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

鴞形目鷹科動物

猛禽是鳥類六大生態類群之一,涵蓋了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隼形目和鴞形目的所有種。猛禽包括鷹、雕、鵟、鳶、鷲、鷂、鶚、隼、鴞、鵂鶹等次級生態類群,均為掠食性鳥類。在生態系統中,猛禽個體數量較其他類群少,但是卻處於食物鏈的頂層,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另外有綽號稱為“戰鬥機”。

物種簡介


猛禽
猛禽
鳥類的一種類型,如鷹,雕,鳶,鷲,鴞,隼,虎頭海雕等。嘴強大呈鉤狀,翼大善飛,腳強而有力,趾有銳利勾爪,性情兇猛,捕食其他鳥類和鼠,兔,蛇等,或食動物腐屍。
猛禽是鳥類王國中一個重要的類群,除南極洲外均有分佈。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它們都是益鳥,均在食物鏈中佔據次級以上的位置,是典型的消費者。猛禽中的許多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有31種猛禽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皮書,而我國更是將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種全部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
一般地說猛禽類有兩大類,一類是隼形類,如老鷹、禿鷲等,另一類是鴞形類,如貓頭鷹等。猛禽是食肉類鳥類,一部分食腐。猛禽都有向下彎曲的鉤形嘴,的足,除鷲類外大都有非常鋒利的爪,它們有良好的視力,可以在很高或很遠的地方發現地面上或水中的食物。全世界現生猛禽432種,其中隼形類有298種,鴞形類有134種。

形態特徵


猛禽
猛禽
猛禽體形大小相差懸殊,不同的體形意味著他們佔據著不同的生態位,其中體形巨大者如康多兀鷲,翼展近三米,體重可達數十公斤,體形細小者如領鵂鶹體長僅15厘米左右,與麻雀相當。猛禽皆為掠食性鳥類,生態位接近,因而具有一些相似的形態特徵:所有猛禽喙均強健有力,喙端部具鉤,邊緣銳利,許多物種還具有齒突,以便控制獵物,所有猛禽喙的基部都有蠟膜覆蓋,蠟膜的面積較大,會覆蓋鼻孔,部分物種還有硬羽分佈,蠟膜和硬羽的存在可以保護猛禽喙的基部不易清理的部分不會在進食的時候受到污染,減少感染的機會。喙的形狀與強韌程度與猛禽的食性有關,食腐肉的鷲,喙大而粗壯,鉤不明顯,相對不銳利,有利於撕扯大而結實的動物屍體,吞食的猛禽如蛇雕,喙銳利,強壯有力,但鉤不明顯;隼的喙相對較細弱,但齒突突出,喙鉤明顯,可以將獵物一擊致死,並能迅速肢解獵物。
猛禽的聽覺、視覺非常敏銳,鴞形目所有種、隼形目的鵟、鷂等類群,雙目位於面盤的前方,類似人類的結構,雙目視野重疊區域大,有較好的立體視覺。相對於頭部猛禽的眼球體積很大,軸徑長,可以在很大的焦距範圍內迅速調整。眼球內壁有一圈環形骨片,可以支持猛禽在高速飛行中眼球不會因為氣流的壓力而變形。所有猛禽眼球上方的眉骨突出,在發生意外碰撞的時候,對眼球起到保護的作用。晝行性猛禽的視網膜具有兩個中央凹,極大地擴展了它的明視範圍;夜行性的猛禽聽覺系統也很發達,兩側耳孔巨大,形狀和著生位置都不相同,可以產生立體聽覺。
猛禽
猛禽
猛禽的飛行系統非常發達,體形大者可以利用氣流長時間懸停於空中,體形小者亦可以通過控制振翅進行短時間懸停,這種懸停姿態可以幫助他們發現和追擊獵物。隼形目鳥類翅形多長而尖,有利於高速飛行,鴞形目鳥類翅形寬而圓,廓羽鬆軟,飛行速度雖然不很高,但是產生的聲音很少。大型猛禽的翅強壯有力,可以成為除喙和腳之外第三件攻擊獵物的武器。猛禽的腳爪大多非常鋒利,抓捕地面獵物的物種,腳趾短而粗壯爪長,對獵物可以達到一擊斃命的效果;以鳥類為獵物的物種,腳趾細長,相對纖柔,但是可以增加在對獵物的攔截面積。

