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大學

德國柏林大學

德國柏林大學,德國一所綜合性高等學校。原名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學。設於柏林。1809年由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 F.vonK.W.洪堡負責籌建,1810年10月正式開學。設哲學、法學、醫學和神學4科。第一任校長為哲學家 J.G.費希特。柏林大學貫徹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方針,採取講課、討論與研究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教師享有較大的學術自由,學生則根據自己的愛好選修各種課程,選擇自己的鑽研方向,在導師指導下從事科研工作。

大學簡介


1842年創建德國第一個物理實驗室。一批科學家曾在該校執教,並創立新的理論和學科。柏林大學培養了很多具有真才實學的理論家和科學家。卡爾·馬克思和F.恩格斯也曾在這裡就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柏林大學分為兩所。前民主德國的改名為柏林洪堡大學西柏林的改名為柏林自由大學
在華人文化圈中,柏林大學在1948年之前,專指柏林洪堡大學(例如小說圍城中所稱的柏林大學)。但1948年柏林被一分二半之後,在西柏林又成立了另一所柏林自由大學,後來有一段時間柏林大學指的是柏林自由大學。目前這兩所“柏林大學”是完全獨立的大學,但逐漸在少數領域開始合作、合併。

柏林洪堡大學


柏林洪堡大學是德意志現代文明的搖籃。它顛覆了傳統大學模式,倡導“學術自由”和“教學與研究相統一”。它樹立了現代大學的完美典範,人們尊稱它為“現代大學之母”。
沒有洪堡大學就沒有光輝燦爛的德意志文明”。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的洪堡大學是依據創校者洪堡“研究教學合一”的精神創立的新式學校,它致力於培養學生多方面的人文綜合素養。
曾經的世界學術中心
柏林洪堡大學成立於1810年10月,這所國家資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學府是當時的普魯士教育大臣、德國著名學者、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創辦的。
柏林洪堡大學在成立之初共有4個傳統學院,分別是:法律、醫學、哲學與神學,學校共有52名教師及256位學生,而哲學院的黑格爾、法學院的薩維尼、古典語言學家奧古斯特·柏克、醫學院的胡費蘭及農學家特爾,則象徵了當時洪堡大學各學院的精神。
在19世紀中期高校改革浪潮的影響下,柏林洪堡大學在原先佔優勢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及研究條件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取得較大發展。
柏林洪堡大學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可以說是世界學術的中心。許多知名學者、政治家都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身影,產生過29位在化學、醫學、物理和文學等領域的諾貝爾得主,成就驚人。
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就出自柏林洪堡大學即當時的柏林大學,他是1901年獲獎的荷蘭教授雅可比·亨里修斯·凡霍夫因研究出化學動力學定律而獲得諾貝爾獎
包括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普朗克,哲學家費希特、弗里德里希·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黑格爾、叔本華,神學家施萊馬赫,法學家薩維尼都曾在此任教。
與此同時,共產黨理論的創始者馬克思、恩格斯都曾就讀過柏林洪堡大學,其他曾在此就讀過的還包括歐洲議會主席舒曼、哲學家費爾巴哈、著名詩人海涅、鐵血宰相俾斯麥及作家庫爾特·圖霍爾斯基等。
柏林大學柏林大學
倡導以知識學術為最終目的
創始人威廉·馮·洪堡(1767~1835年)是德國近代著名的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比較語言學家和語言哲學家。根據洪堡的理念,現代的大學應該是“知識的總合”,教學與研究同時在大學內進行,而且提倡學術自由,大學完全以知識學術為最終目的,並非培養務實型人才。
洪堡認為大學兼有雙重任務,一是對科學的探求,一是個性與道德的修養。他說的科學指純科學,即哲學。而修養是人作為社會人應具有的素質,是個性全面發展的結果,它與專門的能力和技藝無關。根據純科學的要求,大學的基本組織原則有二:寂寞和自由。大學全部的外在組織即以這兩點為依據。

