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竹坪鎮

葛竹坪鎮

葛竹坪鎮地處漵浦縣南端,與隆回縣接壤。鎮域面積達106平方公里,南北長15.5公里,東西寬13公里,海拔289—1479米,三條河流穿鎮而過,其中兩條在鎮上城區中心處匯合。

全鎮轄2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33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7984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共有耕地面積18598畝,其中水田16136畝;小城鎮規劃總面積1平方公里,現有街道成兩橫兩縱網路,街道總長1500餘米。

葛竹坪鎮水利資源豐富,現有大小水電站24座,總裝機容量6.3萬千瓦;葛竹坪鎮是少數民聚居地,有族、瑤族回族土家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近1萬人;企業發展迅速,硅工業、煤炭、石材等企業相繼落戶我鎮;森林覆蓋率56%綠山青水,是理想的休閑、旅遊、避暑勝地。

簡介


葛竹坪鎮
葛竹坪鎮
原名南柵園,舊用戈竹坪,撤鄉建鎮后官方定為葛竹坪鎮。葛竹坪因盛產葛根和竹子而得名,其葛根之多,無論山地、田間、河邊、崖口、石縫、溪溝四處分佈,無處不有,均為野生;其竹子之多,品種數百種,大大小小的品種遍布全鎮,山裡人家均是居住在竹林邊,或是竹林之中。
葛竹坪鎮
葛竹坪鎮
全鎮轄2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 33個村民小組,6528戶,2.6萬餘人;共有耕地面積18598畝,其中水田16136畝;小城鎮規劃總面積1平方公里,街道均分佈在在旗形村,為城東開發區惠民小區前後街、旗形村沙洲組街區、廻隴組街區、旗形組街區和老街區、現有街道成兩橫兩縱網路,街道總長1500餘米。
水利
水利資源方面:葛竹坪鎮水利資源豐富,現有大小水電站24座,總裝機容量6.3萬千瓦;葛竹坪鎮是少數民聚居地,有侗族、瑤族(花瑤)、回族、土家族、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近1萬人。
交通
交通方面:葛竹坪鎮交通便利,縣道溫中線穿境而過,葛天公路直接省道S312線,全鎮23個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全鎮擁有硬化路面超過70公里,基本已經實現村村通硬化公路;有公交車 3路:黃茅園—橫板橋—龍潭—圭洞—葛竹坪—北斗溪—漵浦南高鐵站

通訊


通訊發達,已實現村村通電話,已開通移動基站4個,聯通基站1個,除山背外村村可用行動電話。
物流
物流方面:現有郵政,地址在旗形村的沙洲組街區。2013年末已有“四通一達”的申通快遞入駐,該網點為試營點,地址在旗形村的廻隴組街區。
教育
鎮內有中學一所,名葛竹坪鎮中學。在校學生約500多名,師資約40名。學校位於鎮中心區牛形山半山腰上。學校位於鎮中心區牛形山半山腰上,離鎮區百來米,僅隔一條河。
葛竹坪鎮鎮中心小學,在校生約六百名左右。師資約50名。學校位於蒲家山腳下,原葛竹坪牧場。學校里鎮區約一公里,連接邵陽的葛天公路從校門前過。
另有復興小學、鹿洞小學、山背小學、天星小學、嵐水江小學、楠木沖小學、福江小學、新橋小學、里木墩小學等其他村校均廢除了。兩家幼兒園,旗形村中心幼兒園(原旗形小學)、小紅帽幼兒園(原福坪小學)在校人數約為2500到3000左右。

領導分工


黨政領導分工:
書記羅志華:主持黨務全盤;
鎮長劉傑衛:主持政務全盤;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向連生:分管黨建、紀檢、宣傳、黨風廉政、民政、脫貧攻堅、工會、共青團、老乾等工作,聯繫黨政辦、扶貧工作站;
黨委副書記馮文慶:分管內務、財貿、政法綜治、法制、禁毒、信訪等工作,兼任便民服務中心主任,聯繫綜治辦;
黨委委員、人大主席吳海勇:主持人大工作,分管安全生產、消防、國土、城建、環保、地質災害防治、工業經濟等工作,聯繫安監站、國土所、城環中心;
政協聯工委主任、副鎮長諶程麗:主持政協工作,分管統戰等工作;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張鋒:分管武裝、環衛、農林水、生態創建、商務、經濟、移民后扶、電力、交通、市場、旅遊、小康建設等工作,兼任文化旅遊中心主任,聯繫農綜中心、經發辦;
黨委委員諶廣:分管組織、計劃生育、衛生、婦聯等工作,聯繫衛計辦;
副鎮長韓勇:分管文化、教育、勞動保障、就業、科技、氣象、體育、關工委、民委、宗教、殘聯、農保農合等工作,協管信訪工作,聯繫社服中心。