生活習性


猛禽食性相似的特點決定了猛禽的習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於取食對象的差異,不同物種間行為和習性上的差異也是比較明顯的。

飛行

猛禽捕食
猛禽捕食
由於猛禽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單位面積承載猛禽個體數量一般較少,所以絕大多數猛禽領域性很強,多單獨活動,一些物種在繁殖季節會成對活動,個別物種在冬季或旱季等覓食困難環境嚴酷的季節會結成小群。以腐肉和動物屍體為食的鷲類是一個例外,他們大多結群活動,發現食物后一擁而上。隼形目的猛禽均在白晝活動,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以進行狩獵,它們經常會長時間在高空懸停。大型猛禽的懸停依靠的是日光輻射引起的上升氣流,他們大多有感知上升氣流的能力,在暖氣團中伸展雙翅盤繞上升;小型猛禽的懸停大多依靠翅和尾羽的配合,隼、鷂等類群的鳥類,有時會振翅懸停或盤旋於草場上空,以驚嚇驅趕鼠類、兔子等獵物。在氣象條件不好的情況下,隼形目的猛禽多會選擇山崖、樹頂、電線桿的頂部等視野開闊的位置蹲踞,其目的仍然在於獲得良好的視野以便捕獵。鴞型目的猛禽除了雪鴞縱紋腹小鴞雕鴞斑頭鵂鶹等個別物種外,均在夜間活動,高空盤旋和懸停的行為並不適合鴞形目鳥類,他們常蹲踞於樹枝間,依靠視覺和聽覺發現獵物,並安靜且迅速地飛向獵物。

取食

猛禽照片
猛禽照片
根據食物的不同,猛禽捕食的行為也不同,以魚類為食的鶚在水面上空盤旋或迎風懸停,發現獵物后急速降至水面以爪從水中抓取魚類;以屍體為食物的鷲發現食物后經過盤旋觀察后降落在目標附近,進一步確認沒有危險后,一擁而上迅速將屍體分食;鷂、鵟等捕食地面動物的猛禽會在開闊的草場上緩慢盤旋,令鼠類、野兔等獵物受驚開始逃跑后,進行突襲,雕等大型猛禽會長距離滑翔驅趕有蹄類動物,待其體力耗竭后捕食,隼、鷹等捕食其他鳥類的猛禽平時在空中巡航,發現獵物后迅速上升佔領制高點,然後收攏雙翅,高速俯衝接近獵物,以喙和爪擊中獵物要害部位令其失去飛行能力,待獵物下墜后凌空接住獵物。
與猛獸不同,猛禽在進食時並不咀嚼獵物,大多是將獵物連皮毛帶骨骼囫圇吞下。骨骼、羽毛、毛皮、昆蟲外骨骼等結構不易消化,而出於減輕飛行負重的考慮,猛禽不能將這些結構隨糞便排出,因而大多數猛禽都有吐食團的行為,食團是由上述不能消化的殘渣結成,通過分析食團中的骨骼可以幫助人們了解猛禽的食譜。

遷徙

猛禽
猛禽
許多猛禽有遷徙的行為,猛禽的遷徙大多在白天進行,這樣有利於他們隨時捕食獵物、利用陽光下的上升氣流節省體力以及利用地面特徵導航;大多數體形較大的猛禽是單獨遷飛的,體形較小的猛禽也有成對遷飛和結群遷飛的。猛禽開始遷飛的時間與其食性密切相關,以昆蟲、食蟲鳥類為獵物的猛禽開始遷徙的時間較早,以鼠類、野兔、有蹄類動物等為食者,開始遷徙的時間較晚。猛禽在遷徙途中需要在停歇地進行修整,其停歇地比較固定,因而保護猛禽遷徙停歇地對猛禽保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今來的環志研究顯示,絕大多數遷徙的猛禽都是南向北遷徙的,最長的遷徙旅程可以達到16,000公里,平均遷徙旅程也達到4000公里。中國東部渤海沿岸地區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猛禽遷徙通道之一,每年遷徙通過的猛禽數量和密度極大,是世界罕見的。

