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本義

春秋本義

《春秋本義》乃端學在國學時所作,所采自《左氏》、《公羊》、《穀梁》以下共一百七十六家,卷首具列其目,而明修《寧波府志》及《千頃堂書目》均誤稱所採為一百三十家。

作者簡介


元·程端學撰。端學字時叔,號積齋,浙江鄞縣人,至治進士,官國子助教,遷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著有《三傳辨疑》、《積齋集》諸書。

內容提要


是書乃端學在國學時所作,所采自《左氏》、《公羊》、《穀梁》以下共一百七十六家,卷首具列其目,而明修《寧波府志》及《千頃堂書目》均誤稱所採為一百三十家。首為《通論》一篇,《問答》一篇,《綱領》一篇;其下依經附說,類次群言,間或亦附有按語。《左傳》事迹,即行參稽與眾說之中,體例頗為不清。
全書大旨仍主常事不書,有貶無褒之義。故所徵引,大抵為孫復以後之說。所論時時漫散支離,橫加推衍,事事求其所以貶,多故意深文。如經書紀履□來逆女,伯姬歸於紀,此乃直書其事,舊解均無褒貶之說。端學卻硬要使其具褒貶之意,謂履□不是命卿,紀不當使其來迎,魯亦不當聽其迎。履□為命卿,固無明文;其非為命卿,又有何據?紀叔姬之歸□,舊說皆美其不以盛衰易志,而歸夫族,端學必認為當歸魯而不當歸□,又復誣以失節於紀季,其說顯然缺乏證據。宋儒攻駁《左傳》,不過摘其與經相悖之處。如經曰楚子□卒,而《左傳》卻雲遇弒之類。
端學所持觀點,又遠過宋儒,乃事事皆雲不知信否,如此推論,則天下無可據之書矣。惟在說解時對胡安國春秋傳》尚有所糾正;特別是書中所採錄的一百七十六家之說,其書亡恢佚者十分之八、九,唯賴此書得見梗概。

版本流傳


有《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本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