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給巴爾素丹國
桑給巴爾素丹國
19世紀阿曼人在桑給巴爾及東非沿海建立的伊斯蘭教城邦國家。17世紀,阿曼人多次派遣艦隊南下東非海岸,驅逐葡萄牙人勢力,建立馬茲魯伊王朝。1785年,阿曼本土艾布·賽義德王朝建立后,桑給巴爾淪為阿曼領地。1804年,阿曼素丹賽義德·伊本·蘇爾坦即位后,滅馬茲魯伊王朝,佔領重鎮蒙巴薩,繼而控制了從蒙巴薩到基盧瓦的東非海岸,並通過聯姻方式使馬達加斯加島併入王國版圖。1840年將首府從馬斯喀特遷至桑給巴爾。賽義德鼓勵亞洲商人移居桑給巴爾,支持阿拉伯商人深入內陸,進行象牙和奴隸貿易。丁香、象牙和奴隸的輸出給桑給巴爾帶來巨額利潤。通過商道使伊斯蘭教的影響波及坦噶尼喀、尼亞薩蘭、肯亞。1856年,賽義德去世后,兩個兒子分別承繼馬斯喀特和桑給巴爾素丹位。
桑給巴爾素丹國(Saltanah Zanzlbar)
1861年,桑給巴爾素丹國脫離阿曼而獨立。王國發展經濟和對外貿易,漸趨強盛,控制沿海的貿易。素丹為政教合一的領袖,執掌行政、宗教、司法和軍事大權。王國以伊斯蘭教艾巴德派教義為官方信仰,將伊斯蘭教法作為國家的基本法,沙斐儀教法學派占統治地位。但允許遵奉遜尼派、什葉派教義和哈乃斐學派及馬立克學派教法的 穆斯林講經佈道,各行其是。蘇菲派卡迪里教團、里法伊教團和沙茲里教團,亦有廣泛的傳播。國家在沿海城市興建了 清真寺、宗教學校和伊斯蘭研究院,延聘阿曼、埃及、馬格裡布的大批宗教學者到此從事傳教、教學和研究,使伊斯蘭學術文化得到發展。1862年3月,英法發表聯合說明,承認桑給巴爾素丹國。桑給巴爾素丹國的成立,標誌著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殖民勢力對東非沿海地區的控制進一步加深,同時也宣布了東非沿海地區的半殖民地化。1964年,人民起義推翻素丹統治,建立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1870年,巴加什繼任素丹。一年半后一場颶風橫掃巴爾島,英國政府趁其內外交困,派代表團赴桑給巴爾,提出訂立全面禁止奴隸貿易條約的要求,巴加什被迫訂約。這條條約遭到奴隸商人一種植園主階級的頑強抵抗,各地出現叛亂,政局動蕩,把巴加什依靠英國軍隊,才得以平息。1877年英國領事建議巴加什組織一支新軍,並推薦英國軍官馬修斯擔任教官,英國藉此控制了巴爾桑給素丹國的武裝力量。1885年德、英殖民者簽定協定限定桑給巴爾在沿海的領土。1890年淪為英國保護國。
1964年,人民起義推翻素丹統治,建立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同年,同年同坦噶尼喀組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桑給巴爾素丹國自此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