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報

國風報

《國風報》就是康有為梁啟超為宣傳和推動立憲運動而創辦的一個著名刊物。

創辦背景


20世紀初期,滿清政府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江山,不得不改變頑固態度,採取了包括廢科舉、設學校、派游
學、裁冗員、保護民族工業等在內的改革措施;同盟會成立后,在日益發展的革命形勢威脅下,又加快了改革的步伐;1906年9月宣布“預備仿行憲政”,又同意成立帶有議會性質的咨議局和資政院。清政府這些改革措施最終目的是為了阻止、削弱和撲滅革命鬥爭、防止自己垮台。而此時資產階級改良派和一部分要求改革的地主、官僚們一道積極組織團體,發起立憲運動,敦促清政府力圖不經過革命,把專制君主國改造成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國。《國風報》就是康有為、梁啟超為宣傳和推動立憲運動而創辦的一個著名刊物。
《國風報》的前身是《政論》。《政論》月刊,1907年10月創刊於上海,設有演講、論著、批評等欄目,蔣智由主編,共出7期,是梁啟超將保皇會改組為國民憲政會政聞社后的機關報。1908年8月清廷以“糾結黨羽、化名研究時務、陰謀煽亂、擾害治安”為名,查禁了政聞社,《政論》停刊。但向以在政治運動中注重報刊宣傳、輿論發動的梁啟超豈肯善罷甘休,遂有了《國風報》問世。

刊物創刊


該刊為中國資產階級立憲派在上海創辦的理論刊物。由梁啟超任總撰稿。於日本編輯,上海發行。何國楨任編輯兼發行人,麥孟華等人撰稿。其宗旨是"忠告政府,指導國民,灌輸世界之常識,造成健全之輿論"。自1910年2月20日,創刊後行銷十七省及南洋、澳洲、美國、加拿大等地,刊載《敘例》、《中國前途之希望與國民責任》、《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憲法與政治》、《責任內閣釋義》、《官制與官規》、《外債平議》等文,闡述君主立憲理論,籌劃立憲方案,極力主張君主立憲制度,抨擊君主專制,要求速開國會,建立責任政府,抵制民主共和,反對暴力革命

內容主旨


《國風報》為旬刊,1910年2月20日創刊於上海,發行人是何國楨,實際主持人為梁啟超,設有諭旨、論
《國風報》
《國風報》
說、時評、調查、記事、法令、文牘、談叢、文苑、答問、附錄等十四門類,每期約80000字,最高發行量達3000份是當年立憲派最主要的輿論陣地。梁啟超在《國風報》上使用的筆名是滄江,該刊是他在日本大體編定后,寄至上海印刷出版,每期刊物半數以上的稿件,出自他之手筆,協助其編輯工作的有康有為弟子兼女婿麥孟華、湯覺頓(筆名明水)等。《國風報》“以忠告政府、指導國民、灌輸世界之常識,造成健全之輿論為宗旨”,先後發表了《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國會與義務》、《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并行》、《責任內閣與政治家》、《立憲國詔旨之種類及其在國法上之地位》等較有影響的文章,論及國會、內閣、官制、財政、實業、外交等問題,對當時立憲的理論和運動都有一定指導意義。也闡述了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必要性,論述了君主立憲制的構想,主張改革財政制度,鼓吹髮展民族資本主義的實業和金融,還對國情作了多方面調查研究,範圍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領域。直至辛亥革命前的1911年7月停刊,共出53期。
《國風報1~10(繁全豎排版)(套裝共10冊)》據原版期刊影印,收入《中國近代期刊彙刊·第二輯》中,為研究中國近代歷史提供參考資料。

報刊主編


梁啟超(1873-1929)號任公、飲冰室主人,維新派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當時的期刊編輯大家。除《國風
梁啟超
梁啟超
報》外還主編過《中外紀聞》《清議報》《新民叢報》等十幾種刊物。因其“創刊雜誌如此之多、聲勢如此之大”,有人稱他為“吾國雜誌界之元勛”,是那一時期“所向披靡”的改革宣傳家,國內一流人物,“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窮鄉無不知有新會梁氏者”。他第一次提出“黨報”觀念、力主改革副刊,強調小說為政治宣傳服務,為中國的新聞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他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小說革命”,開白話文風氣之先,所作論文流利暢達,筆鋒常帶感情。近現代史上許多傑出報刊工作者,包括鄒韜奮等都對梁啟超非常傾倒,范文瀾說他是一個“天才的宣傳家”,吳玉章說他的文章有“震撼人心的作用”,郭沫若評價他的文章能“令人心醉”。但是在相當長的時期里,“資產階級改良派”是個貶義詞,對梁啟超本人的評價一直不高。現在應當拋卻歷史偏見,如當今新聞史學界泰斗方漢奇先生說:“其實改良和改革、外文是一個詞,在還不具備革命的條件下進行改良是無可厚非的,只要這種改革對生產力的發展、對社會的進步起進步作用,就應該肯定。”(《中國近代報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