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鮑菇

側耳科側耳屬植物

杏鮑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種生長於歐洲地中海區域、中東和北非,但也在亞洲部分地區生長的食用性菇類,因其具有杏仁的香味和菌肉肥厚如鮑魚的口感而得名。

市場上杏鮑菇產品比較多,常見的如百山祖菌菇小菜、杏鮑菇提取物、即食杏鮑菇小包裝、還有獨立包裝的小包裝杏鮑菇等等。杏鮑菇屬於側耳屬的最大一個種,這個屬也包含一個食用性菇類平菇。杏鮑菇擁有厚的白色肉質菌柄,和小型棕褐色的菌傘(在較年輕時期)。未烹調前,會散發出淡淡的香氣。烹調後會散發出典的鮮味味,並且質地類似於鮑魚。杏鮑菇的有效栽種技術,在1993年時,引進到日本,變成了烹調時的普遍使用食材,並且變成一個商業栽培菇類,銷售到澳洲。

杏鮑菇是開發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藥用、食療於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菇體具有杏仁香味,肉質肥厚,口感鮮嫩,味道清香,營養豐富,能烹飪出幾十道美味佳肴。還具有降血脂、降膽固醇、促進胃腸消化、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極受人們喜愛,市場價格比平菇高3-5倍。杏鮑菇與其他一般品種的平菇、香菇、雞腿菇等的區別是:組織緊密、富有彈性、採摘后保存的時間較一般菇要長。

形態特徵


杏鮑菇
杏鮑菇
杏鮑菇菌肉肥厚,質地脆嫩,特別是菌柄組織緻密、結實、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蓋更脆滑、爽口,被稱為“平菇王”、“乾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鮑魚的口感,適合保鮮、加工,深得人們的喜愛。
杏鮑菇的子實體單生或群生,菌蓋寬2-12cm,初呈拱圓形,后逐漸平展,成熟時中央淺凹至漏斗形,表面有絲狀光澤,平滑、乾燥、細纖維狀,幼時蓋緣內卷,成熟后呈波浪狀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有杏仁味,無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寬,乳白色,邊緣及兩側平,有小菌褶;菌柄2-8cm至0.5-3cm,偏心生或側心生。杏鮑菇屬於中低溫結實性菌類。子實體發育適宜溫度為10-15℃,通常採取室內菌袋層架栽培。栽培主料為棉籽殼、木屑,其他輔料有麩皮、糖、碳酸鈣,料:水=1:1.4-1.5。
杏鮑菇子實體通常中等大。單生或群生。菇蓋直徑2—12cm,初期蓋緣內卷呈半球形,后漸變平,成熟后平展但邊緣不會上翹,中央淺凹淺盤狀至漏斗形。幼時淡灰色,成熟后淺黃白色,中心周圍常有放射狀黑褐色細條紋。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菇柄的特點是基部粗大,中實,肉質,白色。栽培通風少時呈棒狀至保齡球狀。孢子印白色或淺黃色。孢子近紡錘形,平滑。菌絲有鎖狀聯結。

菌株類型


根據子實體形態特徵,國內外的杏鮑菇菌株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保齡球形、棍棒形、鼓槌狀形、短柄形和菇蓋灰黑色形。

生活習性


春末至夏初腐生、兼性寄生於大型傘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等的根上和四周土中。有很多生態型,各生態型垂直分佈完全不同。

