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

鼠年

鼠是中國傳統十二生肖之首。更是一種文化習俗。屬鼠的年份依次為:2044年、2032年、2020年、2008年、1996年、1984年、1972年、1960年、1948年、1936年、1924年等。

2020年農曆庚子鼠年因為有一個“閏四月”,這一年共有384天。

納福娶親


鼠年將至,我們中國人對老鼠的感情可不一般。說不定,在我們歡度除 夕的時候,老鼠也忙著辦喜事哪!在傳說中老鼠為什麼總要嫁給貓?這可不好說。也許這是貓的報復———誰讓老鼠位列“十二生肖之首”,而貓卻榜上無名?
按照現代人對鼠的感情,會奇怪為 按照現代人對鼠的感情,會奇怪為什麼鼠能入十二生肖,還是排第一,而貓上不了榜?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十二生肖反映的是遠古先人的生活,並不反映現代人的生活。先人看見老鼠身手敏捷,眼睛骨碌碌地轉,非常崇拜。我們那兒的鄉俗仍認為肖鼠之人聰明,就是這一古老仿生學的遺跡。
——壁畫中的鼠以子神面目出現,扮演著辟邪、納吉、引魂的角色
老鼠的靈性還不止於聰明,它能“咬天開”,引導人升入極樂世界,本事真是了得!這是有考古學根據的———1979年至1981年,在發掘山西太原北齊武平元年(570年)東安郡王婁睿墓時,發現在墓堂頂部與上中欄處繪有星圖、十二生肖、雷公、電母等壁畫。其中十二生肖圖為首見。它位於墓室上欄一周,按正北為鼠,正東為兔順序排列,高1米,長4.3米,僅殘留鼠、牛、虎、兔。墓中的壁畫以祥瑞與天象為內容,用於厭勝、驅邪,並引導墓主人靈魂升天。壁畫中的鼠是以子神的面目出現的,同樣扮演著辟邪、納吉、引魂的角色。
這種老鼠老大的哲學,實在讓現代人感到陌生,卻是古人心靈史的一部分。
——《詩經·碩鼠》是先人表達對老鼠崇拜的逆反
當然,古人對老鼠的感情不單一。《詩經·碩鼠》云:“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們的穀子啦,多少年養活你們,卻沒見你看顧我們。離開你們,我們自己去找樂土,那才是我們安身之處。
這其實是先人表達的對老鼠崇拜的逆反。這種感情漸漸成為主流,為現代人所熟悉,以至台灣一首兒歌這樣來指呼老鼠:“一鼠賊子名,二牛駛犁兄。三虎山崎嶇,四兔游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受人驚。七馬跑兵營,八羊吃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吠客兄,十二豬菜刀命”,明顯地表示出了對老鼠的鄙視。
至於老鼠的那股聰明勁,也在下面這首蘇州叫賣桃花塢鼠婚年畫的歌謠中得到了徹底顛覆:
年三十夜裡鬧糟糕,老鼠做事真熱鬧。格(這)只老鼠真靈巧,馬桶夜壺挑子一大套。繡花被頭兩三條,紅漆條箱金線描。格(這)邊還有瓷花瓶,雞毛撣帚插仔牢。格(這)只老鼠真正嬌,坐勒轎子里廂眯眯笑。頭上蓋起紅頭巾,身上穿起花棉襖。吹吹打打去成親,親戚朋友跟著匆匆走。旁邊還有花黃貓,一塔刮子吃精光。
幾乎所有關於“老鼠娶親”題材的民間剪紙與年畫中,都有一隻“花黃貓”,用於嘲笑老鼠的“大膽”與“失智”,所謂“佳期百日慶回門,膽大老鼠來迎婚。三遇狸貓山後立,一口吞去命歸陰”是也。
——老鼠娶親,一個新春的童話
當然也有抱“童話意境”的眼光來看待“老鼠娶親”的。
《虞城志》記載,他們那兒正月十七夜民間禁燈,以便鼠嫁。杭俗謂除夕鼠嫁女,竊履為轎。古代無名氏描述那種場面曰:“好合定知在子時,以履為車鼠子迓。鼠婦新來拜鼠姑,鼠姑卻立拱而謝。”周作人對此題材曾賦詩曰:“老鼠今朝也做親,燈籠火把鬧盈門。新娘照例紅衣褲,翹起鬍鬚十許根。”這哪是老鼠?分明是人嘛!
魯迅先生更是高看老鼠一眼,他在《朝花夕拾》的《狗·貓·鼠》中寫道:我床前就貼著兩張花紙,一是“八戒招贅”,滿紙長嘴大耳,我以為不甚雅觀。別的一張“老鼠成親”卻可愛。自新郎、新婦以至儐相、賓客、執事,沒有一個不是尖腮細腿,像煞讀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紅衫綠褲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見人類的迎娶儀仗,也不過當作性交的廣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時的想看“老鼠成親”的儀式,卻是極其神往。
老舍先生在《多鼠齋雜談·貓的早餐》中“翻說”了魯迅這段話中的幽默,說他的多鼠齋多鼠,便買來一隻貓抓鼠,偏偏那貓瘦小,老舍用繩子把它系住,不是怕它跑掉,而是怕老鼠碰著吃了它。後來,在老舍先生的精心照料下,那隻貓的食譜漸漸擴大,乃至有一天早上,老舍發現它抓住了一隻半活的老鼠,旁邊還有兩隻死蛙。連蛙都吃!不愧是食肉動物。老舍卻在一旁感嘆自己正在戒煙、戒酒、戒茶、戒葷,好像他和那隻貓的命運對調了一下。
說到貓,該說一說本文開頭的那個疑問了:為什麼十二生肖里沒有貓?因為在創造十二生肖的年代里,人們的生活里還沒有貓。答案就這麼簡單。
——屬鼠人士的出生年:
1936、1948、1960、1972、1984 、1996、2008、2020
公元年號除以12餘數是4的年份,都是鼠年。
列成公式為:公元年號÷12=某個商,同時餘數是4。
例如: 2008÷12=商167,同時餘數是4。那麼,2008年就是鼠年。
注意以上只是大概的對應關係,因為世界通用的公曆和中國的干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曆法。
鼠年起算自二十四節氣之立春,因為生肖年依附於干支紀年,而干支紀年又是干支歷的紀年方法。歷代官方曆書(即黃曆)皆如此。農曆只是借用干支來紀年,其一年的範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內,此點並無爭議。而農曆和干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曆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由於民國后使用了公曆,不少民眾包括極個別所謂專家在曆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兩者常被混淆。
干支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曆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曆。它以立春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干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自古以來,干支歷一直為官方和民間所普通認識,應用於天文、風水、命理、選擇術和中醫等學科上,並為歷朝官方曆書(即黃曆)所記載。以清朝官修史書《清實錄》為例,書中的干支紀年均以立春為分割點:如中華書局影印《清實錄》之第十七冊,乾隆實錄之第九冊,第573頁,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實錄》的記載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見清代《紅樓夢》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這裡更是明確地指出干支歷在紀年紀月時的轉換點。
2020年農曆庚子鼠年因為有一個“閏四月”,這一年共有384天。

