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新村街道辦事處

二七新村街道辦事處

東以英雄山路六里山街道辦事處搭界,西至興濟河、水泥廠路與槐蔭區振興街街道辦事處毗鄰。

簡介


二七新村街道辦事處南以二七新村南路與七里山街道辦事處接壤,北至濟南軍區政治部大院與四里村街道辦事處相接。南北長1.76公里,東西寬1.65公里,呈不規則正方形,地勢南高北低。辦事處以居民區二七新村命名,辦公機關駐二七新村中街29—1號。轄區有英雄山路、建設路、二七新村中街、梁家莊大街等15條街巷。駐有汽總車橋廠、建材一廠、濟南試劑總廠等45個企事業單位,其中機關團體2個,工業企業43個,商業批發處5個,商業零售網點57個,託兒所、幼兒園14處,個體工商戶65戶。轄區原只有古老的梁家莊和1940年遷來的陳家莊,其餘均為墳塋林地和農田。1929年濟南設市后,梁家莊區域為濟南市第八區第十坊。
1951年1月劃為直屬鄉,同年4月撤鄉又劃為濟南市郊六區。1955年劃為直屬鄉,1957年歸屬歷城縣南郊區,1960年7月劃歸濟南市中區公社, 1961年又歸屬歷城縣,1963年歸歷城縣英雄山公社。1978年,因歷城縣劃歸濟南市,郊區16個大隊農轉非,陳家莊大隊和梁家莊大隊併入英雄山街道辦事處。 1979年10月1日,成立二七新村街道辦事處,1981年10月辦公機關駐七里山南村一區,1986年12月遷至二七新村中街。

人口構成


1988年辦事處有工作人員40人。下轄11個居民委員會,415個居民小組。轄區1948年以前,共有400多戶, 1500餘人。 1979年辦事處建立時,有住戶4930戶,人口19240人(男9728人,女9512人),1982年,住戶7525戶,人口27293人(男13640人,女13653人);1990年,住戶8554戶,人口27365人,年人口出生率12.26‰,死亡率為4.7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5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926人。解放前以漢族人口為主,1990年已有漢、回、滿、蒙古、朝鮮、俄羅斯、苗族等7個民族,漢族人口佔97.4%,回族人口佔2.47%,其它5個少數民族人口僅佔0.13%。

經濟


陳家莊、梁家莊原為農村村莊,居民多務農從耕,但產量欠豐,不少村民以開山打石頭、推石頭、賣豆腐、打長工等謀生。解放后,農業取得較大發展。1978年劃歸市區及1979年劃歸二七新村辦事處管轄后,村民仍以耕種農田為主。1980年後農田陸續被徵用,居民成立林業隊,依山植樹造林。1948年以前,轄區沒有工業生產和商業點。解放后,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生產大隊或居委會陸續興辦工廠和代營代銷店。1978年有石料廠、針織廠、石灰廠、梁家莊供銷門市部等,從業人員亦工亦農,規模有限。1979辦事處成立后,對原有工廠、商店進行了整頓、調整,並開始興辦新的工廠企業,增加商業網點。1981年成立濟南市市中散熱器廠,生產的SG—D型楓葉牌鋼製扁管散熱器為省內填補了空白,並於1983年榮獲國家輕工業部優秀新產品獎和科技成果獎
1983年鋼管廠試製成功65×1.5大直徑薄壁焊管,填補了國內空白;此外還有第一振動機械廠、六一玩具廠等12個廠企,產值利潤逐年上升。商業、飲食、服務業有二七商場、南北順飯莊、龍泉茶莊等,1979年始建二七農貿市場。1990年,設有攤點200多個,個體經營戶175戶,上市品種有糧食、肉食、禽蛋、水產、蔬菜、乾鮮果品、日用雜貨等十幾個種類,年交易額達380萬元。各居委會利用一切條件興辦小生產和服務網點,1990年,有煙酒糖茶、自行車修理、電器修理等居辦生產小組17個,並辦起3處託兒所,為繁榮市場,方便居民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工業總產值2013.6萬元,年利潤98.95萬元。商業銷售收入1626萬元,年利潤34.4萬元。

社會事業


轄區解放前只有一條石板路(梁家莊大街),沙土路13條,住房絕大部分為平房,坯木結構,少數草房。基本無公共設施,只有一處自來水,居民大都飲用井水,沒有電燈。 1950年濟南鐵路局在梁家莊東部闢建二七新村居民區,建平房281排。在西部建設路一帶建工廠、學校,逐漸發展成為工業區。1953年在西部興濟河修攔水壩, 1967年重修單孔漫水橋劉長山橋。1979年辦事處建立,有瀝青路5條(英雄山路、建設路、劉長山路、二七新村中路、南路各一部分),石板路1條,沙土路6條。 1984年,採取民辦公助方式,整修街道11條,竣工面積1.3萬平方米,大街小巷全部實現道路瀝青化,排水管道化。
同時引水入院,家家戶戶用上自來水,主要街道全部裝上路燈。1975年後,二七鐵路宿舍逐步改建樓房,已建成94座;1978年開始在梁家莊、陳家莊居民區闢建居民住宅樓,到1990年建成6~7層居民樓66幢。1979年闢建七里山北村居民區,建居民樓14幢,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安置居民671戶。新建公廁11處,垃圾台19處,配備專職保潔人員35人。轄區現有5條公共汽車線路過往,有英雄山長途汽車站等站點7處,交通四通八達。辦事處設立文化站,建立了圖書室、閱覽室,有圖書1200餘冊,雜誌18種。有中學兩所,小學、幼兒園4處,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辦事處先後投資26萬多元改建、擴建了二七地區衛生院,建立健全了街居醫療保健機構,居民中有35~40%的人常年參加各類體育鍛煉。
1988年,辦事處機關駐二七新村中街29—1號,共設5個科室,有40名工作人員。轄二七新村一、二、三、四、五居和七里山北、陳庄、梁北、梁南、劉長山、建設路11個居民委員會,共有居民小組257個,居民8860戶,人口27430人,其中男13989人,女13441人。民族有漢族和回、滿、蒙、苗、朝鮮、俄羅斯六個少數民族。二七新村街道黨委下設19個支部,共有185名黨員。辦事處工會所屬9個分會,30個工會小組, 700名工會會員;街道團委下設9個團支部,共有129名共青團員。街道黨委狠抓了組織建設和黨風建設。參加評議的175名黨員中,評出好的、比較好的172名,佔98.2%。還評出了先進黨支部5個,優秀共產黨員23名,開展了黨的基本路線教育、生產力標準大討論和友愛在泉城活動,把思想教育工作不斷引向深入。經過檢查評比,共評出雙文明先進單位23個,其中連續五年獲先進的14個。
辦事處工會在組織各廠企職工當家治廠參與決策的同時,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活躍職工業餘文化生活,被評為濟南市先進工會俱樂部。評出先進生產者25名。優秀共青團員12名。五好家庭3741個,五好院221個,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為國教子好媽媽等896人。 1988年,城市綜合治理、街居綜合服務功能有較大提高,建立了檢查評比、獎懲等一整套規章制度,形成了組織落實、齊抓共管的工作網路。全年新建水沖廁所2個,垃圾箱2個,市容衛生在濟南市達標記分檢查中兩次榮獲滿分。全年計劃生育率、一孩領證率達到100%,綜合節育率晚婚率達到了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