生理特性

溫度
溫度是決定杏鮑菇菌絲的生長和子實體發育的最重要的因子,也是產量能否穩定的關鍵。不同溫度對菌絲生長快慢有著明顯的影響。杏鮑菇菌絲在6-32℃範圍內均能在PSA培養基上生長,菌絲生長適溫20-28℃,速度較快,粗細均勻,生長較為旺盛。最適溫度為24℃左右,生長速度最快,濃白、旺盛。而溫度6-16℃和32℃時,菌絲能夠生長,但速度極緩慢,長勢也較稀疏。4℃以下和36℃以上均停止生長。
濕度
在自然條件下,冬季剌芹、阿魏莖葉枯萎被雪覆蓋,翌年春天雪化后(5月份),杏鮑菇就會隨著溫暖的氣候和剛剛化雪后的水分條件,很快地長齣子實體。水分和濕度是杏鮑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不可缺少的因子,而基質的含水量是決定子實體發生的重要條件,只有含水量充足,子實體才能形成。菌絲在含水量45%-80%的木屑培養基上均可生長。含水量在60%-70%時,菌絲生長速度最快,濃白、旺盛;45%-55%時,菌絲生長速度快、濃白,但菌絲未滿管時,培養基表面已變干,上部菌絲開始萎縮,對子實體形成不利;75%-80%時菌絲生長速度減慢,稀疏呈花紋狀。不同的含水量對菌絲的生長有著顯著的影響,配製杏鮑菇培養基時,含水量以65%-70%為宜。子實體發育階段,要求空間相對濕度在80%-95%之間,但不同階段對相對濕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子實體形成的階段,空間相對濕度要求在85%-95%較為適宜,出菇速度快,菇蕾數也多;子實體生長階段,相對濕度要求在80%-90%;採收前,空氣相對濕度可掌握在75%-80%左右,子實體含水量低,容易保存,貨架壽命長。
pH值
據試驗結果,杏鮑菇在pH值4.0-8.0的範圍內皆可生長,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適合pH值是5-6。在該pH值範圍內,菌絲生長快,旺盛,爬壁能力強,且出菇好。製作栽培袋時,一般自然的pH值即適合杏鮑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需要,而在水質偏鹼的地區必須適當調節pH值至6左右才能適合杏鮑菇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的需要。
光線
杏鮑菇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在黑暗條件下生長良好。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卻要求一定的散射光。在直射光和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均不易形成子實體。適宜的光照強度是500-1000lx。
空氣
杏鮑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需要新鮮的空氣。但是在菌絲生長階段,瓶、袋中積累的二氧化碳對菌絲生長有促進作用,隨著菌絲生長,培養料中的菌絲排出的二氧化碳濃度由正常空氣中的含量(0.03%)逐漸上升至22%(22L/m),能明顯地刺激菌絲的生長。子實體形成階段,代謝旺盛,需要充足的氧氣。如果氧氣不足,子實體難以分化或推遲原基出現的天數。出菇時二氧化碳濃度應控制在0.05-1L/m之間。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仍需新鮮的空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小於2L/m為宜;若通氣不良,子實體生長極其緩慢,遇上高溫高濕天氣,還會引起腐爛,發生異味。
營養
杏鮑菇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能力較強,栽培時,培養基需要較豐富的碳源和氮源。在筆者試驗的8種培養基中,以棉籽殼為主料的培養基產量最高,朵型也最大;其次是棉籽殼加蔗渣或木屑為主料的培養基;蔗渣或木屑為主料的產量最低。若在蔗渣或木屑料的培養基中添加5%-10%玉米粉或棉籽粉,可提高產量,並使子實體的個頭增大,菌柄更粗壯。

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洲地中海區域、中東和北非,但也在亞洲部分地區生長。

主要價值


提取物

杏鮑菇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和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更重要的是含有豐富的多糖類物質。杏鮑菇提取物主要就是杏鮑菇多糖。
杏鮑菇提取物(杏鮑菇多糖)的功能:
1、降血糖作用病小鼠高血糖有防治作用,使實驗小鼠葡萄糖耐受量及耐受量曲線得到明顯改善,還能減少糖尿病小鼠飲水量。
2、增強肌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作用,且能降低機體膽固醇含量,降血脂、防止動脈硬化。
3、杏鮑菇多糖作為一種特殊的免疫調節劑,在激活T淋巴細胞中具有強烈的宿主介導性,能刺激抗體形成、增強人體免疫力、發揮抗癌作用。

功效

1.祛脂降壓
杏鮑菇能軟化和保護血管,有降低人體中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
2.提高免疫力
杏鮑菇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為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
3.消食
杏鮑菇有助於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有助於治療飲食積滯症。