生長繁殖


猛禽的繁殖行為一般比較複雜,隼形目猛禽的繁殖包括占區、炫耀、築巢、產卵孵化、育雛等行為,有些物種在交配前會進行令人眼花繚亂的婚飛。鴞形目的猛禽由於主要在夜間活動,交配前的炫耀行為相對簡單,多進行近距離的表演。絕大多數猛禽自行營巢,但個別種會強佔其他鳥類的巢,如阿穆爾隼會強佔喜鵲的巢,《詩經》中“維鵲有巢,維鳩占之”刻畫的便是這一事實。猛禽產卵的數量與其體形相關,體形較大的猛禽,如金雕每巢產卵僅1-2枚,而體形較小的猛禽,每巢產卵可達14-16枚之多。猛禽在育雛過程中雄性和雌性個體有默契的配合,一些猛禽會出現同巢相食的現象,較強壯的雛鳥會殺死甚至吃掉較弱的雛鳥。

分佈範圍


多棲息於高山草原和針葉林地區,平原少見。

進化演變


根據DNA測序研究,歸為猛禽的兩個目:隼形目和鴞形目在親緣關係
猛禽
猛禽
上非常遠,鴞形目鳥類相對更不進化,在約5,500萬年前鴞形目鳥類的祖先便與其他鳥類分道揚鑣,化石研究顯示,最早的鴞類可能起源於始新世的原鴞科鳥類,現均已滅絕,在法國的中新世地層,發現草鴞屬鳥類的化石;在德國的中新世地層,發現角鴞屬化石;在法國的下漸新世地層發現雕鴞屬和耳鴞屬的化石;在德國和北美的中新世地層發現林鴞屬化石。隼形目鳥類的祖先是涉禽,因而在鳥類DNA分類系統中,根據進化樹,隼形目所有科均被歸併到鸛形目中。化石研究顯示,美國中新世地層中發現新兀鷲和古鷹化石;中國中新世地層中發現顧氏中新鷲、泰山齊魯鳥化石。

隼形目

猛禽
猛禽
(Falconiformes)最早出現在第三紀初,距今7500萬年,是最古老的今鳥鳥種之一。細分起來這一目的猛禽可分為新域鷲、鷺鷹、兀鷹、鶚、隼等五個科。從外形上看美洲兀鷹和舊大陸兀鷹很相似,然而它們的親緣關係比較遠,前者是新域鷲,後者則屬兀鷹。不過它們在食性卻非常地相似,都以食腐為主,爪也沒那麼鋒利。為了便於將腦袋伸進腐爛動物的身體,這類鳥的頭羽基本退化或乾脆沒有。它們的食性猥瑣與其飛行動作的矯健有太大的反差,但千萬別小看了這些食性的作用,正是因為它們能及時地清除腐敗的動物屍體,從而有效地限制了疾病的傳播和保證了水源的清潔,因此它們有了大自然的清潔工的美譽。鷺鷹科猛禽僅一種,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食蛇鷲,由於它們頭上有著羽管筆時代的歐洲文書工作者般的裝束,歐洲人給它們取了個綽號叫“書記鳥”(見封面)。鷺鷹的絕活不是飛翔而是奔走,它們能快速地追上蛇,並用強有力的足將蛇擊昏,然後慢慢地享受。鶚科也僅有一種,但除了南美洲和南極洲外到處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這種鳥與一般的鷹看上去很相似,但有個奇特之處,那就是它們的外趾能像攀禽類那樣前後移動,這在猛禽類中是唯一的。另外鶚的取食也較其它猛特殊,它們通常是在水域的上空翱翔,發現獵物后,高速俯衝直下,潛入水中將獵物拖出。兀鷹科中除舊大陸禿鷲外都是些兇猛的捕食者,一般有鷹、雕、海雕、鵟、鳶等。鷹是勇猛的象徵,許多民族視它們為自己的保護神,一些國家將它們放進了國徽中。在古代鷹還像狗一樣被人們馴養用來狩獵。雕類一般比鷹
的個體要大一些,在我國比較易見到是白肩雕。金雕我國也有分佈,這是種飛行速度極快的鳥,其俯衝時的時速可高達每小時300公里,為飛行速度僅次於尖尾雨燕而居鳥類第二的大型猛禽。雕類另一個特殊之處在於它們能捕食比自己身體大一些的哺乳動物,雕類還是鳥類中比較長壽者之一,如金雕可活50年左右,而白肩雕則可達60年。鳶是種美麗的猛禽,過去人們曾拿它們作觀賞鳥,這種猛禽最明顯的特徵是有像燕子那樣的雙叉尾,它們的飛行動作也極其優美,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開始依照它們的樣子來製作風箏了。隼科的猛禽都是些較小的鳥,它們中的大多數為候鳥。由於它們比鷹更易馴服,所以自古以來它們中有許多成為了獵人的好幫手。另外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則用這種鳥來炫耀威武,久而久之這成為了一種臭名昭著的消遣方式,也正是這種方式使得大量的隼慘遭厄運,它們中的許多已到了滅絕的邊緣,如矛隼游隼等。隼科中最小的是菲律賓小隼,比麻雀稍大一點,以食蟲為生,也食兩棲類和小型爬行動物。

