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

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的新型高等學校

西湖大學(WestlakeUniversity),是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的新型高等學校,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舉辦。該大學預計借鑒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規模和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秉承“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聚焦理學、生命與健康、前沿技術等方向設立一級學科;由頂尖人才領銜組建相關院系,首先以研究院的名義完成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偏重理工科,隨後面向本科生。學校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擁有獨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資格。

西湖大學的前身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於2016年),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等科學家發起籌建。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複同意浙江省設立西湖大學。楊振寧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錢穎一教授為校董會主席,施一公教授擔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2徠018年10月20日,西湖大學成立大會在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舉行。2018年12月20日,西湖大學當選為2018年度文化體育娛樂類十大流行語。

歷史沿革


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等七位西湖大學倡議人,正式向國家提交《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性的大學的建議》並獲得支持。
2015年6月25日,杭州市明確提出籌建一所新型的一流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將借鑒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規模和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培養國家未來發展需要的創新型複合型人才。
西湖大學
西湖大學
西湖大學
2015年12月1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在杭州註冊成立。
2016年12月10日,由施一公擔任首任院長,馬化騰、吳亞軍、王東輝、王健林等多位企業家捐贈的中國第一所民辦高等研究院——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學的前身及籌建依託主體),在杭州宣告成立。
2017年3月19日,西湖高研院位於杭州市雲棲小鎮的約10萬平米院址正式啟用,迎來首批教職員工入駐。
2017年8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複同意籌建西湖大學。
2017年9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向教育部行文商請設立西湖大學。
2017年9月2日,西湖高研院暨西湖大學舉行首屆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
校園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官網公布西湖大學正式獲教育部批准設立,由施一公出任西湖大學校長(代)一職。
2018年4月3日,浙江省舉行第五批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暨西湖大學雲谷校區校園建設工程啟動儀式。
2018年4月16日,召開了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確定了西湖大學第一屆校董會成員。
2018年10月20日,西湖大學成立大會在杭州舉行。這標誌著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就此誕生。韓啟德、袁家軍、杜玉波、楊振寧、施一公共同為西湖大學揭牌。包括楊振寧在內5名諾貝爾獎得主、70餘位國內外校長及代表、近百位捐贈人出席。同月,學校獲批成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西湖大學與上海海洋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9年4月,西湖大學與蘭州大學簽署校際合作框架協議。
2019年5月,學校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簽署校際合作框架協議。
2019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複同意西湖大學獨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
2020年1月20日,西湖大學與西湖區人民政府簽署《區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及《共建生命科學研究院合作協議》、《組建西湖大學產業投資基金戰略合作協議》、西湖生物醫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科創直投基金合作框架協議》。9月,學校與杭州師範大學簽訂校際合作框架協議;同月,西湖大學理論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10月,西湖大學與崑山杜克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1月13日,西湖大學與重慶大學簽訂校際合作協議。。
2021年3月1日,西湖大學首批5個本科專業確定: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等。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19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西湖大學設有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工學院3個學院。
據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西湖大學有5個本科專業: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電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據2021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西湖大學有生物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8個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
院系設置
院系設置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西湖大學理學院西湖大學工學院
專業設置
院系博士研究生點本科專業
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生物科學
理學院數學物理學
物理學化學
化學
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設置
院系博士研究生點本科專業
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生物科學
理學院數學物理學
物理學化學
化學
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命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致力於研究生命現象和疾病機理以及研發生物醫藥新技術和疾病診治新方法,培養具有生物、醫學、化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等多學科背景的頂尖複合型創新人才,建立世界一流的生物醫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生命科學學院規劃設置重點實驗室,涵蓋結構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幹細胞研究與細胞治療、神經和行為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免疫生物學和免疫治療、流行病學、營養學、代謝生物學與代謝疾病、衰老與退行性疾病、癌症研究、植物學、微生物學等多個領域。
生命科學學院已啟動生物醫學新技術平台和實驗動物中心建設,下設冷凍電鏡平台、質譜平台、流式平台、顯微成像平台、基因組平台、代謝平台、生物信息大數據平台、公用儀器平台、高通量平台、洗消供應平台和表型分析平台,為科研和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
理學院
理學院以“發現物質世界現象、闡述自然運行規律、突破人類知識極限”為使命,下設數學、物理、化學等系,研究領域涵蓋數論、分析、代數、幾何、凝聚態物理量子物理、原子分子與光物理、催化化學、化學生物學、材料化學、超快激光光譜學等,致力於前瞻性和系統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培養造就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傑出人才,建設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究平台。
秉承“優化、簡約、互補”的原則,理學院統籌設置各學科初創崗位,根據國際發展趨勢和學科建設情況形成人才的良性互動,凝聚起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流動有序、代表中國相關領域創新能力並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聯合研究隊伍。
物質科學公共實驗平台和分子科學公共實驗平台依託西湖大學理學院籌建,自2020年7月起作為校級平台運行。物質科學公共實驗平台聚焦服務於物質科學前沿領域中量子、能源、環境、光電信息等材料及相關器件的研究,輔以大型共享設施與設備和資深專業人才,提供整體系統的表徵分析技術支撐;分子科學公共實驗平台正逐步建設以各類光譜、色質譜、磁共振波譜等為技術核心的原位、高分辨分子科學表徵體系,瞄準分子科學領域關鍵的表徵技術難題,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多學科多技術交叉的分析測試新方法的研發。兩平台致力於為西湖大學三大學院相關學科的蓬勃發展、PI實驗室的科研推進、學生實驗素養及數據解析技能的不斷提高而全力服務。
工學院
西湖大學工學院致力於面向國家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建立交叉學科與新興學科為特色的工程技術學科群,建成國家重大科學技術研究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重要基地。工學院始終堅持以國際高端人才為學科帶頭人構建學科團隊,分階段打造一流人才隊伍。
工學院目前下設三個學術分支(Divisions)——智能科學、納米能源、環境資源,同時已啟動先進微納加工與測試平台的建設,為工學院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先進微納加工與測試平台一期工程的建設現已初步完成,於2020年1月對外開放設備共享服務。2019年2月,浙江省科技廳批准成立3D微納加工和表徵研究重點實驗室,該重點實驗室依託先進微納加工與測試平台以及工學院多個課題組和實驗室共同建立。
徠工學院設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4個一級學科,並已設置多個實驗室,涵蓋人工智慧、機器人、數據科學、先進位造、納米、新能源、海洋、環境與資源綜合利用、生物工程等領域。