營養價值

杏鮑菇營養豐富,富含
杏鮑菇
杏鮑菇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鎂、銅、鋅等礦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人體具有抗癌、降血脂、潤腸胃以及美容等作用。
營養價值:每100克杏鮑菇含有:熱量(大卡)31.00碳水化合物(克)8.30脂肪(克)0.10蛋白質(克)1.30在蛋白質中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齊全,是一種營養保健價值極高的食用菌。
營養元素含量(每100克)營養元素含量(每100克)
能量31千卡蛋白質1.3克
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8.3克
膳食纖維2.1克維生素E0.6微克
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14克
242毫克3.5毫克
13毫克9毫克
0.5毫克0.04毫克
0.39毫克0.06毫克
66毫克1.8微克
煙酸3.68毫克葉酸42.9微克

活性物質

杏鮑菇藥用價值就是菇體中的多種活性成分,包括活性多糖、抗菌多肽和甾醇類等。擔子菌中的葡聚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從杏鮑菇和平菇中分離出一種分支β-葡聚糖,Hexiang Wang和T.B.Ng從杏鮑菇子實體中分離出一種抗菌多肽,它的分子量為10kDa。這種多肽被定名為eryngin,它抑制尖孢鐮刀菌和花生球腔菌菌絲生長。Se-WonKim和Hyung-GunKim等人發現杏鮑菇提取物對骨代謝有影響。杏鮑菇提取物處理可以提高骨細胞中鹼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鈣蛋白mRNA的表達。

加工利用

目前,杏鮑菇在中國人餐桌上主要作為蔬菜原料被直接拿來加工食用,近來也有部分企業用杏鮑菇加工成即食產品,尤其是罐裝食品中的軟罐頭系列;此外市場上還有其他的一些初加工方式也佔據杏鮑菇產業小額市場,如通過裹粉油炸方式,開發成鹽酥、燒烤味、孜然味、麻辣等大眾喜愛的即食“下酒菜”。通過乾燥工藝加工製得杏鮑菇干;通過鹽漬、糖漬等工藝加工製成杏鮑菇脯;將杏鮑菇與其他原料通過打漿等工藝開發出相應功能性飲料。
初加工產品
對於採摘后的蘑菇,加工方法取決於對產品的預期用途和預期的儲存期。其中,乾燥是最常用的方法,其次是冷凍和罐裝。此外,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方便食品的發展,尤其是初加工的產品,只需要進行簡單的熱處理。熱燙也是大多數食用菌的一種重要的加工操作方式。上述保存方法是杏鮑菇產品的一大發展趨勢。
干制產品
蘑菇是一種高度容易腐爛的原料,所以需要在收穫后立即快速處理。乾燥是適用於蘑菇貯藏保鮮的重要方法之一。Ska等研究表明,UVB照能提高蘑菇的營養價值,該方法不僅可以對於新鮮蘑菇,而且對於空氣乾燥和冷凍乾燥處理的蘑菇,都可以保存蘑菇子實體中的維生素D2含量。杏鮑菇乾燥的方法有很多,如熱空氣、真空、微波、流化床、微波真空冷凍乾燥、冷凍乾燥和自然乾燥等。Li等通過研究乾燥方法對杏鮑菇的美味成分的影響,得知冷凍乾燥和熱風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杏鮑菇的滋味成分,其次是天然氣乾燥、真空微波乾燥。杏鮑菇的干製品在市場場上已有銷售,但是地域差異較大,沒有廣泛進入市場,場上在高產杏鮑菇的區域,如福建、浙江等地作為特產售賣,其餘地方銷售較少。因此,杏鮑菇干製品的銷售市場空間還很大還要進一步擴展。