簡介


話鼠

鼠年
鼠年
2008年是中國農曆的鼠年即戊子年。鼠為十二生肖之首,與十二地支相配,故稱子鼠。民間有敬奉子神的習俗,難道人人喊打的“老鼠”還有什麼可敬的嗎?當然,老鼠繁殖力強,古人祈求生命繁衍、子孫興旺,於是,便產生敬奉子鼠的多子多福的生育觀。
記得從小我在幼兒園就會唱“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的兒歌。民間婚俗中有貼《老鼠上燈台》、《老鼠偷油》等生命題材的窗花,蘊涵了一種古老的生殖崇拜觀,傳達著祈子多福的情感,因為新人婚後的第一願望就是生子,祈子的願望自然會寄托在繁殖力強盛的老鼠身上。而家喻戶曉的《老鼠嫁女》故事則表現了人鼠關係的無奈和幽默,甚至在江漢平原還有“老鼠嫁女節”,時間是正月二十五,當晚,家家戶戶不點燈,靜坐床頭,摸著黑吃一種叫老鼠瓜瓜的麵食,給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了鼠族,一年消停不了。可笑的是,人們送鼠女出嫁竟嫁給了老貓,折射出一定的厭鼠情緒,卻通過以禮相送的形式“送瘟神”,顯示國人化害為吉的美好願望。
過去,在一些民族地區,甚至有視老鼠為英雄的。因為,鼠善咬,一生都在嗑東西,若能把個渾沌世界、昏暗天地咬開,開闢一個光明的大千世界,何其美也!古代的子時又是半夜11點至凌晨1點之間,正是天地相交,渾沌初開之際,老鼠最為活躍,天開於子的造化之能,創始之功,便被賦予給了老鼠,相信老鼠能帶來興旺,由此留下“鼠咬天開”之說。
我們常常把應敬之人稱為老者,什麼老子、老總、老師、老前輩、老人家……那老鼠值得尊重嗎,何以冠個“老”字?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曰“人謂之鼠其壽最長故俗稱老鼠,其性疑而不果……”況且,老鼠一降生就長著鬍鬚,生就帶著“老”相。更無可否認的是,老鼠在地球上已進化了幾千萬年了,的確比僅有區區幾百萬年歷史的人類要古老得多。