鴞形目

猛禽
猛禽
(Strigiformes)在分類位置上比隼形目的進化程度要高出許多,但從化石方面來看,它們似乎出現得更早,其起源可追溯到白堊紀晚期,最早的化石是屬第三紀古新世的古鴞(Ogygoptygidae科名)。鴞類中最大的是雕鴞,長達75cm,最小的是小鵂鶹,僅長12cm,比麻雀還小。這類鳥眼睛一般都很大,向前平視,上眼瞼能自由活動,瞬膜極發達。眼周的羽毛向四周呈放射狀,加上多數有耳羽,這樣使它們的頭看上去顯得比較大。鴞形類羽色很暗淡,混在環境中不易被發現。它們中的少數為夜行性鳥類,飛羽邊緣有很細的羽絲,這使得它們和其它鳥類有很大的區別,在飛行時悄然無聲。有意思的是一些晝行性鴞類的飛羽卻沒有這些特徵,如魚鴞和雪鴞等,飛行起來會像其它大中型鳥那樣弄出很大的聲音。鴞類和攀禽類如鸚鵡、杜鵑等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它們的外趾可向後,同時比攀禽優越的是這種外趾還能向前,這樣既有利於它們在樹枝上攀行,又利於它們的捕獵活動。由於夜行性鴞類視網膜中視桿細胞豐富且有反光色素層,這使得它們在白天時有白盲現象。
鴞類是典型的森林鳥類,除雪鴞和姬鴞等極少數外,一般都生活在有大片樹林的地方,因此它們在林地生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數鴞類以嚙齒類動物為食,也有少數食蟲和小型鳥類的,大型的如鷹鴞還吃毒蛇等,甚至還有極少數食種子,看上去不像是猛禽。鴞類吃東西很有趣,一般是以囫圇吞棗的方式咽下去,那些不能消化的東西如骨、毛、羽、幾丁質等會形成小團,鴞類會將它們吐出來。說到鴞類人們很容易想到它們是些滅鼠的高手,其中最有名的是草鴞,這是種面容長得像猴一樣的貓頭鷹,它們幾乎適應了在糧倉中的生活,在那裡捕食,甚至築巢和繁殖後代,深得農民的喜愛。廣佈於我國針葉林中的長耳鴞短耳鴞也是滅鼠能手,它們的存在極大地抑制了鼠類對森林植被的破壞。

保護現狀


猛禽
猛禽
人類對猛禽的保護最直接的是對猛禽貿易和偷獵的限制,《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貿易公約》對涉及猛禽的貿易都有明確的保護條款。
除了對猛禽貿易的限制,在猛禽的棲息地和遷徙通道,當地的環保組織和鳥會經常會組建旨在救助傷病鳥類甚至專門救助猛禽的志願機構。這些都是對猛禽直接保護 的措施。
對猛禽的間接保護包括保護猛禽的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減少劇毒鼠藥、農藥的使用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