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年
1592年
1592年,壬辰年(龍年);明萬曆二十年;越南莫朝洪寧二年,武安元年,寶定元年,康佑元年,后黎朝光興十五年;日本天正二十年,文祿元年。
寧夏哱拜起兵反叛
致仕寧夏副總兵哱拜,因多次受到寧夏巡撫黨馨裁抑,其子承恩因強佔民女為妾而受到黨馨鞭打。加上供給冬布衣、花及月糧銀,又不一視同仁。其屬軍鋒劉東暘、許朝等人對此大為不滿,終於在哱拜的極力嗾使下,以不如數發給冬衣布、花、月糧銀為借口,於萬曆二十年(1592)二月十八日早晨糾集部眾,發動反叛,殺死黨馨和石繼芳,放火焚燒公署,劫奪符印,開庫發銀,釋放囚犯,搶掠居民,殺死游擊梁琦、守備馬承先。強迫張維忠交出敕印、自縊死。劉東暘遂自稱總兵,奉哱拜為謀主,分兵佔據城堡,進軍各地,進而率兵過河,欲取靈州,聯合蒙古套部,“勢大猖獗,全陝震動”。三月初八日兵部尚書、總督魏學曾向朝廷報告哱拜反叛,神宗即詔魏學曾調集大軍進剿。四月十五日,又命李成梁之子、總兵官李如松提督陝西軍務,統兵討伐哱拜。武臣有提督自李如松始。其後,又先後命董一奎、李蕡和蕭如董、麻貴為總兵和副總兵,向哱拜叛軍發動進攻。此後,又命寧夏巡撫朱正色、甘肅巡撫葉夢熊至軍中協助李如松。六月,葉夢熊從甘肅運去神炮火器四百車,徵調苗兵,浙江巡撫常居敬亦募浙兵千餘人,自備糧餉赴援。諸堡次第收復,惟寧夏鎮城(今銀川)屢攻不克。於是官兵分為五路並逼城下。繼之,梅國楨、李如松統遼東、宣大、山西兵至,軍勢大振。六月二十五日官軍用布袋三萬個,盛土登城。官軍又乘勢環城築堤一千七百丈,決水灌城。並擊退城外套部援兵。城中糧盡,死者相枕,紛紛要求哱拜投降。九月初三日浙兵、苗兵、庄浪兵俱雲集城下,官軍使間計致使承恩與劉東祐等人互相殘殺,然後調集各軍奮勇登城,哱拜倉皇自縊死,全家自焚。叛軍覆沒。十一月十二日,承恩及其黨被斬於北京。十二月初八日,以寧夏哱拜平,詔告天下。
明軍抗倭援朝失利
日本關白(宰相)豐臣秀吉,於萬曆二十年(1592)五月派水陸軍二十餘萬人、戰船千餘艘,偷渡朝鮮海峽,迅速攻佔了釜山、王京(漢城)、平壤等要地。由於當時朝鮮統治者腐敗無能,國防久廢,“民不知兵二百餘年”,一見到日軍,無不望風潰敗,日軍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幾乎佔領了朝鮮的全部領土。朝鮮國王李昖逃到義州,不斷派人要求明朝出兵援助。而日軍在佔領朝鮮,劫持王子、陪臣,將府庫洗盪一空,進行野蠻的燒殺姦淫的同時,還野心勃勃把侵略魔爪伸向我國邊境。同年七月,明朝廷派遣游擊史儒率率兵二千餘人,跨過鴨綠江進抵平壤,由於不熟悉地形,加上大雨,史儒遇伏力戰身亡。副總兵祖承訓督兵三千餘人渡鴨綠江作為後援,亦慘敗。
哱拜反叛自殺
哱拜,本為韃靼人,嘉靖中,降明,屢立戰功,累官至都指揮使。萬曆五年(1577),哱拜以游擊將軍統領標兵家丁計千餘人,自是得以專制寧夏。十年,進為參將。萬曆十七年,加副總兵致仕,其子承恩襲寧夏衛指揮。萬曆十九年,甘當洮州、河州相繼為青海部長火落赤所攻陷。神宗遣尚寶司丞周弘禴以御史閱視寧夏,周弘禴乃舉薦承恩、指揮土文秀以及哱拜的義子布延去等人。陝西四鎮經略、兵部尚書鄭洛命寧夏出兵援助甘肅,寧夏巡撫右僉都御史黨馨遂奉令派土文秀率一千名騎兵西援甘肅。哱拜親到鄭洛軍門請戰,願以所部三千人與其子承恩一直出征。鄭洛既壯其言,允其行。但哱拜潛伏異志,待時而動。萬曆二十年(1592)二月十八日,以不如數發給冬布衣及月糧銀為借口,唆使其子承恩及部起兵反叛。九月初三日,哱拜在官軍的圍困下,自殺身亡,便全家自焚。
平壤大捷
萬曆二十年(1592)十月,明廷命令李如松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軍務,其弟李如柏、李如梅為副總兵,決心派遣各軍援助朝鮮。十二月,經略宋應昌、李如松率軍七萬人東渡入朝,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日抵達平壤,初八日合兵進擊平壤,一舉攻克,殲敵一萬餘人,俘獲無數,日軍逃竄,明軍取得了入朝的第一個偉大勝利,史稱“平壤大捷”。
2月10日——豐臣秀吉將關白之位讓給外甥豐臣秀次,自稱太閣。
日本出兵朝鮮。
日期:1592年~1598年
地點:朝鮮半島
結果:大明和朝鮮聯軍勝利,日本撤退。
萬曆朝鮮戰爭,又稱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朝鮮半島稱之為壬辰倭亂,第二次稱之為丁酉再亂;日本稱之為文祿之役,第二次稱之為慶長之役,或合稱為文祿・慶長之役;中國稱為朝鮮之役,與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稱為萬曆三大征。
這場戰爭由日本前關白豐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國萬曆年間,日本文祿年間)派兵侵略朝鮮引起。因中國是朝鮮的宗主國,故向中國求援,明神宗應請求派遣大軍救援,明軍和朝鮮陸軍及水師多次並肩作戰,加之配合上李舜臣設計的龜甲船,明朝聯軍最終獲勝,朝鮮轉危為安;日軍主力被迫撤退,日本企圖侵佔朝鮮並以之為跳板進攻中國的企圖破滅,豐臣秀吉也在希望破滅后不久死去。
他死後不久,日本軍隊被迫全部從朝鮮撤退回國。
圖謀中國
