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駑台
教駑台
教弩台原在老城之外,宋朝時候,合肥城擴建,台址才被圈入城內。此後,合肥城雖經歷了無數風雨,但教弩台始終屹立,並成了合肥興衰沉浮的歷史見證。
教弩台,亦名點將台,在合肥市內淮河路東段北側
教駑台
史載,三國鼎立時期,魏主曹操四次到kjbiuhgpi9ughui9hp9達合肥,臨陣指揮,築此高台教練強弩兵將,以御東吳水軍,點將台,台基陡峭,邊緣勒以磚石,東漢末年曹操在此“教強弩以御吳舟師”,故名“教弩台”,1996年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教弩台,,在合肥市內淮河路東段北側。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的明教寺即聳立在高5米,面積4260平方米的“古教弩台”上。位於逍遙津公園南側。
教弩台高4.3米,面積38OO平方米。台上有屋上井、聽松閣兩處古迹。屋上井以超過民房屋脊得名,為當時曹軍將士飲水之源。聽松閣是曹操“望敵情、運籌帷幄、納涼休息”之所.周圍松拍挺拔,濃蔭蔽日。后被譽為廬陽八景之一的“教弩松蔭”即此。梁武帝時又在台
教駑台
明教寺已列為全國重點寺廟。由佛殿、藏經閣、西廂園三部分組成。殿分正殿和後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寶殿飛檐翹角,風鈴叮鐺,殿脊高聳一巨大錫葫蘆,銀光閃耀,直刺雲天,顯示了我國佛教寺宇威嚴莊重的建築特色。寺內鐘鼓齊鳴,梵音繚繞,更充滿了神奇的宗教色彩。
明教寺原名“鐵佛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時期(502-549),不久荒廢。唐大曆年間(766-779),於廢墟中挖得丈八高鐵佛一尊,廬州刺史裴絹奏聞朝廷;代宗皇帝李豫詔令重建寺廟,定名“明教院”。明代以後,稱“明教寺”,沿用至今。現尚存“大雄寶殿”、“屋上井”和“聽松閣”等名勝古迹。相傳“古教弩台”上,昔日松樹成蔭,松濤有聲,寺僧建閣,取名“聽松”,於是“教弩松蔭”之譽,被稱為廬陽八景之一。閣上撰有楹聯:“教弩聳高台不為炎劉消劫難,聽松來遠客誰從古佛識真如”。“屋上井”,以井口高於“教弩台”下民房屋脊而得名,井口石井欄上刻有“泰始四年殿中司馬夏侯勝造”隸書12字,為公元268年遺跡。井欄口遺下汲水繩磨成的23條深溝,堪為千年歷史之見證。
明教寺建於南北朝的南朝梁天監年間,原名鐵佛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興建百年後,毀於兵亂。唐代大曆年間,有人在寺廟遺址掘得一尊一丈八尺高的鐵佛,當時的廬州刺史裴絹上奏朝廷,唐代宗李豫詔令重建,定名“明教寺”,並沿用至今。唐人吳資曾寫詩形象地概括了明教寺的歷史演變:“曹公教弩台,今為比
教駑台
隨著朝代的更迭,在多次的戰火中,明教寺屢經盛衰,到清代咸豐五年全部毀於戰火。現在的明教寺主體建築為光緒年間所建。
明教寺門前原為南向直上台階,33級,後為便利街道交通,直階改為東西雙向。在台階前面,立著兩隻高達數米的石獅。石獅線條粗獷,面目猙獰,令人望而生畏。
沿台階進入前殿天王殿,殿東廂建有“三國文物陳列室”,陳列著當年魏、蜀、吳軍隊旗幟,戰場上使用過的刀槍劍戟,以及與教弩台有關的強弓硬弩。牆壁上有詩人劉夜烽手書的絕句:“貔貅百萬舉刀弓,誓奪江東氣似虹。橫槊高歌雄一世,騎兵無奈遇東風。”