印度鼠緣

敬鼠者莫過於印度,1998年,我在印度學習,在下榻賓館的房間發現一隻小鼠,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扣碗式捕鼠裝置,很快,就扣小鼠於碗底。當我把皮膚黝黑的服務員叫來,讓他處理,他竟然傻子似地直接掀開碗去看,老鼠當然逃之夭夭了,氣得我哭笑不得。後來,我似乎明白,他不是傻,而是放鼠逃生。
在印度,奉鼠為神,在寺廟的守護神中,有一位叫多聞天王的大神手托老鼠。印度有老鼠廟,信徒們堅信“人死變鼠,鼠死變人”的輪迴,所以,那位Waiter當然不會置小鼠於死地了。令人佩服的是,印度更多的是蛇廟和敬奉眼鏡蛇的神龕,萬物有靈的信仰,使其生物呈現著多樣性。

鼠史

我也曾有在麋鹿苑的庫房與老鼠同居一室的經歷。無論晝夜,當你靜坐讀書時,便有老鼠招搖而過,君子動口不動手,我試圖以大聲斷喝的方式嚇跑它們,根本不靈,欺人更甚的是,它們居然還趁我不在,往我床上拉屎。於是,我也不客氣了,安裝了捕鼠夾,用紅棗做誘餌,這招果然奏效,很快,一隻無名鼠輩喪命於鐵夾。怎奈,從此之後,我無論用什麼香甜美味誘惑,都再未得逞。難道這屋的老鼠真的“吃一塹,長一智”,難道他們會奔走相告:“千萬別上那屬鼠的傢伙的當!”
在中國民間,早就知道老鼠多疑,所以,每當投藥時,老人就會叮囑:“你們莫提放葯的事,一說了老鼠就不吃了,它們可精了。”真有這麼回事嗎?我看它們未必聽得懂人話,但事實證明,老鼠還確有“不二過”的本事。
老鼠是不離人類左右的伴生動物,所以,難免有學者為之撰寫文章、提詩做賦。著名的包括春秋《詩經》中的《魏風碩鼠》;唐代柳宗元的《三戒、永某氏之鼠》;宋代蘇東坡的《黠鼠賦》……而我最欣賞的藝文為明代龔詡寫的《飢鼠行》:
“燈火乍息初入更,飢鼠出穴啾啾鳴。嚙書翻盆復倒瓮,使我頻驚不成夢。狸奴徒爾誇銜蟬,但知飽食終夜眠。痴兒計拙真可笑,布被蒙頭學貓叫。”
說是半夜老鼠出動,擾得筆者難成入夢。飽食終日的寵物貓卻在酣睡,於是,孩童採取了一個憨態可掬的行動,企圖嚇唬老鼠:“布被蒙頭學貓叫”,估計也是徒勞。
有史以來,就總體格局來說,人與老鼠一直勢均力敵,至少並未戰勝這個身體渺小卻愈挫愈奮的對手。在人與動物的博弈史中,老鼠是曾經致人死亡率最高的動物,14世紀蔓延於歐洲的黑死病腺鼠疫,導致2500萬人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
哺乳動物中,老鼠的家族最為興旺,南美的水豚可謂最大的耗子,體大如豬,老鼠的種類繁多,嚙齒目下多達1700個種,就是說,全球共有1700種耗子,而且個個身手不凡,生命力又是如此頑強,所以,我在1999年設計的滅絕動物多米諾骨牌時,石刻上排列最後滅絕的動物不是人類,而是鼠類。毋庸置疑,老鼠,從前就比人古老;未來,還將傳宗接代,老而彌堅。
動物對人的報答,我聽說過“狗有濕草之恩,馬有垂韁之義”的典故,但古人還有“義鼠”的描述,〈廣異記〉云:“崔嶷,其宅有鼠,數百頭於庭中,兩足行,口中作呱呱聲,家人無少長,盡出現,其屋轟然而塌”。雖然讓人不可思議,但我還是寧信其有,至少是我們為對手發出的一種寬大為懷的讚美吧。
中國人賦予老鼠以仁義之名,外國人同樣。美國電影藝術家沃特。迪斯尼於1928年創造了“米老鼠”的卡通形象。近一個世紀以來,智勇雙全、仗義“鼠”才的米老鼠,幾乎是婦孺皆知,紅遍全球,可謂人類獻給老鼠的最隆重的禮遇了。其實,人類對老鼠最應採取的的態度,或說給老鼠最理智、最恰當、最科學的待遇就是保持其天敵的存在,保持老鼠天敵乃是對其生態權利的尊重,而這恰恰是現代人所作所為的薄弱之處。
人類作為一種動物,對我們的其他動物夥伴的心理始終是愛恨交加,對老鼠也是這樣,既敬又畏,即恨又怕,還無可奈何,本指望置之死地而後快,卻越滅越多。事實證明,人鼠之間的僵持是沒完沒了的,你就甭想完全得勝,只能承認,人類鼠類,旗鼓相當,如影隨形,協同進化
