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里爐

山東省臨朐縣下轄村

衡里爐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西北部,距縣城4公里,東接郭家莊村,南界篦子庄村,西、北分別與青州王墳鎮搭界,縣城西環路繞村南北,省道S327(仲臨)公路貫通東西。隸屬臨朐縣城關街道辦事處。

村域位於五井——沂源斷裂帶邊緣,西高東低,村西黑虎山,海拔250米,北有石河,河岸溝壑縱橫;南為平原,地勢平坦,海拔不足200米,佔地總面積2.67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明成化年間,即一四六五年至一四八七年明萬曆年間,鞠氏從現青州王墳鎮鞠家河庄、張氏從臨朐縣城北顏家溝(現城關西坦村)分別遷、住“衡里廬”,並以此為村名。後有25個姓氏因不同緣由陸續遷居,繁衍生息。明末至宣統二年(1910),屬臨朐縣禮讓鄉平安社;宣統二年屬城區平安社;1930年為第一區平安鄉;1945年屬益都縣方山區平安鄉;1952年6月。劃歸臨朐縣十一區東平鄉;1956年屬紙坊區東平鄉;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1982年1月為城關鎮;1984年屬臨朐鎮;2004年3月始,屬城關街道。民國初始村分東西兩村,以村拐角子為界,1956年始合為一村。

政治


現任村幹部

黨支部書記:張軍
村委會主任:曾慶全

黨員建設

衡里爐黨總支委員會,書記1名,副書記1名,委員2名,全村黨員86人。
衡里爐黨總支委員會堅持以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積極貫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管理,一心一意抓黨建,凝心聚力謀發展,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動力,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帶領全體村民共同努力奮鬥,與時俱進,使全村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抓組織,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村支部班子在支部書記帶領下,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村經濟建設為中心,用心用力帶領全村幹部群眾增收致富建設家園。村支部班子堅持每周一次研究分析例會,集體討論、處理村重要事務,做到民主決策,確保了民主集中制的貫徹落實;同時,通過例會,做到經常組織學習、溝通思想、自我檢查和互相監督,從而保證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工作有效開展。
在組織方面,村黨支部一直注重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強化作風建設,以“臨朐發展我的責任”為己任,開展“十要十不要”大討論活動,增強宗旨意識。班子領導積極做好後備幹部的傳幫帶教工作,使支部的戰鬥力始終保持朝氣蓬勃。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同時,黨總支積極提高班子建設。班子人員在完成工作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帶頭遵紀守法、廉潔奉公,總支無一例貪污受賄現象發生,在廣大群眾中樹立了典範,起到了表率作用。
重學習,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
衡里爐村黨支部以“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統領全局,抓好村支部全體黨員的理論學習,學習對象主要是全村黨員、村組幹部、入黨積極分子和致富能手。做到對象落實、內容落實、時間落實,堅持集中學習和自我學習相結合。每個月底,村支部向學習對象下發政治學習材料,統一學習,做好學習筆記。近一段時間,衡里爐村黨支部根據黨委的要求,認真學習、討論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關文件,縣、鎮兩級三級幹部會議和領導的講話精神,結合衡里爐村實際情況,制定了全村三年發展規劃,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打好思想基礎,確保全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學習活動,湧現出了不少思想健康向上、組織紀律性強、愛黨愛國、大膽創新的優秀青年向黨組織靠攏。
夯基礎,加強全村基礎設施建設
衡里爐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更注重村基礎設施建設。支部一班人帶領黨員幹部帶頭出工出力,多方籌措資金新硬化村級公路3.5公里,大大改善了全村群眾的出行條件。全村新鑽探機井2眼,解決乾旱時節農田用水問題。根據街道“村村通自來水”實施方案重新改造了全村的自來水管道,改變了全村老百姓吃水難的狀況。由於社會不斷發展,農村電氣化電器越來越多、電壓力超出負荷,通過市、縣、街道三級財政撥付新增變壓器2台,改善了全村老百姓用電問題。按照全縣城鄉環衛一體化的總體要求,進行了村級環衛一體化建設,新建垃圾池2處,基本解決了村內垃圾難以處理的問題。
重實效,徹底轉變全村面貌
在村黨總支帶領下,中心村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把提高群眾的收入放在工作首位,通過新思路、新方法使農民增收落到實處。衡里爐通過黨員帶頭,典型引路,示範帶動,進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棚櫻桃畝產值達6萬元。形成了該地區較有影響力的果樹種植基地。衡里爐村黨支部成立了果樹管理服務隊,對果樹種植全過程進行規範化、標準化管理,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
建制度,完善工作機制
衡里爐的治村經驗就是村務要公開、財務往來要公開,不公開就會產生誤會,不公開就容易受人質疑,更容易產生腐敗。中心村兩委班子一致認為:實行村務公開、重點是財務公開,資金的往來要及時公開,讓所有的群眾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花的,提高了財務透明度,取得了群眾的信任和理解、支持。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中心村還健全了其他制度:如黨員議事制度、村民代表會制度、民主理財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幹部制度、民主推薦後備幹部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的健全與公開運行,群眾知道集體的事更多了,集體辦事的透明度更高了,群眾參與決策熱情更高了。
爐村兩委兩委一班人緊緊抓住組織建設,圍繞農業生產,狠抓農村工作,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堅持以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進一步加強村黨組織建設,凝心聚力,使村黨總支在新的形勢下充分發揮帶頭作用,真正發揮戰鬥堡壘的作用,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傑出人物