前殿與大雄寶殿之間是個雅緻的院落,古柏婆娑,三隻古雅樸拙的大香爐,青煙裊裊。繞過香爐便是大雄寶殿,門上方懸掛的泥金大匾為趙朴初先生題寫,而紅牆上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則是弘一大師(李叔同)的珍貴遺墨,非常難得,是明教寺書畫中的珍品。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五尊佛像,為明教寺鎮寺之寶,全部來自北京。據《江淮文史》專文《北京請佛記》記載,合肥市曾派人三上北京請“佛”。在北京文物部門大力支持下,明教寺請回了這五尊佛像。殿內兩側為十八羅漢塑像,形態各異,神態逼真。大殿左側的大鐘為清道光年間鑄造,聲音悠揚清遠,撞擊時其音可傳遍老城,是寺里不多的歷史文物之一。
寶殿東面是卧佛殿,往後是地藏殿,東南角為寺內花園。花園雖不大,但築於園內高台上古亭之內的古井和聽松閣兩處古迹卻很有來歷。相傳古井是當年魏軍汲水所鑿,因高出地面屋脊
教駑台
著名的聽松閣在小花園的東南角。聽松閣舊址原為一土堆,傳說曹操曾站在此處操演水軍,後人便在此砌台紀念,取名“聽松閣”,閣上題有“教弩松陰”四字,是聞名的古“廬陽八景”之一。原來教弩台上並無松樹,因為廬州夏天炎熱,士兵難熬酷暑,曹操便令廣植松柏。松樹長成后,清風襲來,松濤陣陣,從此,“教弩松陰”便成為合肥的一個著名景點,聽松閣也由此得名。
位於聽松閣西側的“歸西冢”,因葬有頗具神話色彩的一龜一雞而得名。明教寺現存主體建築是清光緒年間所重修。傳說當時主持通圓上人除了傳經佈道,最大的業餘愛好便是以養龜為樂。他所養的這隻龜與其相伴時間較長,也很通人性,聽到經聲即口角張合,作念誦狀。此龜在僧人唱頌時,便作“之”形爬行,四腳疾馳,像在聞歌而舞。通圓上人圓寂后,此龜也抑鬱而終,被僧人葬於這個地方。1938年5月合肥被日軍佔領后,當時明教寺的主持藏印和尚不甘屈辱,飲毒殉節。藏印在世時曾養一隻雄雞,傳說凡藏印上殿念佛,此雞必亦步亦趨跟隨。此雞無疾而終后,藏印將它葬在龜冢附近,後人便統稱此處為“龜雞冢”。由於“龜雞”與“歸西”音近,人們說久了便把它諧音為“歸西冢”了。
教弩台,亦名點將台,在合肥市內淮河路東段北側。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的明教寺即聳立在高5米,面積4260平方米的“古教弩台”上。
史載,三國鼎立時期,魏主曹操四次到達合肥,臨陣指揮,築此高台教練強弩兵將,以御東吳水軍,點將台,台基陡峭,邊緣勒以磚石,東漢末年曹操在此“教強弩以御吳舟師”,故名“教弩台”,1981年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教弩台高4.3米,面積38OO平方米。台上有屋上井、聽松閣兩處古迹。屋上井以超過民房屋脊得名,為當時曹軍將士飲水之源。聽松閣是曹操“望敵情、運籌帷幄、納涼休息”之所.周圍松拍挺拔,濃蔭蔽日。后被譽為廬陽八景之一的“教弩松蔭”即此。梁武帝時又在台上建有鐵佛寺。唐大曆年間(公元776年前後)又重修擴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為明教寺。后毀於戰火。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6年)太平天國遺老袁宏謨(法名通元上人)雲遊募化,按原樣重建,至今。
在合肥處處可以看到三國時代留下來的遺跡。除了逍遙津古戰場,還有位於在淮河路東段北側的教弩台也是值得人們一游之處。
