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鄉
大黃鄉
大黃鄉位於齊河縣城西北部,地處齊河、禹城、臨邑三縣交界,境內有徒駭河、趙牛河穿境而過,資源豐富、交通發達、政通人和、經濟繁榮,全鄉轄42個行政村,27115人(2017)總面積66.47平方公里,耕地5.4萬畝,種植速生楊3.8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63.7%。
![大黃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f/m4f847ce45695423b0064cab5e85dac07.jpg)
大黃鄉
從2006年3月中旬開始,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出動大小客車80多輛,組織18批次2700多名鄉村幹部和養殖戶代表分別到平原、臨邑、高唐、長清等地進行參觀學習,算出效益賬:一隻笨雞5個月出欄,平均體重3斤以上,純利潤5—7元;一隻肉鴨2個月出欄,平均體重5斤以上,純利潤3—5元;一隻鵝3個月出欄,平均體重8斤以上,純利潤5—7元,通過進行充分地調查研究和算賬對比,統一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全鄉關於發展林業經濟的思路:抓住市場對“綠色”禽、蛋需求量增大的機遇,緊緊圍繞縣委“五個圍繞”抓農業結構調整的工作思路,發揮本鄉林地資源豐富,及群眾有發展禽蛋生產的傳統和養殖戶有膨脹養殖規模慾望的優勢,全力做好以林地養殖笨雞、肉鴨和家鵝為重點的林業經濟這篇文章。
實踐證明,選擇林地養殖“笨”雞、肉鴨和家鵝為突破口,並將其作為林業經濟的重中之重,聚全鄉之力進行培植髮展,這一決策得民心、順民意,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熱烈響應,從而使該鄉林業經濟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壯大。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對晏黃路、鄉中心路等主幹道路兩側林地重新進行了規劃,並統一標準,由群眾自發建設內徑5米,長25米以上集中連片的高標準棚舍195個,如沿線的劉東、劉西、倉上等村新建雞舍均達到35個以上。徒駭河南岸也有10個村在河壩已修建棚舍125個,在建108個,一條長20華里的養殖帶逐步隆起。
堅持不搞一刀切,而是立足各村實際和群眾傳統的養殖習慣,引導各村因地制宜,不拘一格,適合養什麼就養什麼,適合什麼形式就採用什麼形式,適合搞多大就搞多大。由於充分尊重村和群眾意願,從而把黨委、政府的決策與廣大群眾的發展願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迸發出強大的發展動力。如陳趙村充分利用緊靠徒駭河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林地養鴨。目前,已培植起規模4000隻以上的養殖戶5個,另有13戶正在林地建設鴨舍。王洪村發揮群眾養鴨傳統,新增林鴨養殖戶21個。孫庄、大李等村則搞起了林地間作地瓜、甜菜等。
全國食用菌特色小鎮示範單位”榮譽稱號
![大黃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d/m3d836fd0986e61ca472482f89767691e.jpg)
大黃鄉
採取培植典型,示範引導的策略,帶動林業經濟的發展。每管區都在4月底培植出了2處林禽間作示範點。在全鄉規劃的10個林禽間作示範點的示範帶動下,群眾自發要求在林地搞養殖的熱情空前高漲。如彭太村於勝凱在村東林地飼養了5000隻“笨”雞,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單隻體重平均就達到1.8斤以上,且尚未出欄就已被禹城一加工企業訂購。在他的帶動下,本村及與該村相鄰的黑牛村就新上林地養雞戶53個,並沿中心路新建集中連片的高標準禽舍79個。目前,全鄉有木材加工企業5家。義和村楊文平投資50萬元的木材加工廠,日處理木材8立方以上,加工木皮4500張,產品銷往天津、河南等地,年產值可達150萬元,實現利稅12萬元。劉西村孔令路興辦的樹根加工項目,日可加工樹根20噸,產品銷往臨沂、晨鳴、賀友集團等地和企業,年產值可達260萬元,實現利稅22萬元。在他們的帶動下,全鄉又有22戶訂購了木材加工機械,預計年內可全部投產。全鄉林業經濟逐漸步入種、養、加一體化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畜牧生產規模膨脹。去年,按照實施“千區萬戶工程”的要求,抓住生豬市場走強,及“金鑼”、“雙匯”相繼落戶德州的機遇,突出抓了以養豬小區為重點的養殖業。全鄉新建存欄500頭以上的養豬小區38個,建設豬舍3380間,其中千頭以上養豬小區6個,培植存欄200頭豬以上的大戶280個,新增生豬存欄5.8萬頭,達到10.8萬頭。全鄉已實現了村村有小區的目標。
![大黃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1/m51806607a614343816d4d54e76541888.jpg)
大黃鄉