日本太閣(前關白)豐臣秀吉在1588年基本統一日本后,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滿,在1591年5月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並完成其最終統一中國、朝鮮和日本三國,稱霸東亞的圖謀。
1592年
但朝鮮因久事明朝而拒絕。當時朝鮮八道武備廢弛,李昖重文輕武,以致“人不知兵二百餘年”,全國300多郡縣大多數沒有設防,使得豐臣秀吉欲先吞併朝鮮,再吞併中國。
2月16日——松平忠輝,德川家康六子。(1683年逝世)
11月28日——清太宗皇太極出生。
1592年
伽桑狄(Pierre Gassendi,1592年1月22日-1655年8月24日),法國科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他使伊比鳩魯主義復興,以取代亞里士多德主義,他宣傳原子論思想。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按一定次序結合起來的原子總和,世界是無限的。伽桑狄在認識方面是感覺論者,他肯定感覺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他的社會觀點是“自然權利”的觀點,他說國家只是一種分工,是建立在社會契約的基礎上的。
穆斯塔法一世(1592年-1639年1月20日)是奧斯曼帝國的蘇丹,他的執政時期是1617年至1618年及1622年至1623年。
喬治·維利爾斯(George Villiers,1592年8月28日-1628年8月23日)第一世白金漢公爵(1st Duke of Buckingham)英格蘭政治家。1614年成為詹姆斯一世的寵臣,1616年任侍從長,1617年封伯爵,次年升侯爵。1619年任海軍大臣。在眾多的寵臣中,喬治·維利爾斯最受詹姆士一世青睞,1623年2月獲得白金漢公爵的封號。
加藤明成(1592年-1661年2月20日,即文祿元年-萬治四年一月二十一日),江戶時代的大名。是陸奧國會津藩的第二代藩主。父親是戰國時代威震天下的賤岳七本槍其中一人加藤嘉明。
清太宗(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滿洲愛新覺羅氏,名皇太極(滿文: ,亦作皇太子、洪太極、黃台吉),軍事家、政治家。滿族,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
豐臣完子(1592年-1658年),豐臣秀勝之女,母親為淺井長政之女小督。小督第一次結婚不久被迫離婚,改嫁給豐臣秀吉的養子秀勝。但是秀勝在文祿之役時,病逝於朝鮮,留下妻室小督與女兒完子。小督在秀吉的安排下改嫁德川秀忠,因此將完子留在豐臣家。
王時敏(1592年-1680年),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明末清初重要畫家,清初宮廷畫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畫家王翚、王鑒、王原祁並稱“四王”。“四王”的山水畫風影響整個清代。王時敏開創了山水畫中的“婁東派”。
8月29日——大政所,豐臣秀吉母親。(1513年出生)
10月14日——豐臣秀勝,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武將。(1569年出生)
豐臣秀勝(1569年-1592年),三好吉房的次子,母親瑞龍院阿智,是豐臣秀吉的外甥,關白秀次的親弟弟。幼名小吉,正室淺井長政三女阿江。石川數正(1533年 - 1592年)是德川家康以及豐臣秀吉的家臣。石川康正的兒子。約翰三世(瑞典語:Johan III,1537年12月20日-1592年11月17日)是瑞典的一位國王,於1568年登基,在位至逝世。1556年到1563年,他還兼任芬蘭大公,稱為約翰公爵。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文藝復興時期法國作家,以《嘗試集》(Essais)三卷留名後世。《嘗試集》在西方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作者另闢新徑,不避謙疑大談自己,開卷即說:“吾書之素材無他,即吾人也。”齋藤朝信,出生於大永7年(1527年)卒於文祿元年(1592年)?亦有傳聞逝於天正年間。)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越后國上杉氏家臣。赤田城主。父親為齋藤定信。其子乃齋藤昌信。官至下野守。外號有“越后的鐘馗”。宍戸 隆家(1518年(永正15年) - 1592年(文祿元年))、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毛利氏家臣,五龍城主,毛利十八將之一。父親是宍戸元家、祖父是宍戸元源。母親是山內直通的女兒。妻子是毛利元就的女兒‧五龍局。兒子宍戸元秀、孫子宍戸元續。女兒南之方(毛利輝元室)、還有一女兒是河野通宣之室。
伽桑狄著作的介紹瀏覽
關於幸福——伽桑狄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