柏林洪堡大學


寂寞和自由在這裡另有新意
大學的寂寞意味著不為政治、經濟社會利益所左右,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強調大學在管理和學術上的自主性。它包含三層含義:一、大學應獨立於國家的政府管理系統,即“獨立於一切國家的組織形式”;二、大學應獨立於社會經濟生活。科學的目的在於探索純粹的學問和真理,而不在於滿足實際的社會需要;三、寂寞是從事學問的重要條件,大學的教師和學生應甘於寂寞,不為任何俗務所干擾,完全潛心於科學。
自由包含兩層意思:外部的自由和內部的自由。外部的自由是針對國家而言的,其注重大學的權利與國家的職責。大學的研究應遵從科學的內在要求在自由的條件下進行,在此之前,不論歐洲或美國的大學,都還是沿襲修道院教育的傳統,以培養教師、公職人員或規則為主,較不重視研究。
柏林洪堡大學將洪堡的理念傳遞至歐美各地,其辦學思想在世界上廣為借鑒,成為世界上很多大學仿效的對象。根據洪堡思想建立起來的柏林洪堡大學最初以當時普魯士國王姓名而命名為腓特烈·威廉大學,大學的首任校長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費希特。1818年,黑格爾繼費希特之後出任哲學系系主任,並在1830年出任校長。此後,以柏林洪堡大學為中心逐漸聚集起大批人才,在洪堡的弟弟、著名科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的努力下,學校開始注重對自然科學的研究,自然學科迅速發展。
當今風采
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建築
走在洪堡校園裡,可以看到一群群膚色各異而同樣行色匆匆的學生。柏林洪堡大學的院系分佈廣而散。主樓位於菩提樹下大街6號,外辦、計算機中心以及最大的階梯教室都在主樓里。不少人文學科的院系分佈在主樓的附近,而數學與自然科學系卻搬到了遠在柏林東南角落的阿德勒斯霍夫。在那裡建立的“阿德勒斯霍夫科學、醫學和經濟城”是繼波茨坦廣場之後柏林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建築。只是這樣就苦了那些文理兼修的學生,他們常常不得不下了一節課後,匆匆趕去車站搭乘市區快速火車趕往阿德勒斯霍夫,而不計算等車時間的“旅程”也要持續半小時以上。
作為一所有著將近200年歷史的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將它以前的一些東西很好地保留了下來。那一棟棟因風吹雨打而顯得破舊的古老建築似乎在向人們講述著發生在它們身上的一個個故事。主樓大廳的牆壁上依然銘刻著馬克思的名言,依然掛著愛因斯坦的畫像,緬懷前人的同時,又在激勵著後人。
在高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柏林洪堡大學沒有滿足於只是保留傳統,繼承傳統, 它想的更多的是明天會怎麼樣。將數學與自然科學系遷往阿德勒斯霍夫已經展示了洪堡大學不斷發展自己的雄心。
不同尋常的轉制過程
1990年德國統一以後,柏林洪堡大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學校在調整科系設置、充實教學力量等方面下了大功夫。在聯邦和州政府的支持下,柏林洪堡大學數學系及自然科學系搬遷到了柏林高科技園區。最近在德國科研聯合會的一份報告中,柏林洪堡大學科研能力排名令人吃驚地攀升了20個位次,證明洪堡大學在不同尋常的轉制過程中是成功的。
兩德統一十多年後,由於政府預算吃緊,兩所“柏林大學”逐漸開始合作,比如兩校醫學院就於2003年合併成查里特柏林醫學中心。
從2000年開始,配合德國政府的政策,柏林洪堡大學開始設立擁有學士學位(Bachelor)及碩士(Master)學位的英美製學系,例如統計學學士、統計學碩士、跨大西洋研究碩士、高分子(Polymer)碩士等科系。
吸引著世界各國的學子
在洪堡教育思想的指導下,19世紀以來,德國出現的文學家、哲學家、音樂家、科學家,可說是群星燦爛。在世界學術的各個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經過幾十年的恢複發展,柏林洪堡大學現有近兩萬學生,並擁有了藏書200多萬冊的校圖書館。如今的洪堡大學,在生物、醫學、數學等方面實力雄厚,正吸引著世界各國的學子來此就讀。
目前,柏林洪堡大學共有11個學院及各個中心研究所、200多個專業或科系,包含了人文,社會,文化,人類醫學,農業,醫學和自然科學等領域的所有基礎學科。19個專業設有理科碩士專業,59個專業設有文科碩士專業。
柏林洪堡大學一直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合作。1959年加入國際大學協會後立即與原蘇聯的莫斯科大學建立了校際關係。隨後又先後與原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大學、波蘭的華沙大學、原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大學、古巴的哈瓦那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埃及的開羅大學、日本的法政大學、西班牙的馬德里孔普盧滕塞大學、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50多所大學簽訂了校際合作協議。
校園生活
柏林洪堡大學建築柏林洪堡大學建築
教授對學生遲到習以為常