衡里爐人才輩出。
部隊幹部(部分)
東部戰區空軍副參謀長馬永昌
馬永昌,東部戰區空軍副參謀長,空軍少將軍銜。
王大功,南京軍區聯勤部副部長,陸軍少將軍銜。
張世傑,空軍飛行大隊副師級特級飛行員,空軍大校軍銜。
譚玉利,雲南武警某部,少校軍銜。
中央幹部(部分)
李興民:中央政策研究室一級巡視員。
趙明亮:原新華社參編部主任編輯、新華社高級記者
地方幹部(部分)
尹興明,歷任臨朐縣委常委、副縣長,濰坊市人大常委。濰坊市教科文衛副主任委員。
馬春成,山東農信淄博審計中心黨委書記、淄博農村信用合作社主任。
王大成,歷任山東省臨朐縣縣委辦公室秘書、臨朐縣冶源鎮黨委書記、臨朐縣公安局局長、黨組書記,兼任臨朐縣政法委委中央委員及山東省臨朐縣民政局局長、黨組書記。
張萬民,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黨委副書記。
徐光明,山東省政協辦公廳秘書處處長。
烈士
為新中國成立和建設獻出自己生命的烈士有:
張立文,男,1924年生,臨朐縣臨朐鎮衡里爐人,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隸屬東北野戰軍,1947年解放戰爭中於吉林省四平市犧牲,時任司務長,為革命烈士。
曾憲禮,男,1924年生,臨朐縣臨朐鎮衡里爐人,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隸屬東北野戰軍,1945年9月參加革命,1957年犧牲,時任副排長,為革命烈士。
張洪德,男,1920年生,臨朐縣臨朐鎮衡里爐人,1947年在淄川戰役中,作為民兵支援,犧牲,為革命烈士。
宗玉寶烈士的塑像
宗玉寶,男,1981年生,大學文化,畢業於臨朐一中。2003年就讀於湖南工程學院,生前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幹事,2004年5月3日凌晨,為搶救落水同學而獻出寶貴生命,年僅23歲。被湖南工程學院黨委追授“捨己救人英雄”;被中共湖南省委高校工委授予“湖南省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2005年5月被湘潭市委組織部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被湖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湖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經濟


農業概況

櫻桃大棚
櫻桃大棚
豐收的喜悅
豐收的喜悅
建國前,農作物主要種植穀子、高粱、玉米、小麥,經濟收入主要靠養蠶、種植黃煙。1970年至1980年,代之以桑蠶。地頭、路邊、渠旁,無地不桑,專用桑園、專用蠶室隨處可見。同時改過去單一春季養蠶為春、夏、秋3季養蠶,並向外地派出養蠶技術員傳授技術。1983年後,分田到戶,桑隨地走,難成規模,加之繭價大跌,村民刨桑種糧,桑樹逐漸絕跡。農作物品種單調,只有小麥和玉米。村民農作之餘,外出務工經商。2000年,從鄰村月庄村引進大棚櫻桃(櫻珠)技術,栽植大櫻桃30畝,到2007年,大棚櫻桃種植面積746畝。全村的果樹種植面積達到了1587畝。櫻桃銷售北至哈爾濱,南到廣州﹑深圳,達20多個省市。
村西為黑虎山,該山東麓屬臨朐衡里爐所有,山上有果園(蘋果、山楂、柿子等)350畝,2000年以後陸續改為種植櫻桃、經濟樹種等。

