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王陵
太王陵
太王陵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金谷鎮河美村蜈蚣山麓,為廣澤尊王郭忠福父母的陵地。太王陵兩壙並列,各豎半月形碑石,分別朱書“太王”、“太妃”;中間立一石,勒“聖旨”兩字;須彌座祭台。墓陵規模宏大,結構古樸,構式罕見。
陵區前案山俗稱“蜈蚣十八岸”,岸岸文武峰朝拜,指陵區前方十八重峰巒疊峙,崢嶸多姿:或似雄螄怒吼,或香案祭天,或山鷹啄蛇,或母雞孵蛋……景色天成,惟妙惟肖,是蜚聲鶴遠的旅遊勝地。每年有大批海內外善男信女前往觀光遊覽、焚香朝拜。
好太王陵是一座大型方壇階梯石室墓,早年被盜,幾經兵燹戰亂,階壇傾頹。光緒年間,墓上出土大量的蓮花紋瓦當和文字磚。磚的側面有模壓陽文“願好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羅振玉先生著《好大王陵磚跋》收入《唐風樓金石文字跋尾》一書(1908 年)。池內宏著《通溝》中著錄及照片。I984年,集安市博物館清理太王陵環境時,出土一批蓮花墳瓦當和文字磚。
根據墓上出土多件□願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文字磚,以及蓮花瓦當的年代,陵墓的建造年代,斷定此墓為好太王的陵墓。墓東北 200 米為好太王碑。
1990 年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集安市博物館對太王陵的墓室進行了清理,同時對陵墓的結構進行了調查研究,有一些新的發現和認識。
好太王陵的方壇構筑前曾下挖 80 厘米的基槽,奠基 90 厘米,由於一千六百多年的地層變化,方壇基部變動較大,邊長 66米左右,近於正方形,殘高 14.8 米,方向近於正西(263度-265度)。
經過調查清理髮現,太王陵的內外結構與將軍墳略有不同,太王陵目前可見 16 級階梯,第一級階壇由 5 重修琢工整的石條壘砌,頂部修築墓室,東西 2.95 米,南北 3.25 米,藻井上部石條稍內收,蓋頂石系一整塊長園形石板頭長徑 8.4 米,短徑 5 米,厚 0.8 米,墓室高 3 米,墓道長 5.3 米,寬 1.85米。
墓室內置一座兩坡水硬山式石槨,經修復,石槨長 2.4米,寬 2.7 米,高 2.05 米。石槨內並排兩座石棺床,長 2.2 米、寬 1 .2米,中間無空隙,四周邊緣突起。石槨用沉積頁岩精磨而成,呈綠、蘭、紫三色,各部由榫卯結構結合,西側槨山牆開門,兩扇石門,通向墓道墓門。
好太王陵是高句麗王陵喪葬制度的綜合載體,在考證王陵的史料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對於研究高句麗王陵結構、喪葬制度,建築理念等信息具有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了解好太王統治時期的社會政治狀況、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價值。
好太王名安,亦稱談德,公元 391 年即位,公元 412 年棄世,在位 22 年。好太王統治時期是高句麗國家政治、經濟、軍事重要發展時期,好太王碑記載 : □恩澤洽於皇天,威武振被四海,掃除不佞,庶寧其業,國富民殷,五穀豐熟。口好太王一生東征西討,開拓疆土,是高句麗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