所以,當我父親建議她作主角設定上的改動時,她寧可不出版,也堅決不改動。”在這之後,張愛玲也擔心人們對“張胡之戀”的興趣,會沖淡作品本身的文學價值,考慮要銷毀這部小說。但是遲遲不忍心自己動手。
2.張愛玲言語矛盾
雖然張愛玲說過要銷毀《小團圓》,但是宋以朗在查看歷史紀錄中發現,張的好幾次聲明,內容都是彼此矛盾的。“1992年時,她讓我父親銷毀《小團圓》,但她又說了句:‘有關具體細節,讓我們以後再討論’”宋以朗笑了:“以後再討論?也許一個月後,她會討論說,別銷毀了。要是我父親萬一已經燒了原稿,那將是一場災難。至少,我是這麼想的。兩年後,張愛玲給皇冠寫了封信說,我不能銷毀《小團圓》,我必須完成這部書稿,這樣我才對得起我的讀者。”“你看,事情是不是這樣的?有時候,她說要銷毀;有時候,她又說必須完成,否則對不起讀者。我要是真的銷毀手稿,或許又會有人質疑我,說張愛玲都說了要對得起讀者,你這麼做算對得起讀者嗎?這麼多說法彼此對立,我無法選擇其中任何一條來遵循。而現在我父親和張愛玲不出版《小團圓》的主要顧慮都早已不復存在了。”宋以朗說,他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小說節選


她永遠看見他的半側面,背著亮坐在斜對面的沙發椅上,瘦削的面頰,眼窩裡略有些憔悴的陰影,弓形的嘴唇,邊上有棱。沉默了下來的時候,用手去捻沙發椅扶手上的一根毛呢線頭,帶著一絲微笑,目光下視,像捧著一滿杯的水,小心不潑出來。
“你臉上有神的光,”他突然有點納罕的輕聲說。
“我的皮膚油,”她笑著解釋。
“是滿面油光嗎?”他也笑了。
他約她到向璟家裡去一趟,說向璟想見見她。向璟是戰前的文人,在淪陷區當然地位很高。之雍晚飯後騎著他兒子的單車來接她,替她叫了部三輪車。清冷的冬夜,路相當遠。向璟住著個花園洋房,方塊烏木壁的大客廳里許多人,是個沒酒喝的雞尾酒會。九莉戴著淡黃邊眼鏡,鮮荔枝一樣半透明的清水臉,只搽著桃紅唇膏,半鬈的頭髮蛛絲一樣細而不黑,無力的堆在肩上,穿著件喇叭袖孔雀藍寧綢棉袍,整個看上去有點怪,見了人也還是有點僵,也不大有人跟她說話。
“其實我還是你的表叔,”向璟告訴她。
他們本來親戚特別多,二嬸三姑在國外總是說:“不要朝那邊看─那邊那人有點像我們的親戚。”
向璟是還潮的留學生,回國后穿長袍,抽大煙,但仍舊是個美男子,希臘風的側影。他太太是原有的,家裡給娶的,這天沒有出現。他早已不寫東西了,現在當然更有理由韜光養晦。
九莉想走,找到了之雍,他坐在沙發上跟兩個人說話。她第一次看見他眼睛里輕藐的神氣,很震動。
她崇拜他,為什麼不能讓他知道?等於走過的時候送一束花,像中世紀歐洲流行的戀愛一樣絕望,往往是騎士與主公的夫人之間的,形式化得連主公都不干涉。她一直覺得只有無目的的愛才是真的。當然她沒對他說什麼中世紀的話,但是他後來信上也說“尋求聖杯”。
他走後一煙灰盤的煙蒂,她都揀了起來,收在一隻舊信封里。
她有兩張相片,給他看,因為照相沒戴眼鏡,她覺得是她的本來面目。有一張是文姬要登她的照片,特為到對門一家德國攝影師西坡爾那裡照的,非常貴,所以只印了一張。陰影里只露出一個臉,看不見頭髮,像阮布然特的畫。光線太暗,雜誌上印得一片模糊,因此原來的一張更獨一無二,他喜歡就送了給他。
“這是你的一面,”他說另一張。“這張是整個的人。”
雜誌上雖然印得不清楚,“我在看守所里看見,也看得出你很高。”
他臨走她順手抽開書桌抽屜,把裝滿了煙蒂的信封拿給他看。他笑了。

作品鑒賞


《小團圓》以一貫嘲諷的細膩工筆,刻畫出張愛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歷史中過往來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現實人物,於此處實現了歷史的團圓。那餘韻不盡的情感鋪陳已臻爐火純青之境,讀來時時有被針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掙扎和顛倒迷亂,正映現了我們心底深處諸般複雜的情結。
張愛玲曾抱怨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寫他們之間的事“夾纏不清”。《小團圓》中,展現的是張愛玲版本的“張胡之戀”。這部自傳式小說講述的是女主角作家九莉的經歷,從幼年時新舊世代交替身處的傳統家族到在修道院女子中學遇到各式同學,以至九莉遇上被說成為漢奸、有婦之夫的邵之雍,這些情節都與張愛玲的傳奇人生相似。