商業概況

由於村落較大,村內有中小型超市數個,另有周圍村莊密集,人口較多,農曆“二七”逢集,商品流通發達。
村內設立了櫻桃合作社,並註冊了"衡里爐"大櫻桃品牌,並申請了綠色食品標誌。

工業概況

立村至20世紀50年代,村民從事的手工業以鐵匠、木匠、石匠、泥瓦匠、條編、紡織服裝加工等居多。1958年,大隊建立第一個集體工廠——衡里爐水泥廠;60年開始始,村兩委重視集體企業的發展,先後組建鐵匠鋪、油坊、麵粉廠等;70年代初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先後籌建石灰窯廠、農機配件廠、工藝木器廠、磚窯廠、福利造紙廠、精細化工廠、運輸隊等;80年代村辦企業改制,集體企業承包給村民經營;90年代始村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至2019年先後創辦臨朐縣城西建材廠、臨朐縣眾興農機配件廠、三星包裝廠、濰坊市天利珍珠泉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臨朐縣玉江食品廠、華晨包裝彩印有限公司等企業。

文化


村名由來

衡里爐大門
衡里爐大門
衡里爐村歷史悠久,有史可據,一說衡里爐原名應為“衡立廬”,因明朝第一代衡王(謚號恭)朱佑楎曾在此建造廬舍居住,故名“衡立廬”,“立”在此當“做出,定出”講,后演化為今名;二說相傳明衡恭王曾在此鍛造兵器,故名衡里爐,后延續至今。

依據一

村裡老人王來星講,衡里爐應為“衡立廬”,因衡王曾經在此住過;本村齊中元家藏有齊氏祖墳“齊氏世系”石刻一塊,有以下記載:“九世祖乾隆年間從博興辛集村遷居於臨朐城西衡里廬庄由來久矣恐失其緒立腰供石以為志記”,此石立於中華民國七年(1918年)荷月中沅之八日。

依據二

青州衡王,名朱佑楎,是明朝第八代皇帝憲宗朱見深(公元1447~1487年)的第五子,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朱佑楎被冊封為青州衡王,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衡王就藩青州,嘉靖十七年(1538年)朱佑楎死去,葬於今青州市王墳鎮三陽山前,衡里爐村西約5公里。王陵背後峰巒如蓮花開敷,對面案山鬱鬱蔥蔥,山腳下溪流逶迤,河水自西婉轉而來,繞墳轉一個半月形的彎,自墳東再向東婉轉流去,這種半月形的河流拐彎,方圓幾十里實屬罕見。當時的堪輿大師曾說“頭頂蓮花山,腳踩月牙河”,月牙河即是風水學所說的玉帶水。這條河即是衡里爐村北的石溝河。

全村姓氏

全村有張、趙、曾、李、王、尹、褚、齊、宗、鞠、徐、譚、藺、魏、馬、高、呂、東、牟、沈、代、姜等姓。

社會


基礎建設

1964年,臨朐縣城至王墳道路張家莊到衡里爐村一段截彎取直拓寬。2004年,對該路進行水泥硬化,完成衡里爐段硬化工程2000米。2003年,臨朐縣西外環路橫穿衡里爐村,其中衡里爐段達2000米。2006年,全村村內所有縱橫道路進行水泥硬化。
1962年,冶源水庫西乾渠建成放水,衡里爐村耕地全部成為水澆田,糧食產量成倍提高。現由於乾渠年久失修,農田主要為深水井灌溉。
2013年,新的s327省道(仲臨路)延長線貫通全村,為未來衡里爐的經濟建設帶來更加有利的條件。