培根說:戰勝自然的唯一方法就是順從自然。對待老鼠,我們只有尊敬自然,只要有老鼠的天敵:黃鼠狼、貓頭鷹、果子狸、蛇、鷹、狐狸、野貓等存在,老鼠就不得不苟且偷生,低調行事,否則,它們就要對你施以顏色,給你鬧個地覆天翻。
實際上,老鼠並不是特別壞的,因為老鼠只是一種普普通通的動物,人們說它壞,是因為它“偷”人們的糧食。其實,只要你看過洪迅濤寫的《狼毫筆的來歷》,就可能特別同情文中的那個黃鼠狼,因為它是被陷害的。但是,實際當中,我們也應好好地反省自己。每況愈下,人們自己都不忍看到地球變得這麼臟,可是這樣又能怎樣呢?更何況老鼠了。他們吃人們的糧食,只是出於自己的習性而已啊,貓要捉老鼠,老鼠要吃糧食,蛇要以老鼠為食,青蛙要吃蟲子,這一切都是出於動物們的習慣,我們不應該用人類的片面的眼光去看待動物,因為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們都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僅僅用人們的片面的眼光去看待動物,有時會犯大錯。就像十八世紀的美國羅斯福總統,為了保護亞利桑那州的凱巴伯森林中的鹿,不忍看到鹿被狼吃掉,居然下令把森林中的狼全部殺掉啊,這是多麼殘忍的啊,雖然在魯濱孫的漂流記當中,最後他們一行幾個到法國的森林當中,無數的狼群向他們撲來,我看到那裡,都害怕的不敢再看,但是,畢竟是動物,總是會“好與壞”的,但是我希望,大家以後改變對老鼠的看法鼠生肖的由來十二生肖屬於首位,與十二地支中配屬,“子”,故一天十二時辰中之“子時”——晚上十至凌晨一點,又稱“鼠時”。
據說,在很早很早以前,生肖這件事歸四大天王掌管,當年執事的天王姓什麼,那年出生的人就屬什麼。後來,四大天王回歸天宮鎮守南天門后,玉皇大帝就決定挑十二動物代表人間生肖,並賜封為神,為體現公平原則,玉帝下令,在規定的日子,人間的動物都可以到天宮應選,並且以動物們趕到天宮的先後作為排名次的順序,只取最先趕到的前十二名。
那時鼠和貓是一對好朋友,他們約定一同到天宮去爭取當生肖,並約定到時老鼠來叫貓一同出發。可是,機靈的小老鼠想,人間的許多動物都比自己漂亮,並且還對人類有用,比如,貓念經、兔拜月、狗守屋、龍蛇治水、猴鎮山、牛馬耕田、豬羊供人食用,自己應當想個法子才能爭取到屬相。於是,在規定到天宮的那天一早,小老鼠悄悄地起來,也沒去叫貓,自個兒偷偷跳上老牛的角中藏起來,韌性最好、最勤奮的牛帶自己去上天宮去,老牛果然第一個趕到天宮大門。天亮了,四大天王剛打開大宮門,牛還沒有來得及抬蹄,小老鼠從牛角中一躍而下,直奔天宮大殿。儘管玉帝不願意封這個小小的老鼠為生肖。可是群王口中無戲言,自己定下的規定不能更改,玉帝也只好宣布鼠為生肖之首。
貓在家等了半天,不見鼠的影子,只好自己趕去天宮,由於等待老鼠耽誤了時間,等貓趕到天宮時,十二生肖的名額刂已排滿,沒有貓的份兒了。從此,貓恨透了老鼠,一見到就撲去咬,以泄心中這憤,而老鼠呢,也覺得有些對不起貓朋友,見到貓就逃。直到今天貓和老鼠的還是殆對頭,人們也覺得老鼠的這生肖之首來得不怎麼光明正大,也對老鼠失去了好感,其他動物也疏遠了它。
於是,便離開了人和別的家禽家畜下建立了自己的家園,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直至今天,它們子孫也還是生活在地下。這一來反倒免去了和其他動物的糾纏、爭鬥,所以鼠的家族始終昌順、繁衍不息。不管怎麼說,老鼠畢竟是憑自己的機警和聰明坐上了生肖的第一把交椅。
晚上11時至第二天1時(即”子時“)。這時候,老鼠膽量最壯,活動最頻繁,所以,子時同鼠搭配。