與國內的學生相比,德國的學生真的是很“自由”。教授們對學生的遲到早退早已習以為常,或許是因為他們知道,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要兼顧學習和打工。課堂氣氛通常都很活躍,這跟西方人樂於表達自己的個性是分不開的。一堂課結束了,學生們不是對教授的精彩講課報以熱烈的掌聲,而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咚咚咚” 地敲桌子來表達對教授們辛苦勞動的感謝之情。
柏林洪堡大學每個院系都有自己的計算機房免費提供給學生上網,有的地方還可以免費列印。柏林洪堡大學的網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介紹與宣傳自己的媒體,而是已經成為了師生溝通的渠道,教學與研究的陣地。在其網站上可以找到柏林洪堡大學任何一個教職員工的電子郵件地址。各個院系在網站上公布課程安排,教授們會提供習題與講義供學生下載列印和公布考試成績以及課題研究的最新進展。而學生們也可以通過網站獲知校內的最新消息,搜索資料,向教授們請教問題。
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重視學生智育的同時,柏林洪堡大學也沒有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柏林洪堡大學有專門的體育機構,每個學期和假期都會根據季節組織相應的體育活動。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報名參加。這些體育項目中除了包括常見的球類和一些歐美流行的運動以外,甚至還有中國的太極拳,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
柏林洪堡大學採取一系列社會福利措施為全校師生員工服務,如學生助學金制度、午餐補貼、已婚學生補貼、住宿補貼等。該校的文藝團體(交響樂團、室內樂隊、合唱團、室內合唱團、木偶劇組、歌舞劇團和繪畫社等)和社會專業藝術團體保持密切友好關係,經常為學校舉辦音樂會、戲劇表演會和展覽會等。
拒收高考狀元
柏林洪堡大學每年都拒收不少本國的“高考狀元”,理由是對這些“好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滿意。柏林洪堡大學招生院院長給申請者的信中寫道:“在錄取過程中,我們尋找的是各方面都優秀的學生,從而確保每年進入學校的都是充滿活力的新生。”
德國大學面對全國幾個為數不多的“高考狀元”,竟然不為所動,甚至拒絕錄取這些“尖子生”,這是由德國人的人才觀決定的。
德國的大學雖然都有獨立的招生考評體系和方法,但共同的特點是都採取“綜合選拔制度”,即高考分數、平時成績及考生的綜合素質,三者合一。具體來說,除了高中學業成績和畢業成績外,學生的領導才能、外語水平、打工經驗、社區服務的經歷、榮譽獎狀等,都是校方錄取時考慮的因素。所以,德國大學在招錄大學生時拒收“高考狀元”,進名牌大學的學生,未必都有最好的“分數成績”,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正如德國人才學研究學家威爾尼茨教授所說,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是德、識、才、學諸因素的綜合效應,任何一個因素的缺失,都會成為學生成才道路上的障礙,甚至是致命的障礙。
洪堡大學與中國
柏林洪堡大學和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聯繫,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卓有成就的學者、科學家。中央大學老校長羅家倫、美學家宗白華、哲學家陳康、物理學家王淦昌等人都曾在此就讀。
據有關資料統計,1946~1985年,柏林洪堡大學先後向國際上150位傑出人物頒發名譽博士證書,其中包括中國的周恩來和郭沫若。周恩來曾於 1922年2月由法國遷居德國柏林在洪堡大學勤工儉學,同去洪堡大學的還有溫朋久(新中國第一任駐日內瓦的總領事,現任總理溫家寶的叔祖)。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蔡元培先生留德期間,廣泛吸取了德國洪堡大學古典大學思想,豐富了北大的辦學理念。
1981年,中國的北京大學和洪堡大學建立合作關係,互派專家。1982年,我國又選派3名進修生到洪堡大學深造。
德國聯邦教育科研部國務秘書杜登豪森說:中國是德國最緊密的科學合作夥伴,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有中國跟德國這樣多的科研合作項目,同樣,德國也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科研夥伴。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第一批學生來到德國,現在中國學生留德很多,這說明中德之間的學術交流越來越密切。
2005年9月,柏林洪堡大學與柏林自由大學兩校代表團聯合造訪北京大學,並與北大聯合舉辦“柏林自由/洪堡大學日”活動。洪堡大學校長普梅爾教授向廣大師生髮表了題為 “創新是我們的傳統”的主題演講,北大校長許智宏教授分別與兩位校長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北大將在人員交流、聯合培養等方面與兩校開展進一步的合作。