師資隊伍

2018年4月,西湖大學面向全球招聘領軍人才和青年科學家,簽約37名高水平學術人才,預計教師規模到2021年達到210人,到2026年達到300人。
2020年7月,西湖大學已擁有125位科學家,其中13位講席教授均為所在學科領域的引領者。
2021年6月21日,跨界達人”姜漢卿及其團隊加盟西湖大學。

人才培養

按照規劃,2017年至2021年為西湖大學初創期,無本科生招生計劃,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為1220人。
19名“西湖一期”博士研究生、120名“西湖二期”博士研究生均於2017年秋季和2018年秋季入學。西湖大學經教育部批准,和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共同實施“跨學科聯合培養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項目。博士研究生的基礎課和大部分專業課,在聯合培養的復旦大學或浙江大學進行學習,學術科研活動則在西湖大學展開。畢業授予復旦大學或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西湖大學尚在“積極申請”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科體系

2017年至2021年,無本科生招生計劃,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為1220人。
2020年7月,已擁有124位博士后和334位博士生,又即將迎來279位博士新生。一批尖端基礎研究領域的原創性成果正在孕育。 
2023年,開始招收和培養本科生。
2026年,預計全日制在校生規模5000人,其中研究生3000人、本科生2000人,師資隊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規模達到300人。 
發展規劃
西湖高等研究院是西湖大學的前身。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為依託,西湖大學優先在理學、生命與健康、前沿技術等3個學科門類設立一級學科,堅持“有限學科”定位,注重學科交叉,力求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未來,為更好地形成學科交叉融合的學術氛圍,西湖大學將分批規劃設置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基礎醫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等12個一級學科,但主要還是集中在理學、生命與健康、前沿技術等3個學科門類。
未來,學校將主要以這些學科為基礎引進一批世界級的人才,相信一旦一定數量的教授到位,就會形成特色鮮明的學科或學科群。屆時,西湖大學會根據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科交叉,凝練和細化學科方向,從而形成自身獨有的學科特色。隨著大學的發展,西湖大學將適時設立人文社科學院和相關學科。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西湖大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生長調控和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功能分子精準合成重點實驗室、浙江省3D微納加工和表徵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
科研設施與公共儀器中心:生物醫學實驗技術中心、實驗動物中心、理化公共實驗平台、先進微納加工與測試平台、超算中心