傳說

臨潼驪山人祖廟的西北方,有一平面巨石碑,上面刻有12種動物形象,名叫“十二像石”。據說,這“十二生肖像石碑”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命倉頡刻勒的呢!相傳遠古的時候,在倉頡創造文字后,黃帝就發明了天干地支曆法。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搭配起來輪轉一圈為六十年。這種曆法在當時來說是很科學的,因此,一直到今日還有人沿用。
可是,這種計算年月時辰的方法畢竟太複雜,太難記了。連一些跟隨倉頡習字的人都難以記清,廣大不認字的群民就更記不住了。黃帝為了讓各部落所有的群民,包括老人和小孩都能看懂,記住,決定選十二種動物圖像搭配上去。這樣人們一看到圖像,便知道是啥年頭了。這年年底,黃帝命倉頡傳一道聖旨,邀請天下的動物在正月初一清早到宮殿門口等待挑選,誰來的早選誰,只選前十二名。
大年三十夜裡,老牛自忖自己性蔫腿慢,半夜就趕緊到宮殿門口,排了頭一名。夜行曉宿的老虎在天朦朦亮趕到,搶到個第二。接著,玉兔,倉龍,青蛇,白馬,山羊,精猴,公雞,黑狗,懶豬,黃貓等動物也都相繼趕到。老鼠因為夜裡偷油時,推翻了酒罐子,乘機喝起酒來,結果喝醉了,來得最晚,排在了其它動物之後。它想:反正是選不上了!也罷,既然來了就不能空著肚子回去,再說牙齒也該磨磨了。於是它鑽進倉庫里尋東西吃。突然,它發現了一對大蜡燭,就咬了幾個大窟窿。肚子吃飽了,它也累了,便縮在牆角里睡了。這時,天已亮了,黃帝吩咐點蠟上香,準備開宮門選拔上像動物。誰知去倉庫取紅蠟燭的人卻空著手回來了,回稟說:“蚩尤送來的那對大紅蠟燭被老鼠咬破,蠟燭裡面填滿了火藥!”
原來,蚩尤打不過黃帝,便假意歸順,送來這一對大紅蠟作為禮物,企圖在黃帝上香時炸死黃帝,以便以他統治天下臣民。幸虧大紅蠟燭被老鼠提前咬破,使蚩尤的罪惡陰謀暴露無遺。黃帝想,老鼠立了大功,不但救了`我和群臣之命,而且使挑選動物屬相的大事能夠順利進行。於是,提議封老鼠為十二屬相之首,倉頡等群臣都表示贊同,其它動物也一致擁護。旭日東升,宮門大開,鼓樂齊鳴,選相開始,倉頡連喊幾聲“鼠”,卻沒有應聲,黃帝急忙派人四處尋找,在倉庫牆角才把它到,它醒后,還以為黃帝派人來抓它是要問它毀燭之罪呢,嚇得滿庫亂竄,直到人們說明原委,它才高高興興的進入宮殿應選,倉頡接著按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等的順序,點唱完了十二屬相動物的名次,恰巧把原來排在第十二位的黃貓給擠掉了。從此,貓恨死了老鼠,只要一見老鼠便窮追不捨,捕到以後,還要百般作弄嚇到半死才將其吃掉,同時,貓還時時用爪“洗臉”,十分注意打扮自己,它心想把老鼠捕盡后,自己好補入十二屬相之列。
黃帝為了便於人們查詢對照時日生肖,便命倉頡在驪山的一方巨石碑上,按十二生肖的先後順序刻勒了“十二生肖圖”,這幅“生肖圖”一直保留到現在。當地老百姓讚美說:“十二像,十二像,看啥年頭有啥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