教弩台原在合肥城之外,宋朝時候,合肥城擴建,教弩台和逍遙津一樣,都被圈入城內,成了合肥城內的著名景點。近二千年來,合肥城雖經歷了無數次的風風雨雨,但教弩台始終巍然屹立,目睹了合肥城的興衰沉浮。
當年三國鼎立,合肥乃是曹操管轄之地,教弩台就是當年曹操所建的一個軍事堡壘。這裡地處古淝河與逍遙水匯合處,恰是魏吳兩軍對峙的前沿陣地。曹操派大將張遼於此築台屯軍,北望消遙津,南臨古淝河,東瞰飛騎橋,西翼古合肥,乃是重要戰略要地。魏將張遼屯兵於
教駑台
教弩台高近5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周圍城磚鑲砌,外觀儼然是一座方形城堡,顯得古樸而雄偉。梁武帝蕭衍晚年信奉佛教,在各地大建寺廟,於是一座佛寺也就在教弩台上拔地而起,當初名為鐵佛寺。至明代改為明教寺,后毀於戰火。現存的明教寺主體建築乃是太平天國遺老袁宏謨削髮為僧后雲遊募化而重建。
因此,這裡既是教弩台舊址,又是香火縈繞的佛教名寺,到此一游,既可燒香拜佛,又可弔古懷舊,一舉而二得,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到了這裡,千萬別忘了看看“屋上井”和“聽松閣”。這兩處皆是曹魏時的遺跡。“屋上井”和“聽松閣”均位於明教寺東南角小花園內,此園雖然不大,但這兩處古迹卻是名揚四海,可謂是合肥一寶。
“屋上井”,以井口高於教弩台下民房屋脊而得名。相傳該井乃是當年魏軍為汲水所鑿。在西晉時得到整修,井欄周圍現尚有“泰始四年殿中司馬夏侯勝造”隸書12字,可見此井至少已有1700多年歷史。井口石欄拙樸古老,尤其是井欄口遺下的二十多道由汲水繩索長期拉磨形成繩溝,更是光亮如玉,它彷彿在向遊人訴說著屋上井的歷史滄桑。撫摸著這道道繩溝,令人不禁頓發懷古之幽情。
原來教弩台上並無松樹,因為廬州夏天炎熱,士兵難熬酷暑,曹操便令廣植松柏。松樹長成后,清風襲來,松濤陣陣。為了紀念古人,寺僧在此建閣,從此,“教弩松陰”便成為合肥的一個著名景點,聽松閣也由此得名。
雖然已是寒冬臘月,但青松依舊蒼翠碧綠,郁
教駑台
明教寺是國家重點開放寺院,和雁盪山觀音洞一樣,同屬禪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由於是合肥第一名寺,所以這裡香火甚旺,善男信女聯袂不絕。據說每年除夕之夜,在這裡燒香的人山人海,徹夜不斷。
唐人吳資曾寫詩形象地概括了明教寺的歷史演變:“曹公教弩台,今為比丘寺。東門小河橋,曾飛吳主騎。”所謂“東門小河橋,曾飛吳主騎”說的就是孫權在逍遙津落荒而逃,飛騎過斷橋的故事。
教弩台
教駑台
梁武帝時又在台上建有鐵佛寺。唐大曆年間(公元776年前後)又重修擴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為明教寺。唐人吳資曾作五言詩云“曹公教弩台,今為比邱寺;東門小河橋,曾飛吳主騎”,道出了了教弩台與明教寺的歷史關係。
“明教寺”屢經興廢,至清咸豐三年(1854年)復毀於戰火。同治初年,太平天國將領袁宏謨(法名通元上人)於太平軍失敗之後,慨然出家於紫蓬山西廬寺,后參禪於明教寺(為西廬寺下院),經多年苦行募化,終於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建寺院。現在的大雄寶殿後殿即為當年的建築,也是寺廟的主體建築。
三河鎮千年古鎮三河位於肥西境內,距市區約40餘公里。
合肥野生動物園坐落在合肥西郊風景區內,東以環山路為界,西與蜀山森林公園接壤,距市中心15公里,佔地90公頃,現展出的動物有100多...