銷售

杏鮑菇的銷售主要以鮮銷為主,與其他食用菌相比,貨架期較長。鮮菇含水量高達90%,採收后儘快運到14-15℃冷庫內預冷4h左右,然後進行包裝分級。在4℃條件下可保存10d左右不會變質;在10℃條件下可保存五六天;在15-20℃條件下可保存二三天。
適宜人群
所有人都可食用尤其是心血管病人更應該食用
菌菇過敏者不可食用
選購技巧
杏鮑菇 杏鮑菇其肉質豐厚,口感脆嫩似鮑魚,且具獨特的杏仁香味
杏鮑菇
杏鮑菇
,由此得名。
【菌蓋】:菌蓋為圓碟狀,表面應有絲狀光澤,平滑、乾燥、再看菌蓋是否開了,菌蓋如果開了,代表採摘遲了,孢子都已經開了,其營養就大大的降低了。直徑以3厘米左右為佳,這樣的杏鮑菇口感最好。
【菌褶】:菌褶應排列密集,顏色應呈乳白色,邊緣及兩側平,有小菌褶。
【菌柄】:先看表面的纖維,過粗代表其太老了,過細則代表太嫩而少了咬勁,熟度以七分熟的恰好,菌柄10厘米左右為佳,最後看顏色,色澤乳白光滑,肉質肥厚。
干杏鮑菇選購
1.看外形:整菇切片,形態完整,顏色乳白帶有微黃為最新鮮。
2.看顏色:杏鮑菇切片白色略帶黃,色彩鮮亮,菌褶顏色以淡黃色至乳白色的為好,顏色紫紅色深色的是陳貨。
3.聞香味:淡淡的清香、特有的杏鮑菇香氣者為佳;無香味,或有其它怪味、霉味的品質差。
4.摸乾燥程度:干杏鮑菇含水量以10%~11%為宜,以質乾脆而不碎者為好。太濕,不利於存放,易變質。
烹飪方法
杏鮑菇肉質肥嫩適合炒、燒、燴、燉、做湯及火鍋用料,亦適宜西餐;即使做涼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韌,呈白至奶黃色,外觀好。
可烹飪菜品有腐乳杏鮑菇,雞燒杏鮑菇,杏鮑菇炒雞絲,生煸豌豆苗,乳汁杏鮑菇,鮑汁杏鮑菇,三杯杏鮑菇,干煸杏鮑菇,麻油杏鮑菇湯,黑椒杏鮑菇,臘腸炒杏鮑菇,干鍋杏鮑菇,杏鮑菇炒肉片,涼拌手撕杏鮑菇,宮保杏鮑菇,杏鮑菇燜土豆片,小炒杏鮑菇,熏臘肉炒杏鮑菇。
食療作用
杏鮑菇多糖作為一種特殊的免疫調節劑,在激活T淋巴細胞中具有強烈的宿主介導性,能刺激抗體形成,增強人體免疫力,發揮抗癌、抗腫瘤、降血脂的作用;杏鮑菇多糖對自由基引起的脂質過氧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杏鮑菇中富含膳食纖維,具有潤腸道,防止便秘的作用,對脂肪肝、急慢性肝炎、心肌梗塞、腦梗塞均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杏鮑菇中灰分含量豐富,可參與機體代謝調節,維持人體體液平衡,對於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免疫調節有重要作用。

食譜

杏鮑菇西蘭花炒黑木耳
材料:
杏鮑菇1根、西蘭花150克、黑木耳150克、胡蘿蔔80克、姜10克、鹽3克、素蠔油10毫升
步驟:
1、準備材料:杏鮑菇切片,胡蘿蔔切片,西蘭花撕成小朵,黑木耳洗凈;
2、燒開水,把杏鮑菇、黑木耳和西蘭花焯水;
3、炒鍋燒熱油,爆香姜,放入杏鮑菇片、胡蘿蔔、黑木耳和西蘭花,翻炒;
4、放鹽和素油,炒勻即可上桌。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杏鮑菇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24千卡
蛋白質3.6g
脂肪0.5g
飽和脂肪酸0.1g
多不飽和脂肪酸0.2g
單不飽和脂肪酸0.1g
水分88g
碳水化合物7.4g
膳食纖維4.3g
可溶性膳食纖維0.3g
不溶性膳食纖維4g
灰分1g
葉酸80μg
2mg
15mg
120mg
460mg
1mg
0.07mg
0.3mg
0.15mg
0.7mg
維生素B1(硫胺素)0.14mg
維生素B2(核黃素)0.28mg
煙酸(煙醯胺)8.1mg
泛酸1.61mg
維生素B60.18mg
維生素D1.8μg