辦學教育

衡里爐辦學始於各家族私塾,清朝後廢科舉,興新學,私塾停辦。再后戰亂頻仍,辦學幾度興廢。
衡里爐學校
衡里爐學校
衡里爐設衡里爐小學及衡里爐小學幼兒園,衡里爐小學始建於1965年,所轄衡里爐、郭家莊及聖羅捷人鵝業有限公司三個單位。是臨朐縣縣級示範小學。現有六個教學班,教師11人。學校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生均46.8平方米;校舍面積844.8平方米,2013年併入臨朐城關街道教育園區臨朐城關街道城關小學。
衡里爐幼兒園設在衡里爐小學院內,獨立成園。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綠化面積400平方米,幼兒活動場地300平方米。園內有供幼兒玩耍的大型玩具3套,小型玩具達60套(件),自製教具、玩具種類多,樣式新穎。教室內配備電視機、影碟機、DVD、音響、磁性黑板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園內有幼兒62人,兩個教學班;教師2名,學歷達標率100%。現併入臨朐城關街道教育園區臨朐城關街道城關中心幼兒園。
衡里爐原有城關聯中(初級中學),位於村正南,1993年由於縣教委規劃,併入臨朐縣西苑中學。現併入臨朐城關街道教育園區臨朐城關街道城關中學。

醫療衛生

1968年,實行“合作醫療”,西郡生產大隊設1處衛生室,有醫務人員4人。1983年,因分田到戶,衛生室亦由個人經營,后合作醫療廢止。
2006年,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村95%人口參合,設衛生室3處,醫務人員數名。

代表人物


衡里爐人才輩出。
部隊幹部(部分)
馬永昌,東部戰區空軍副參謀長,空軍少將軍銜。 
馬永昌
馬永昌
王大功,南京軍區聯勤部副部長,陸軍少將軍銜。
張世傑,空軍飛行大隊副師級特級飛行員,空軍大校軍銜。
譚玉利,雲南武警某部,少校軍銜。 
中央幹部(部分)
李興民:中央政策研究室一級巡視員。
趙明亮:原新華社參編部主任編輯、新華社高級記者。
地方幹部(部分)
尹興明,歷任臨朐縣委常委、副縣長,濰坊市人大常委。濰坊市教科文衛副主任委員。
馬春成,山東農信淄博審計中心黨委書記、淄博農村信用合作社主任。
馬春成
馬春成
王大成,歷任山東省臨朐縣縣委辦公室秘書、臨朐縣冶源鎮黨委書記、臨朐縣公安局局長、黨組書記,兼任臨朐縣政法委委中央委員及山東省臨朐縣民政局局長、黨組書記。
張萬民,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黨委副書記。
徐光明,山東省政協辦公廳秘書處處長。
烈士
為新中國成立和建設獻出自己生命的烈士有:
張立文,男,1924年生,臨朐縣臨朐鎮衡里爐人,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隸屬東北野戰軍,1947年解放戰爭中於吉林省四平市犧牲,時任司務長,為革命烈士。
曾憲禮,男,1924年生,臨朐縣臨朐鎮衡里爐人,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隸屬東北野戰軍,1945年9月參加革命,1957年犧牲,時任副排長,為革命烈士。
張洪德,男,1920年生,臨朐縣臨朐鎮衡里爐人,1947年在淄川戰役中,作為民兵支援,犧牲,為革命烈士。
宗玉寶,男,1981年生,大學文化,畢業於臨朐一中。2003年就讀於湖南工程學生前是中國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幹事,2004年5月3日凌晨,為搶救落水同學而獻出寶貴生命,年僅23歲。被湖南工程學院黨委追授“捨己救人英雄”;被中共湖南省委高校工委授予“湖南省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2005年5月被湘潭市委組織部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被湖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湖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衡里爐
衡里爐

獲得榮譽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山東省衛生村
山東省美麗鄉村示範村
山東省擁軍優屬先進單位
山東省民兵工作先進單位
昌濰地區“農業學大寨”先進單位
昌濰地區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
濰坊市文明村
濰坊市巾幗建功先進單位
臨朐縣計劃生育先進單位
臨朐縣先進黨支部
臨朐縣鄉鎮企業先進單位
臨朐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先進單位
臨朐縣基層婦聯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