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何玉林的結果 展開
-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 雲南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
- 醫生
何玉林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何玉林,男,漢族,1945年(乙卯年)11月生於四川遂寧,1969年7月重慶大學機械系本科畢業,現任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歷任重慶大學機械製圖教研室主任、國家工科機械基礎教學基地主任、機械基礎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國家級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兼任中國圖學學會常務理事、數字化設計製造專業委員會主任、《圖學學報》編委,重慶市機械工程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1964年9月-1969年7月 | 重慶大學 | 機械製造系冶金機械專業 | 學士 |
1969年7月重慶大學機械製造系冶金機械專業畢業,並分配留重慶大學任教,一直從事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工程圖學、計算機圖形學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學及科學研究工作。
1979年12月評為講師。
1987年12月評為副教授。
1993年12月評聘為教授。
1995年6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歷任重慶大學工程製圖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機械基礎系列課程負責人,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現任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理事長。
科研簡況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及製造系統工程(CIMS)、計算機圖形學(CG);CAD/CAM應用軟體的研究和開發、製造系統的集成技術、計算機圖形處理演演算法研究和軟體開發。
長期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在講授本科基礎課程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製造、網路化協同設計分析技術及系統、車輛動力學。
九五期間作為項目負責人及主研完成了國家863/CIMS主題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基於‘事件’的集成質量系統建模及原型技術研究”(863-511-9844-012),並通過了CIMS主題專家組驗收;完成了黑龍江省CAD應用工程項目《傢具系列產品CAD》,並研究開發了“計算機輔助傢具設計系統FCAD”軟體,2000年6月通過了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結論是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該軟體已在黑龍江光明傢具集團公司等5家企業應用,取得了顯著效益;完成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技術基金項目:“計算機二維工程模型中零件特徵信息的提取”(98060629),2000年獲得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國防預研基金成果獎二等獎。作為技術依託的負責人、工程副總設計師先後承擔了國家863/CIMS應用工程項目:重慶機床廠CIMS應用示範工程項目(863-511-9502-6121)和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CIMS應用示範工程項目(863-511-810-221)的技術支持服務工作,完成了企業CIMS應用工程總體規劃、初步設計、詳細設計和實施中的技術服務及應用軟體開發,通過了CIMS主題專家組驗收。
作為項目負責人及主研承擔完成了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高等教育重點課程課件的研製與開發-“製圖CAI系列軟體”(96-75-01-01-57)的研究開發和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網路化製造平台”(2001BA20106)子項目“傢具製造企業產品網路化設計中心”(2001BA2010605)的研究開發。
主要學術研究課題
1.國家863/CIMS主題“基於‘事件‘的集成質量系統建模和原型技術研究”,863-511-9844-012,15萬元,第一。
2.“計算機輔助傢具設計系統”,黑龍江省CAD應用示範工程項目光明集團,75萬元,第一。
3.重慶市科技攻關重點專項2級子項目“摩托車產品智能化開發技術研究”,7823-10,第一,20萬元。
4.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3級子項目“傢具製造業產品網路化設計中心”,2001BA201A0605,第一,32萬元。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及製造系統工程(CIMS)、計算機圖形學(CG);CAD/CAM應用軟體的研究和開發、製造系統的集成技術、計算機圖形處理演演算法研究和軟體開發。
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省級攻關等項目12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成果二、三等獎4項,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撰寫專著1本,主編教材3本均已列入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培養博士20人、碩士43人、青年教師17人。
論文
風力發電機組螺栓強度計算校核系統設計,《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第3期。
摩托車智能設計中知識庫系統的研究與實現,《計算機應用研究》2009年第1期。
風力發電機組系統建模與模擬,《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第11期。
基於模糊綜合評價的企業知識管理水平研究,《價值工程》2008年第11期。
壓緊彈簧座模具設計應用分析,《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第10期。
基於幾何圖像的三角網格分割,《機械工程學報》2008年第5期。
膜片聯軸器的膜片強度疲勞有限元分析,《機械與電子》2008年第5期。
鑽具穩定器的失效分析及應對措施,《鑽采工藝》2008年第3期。
摩托車概念設計動態模擬研究,《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2008年第2期。
風力發電機組輪轂有限元分析與優化,《機械與電子》2008年第4期。
風電機組新型傳動系統協同控制模擬研究與分析,《機械設計》2008年第3期。
基於本體的分散式實例推理技術研究,《計算機模擬》2008年第2期。
風力機結構耦合振動分析,《中國機械工程》2008年第1期。
著作
《機械CAD/CAE應用技術基礎》(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9-1。
《工程圖學基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計算機圖形學》(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機械基礎系列教材),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2-01。
《機械製圖》,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06-30。
《機械製圖圖習題集》,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年10月第1版。
課程
個人理念