學術資源

截至2020年4月,西湖大學已建成4個省重點實驗室、5個校級科研公共平台,承擔了浙江省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主平台的重任。在生命科學領域,共承擔國家項目23項,新增應急啟動新冠疫情攻關項目11項。
西湖大學已經與浙江省20多家醫院簽訂了合作協議,開展臨床合作。

科研成就

2020年2月19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ACE2,全稱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2,中文名稱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這也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相關研究內容,已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台bioRxiv上線。。

領導團隊


西湖大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學校同步設立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辦學治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實把好學校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工作。
西湖大學倡議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籌辦委員會主任施一公擬應聘西湖大學首任校長,將全職投入西湖大學辦學,負責大學的總體規劃和日常管理。另外,潘建偉、陳十一、饒毅、錢穎一等4位教授將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參與到具體的辦學工作中。
2018年4月16日,西湖大學在杭州召開了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根據《西湖大學章程》,第一屆校董會成員候選人由西湖教育基金會推薦、地方政府推薦、顧問委員會推薦、大學教職工代表大會選舉、學生選舉等程序產生。
學校董事會
名譽主席楊振寧
主席錢穎一
創校榮譽校董會首批成員曹挺、鄧鋒、鄧營/侯屈平夫婦、葛航、龔虹嘉、黃昌華、林剛、馬化騰、倪良正、沈月華、石聚彬、王東輝、王健林、吳亞軍、徐海照、薛景霞、姚忠良、張擁軍、趙心竹、朱獻福、朱新紅
創校校董會成員DavidBaltimore、陳佳洱、陳十一、陳一丹、陳越光、程純、董建岳、董清源、郭禾陽、郭孔丞、韓啟德、李牮、李伊頔、潘建偉、錢穎一、秦英林、饒毅、施一公、徐益明、葉慶均、張磊。
職務名單
校長施一公
黨委書記董清源
黨委副書記孫幼幼
副校長許田、仇旻、吉青克、朱曉芸
紀委書記楊文鑄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3張
校園環境
西湖大學校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現址雲棲校區位於西湖區雲棲小鎮石龍山街18號,主校區雲谷校區位於西湖區紫金港科技城雲谷區塊。

校內環境

2020年7月3日,西湖大學雲谷校區一期工程的主體建築全面封頂,將與二期工程一起在2021年底前同步竣工並交付使用。雲谷校區一期用地面積約1495畝,其中首期建設用地635畝,首期校舍建築面積約42.2萬平方米。
2021年底雲谷校區交付使用,西湖大學大部分將從現在的雲棲校區搬遷至雲谷校區。
雲谷三期建設用地面積735畝,整體設計將於2020年全部完成,預計於2021年正式開工,2023年竣工交付。三期充分考慮到了本科生培養需求,規劃了通識教育中心、實驗實訓樓、學生活動中心、圖書館、實驗動物中心二期等建築。
西湖大學規劃圍繞雲谷校區,啟動建設佔地約15平方公里的西湖大學城,打造66萬方產學研接產基地,到2030年全面建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最新動態


2020年4月17日,西湖大學與杭州聯手建設應急醫學研究中心,與杭州市衛健委簽訂了共建高水平實驗室的備忘錄,與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集團簽訂了包括共建聯合研究院等系列內容的合作協議。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
西湖大學規劃新建的應急醫學研究中心,將聚焦重大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圍繞冠狀病毒、流感、禽流感、豬流感、細菌微生物感染等五大類傳染性疾病,綜合多學科力量,重點在疾病發生髮展的機理、快速精準檢測技術、高效價抗體和新型快速疫苗的開發、小分子臨床藥物等領域展開科研攻關。
中心將建立以一批學術領軍人才為核心的高精尖、國際化人才團隊,建成一批開展獨立研究的高水平實驗室,計劃經過5~10年的努力,形成一套高效能、一體化的協同創新體系。
中心將更注重整合西湖大學的前沿科研能力、市疾控的一線實踐經驗、市一醫院的臨床診療優勢,突出“一體化”。將貫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關鍵技術開發、臨床診療救治及成果落地轉化,形成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的閉環,提升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
2020年5月,國內知名多能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專家裴端卿,全職加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20年7月,西湖大學42個實驗室,包括許田、於洪濤、MohamadSawan、仇旻、崔維成、李子青等6位講席教授的實驗室,都開放實習崗位。

獲得榮譽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801-9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