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史館
1953年建立的研究館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是上海市人民政府領導下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機構。以黨外人士為主體,安排部分有文史專長有名望的老年知識分子為館員。文史研究館的設置,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崇文的優良傳統。主要職責是照顧館員生活,提供必要條件,使館員老有所養、老有所為、量力而行、各展所長;組織館員開展文史研究、書畫創作、海外聯誼、參政諮詢等工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為團結老年知識分子,壯大愛國統一戰線服務。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於1953年在陳毅市長親自主持下建立。地址:上海市思南路41號。
上海文史館
黨組書記、館長:趙英
張元濟(1867-1959),浙江海鹽人,1953年6月任館長。前清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刑部主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創辦通藝學堂專講泰西實學。曾與康有為參加戊戌變法。後任上海南洋公學譯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任商務印書館董事長時主持校勘出版四部叢刊、百納本二十四史。解放後為全國政協委員。著有《涉園序跋集錄》等。
江庸(1878~1960年),字翊雲,晚號澹翁,福建長汀人,出生在四川。近代法學家、社會活動家、文化名人。1953-1960年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館長。
平海瀾(1885-1960),上海松江人,1960年7月任館長。曾任清華學堂教授,南洋公學附中主任,商務印書館英文雜誌編輯主任,大同大學校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擅長項英文,編成多種英文字典,著名的有“English Student”等。
金兆梓(1889-1975),浙江金華人,1961年4月任館長。曾任華北大學、大夏大學教授,國立編譯館編審,北洋政府外交部顧問,上海中華書局教科圖書部長。解放后曾被選為蘇州市副市長,中華書局副總編輯,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主任。
王國忠,筆名石焚。江蘇無錫人。編審。1951年畢業於江蘇農學院農藝系。1951年任《蘇南農村青年報》總編輯。1952年調華東青年出版社,任編委。1954年調少年兒童出版社,任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1978年,任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黨組書記。1983年,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長。1986年10月,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長。
以及徐福生、吳孟慶、郝鐵川。
文史館經常舉辦各種活動,豐富館員的精神文化生活。安排館員的定期學習,舉行專題報告會和學習討論會,組織參觀考察、休閒遊覽,舉辦詩社活動、京劇沙龍、元宵筆會等,每年舉辦盛大的迎春團拜會,市委、市政府領導出席並向館員拜年,場面熱烈隆重。文史館建立工作人員對館員聯繫服務制度,館領導和工作人員經常上門探望慰問,關心照顧館員生活,協同家屬和原屬單位幫助解決館員生活上和醫療上的問題。
文史館組織館員開展文史研究活動,挖掘和保存珍貴史料。先後整理出版館員撰寫的文史資料選輯20多本,九十年代,由中央文史館發起,上海文史館主編《新編文史筆記叢書》50餘冊,為當時出版界一項盛舉。現在,在中央文史館統一組織下,上海市文史館正在編撰《中國地域文化通覽·上海卷》。上海市文史館通過編輯《世紀》雜誌,形成聯絡各方力量開展文史研究的一個平台,雜誌在讀者群中得到良好的反響。近年來,上海市文史館每年舉辦專題論壇,聯合社會各方力量,圍繞在建設現代化社會進程中如何挖掘和弘揚傳統文化,針對不同專題共同進行研討。
文史館組織館員開展書畫創作和交流,為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作貢獻。舉行專題筆會、舉辦館員書畫展。配合重大節慶或公益活動,組織館員創作書畫作品,參加賑災慈善捐贈義賣活動。通過舉辦書畫作品展,經常與外省市文史館進行館際交流,還開展與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同胞的聯誼交流,曾同新加坡、日本等國家開展民間友好交往。文史館編輯出版館員重要的書畫作品有《海上翰林書畫集》第一、二集,《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畫作品系列》、《館藏對聯書法集》等。
《世紀》雜誌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聯合主辦的綜合性文史雙月刊。《世紀》的前身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館主辦的《上海文史》。1989年1月,《上海文史》創刊,內部發行,半年刊,1991年改為季刊,1992年獲公開出版發行。其時,著名作家、記者、翻譯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蕭乾先生為加強全國文史研究館系統間的交流合作,推動文史研究,積累史料,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提議將《上海文史》改由中央文史研究館與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聯合主辦。后經國務院領導指示同意,新聞出版總署批准,1993年7月《世紀》在上海創刊。