我認為作為一個人民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把自己滿腔的熱情和畢生的精力傾注於人才的培養。怎樣培養社會需要的知識、素質和能力協調發展的人才,不僅是學校,而且是每個教師要經常思考的問題。知識是基礎、是形成人的素質和能力的階梯,能力和素質是在認識與實踐活動中形成與發展的。紮實的知識功底、廣博的知識視野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教育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教育目標的另一個重要方面還必須教會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並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高綜合素質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從教學方法上我們要以學生為本,把學生作為主體,採用研究性教學方法,讓學生除課堂教學以外,還能參與更多的實驗和實踐,以提高他們應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素質。我們教師對所講授的課程要精益求精,講課要有激情,不僅是表達清楚,還要提高講課的學術深度,要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將案例融入到教學中去,通過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此,我們教師不能僅僅局限於教學,只有將教學與科研和工程實踐緊密結合,把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的成果加以總結、提煉,上升為理論和案例,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內容生動,充滿生機和活力,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
作為製圖教研室和課程負責人主持《工程製圖》課程建設,改革傳統的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課程教學內容,在減少圖解法,加強投影製圖的基礎上,在國內是最早把計算機圖形學的理論和方法引入工程製圖,並且貫穿工程製圖教學全過程的大學之一。教學方法堅持機械製圖與機械設計緊密結合,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把研究成果引入教學中,聯繫生產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通過典型案例講清思路,引導啟發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工程素質和創新思維能力。《工程製圖》2003年評為首批國家級精品課程。
作為國家工科機械基礎教學基地主任提出了以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導向,以教學基地建設支撐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和實驗室建設,把教學基地建成高水平、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的基礎教學平台的建設思路和規劃。實現了《工程製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教研室和課程的整合,把重慶大學國家工科機械基礎教學基地建成了集教學、科研和實驗室建設於一體的實體,實現了教學基地的科學管理和高效運行,探索了國家工科教學基地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得到其他教學基地、國內專家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成為重慶大學機械基礎教學基地的一大特色。2004年重慶大學國家工科機械基礎教學基地通過教育部評估驗收,並評為優秀基地。
擔任機械基礎系列課程建設負責人,策劃組織了包括《工程製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技術基礎》等系列課程的教學改革。通過研究和實踐,建立了課堂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工程實踐教學和工程訓練有機結合的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新體系,在培養學生工程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取得顯著效果。並且《工程製圖》、《機械原理》兩門課程已建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機械設計》成為重慶市精品課程。
擔任重慶大學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主任,組織領導實驗教學中心的改革和建設。開出了包括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設計性實驗的分層次《機械基礎實驗》,18個實驗、46學時,既獨立設課,又與課堂理論教學緊密結合。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建立了包括機械認識實踐-機械基礎實驗-工程綜合實踐與研究創新實踐的機械基礎實驗教學新體系,在機械基礎實驗教學模式改革上有重大突破。重慶大學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評為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並推薦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作為國家工科基地的負責人,主持完成國家級教改項目6項。在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研究中,勇於探索,銳意改革,不斷創新,注重加強國際間的合作,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帶領教學基地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對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進行了極具成效的有機整合、改革與建設,構建出新的機械基礎教學平台和新的課程-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一整套運行有效的國家工科基地管理模式和機制,在基礎課程教學的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在國、內外60多所高校起到了很好的示範輻射作用。
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主任。
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工程圖學學會常務理事兼數字化設計製造專業委員會主任。
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主任。
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工程圖學學會常務理事兼數字化設計製造專業委員會主任。
1.教育部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項目“基礎課系列課程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工程製圖CAI系列課件的研究開發”(全國12所高校參加),97—2000年,第二項目負責人,已通過教育部鑒定。
2.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的研究和開發”的子項“製圖CAI系列軟體”(96-750-01-57)的研製,98—2000年,項目負責人之一,已經完成,並通過96-750項目辦組織的驗收。
3.教育部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項目“工程製圖與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1997—2000年,本校項目負責人。
4.國家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項目:“機械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綜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1282B07023,2001—2003,項目負責人。
5.教育部國家工科教學基地項目“重慶大學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機械基礎教學基地建設”,1997-2003,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