柏林自由大學


柏林自由大學柏林自由大學
柏林自由大學創建於1948年,迄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大的綜合性大學。該大學自建校以來,就以自由、民主的風格而著稱。“真實、公平、自由”成為影響柏大歷史的座右銘。
歷史回眸
柏林自由大學是1948年,因為東柏林被蘇聯佔領而被迫退學的大學生與學者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
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敗之後,德國戰後重建工作開始。洪堡大學所在城市——柏林市被分成了四大佔領區。東部蘇占區的一切都在既定的人民民主改造計劃的安排下重建,位於北區的洪堡大學也複課了。但是,政治上的爭執使得柏林的分裂不可避免。在這種政治分裂的背景下,西部柏林的人們迫切地希望擁有一所自己的大學,柏林自由大學由此誕生。
從柏林自由大學成立到今天,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50多年的歷史對於一所大學來說並不長。如果將它和法國的巴黎大學或是英國的牛津大學相比,那麼它實在是顯得太年輕了。然而,正是因為它的年輕,才使它比其他大學更富有朝氣。50多年來,柏林自由大學的學術成就逐漸地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柏林自由大學從來都沒有忘記建校時確認的“真實、公正、自由”的原則,它在風雨中穩步發展,逐漸壯大。
柏林自由大學非常重視和世界其他大學的交流,吸引眾多的外國留學生到這裡學習。它的留學生所佔比例達到10%,在整個德國首屈一指。
當今風采
現在,柏林自由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科學和文化重鎮,在柏林,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所面臨的對手除了其他的大學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學術機構,柏林自由大學只有不斷地完善和發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由於歷史、政治、文化等原因,德國各大學之間形成了相對均衡的局面。所以,要想突出重圍,就必須有自己的特色。
自由開明的校風
真實,公平,自由是1948年柏林自由大學建校時的校訓,因而也決定了柏林自由大學的發展歷史。大學創立伊始就對德國大學思想自由、獨立治校的觀念極其重視,並且還吸收了二戰後強調學生權益和參與性的內容。
在柏林自由大學中,各色意見、各種思潮可以暢行無阻,教授在課上的發言不受任何限制。由於西柏林一直是社會民主黨執政,又處於社會主義東德的包圍中。因而,多年以來,校方對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宣傳並沒有做過多的硬性限制,這一點較其他西方大學開明得多。
柏林自由大學開放的傳統同樣反映在廣泛的繼續教育科目上。一般來說,這裡開設的繼續教育科目總是針對一定的工作領域。每年參加再教育的有5000多人。
柏林自由大學並不是將學生培養成一個簡單的工作人員,而是十分注重基礎科目的學習和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理工科的學生必須選修一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課程,而文科類的學生也必須有一定的自然科學素養。
柏林自由大學建築柏林自由大學建築
很小的專業也研究
柏林自由大學的教學和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其中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系是柏大最大的院系。柏林自由大學還擁有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眾多的“小專業”,比如猶太研究學、戲劇學,媒體研究和奧托·蘇爾研究所等部備受歡迎。
學校還成立了多個有關世界衝突的區域性研究所,如北美肯尼迪研究所、拉美研究所、東歐研究所以及東亞和歐洲國別中心研究所。
自然科學研究重點在於跨數學、物理和信息科學的生物和地理學研究。研究領域從日常文化到酵素的微生物分析和量子理論。女性研究一直是該校的傳統強項。
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面向國際,進行跨學科合作。著名物理學家邁特納、奧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曾在位於柏林自由大學校園的奧托·哈恩樓里進行試驗研究工作,他們一起發現了鏷元素,提出用反衝法分離放射性物質的構想。1935~1938年在研究鈾經中子轟擊后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終導致核裂變現象的發現。
校園生活
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柏林自由大學設置了一些專門的諮詢和指導機構,如學生指導中心、就業指導處、學習專業指導處、特殊情況學生指導處等。這些機構在生活和學習上為學生排憂解難,並且將學生的建議和意見及時反饋給學校,以便改進學校的工作。
學生指導中心為柏林大學在校生以及希望到柏林自由大學的學生提供服務,這裡的工作人員提供的諮詢服務包括很多的方面:專業選擇,入學的基本條件,考試範圍,專業調換,休學,退學,出國留學等。另外還提供心理諮詢服務。
如果學生們在學習中產生了心理問題,或是患上了“考試恐懼症”,或是碰到了一些其他的問題,那麼,他們就可以來這裡尋求幫助。這裡的工作人員將通過舉辦講座、進行個別輔導、組織集體活動等方式幫助學生平衡心緒,打開心中的鬱結。
根據柏林高等教育法的規定,柏林自由大學的每個系都在學習專業指導處內專門委派了一名諮詢員,專門負責向學生介紹自己的系和專業設置。
柏林自由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意見。每個系都定期開展比較系統的評估活動,向學生了解他們對學校和系裡工作的滿意程度。根據學生的反饋,可以看出,無論是自然科學的還是人文科學的,都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教師的水平也很令學生滿意。這些都離不 開柏林自由大學長期的自我監督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柏林自由大學與中國
柏林自由大學自建校之初就建立了密切的國際聯繫。這種國際往來在柏林牆倒塌之前的較封閉的日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今這一傳統仍然在繼續。每年約有 2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到此講學。同時,柏林自由大學還與北京大學等近150所世界各地的大學簽訂了協議,進行教師和學生的互換交流。
為推廣中國文化與語言,柏林自由大學還開辦了德國第一所孔子學院,並將於2006年考試招生。校長迪特·藍森先生表示,他希望通過建設孔子學院,使柏林自由大學成為德國研究東亞問題的中心,希望教育德國的青年一代,與中國各階層人士進行廣泛的交流,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