堅持廣借外力,大力發展招商引資。共引進各類項目34個,到位資金3.8億元,其中投資千萬元以上的9家。初步形成了以興遠制動系統制售有限公司、鴻潤油脂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為主的機械製造業,以安德尼集成家居、麗象木業有限公司為主的木材加工業,以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鴻潤油脂有限公司油脂加工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以靈麒羊絨、嘉利德毛織廠等為主的紡織業以及葦箔加工、草苫加工為主的草編業等五大主導產業。民營經濟增勢強勁,民營企業達到122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家,從業人員6346人,註冊個體工商戶476家。創建了鄉民營經濟創業園,目前已入駐企業24家。
![大黃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7/mb7d03f5199689e6b67b4afa98c3f9235.jpg)
大黃鄉
“鴻潤”是大黃鎮的外引企業,主要從事短絨機加工和油脂加工。2006年5月,該公司投資800萬元建起一條旋皮機生產線,半年多時間,銷售400多台,收入300餘萬元。大黃鄉4.7萬畝速生林相繼進入輪伐期,為拉長林業產業鏈條,鄉里鼓勵能人富戶發展以旋皮加工為主的木材加工業。推行脫產幹部、村典型戶兩級示範,對資金籌集、設施建設、產品銷售實行三包到戶。二郎村農民黃志勇在鄉里的幫助下,投資6萬元上了3台旋皮機,日可加工木材40立方米,旋皮1.8萬餘張,年可獲純利近8萬元。一戶發展多戶跟,一時間,旋皮加工成為搶手項目。鄉里借勢引來麗象木業有限公司,專“吃”木皮,生產細木工板和多層膠合板,配套發展起14傢具廠。木皮俏銷,拉動旋皮機成為搶手貨。“鴻潤”搶抓商機,立即上馬旋皮機生產線,也為該鄉的“木”質循環鏈扣上最穩固的一枚鏈扣。目前,該鄉已發展“林”字型大小項目67個,涵蓋旋皮機製造、原木旋皮、刨花板、膠合板、細木工板加工、傢具製造等行業,60餘輛機動車往返於林地與木材加工站點,帶動全鄉湧現木材、板皮運輸大戶30餘個。
![大黃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c/m9c546af4c582ca5ad3142d19550384bf.jpg)
大黃鄉
在食用菌生產上,鄉里確定了“抓龍頭、建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發展的工作思路。著力培植山東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集制菌、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基地示範、產品回收加工一條龍的食用菌生產龍頭企業。新投資1000萬元興建的符合國際化食用菌生產標準的周年工廠化自動恆溫食用菌生產車間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建成后,該公司生產的杏鮑菇能夠主導整個長江以北地區的市場,輻射全國各大中城市。為充分發揮好該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鄉里無償為其提供150畝林地,作為試驗基地,由食用菌公司免費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優惠提供菌種、優先簽訂回收合同,使得廣大群眾解除了後顧之憂,帶動了全鄉食用菌生產的大發展。截至目前,共簽訂的食用菌購銷合同1200餘份,培訓技術人員300餘人次,回收鮮菇300多噸,初步形成了產業化發展格局,對該鄉及全縣的食用菌生產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
下一步,繼續抓好食用菌這個亮點,打好食用菌攻堅戰。根據縣委、縣府提出的建設全國食用菌先進縣的總體目標規劃和我鄉爭創全省食用菌先進鄉鎮的具體任務,精心組織,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力爭突破瓶頸,使食用菌產業化生產有大的跨越,使其成為我鄉農業產業發展的突破口。一是成立專門的領導班子,對該鄉食用菌龍頭企業-康瑞食用菌公司進行重點扶植,幫助其建設好符合國際標準的周年工廠化自動恆溫生產車間二期工程,力爭早日建成投產。二是幫助康瑞公司做好申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工作,積極協調個有關部門,力爭早日審批成功。三是落實目標責任制。以管區為單位,總支書記為第一責任人,每個管區至少培植2個食用菌生產專業村,發展6個食用菌種植大戶。力爭年底新發展杏鮑菇5萬平方米、雙胞菇10萬平方米。四是進行廣泛的宣傳,使廣大農戶充分認識到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優良前景和可觀利潤,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掀起食用菌生產的新高潮。五是進一步完善“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使我鄉的食用菌生產逐步向產業化推進。
![食用菌](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e/mae11b28846c2ecc980d41cf2d07a995b.jpg)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