合肥植物園建於1987年,地處合肥清溪路口以西,西郊董鋪水庫東南岸一環形半島上,佔地面積約70公頃,現栽植各類植物800餘種,200餘...
萬佛湖地處合肥市近郊,距合肥市140公里,景區面積135平方公里,湖面50平方公里,湖岸周長203公里,容水量8億立方米。湖水清澈如鏡,水質清新,經國家環保部門抽樣監測...
徽園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發起,合肥市人民政府精心策劃,全省十七個市通力合作,集六千多萬江淮兒女智慧之大成,奠基於一九九九年五月,開園於二...
紫蓬山 大自然的鬼爺神工,在給神州大地創造跨越鄂、豫、皖三省的巍巍大別山時,情有所鍾地拋下一條帶狀的山巒---這就是大別山的余脈,自西向東延伸在合肥所轄肥西縣中部,...
巢湖位於安徽省腹心部位,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約750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沿岸為合肥、巢湖、廬江...
逍遙古津 素稱“三國故地”的合肥,由於魏、吳長達30餘年的爭奪,曾遺下眾多與三國有關的故址。有證可考,有史記載的就有三國新城、袁術墓群、箏笛浦、藏舟浦、回龍橋、飛騎橋、斛兵塘等。
巢湖所產的毛蟹,個大,殼薄,肉質細嫩,黃豐味美。不僅為國人賞識,視為筵席上品,而且暢銷境外。瓦埠湖銀魚盛產於安徽商品糧生產基地與淮南相鄰的壽縣,該縣為戰國時代的壽州,民風淳樸,無大型重工業及化工企業,淮河從中穿流而過,風景秀麗。其中瓦埠湖銀魚為該地區著名的特產,其在湖中呈銀白色,近乎透明、細長狀,富含鈣、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可用來做湯或與雞蛋等配菜炒,味美色鮮。實為賓館、飯店及家庭招待朋友和宴請賓客之上等佳肴。
可能是在全國每個城市都能看到的,合肥也不例外。在女人街的中段,原來沿街有三四家涼皮攤點,經過整治,目前比較規範,有一家從街頭搬到房子里的涼皮店,平常中午有不少人吃,到了雙休日那兒人更多。攤主對於這麼多的食客,已能應對自如。來了人,一人先安排坐下,另一人快速拿出幾張圓形的涼皮,在案板上一放,“咚、咚、咚”三下五除二,涼皮切好放入碗里,然後抓一小撮綠豆芽和碎黃瓜放在上面,接著就像表演雜技一樣,手臂上下舞動加進各種調味品,紫色的香醋,黃色的芥末汁、淺黃的大蒜泥,淡棕色的麻油、白色的精鹽水,最後加上鮮紅的辣椒油,真可謂五彩繽紛,接過這碗“藝術品”,忙不迭地攪上一攪先嘗了一口,哇,酸辣香鮮咸五味俱全,別提有多爽,於是甩開嘴猛吃,兩三口就給吃完了,一抹嘴又叫攤主給來第二碗。在盛夏或很渴的情況下來一碗,那涼皮柔韌筋道,綠豆芽、碎黃瓜清脆鮮嫩,那涼涼的感覺會讓你忍不住想來第三碗。當然啦,貴妃涼皮有些人不太愛吃,而那種呈漢白玉似的涼皮在咱們合肥可最受歡迎了,那粉嘟嘟的、顫抖抖的一碗涼皮端在手中,有時真不忍心吃呢。西安正宗涼皮我沒吃過,我覺得經過改良后的合肥涼皮倒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飛鳳賓館 翠林苑賓館 中坤賓館 交通飯店 省商務廳招待所
武裝部招待所 洗耳樓賓館 物資賓館迎賓旅社 鳳凰賓館金鳳凰賓館 軍供賓館
市內沒有直達景區的公交車,可乘坐當地計程車或包車前往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