挑選指南

菇類的可食部分主要是菇蓋或菇柄,杏鮑菇等主要吃的是菇柄。杏鮑菇菇蓋是灰色,菇柄是潔白或略微帶點黃色的。
先看菇蓋,買菇蓋厚實,沒有完全長開的,如果變色或出現黑斑,就說明不新鮮了。
鑒別蘑菇是否含增白劑,要“一摸一聞二看”:
一摸:摸蘑菇表面,含有增白劑的,表面滑爽、手感好,有濕潤感;不含增白劑的菇面發澀,表面沾有泥巴,摸上去比較粗糙、乾燥。
一聞:聞蘑菇氣味:購買時,要選擇氣味純正清香,沒有發酸發臭發霉味的蘑菇。
二看:首先看蘑菇顏色,含增白劑的食用菌,表面看起來很濕很亮,有水洗的感覺,如果用驗假鈔的紫外線燈在暗處一照,有很亮的熒光點,肯定是含增白劑,而不含增白劑的,菇面白色或稍微帶黃,損傷處顏色深黃。其次看蘑菇包裝,一些超市有售賣用白色塑料盒包裝好的蘑菇,但由於白色塑料盒自身含有增白劑成分,會使蘑菇受到污染。

栽培技術


【水分】杏鮑菇比較耐旱,但含水量適宜更有利於生長發育,提高產量。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適宜含水量為60%—65%,但因為在栽培時不宜在菇體上噴水,菇體所需的水分主要起源於培養料,所以調配培養料含水量時可恰當提高至65%—70%。空氣相對濕度,菌絲體生長階段60%左右即可,而現原基后子實體分化階段以90—95%為宜,子實體生長階段可恰當調低到85—90%。
【營養要求】:杏鮑菇是一種分解纖維索、木質素、蛋白質能力較強的食用菌,各種農副產品下腳料和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尤以棉籽殼、廢棉、闊葉樹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適量添加麥麩、米糠、玉米粉等輔料提高氮源為最佳。因為杏鮑菇氮源越豐富,菌絲生長越好,產量越高。
【溫度與濕度】: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含水量60%~65%,最適溫度20℃~26℃,子實體生長發育期空氣相對濕度以85%~95%為宜,溫度調控在10℃~25℃之間,15℃~18℃為最佳。
【光照與空氣】: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卻需要新鮮空氣:出菇期給以500~1000勒克斯的光照或散射光,加強通風換氣。通風不良,菌絲生長緩慢,原基分化延遲,菇蕾萎縮。
【酸鹼度】: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最適PH值為6.5-7.5,出菇期PH值為5.5~6.5。

種植生產

【栽培季節】:杏鮑菇屬低溫型菌株,從播種到出菇約需50~60天,長江流域可安排10月至11月制栽培袋,11月至次年1月出菇,其它地區可適當提前或延後。
【培養料配方】:
①棉籽殼88%、玉米混合粉10%、石灰1%、碳酸鈣1%;
②雜木屑75%、麩皮22%、糖1%、石灰1%、碳酸鈣1%;
③棉籽殼50%、雜木屑30%、玉米混合粉18%、石灰1%、石膏粉l%。上述配方含水量60%~65%。
【配料制袋】:將上述培養料分別比例稱量,置拌料場地面翻拌均勻,調節含水量
杏鮑菇
杏鮑菇
60%-65%。用17×33×0.004厘米的折角聚乙烯袋或聚丙烯袋裝料,每袋裝乾料500克濕重約1100克左右,對角反折直插式封口。
裝完後放入大空滅菌包(自製約30元,可盛500-800袋)內滅菌4~5小時,冷卻至常溫后取出。接種用食用菌無菌接種器,在接種操作平台上兩人配合全開式打開袋口接入菌種,每750克瓶裝杏鮑菇栽培種可接料袋40~60袋。
接種後置清潔衛生的室內發菌培養,保持溫度在20℃~25℃之間,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上。每天通風1-2次,保持空氣新鮮,大約30天左右菌絲滿袋。
【排菌床】:出菇將長滿菌絲的菌袋直立排放在出菇場地面形成菌床,打開袋口,拉直袋筒膜,筒口膜表蓋1層報紙,噴水保持報紙濕潤,調控溫度15℃~18℃、空氣相對濕度80%,促其出菇。杏鮑菇從原基形成到子實體成熟,一般需13~15天。幼菇期在袋內小氣候中生長,當菇體在封閉的袋內向上生長至距袋口2厘米時去掉報紙,讓菇體接受散射光向空間伸展,增加噴水逐漸提高相對濕度達85%-90%,促使菇體不斷長大,形成正常的子實體。
【適時採收】:當杏鮑菇子實體的菌蓋平展,中間下凹,表面稍有絨毛,孢子尚未彈射時為採收適期。採收時手握菌柄,整朵拔起。採收后清理料面,停止噴水,生息養菌7-10天可出第2潮菇,生物轉化率可達l00%。