作者評價

“我寫《小團圓》並不是為了發泄出氣,我一直認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但是為了國家主義的制裁,一直無法寫。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以後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張愛玲信

專業書評

《小團圓》和《紅樓夢》有著跨越時空的對接。肯定《紅樓夢》的人,就不會否定張愛玲。
——陳子善
《小團圓》肯定有針對《今生今世》的意思,但把它人間化了,實在化了,有血有肉。
——止庵
就小說而言,當然值得一讀。比所有違反她意願“出土”的少作更有價值。一個比較完整的張愛玲的世界,一部冷酷的成長小說。
——黃錦樹
這是本一翻開就教人魂飛魄散的書,一面讀一面手心冒汗,如同墮入不見底的夢魘。很少有作家肯這樣暴露自己的冷和殘酷,不稀罕任何體諒,更不屑廉價的同情。
——邁克

各方熱議

《小團圓》出版后,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戀情成為話題。
畫家、文化評論家陳丹青,是少數的“挺胡派”,他認為胡談男女關係“很深入、誠懇”,是“中國所有談男女關係的文學中,所沒有達到的境界”!日前造訪台灣的陳丹青對媒體表示,張愛玲骨子裡是西方人,胡蘭成卻是“徹底的中國儒生”。因此他談男女關係“有個底線”,不像張愛玲敢在《小團圓》中大談性事。他認為胡蘭成“不是文學家,卻勝似文學家”。“出軌,我也有過,但我卻不敢寫,我沒有胡蘭成的誠懇。”台灣媒體援引陳丹青的話說。
網友:張愛玲和阿嬌同人不同命;李安對王佳芝及張愛玲的描述“驚人地準確”。“所謂同人不同命,同傘不同柄。”對於張愛玲在小說中自我解剖,天涯網友“自由的灰塵”不禁拿她對比“艷照門”中的阿嬌,“張愛玲自薦跳脫衣舞(邁克語),大家感激得語無倫次,那邊廂阿嬌的活色生香被看了個遍,反而是犯了眾怒。So,凡事不能免費,切記切記。”
天涯網友“魏晉清流”則認為李安《色,戒》中對王佳芝及張愛玲的描述“驚人地準確”,“他竟把張的內在性意識也呈現了。張對性是壓抑和明顯的無知……有種自外於己身的天真。”

作品影響


2009年,該書入選新浪2009年度中國文學好書榜。

作品爭議


銷毀遺囑

自1970年代開始創作《小團圓》,20年間已幾易其稿,但在遺囑中卻要求將手稿“銷毀”。在現存的張愛玲寫給宋淇夫婦的一封信中,除了寫明遺產處理問題外,還要求“《小團圓》小說要銷毀”,並“不想立基金會作紀念”。
張愛玲研究專家、華中師大教授陳子善告訴記者,作為一本自傳性的小說,《小團圓》對張愛玲的生平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價值,但《小團圓》出版這一舉動本身也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爭議。
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對外公布將出版《小團圓》時,就被人指責違反了張愛玲的遺囑。宋以朗反駁,“張愛玲的遺囑只交代了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把所有的遺產都贈與宋淇夫婦,第二件就是要求遺體火化,骨灰撒到無人之處。遺囑根本沒有就《小團圓》的手稿交代過任何事情。”

出版侵權

《小團圓》出版后,資深張迷中發起了一場拒買、拒讀、拒評的活動。
台大外文系教授張小虹就撰文駁斥《小團圓》的出版:“檯面上的出版理由一說張愛玲終究還是打算出版,二是此書乃張愛玲濃縮畢生心血的巔峰之作,是因應廣大張迷之期待。張愛玲1995年過世時,在公寓里幾天沒人發現,當然也不會有人來得及問她《小團圓》改好了沒,決定出不出版還仍在猶豫,就算張愛玲生前沒完全放棄出版的念頭,想她也不會願意以修改中的‘未完成’稿出版,因此《小團圓》的出版在法律程序上是合法的,但在情感道義上屬‘盜版’,是未經授權、擅自印行。

作者簡介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張煐。
1922年遷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讀《紅樓夢》和《三國演義》。1930年改名張愛玲,1939年考進香港大學,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投入文學創作。兩年後,發表《傾城之戀》和《金鎖記》等作品,並結識周瘦鵑、柯靈、蘇青和胡蘭成。1944與胡蘭成結婚,1945年自編《傾城之戀》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戰勝利。1947年與胡蘭成離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離港赴美,並拜訪胡適。1956年結識劇作家賴雅,同年八月,在紐約與賴雅結婚。1967年賴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磯;兩年後,完成英譯清代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
1995年九月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