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煌

馬伯煌

1934年考進北平東北大學,後轉入北京大學。 1958年起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任研究員,經濟思想史研究室主任。 1990年,馬伯煌應邀去日本訪問,發表了《中國經濟和儒教思想的關係》的演講。

目錄

正文


1934年考進北平東北大學,後轉入北京大學。1938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後任中學教員和校長。1942年赴美留學,1946年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回國後任東北大學教授,政治系代主任,兼理法商學院院長事。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上海東吳大學,上海財經學院教授。1954年在上海四聯出版社兼任總編輯顧頡剛的助手。195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8年起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任研究員,經濟思想史研究室主任。
馬伯煌的學術研究主要在歷史學和經濟史學兩個領域,在北大求學期間,他曾師從顧頡剛、馬裕藻錢穆陳寅恪余嘉錫、皮名舉等,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功底。走上學術道路以後,他曾參與校點和定稿《宋史》、《國語》,是《續資治通鑒長編》的通讀定稿參加者。在《中華文史論叢》上發表過《宋初軍事行動的經濟目的與策略》等論文,出版了專著《歷史的峰谷和走向》。在經濟史學方面,他重視第一手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主編《劉鴻生企業史料》(上、中、下),該書在1985年上海市首次社會科學評獎中獲著作獎。他發表在《歷史研究》雜誌上的《關於中國資本原始積累的幾個問題》、《論舊中國劉鴻生企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等論文,有較大的學術影響。1978年以後,馬伯煌的研究範圍又拓展到中國經濟思想史,他主編了三卷本的《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主持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中國經濟政策思想史》,主編了上海市課題《上海近代經濟開發思想史》。馬伯煌還是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研究的倡導者之一,發表過《論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發掘整理和運用》、《關於建立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應用體系問題》等論文。1990年,馬伯煌應邀去日本訪問,發表了《中國經濟和儒教思想的關係》的演講。
馬伯煌喜愛書法,筆墨頗具黃庭堅神韻,他書房裡的那副“如心為恕道,大可乃奇人”的對聯,已隨上世紀90年代《上海一日》攝影大賽的獲獎作品《張仲禮與馬伯煌》而廣為流傳。馬伯煌還是個京劇迷。上海社科院建院初期,為籌備經濟所的文藝晚會,他還與梅蘭芳弟子包幼蝶的學生同台演出過《打漁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