病蟲防治

危害食藥用菌子實體的主要害蟲是跳蟲,線蟲,菇蛆等。跳蟲、線蟲主要是危害幼小的菇蕾,菇蛆主要危害成熟期的菇體。這些蟲害對食藥用菌生產危害極大,須認真防治。跳蟲又名煙灰蟲,彈尾蟲。危害食藥用菌子實體的主要是菇疣跳蟲和黑角跳蟲。
菇疣跳蟲,近白色球形,半透明,幼蟲白色,體形與成蟲相似,休眠后蛻皮,色逐漸轉暗,銀灰色,群集時灰黑色,如同煙灰,成蟲形如跳蚤,體長1.2-1.5毫米,有短狀觸鬚,無翅,有8對足,常在培養料和子實體表面迅速爬行,尾部有彈跳器,通常以彈跳方式活動,跳躍高度可達數10厘米高,體表有油脂,不怕水,畦內灌水時可浮水一層,如同糠麩,隨水流動。
在適宜環境中,繁殖速度快,每年可發生6-7代,20-28℃時大量發生。常群集於子實體背面根部和葉片的菌孔內。特別是幼菇期,原基會被蟲體覆蓋,使菇體萎黃,感染細菌腐爛而停止生長。
跳蟲是種植環境過於潮濕,衛生條件極差的指示性害蟲。
防治方法如下:
1.種植場地必須選擇衛生、通風,水源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避開低洼圈
杏鮑菇
杏鮑菇
廁和垃圾場,減少污染機會。
2.沒有長齣子實體之前,可在周邊環境噴灑0.1%的低毒辛硫磷1-2次進行預防。如果發現蟲體后也可用同樣方法進行防治。
(1)線蟲種類較多,常見有血線蟲,菇蛆,節節蟲等。血線蟲,蟲體長3-4厘米,非常纖細,好似血線頭,成群集在菇蕾周圍1-2厘米深的土層內,危害幼小菇蕾,使菇體生長停止萎黃或腐爛。
(2)菇蛆為危害成熟期菇類的主要害蟲。體長寸許,多鑽入菇體內側,使菇體品質嚴重下降,失去商品價值。發生菇蛆,可在菇體根部,葉片之間發現蛛網狀物或蟲蛀孔等。
防治辦法:
1、局部噴灑0.3-0.5%敵百蟲水,周邊噴灑速滅殺酊。
2.綜合防治,清潔周邊環境衛生。保持清潔水源。發現病蟲害要及時進行處理,防止傳播.

培養特徵

在PSA培養基上菌絲白色,平貼於斜面培養基上,基內菌絲無色,10-15d可布滿試管斜面。菌絲生長速度快慢視不同菌株而異,生長速度快的杏鮑菇菌株10d左右可長滿斜面,且菌絲強壯,生長旺盛,後期爬壁能力也較強;菌絲生長速度慢的杏鮑菇菌株需12-15d才能長滿斜面,初期長勢較稀疏,後期逐步旺盛,爬壁能力差。在試管培養基上很少見到紐結塊,僅個別菌株在接種塊周圍有紐結出現。木屑原種需40-45d長滿瓶,菌絲白色,生長緻密;棉籽殼原種培養基35-40d即可長滿瓶,菌絲濃白、粗壯,生長旺盛。棉籽殼、木屑栽培種長滿瓶的時間分別為25-30d和30-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