人口


2021年6月,漵浦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葛竹坪鎮常住人口17984人。

農產特產


葛竹坪鎮土地雖寬闊,卻多為山地,但物產豐富。盛產水稻、茶葉、柑橘、枇杷、冰糖柑椪柑、棗子、楊梅、油板栗、尖板栗、龍潭李、腰帶柿、等水果。竹筍、蕨類、大型食用菌類等各種野菜。
特產有,糍粑、豬血豆腐、糯米豬血腸、金銀花、龍潭李、腰帶柿、茶油、板鴨、風創肉、枕頭粽等特色特產。
農業以水稻為主,全鎮有數萬畝的水稻田地,以山背村的山背梯田最為壯觀。
以竹子為主的經濟林,在葛竹坪以竹子和葛根多聞名。竹子在無論山中還是田間,隨處可見。葛根也無論是在近水河道還是山中田間,比比皆是。

水利資源


現有大小水電站24座,總裝機容量6.3萬千瓦;裝機容量在4000千瓦以上的水電站有劉家坪、漁米灘、芹江、步鰲、金橋、陽橋、金水、岩龍、新橋一、二級電站等,此外多處未命名的小型電站和在建的,素有水電之鎮之稱。

礦藏資源


地下礦藏眾多,有豐富的花崗石、瓷泥、煤炭、硅砂等礦藏,企業發展迅速,現有工業硅廠3座,煤礦1個,石材加工企業3個,塑膠廠1個,多家手工作坊。

藥材種植


藥材有金銀花、白朮、苡谷、尾參杜仲、百合、太子參等多個品種,種植面積大,僅金銀花面積就達1.8萬畝,年產500噸左右。

旅遊資源


民族山水
葛竹坪鎮地處峽谷地帶,多山水。旅遊資源豐富。
葛竹坪鎮是少數民聚居地,有侗族、瑤族、回族、土家族、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萬人,以侗族、土家族和瑤族人口居多,少數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源遠流長。
自然風景秀美,佛緣寺內供奉著懷化市最大的佛像,金心繡球紅山茶是當今世界從未發現過的紅山茶新品種,具有很高的園藝觀賞價值和種質資源的珍稀植物。
有全國第一亞洲第二之稱的落差507米的劉家坪電站壓力管,甚為壯觀;森林覆蓋率60%,綠山青水,是理想的休閑、旅遊、避暑勝地。
民國建築
有工藝獨特的侗族風雨橋,均為百年古迹。鎮政府東部建築系民國時期土財地主的侗族風格的木式閣樓,集居住,防守,屯兵一體化的建築,為鎮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民國建築。至今仍然可居住人,現部分仍然供政府人員辦公和家屬居住。
其他村均有此類建築,不過目前未有保護措施,基本已經重扒改建居民樓。出去城區外的基本保持外,旗形村與福民村的部分城區的基本已經拆遷完。
山背梯田
山背花瑤梯田位於漵浦縣葛竹坪鎮,分佈於雪峰山 北麓崇山峻岭中,海拔在500多米到1500多米之間,共1300多級,3000多畝,是我國海拔最高的梯田之一。
山背花瑤梯田開墾於北宋,發展於南宋、元、明時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主景區集中在山背周邊地區,當地花瑤是梯田主要的開拓者,至今仍保留著濃厚的花瑤民俗和獨具特色的梯田稻作文化。
去山背梯田和花瑤梯田交通很不便利。
從縣城汽車南站—龍潭鎮東風橋車站—葛竹坪鎮約兩個小時
從縣城汽車南站—縣城直達葛竹坪鎮班車3小時或3個半小時
—然後再租麵包車或摩托車行駛四十分鐘左右到山背花瑤村。
年底滬昆高鐵漵浦南站運行,屆時從北斗溪鄉的漵浦高鐵南站道葛竹坪鎮城區僅需要半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